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各地考察山水田地,监察的御史们赶赴各地调查民情,全无一点大战在即的模样。”

“这么卖命?”项佗脸上的笑容有些僵,自我解嘲的讪笑了笑。

“卖命?”项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你知道这些人在西楚享受什么样的尊宠吗?”

“尊宠?太学的士子也便罢了,商人、农夫也能享受尊宠?”项佗不屑的撇了撇嘴。

“竖子,我今天就给你讲讲。”项伯有些恼了,他向前挪了挪身子,绘声绘色的讲起了在咸阳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正月初五的那惊人一幕。贵为西楚王的共尉站在那里,向太学成绩优秀的士子、手艺高明的工匠、各地的力农、遵纪守法的商贾以及政绩突出的官员一一行礼致谢,士农工商,一个不缺,那些有幸坐在到看台上的人脸上放光,没有坐到台上的人羡慕不已,个个铆着劲要争取明年能让大王行个礼。

项佗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发抖的手抓了几次酒杯都没能抓稳,一个心爱的琉璃杯打在地上,摔得粉碎。

“千古奇闻,闻所未闻。”

“可不是。”项伯白了喃喃自语的项佗一眼,端起杯子润了润嗓子,长叹一声:“这仗,没打就已经分了胜负。”

项佗抬起眼睛瞟了瞟项伯,本想说他太悲观了,可是自己想想也觉得项伯的话说到了自己的心窝里,这仗还怎么打?

两人相对无语,各想着各的心思,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闷酒。过了好半晌,项伯忽然说道:“我见到英布他们几个了。”

“哦。”项佗还沉浸在自己的思虑中,下意识的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他才明白过来,抬起头看着项伯:“这几个竖子如何?”

“你说呢?”项伯反问道,他呷了一口酒,自言自语的说道:“西楚的列侯舒服,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上位者看自己不顺眼,除非自己活得不耐烦了,要不然,他们可以安安稳稳的尽享天年。”

“叔祖很羡慕啊。”项佗嘴角一歪,笑道。

“打来打去,图个什么啊?”项伯在项家是辈份最高的,他也不怕项佗去告发他。他站起身来,起身要走,想了想,又转过头看着项佗:“子异啊,如果子羽得了天下,你觉得你能封几万户?”

说完,不等项佗说话,转过身负着手,缓缓的走了。项佗愣在那里,看着项伯有些蹒跚的脚步,不断自问,如果项羽得了天下,做了天子,他能得几万户?

二月下,项伯回到彭城,把咸阳的情况向项羽做了汇报之后,他什么也没说,心情沉重的回府去了。项羽被共尉让项伯转告他的那句话扰乱了心神,倒也没有注意到项伯的异常,他一个人坐在那里,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当年共尉在漳水边和他说过的话:平定天下,兄弟联手,驱逐匈奴。

项羽一夜没睡。

第二天,项羽召集文武官员,商议作战的相关事宜。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西楚要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活生生和拖垮东楚。东楚是主动进攻,打破西楚的计划,还是准备春耕,作长期对峙的准备。众官员鸦雀无声,都看着项羽不说话。身为令尹的项伯更是一声不吭的闭着眼睛,好象睡着了一般。项羽看在眼里,十分的不快,特地点了项伯的将:“令尹,你主掌民政,说说你的看法。”

项伯睁开眼睛,看了看众人,又把目光转向项羽,这才慢腾腾的站起来,走到中央,拱了拱手:“大王,我东楚现在有多少大军,有多少百姓?”

项羽被问得糊涂了,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道:“这个应该是寡人问你的,你怎么问起寡人来了?”

项伯抬起身子,又看了一眼周围的人,大声问道:“诸位,你们可知道,我东楚现在有多少大军,又有多少百姓?”

众人不解,都茫然的看着项伯。项羽有些恼了,沉下脸喝道:“令尹,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不要拐弯抹角的,让人好生不解。”

项伯叹了一口气,掰起手指开始算帐。

“我东楚现在占据六郡之地,这六郡之中,只有薛、陈、泗水、砀四郡原本人口较一些,这些年这几个郡一直在作战,百姓逃亡的不计其数,再加上西楚吸引流民,现在四郡加起来也不过八十万户,再加上其他的两郡,总数不超过百万户。五户赋税能供养一个士卒的开销,我东楚最多只能供养二十万,而我东楚现在有十五万大军,看起来尚能支撑。可是,大兵压境,有谁能安心耕种?!”

众人默不作声,这些帐他们都清楚得很,只是不敢说而已,也只有项伯这样的老资格,才敢当着项羽的面,毫无忌惮的说出来。

“天下四十六郡,西楚占四十郡,仅仅关中,人口就超过百万户,他们供养四十万大军绰绰有余,而我们供养十五万大军,却是举步维艰,不用西楚来攻,只要围上两年,我们就不战自溃。”

“住口!”项羽勃然大怒,一声暴喝,震得众人耳朵生疼,面色大变。项伯转过身,盯着面色铁青的项羽看了好一会,忽然躬身一拜:“大王,请听老臣一句忠告,别打了。”

“你是老糊涂了,还是被西楚给迷住了心?”项羽怒不可遏,一挥手,不容置疑的说道:“你累了,回去休息吧。”

项伯又施了一礼,转身出了大帐,头也不回的扬长而去。

项羽气得眦眶欲裂,却又无可奈何。他万万没有想到,项伯这个项家辈份最高的长辈,居然会在这个场合给他来这么一手,东楚的士气本来就低落,再被他这个帐一算,那还怎么打?

