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望子成龙-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的情况下,政治争权知识还有什么用武之地?

张宁当然还不打算放弃那么早,毕竟张铭的年纪放在那里,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准备。背负太多东西的张宁,不会放弃心中那个在外人看来完全就是痴心妄想的计划的。哪怕,在另外一个时空,她的计划成功了。

安排好了张珑的事情,张铭也暂时不管那么多了,儿子的事情有些父母可以操心,有些还得让他们慢慢去体会,慢慢去学习。

于是,接下的时间里,张珑又开始和朝臣们商量起政治制度改革的问题。

随着这几年推行的‘士人领头,百行并进’的方针,确保了士人的优越地位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将各行各业的的排行全部取消,商人不再是最低贱的职业,相反缴税到了一定高度,还能获得一些名誉的爵位。

一开始当然有不少人反对,可几年来大家经商赚得越来越多,甚至不少小地主都开始贩卖田地,然后依靠官府给出的转行证明,获得了五年免税等优惠政策,开设了工厂,买下了店铺经营了起来。

而这些年经过张铭的不断努力,某岛省的赎买政策开始推行。简单来说就是居民和官府合股买下一块田地,居民每年的收入根据股份将对应的产出交给政府。到这里也有一个硬性规定,一切收上来的股金,都只能用于提高农村基础建设等公共开销之中,同时将一切开支公布出来,接受农民的监督。

这样不能说百分百杜绝基层**行为,只是多少也算是有效遏制了**的产生。尤其经过各种夜校和义务学校的多年教育,如今张铭麾下的农民大多识字,看得懂一些基本的文书布告。虽然对自己的权利如何使用还不太明白,但他们只知道谁动了他们的钱,他们就能和谁拼命。

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三省六部制度显然也慢慢跟不上节奏。于是通过张铭的建议,再经过一干臣子的讨论与思考。最终,在武昌二年刑部首先被拆分,直接分成了法院、检察院与警察局三个部门。

三个部门职能几乎和未来的没什么区别,要说唯一的区别,就是检察院的职员,全部都是民选。有没有意义不知道,反正选出来的检察院工作人员,代表着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就没问题了!

反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检察院要起诉某个官员的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然后才能提出起诉。抓捕工作将交给警察局负责,抓捕完毕之后送交法院,由检察院与被告对簿公堂,证据确凿,那么这个犯人就乖乖接受刑罚,就是那么简单。

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那也是废话,但至少能够做到遏制**,那么对于华夏而言,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随后在武昌三年改组户部,将户部拆分为财政部、商业部、农业部、工业部、华夏银行五个部门。基本的职能没多少变化,所以就不多说了。

武昌四年礼部改组,拆分成为了外交部、科学部、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五个部门。基本职能没多少变化,所以也不多说了。

武昌五年工部改组,拆分成为规划部、建设部、水利部、铁路部(未来会有,如今蒸汽机刚刚投入使用,所以还不会有这个部门)四个部门,除了铁路部暂时没有设立,其余三个部门的职能和未来差不多,所以就不多说了。

武昌五年低改组吏部,将吏部改为人事部、人力资源部两个部门。人事部足管官吏的任免、考核;人力资源部则涉及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工作、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人权益保证等,实际上也兼职了一点劳动部和工会的工作。

如今需要探讨的,是兵部的改制问题。

经过那么多年的军官培训,大部分士卒已经识字,而且军官培训也到了伍长一级。也就是说,单独某一个将领完全驾驭整个部队的情况,在张铭治下已经基本杜绝。

张铭就算一直不管事,但兵马大元帅一职,以及中央军校校长这两个职位可一直没有放下来过。他比谁都明白,一个君主手中没有兵权,那么就算他是千古帝君,也避免不了麾下造反的下场。

说穿了,还是因为华夏的皇帝不值钱的关系。‘能者居之’这四个字,不知道让华夏大地面临了多少没有意义的内战。

经过各部的商量,首先确立的是将兵部改组为国防部、陆军部和海军部三个部门,统称军部,设一个主席和两个副主席。主席当然是张铭负责担任,这个谁也别指望,而副主席经过一番妥协之后,分别由黄忠和曹仁两人担任。

黄忠当然是代表张铭嫡系一派的老臣子,而曹仁的上位不仅仅是张铭对世家的妥协,同时也是对以前张铭对曹家承诺的一个履行。

当军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漫长的口水仗中定出来之后,张铭最后加了一句:“既然维护治下安宁的机构已经完善,各位家族的私兵,是不是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一句让所有世家子弟心中‘咯噔’了那么一下。

的确,按说法制健全的如今,各家族的私兵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可谁知道张铭势力能不能千秋万载呢?万一不能,回到了封建制,家族手头没有点兵,万一别人来侵犯怎么办?