众人大气都不敢出,全象乌龟一样缩起了脖子,项伯的话一下子击溃了他们好容易攒起来的信心。是啊,天下四十六郡,西楚占了四十郡,还有锋利的钢剑,坚固的精甲。共尉还没有率精锐出关,韩信、周叔等人已经让项羽没脾气,共尉出了关,东楚还有什么机会?那可是和项羽一样勇猛,却比项羽更多谋善断的人物啊,当初要不是他以三万人马力抗章邯的十五万大军,然后又奇袭王离,项羽能不能打赢巨鹿之战都是两说。

见众人不说话,一个个如丧考妣,项羽越发的恼火,他站起身来,转身回了后宫。一进后宫,就再也忍不住了,飞起一脚踹在塞门(相当于后世的照壁)上,塞门晃了两下,咣当一声倒塌了,尘土飞扬。执勤的郎官们听到声音,以为来了贼人,都端着长戟冲了过来。到了现场一看,只看到已经摔得四分五裂的塞门,却看不到肇事者,正要去找,季布却摇摇手,示意他们退下。

正在宫里和项琳玩的虞姬也赶了出来,一见和暴怒的狂狮一样的项羽,吃了一惊,连忙迎上来关切的问道:“大王,出了什么事了?”

“那个老贼,居然敢长他人志气,灭我的威风。”项羽一脚踹翻了塞门,却余怒未消,咬牙切齿的大骂道:“要不是看在他也姓项的份上,我今天就一剑劈了他。”

闻声跟出来的项琳本来想扑到项羽的怀里去,可是一见项羽那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虞姬连忙将项琳搂在怀里轻声安慰,又责怪的嗔了项羽一眼。

项羽见把自己把女儿吓哭了,一怔,这才觉得自己有些反常。他愣在那里,张开双臂想上前抱抱女儿哄哄她,可是见项琳惊魂未定的样子,又不敢走过去,犹豫了半天,拖着脚步走到案前,缓缓的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慢慢的喝了,这才长叹一声:“虞姬,我方寸已乱。”

虞姬心疼的看着项羽,在她的印象中,项羽从来没有这般的无助过,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总是从容面对。她想了想,似乎有些明白了项羽心乱的缘由。项羽心乱,并不是因为对手强大,如果对手是其他人,哪怕对手再强十倍,项羽也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决一死战。可是对手偏偏是他最欣赏的共尉,即使双方已经开战多时,他在言语之中也一直没有对共尉出过恶言,现在到了决一死战的时候,他避无可避,却不知道自己将如何面对那个曾经生死与共的异姓兄弟。

“大王……”虞姬搂着项琳,依偎在项羽身边,心酸不已,一开口,就忍不住泪水长流:“臣妾……臣妾也想兄长了。”

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八节 虚虚实实

项佗心急火燎。

新年过了,共尉没有来。春天眼看着也结束了,共尉还是没有来,夏天悄悄的来了,共尉还是没有来。项佗搞不清出了什么状况,他守着睢阳城,却不敢动弹,眼看着睢阳的存粮越来越少,他心里那根弦绷得紧紧的,几乎快要断了。

周叔大军驻在大梁城,前锋周贲驻在襄贲,他和项佗一样,也是紧守城池,坚决不出战。但是他和项佗不一样的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长长的车队运着各种辎重送到,他不愁吃不愁喝,一点后顾之忧也没有,日子过得很滋润。

而周叔在大梁城却没有闲着。他原本就是魏人,对大梁附近的地理形势了如指掌,哪里的田肥,哪里的田瘦,他一清二楚,在咸阳派来的农官的辅助下,他将生产安排得妥妥当当。有五万大军坐镇,百姓们根本不怕东楚来攻,他们安安心心的种地,眼看着地里的麦苗绿了,高了,慢慢的又黄了,想到今年可能有一个好收成,他们黝黑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作为西楚的一个普通百姓,他们都知道,西楚的税收很低,三十税一,这地里的收成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可以留着备荒,也可以卖给官仓,官府会按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收购,既不让荒年粮价飞涨,又不上丰年粮价下跌。

然而大部分百姓都做好了打算,如果收成真的不错,留下一年的口粮,多出来的全部卖到官仓里去。大王很快就要出关与项羽决战,官仓里的粮食多,大王就不需要千里迢迢的从关中运粮来了。

百姓们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他们只能用最朴素的行动来向给他们带来安定生活的大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项佗熬不住了,他向项羽请示,因为一直在备战,睢阳附近的百姓基本没有耕种的,今年秋收将颗粒无收,如果不想办法,估计熬不到年底。为了能有足够的存粮,项佗希望项羽能够支持他向西发动攻击,抢收襄贲、大梁一带的麦子。周叔只有五万人马,他们还占有优势。

项羽也正在为军粮担忧。彭城的形势虽然没有睢阳那么紧张,但是安心种地的百姓也有限,他和项佗一样,如果再收集不到粮食,他将熬不到年底。虽然项庄说,会稽今年的收成不错,应该能支援一点,可是会稽一郡,又能支援多少粮食呢。

项羽表示,可以考虑项佗的建议,要他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

接到项羽的命令,项佗立刻开始了准备,他派出大量的细作深入到大梁一带,打听哪里的收成可能比较好。半年月后,细作们陆陆续续的回来了,给项佗带来了好消息,大梁附近今年的麦田长势都很好,包括陈郡今年的庄稼都不错,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个丰年,随便到哪个地方应该都有不错的收获。

项佗大喜,命令细作们加紧打探,自己挑选精兵强将,准备出去打劫,同时把消息送给项羽。项羽接到消息,也挑选了自己的亲卫骑,准备再次上演长途奔袭的好戏。他相信,只要自己带着这两万骑兵到了大梁,周叔就只能躲在大梁城里,看他的人收割庄稼。

一切准备就绪。

眼看着麦田一天天的成熟了,项佗的心也绷到了最紧张的时刻。这次作战任务的成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