出于各种考虑,世家子弟都认为私兵不能取消。而张铭也给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允许世家雇佣一定数量的保镖和保安,但任何杀伤性武器,如同弓箭、弩矢、石油武器之类杀伤性的武器必须回收;同时,这些保镖和保安的任何违法行为,雇主都必须根据其所犯的罪行,负担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或全部责任。

别拿控制不了手下来说事,签订合同(卖身契)之前,合同(卖身契)里面就应该注明这点。到时候如果雇主因为家奴违法受到牵连了,雇主可以拿着合同到法院对涉案人员进行起诉。法院会委托警察局调查,并根据查明的事实,进行公正判决。

最后世家弟子们还是妥协了,裁减了一批私兵。而这些白裁减了的私兵的工作也不需要担心,人力资源部会帮助他们。而且如今需要劳动力的地方多了去了,不愁找不到工作。

而世家真正妥协的地方,只因为朝堂之上,寒门的人数正在慢慢增多。地方官吏之中,寒门子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七年的时间里,已经进行了两次科举,大量寒士被录取,被吏部安排到了每一个郡县之中。

世家对文化的垄断已经被打破,至于土地的垄断也因为工商业的兴起慢慢变得难以控制,佃户更愿意去工厂工作,所以为了挽留住佃户,地主们不得不减少地租。

加上国家针对拥有大量土地世家的抽重税政策,也难怪一批又一批地主纷纷卖掉土地,进城做生意去了。

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不仅代表着行政的快捷,同时也预示着社会正在不断的进步。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权力的理解和利用不断深化的未来,张家的统治地位也会慢慢陷入危机之中。

华夏皇帝不值钱,君主立宪能不能实施还是个迷。外国证明可以实施的东西,因为华夏国情的问题,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张铭还需要慢慢思考。

毕竟他可不是那些一统华夏,就不管死后洪水猛兽的牛人,拥有众多子嗣,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张氏家族的张铭,必须为子孙后代千秋万载而思考。

第二卷黄巾乱起发展势力第三章 七年生息七年变化(下)

因为军制的改革,张珑的兵部侍郎几乎还没有开始工作就被调离了。直接进入了陆军部任职,担任陆军部副部长一职,而顶头上司则是他的刀法老师关羽。

当然他要真正上岗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自罗马运回来的各种书籍还需要他带头去翻译,而且作为华夏大学的名誉教授,他也要为大学生们讲述一下在外国时的所见所闻,一系列工作下来,他要上任起码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些当然不是张铭需要担心的,会议完毕之后,他就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了府中。没当过家的人根本不知道当家累,以前是个伪宅男不掌权,日子虽然清苦但至少自由,其实也就是大人物看不上,所以没人管的状态。

可掌了权才知道一个掌权者不仅需要强势,还需要学会妥协,互相扯皮那是常有的事情,政治智商太低往往别人把你当枪使了,你还笑眯眯地和他套近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学会怀疑,那些跟随了自己的多年的亲信哪怕你心中再相信他们,也得留出一点心眼去怀疑他们。

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累,只是为了手中的权势当然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就算他想放弃,也不可能。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踏入这个领域的第一天,已经轮不到你主动松手了。

回到府上,赵钰亲自伺候张铭更衣。从前两人的结合可以说完全就是政治婚姻,可相处久了,赵钰的温柔贤惠,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张铭的真心,那么多年来,夫妻感情还是很不错的。

夫妻两人好好温存了一下,赵钰就告退回到自己的房中了。虽说女人四十如狼,但赵钰自觉年老色衰,所以一门心思放在嫡长子张珑和次子张丰身上,尽量将张铭让给了那些年轻貌美的妹妹。

沐浴更衣了一番,张铭来到了书房之中,每每涉及一些阴暗的私己事,张铭都会在这里处理。

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涉及不为人知的一面。当然也有很多都是关乎张家利益,与其他臣子无关,因此没必要也不可能让他们参与进来。

“怎么才来啊?”张瑜已经坐在了这里,虽然这位责编大大不能参与一切涉及政治、军事的事务,但涉及张家利益的相关事务他倒是可以帮忙。

“别提了,世家一个两个都不愿意放弃私兵,为此互相妥协扯皮了一下,就晚了一些!”想想那些世家子弟的嘴脸,张铭的眼中露出了一丝不屑。

“祖宗一代代积累下来的财富,只因为你一句话就要慢慢被压缩,任谁都会受不了!人啊,总是有点私心的!”对此南华也没办法特意袒护张铭,只能客观说了一下。

“好了,不说那些心烦的东西了,长安那边怎么样了?”张铭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面,拿起茶壶就往自己的杯子里面倒了一杯茶。如今这种议事的情况下,两人是不会喝酒的,只有涉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这茶壶里面才会装着酒。

“不行,已经第四批解烦军将士了,没有一次能够安全进入皇宫就被就地格杀,到现在依然不能搞清楚皇宫里面的情况!”张瑜摇了摇头,如此棘手的事情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没办法,自武昌四年开始,长安就实行了户籍制度,一切非雍凉二州的居民都会受到监视。而哪怕是这两州的居民,也几乎没办法到达皇宫大殿五十米内的范围,没有进出证明的情况下都会被就地格杀。”张铭拿出了前三次传回来的情报,不由得叹了口气。

第一次发动的是长安本地的天眼众核心进行探查,结果不知道到底得手了没有,只知道第二天进去的天眼众的尸体就被挂在城门上示众了。

第二次动用了一百多名解烦军精锐,结果长安是安全抵达了,动手之际却是行踪败露,遭到了吕布以下上三千敌军的围攻,侥幸逃回了二十多个残兵,只得到了一个消息,就是皇宫一百米的范围内,没有通行证都会被无情格杀。

第三次因为第二次的关系,户籍制度变得更加严格,所以动用了雍州籍的解烦军,同时派出了大量游侠作为掩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