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第二个人敢当着我陈乐的面这么大声说话了,也没有第二个人敢说我墨家的学问是邪说了。”

“放肆!”孔鲋冷笑了一声:“你以为除了我孔鲋,就没有人懂儒家的学问了吗?”

“当然有。”陈乐还是那么轻松:“可惜,他们没有夫子这样的胆气。”

孔鲋一时语噎。陈乐这句话击中了他的要害。不错,天下人懂儒学的不少,但是敢象他这样跟君王叫板的可能找不到第二个,他要不是了解共尉的脾气,而且和他相处久了,也不敢如此张狂。夫子教导学生们说,你们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可是真正的君子儒有几个?满眼看去,都是和弟弟孔腾一下的小人儒,他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富贵,为了富贵,他们会放弃自己的学问。陈乐是墨家子弟,他是共尉的亲信,这一点毋庸置疑。共尉最艰难的时候,把他安排在东海,就是不想让他受一点影响,他现在回来了,肯定是西楚太学的主要骨干,自己如果这么死了,还有谁能和他抗衡?在他的领导下,墨家的学问肯定会成为西楚的显学,而儒学,将会随着自己的死而式微。

孔鲋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是他不能不在乎儒家的前途。共尉的能力他清楚,不出意外的话,将来的天下是他的,西楚太学,也将成为天下学问的代表,难道就让墨学在陈乐的影响下成为学问的代名词?

陈乐看出了孔鲋眼中的犹豫,他笑了笑,又接着说道:“请问夫子,孔子说君子有三畏,不知是哪三畏?”

孔鲋哼了一声,眯起眼睛看着陈乐,没有回答他。他知道陈乐说的是什么意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的畏大人,就是说是要上位者客气,要给上位者面子,但是这只是孔子的说法,到了孟子的时候,已经全变了味了,孟子的主张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陈乐问他这句话,其实就是责问他,孔子不是说要畏大人吗,你怎么能用绝食来威胁大王呢。如果换了一个人,可以直接用孟子的话来回答他,君王算什么,不过是在民和社稷之后的第三位。你不听我的,我还不希得理你呢,但是孔鲋不能这么说,他是孔子的直系子孙,他遵循的是孔子的教导,孟子的话在他看来也是胡说八道,他怎么能说这种话呢。

陈乐得意的一笑,接着说道:“先生,我们不妨再设想一下。如果先生真的绝食而死,那么后世的学者记述这段事的时候,是毫不避讳大王的尊严,推崇先生的高义呢,还是为尊者讳,说先生不是?”

孔鲋的脸一下子变了,他瞪着陈乐看了半天,最后咬牙切齿的说了一句话:“陈逍遥,一别两年,当刮目相看啊。”

陈乐也不谦虚,躬身一拜:“多谢先生夸奖。”

孔鲋被他的厚脸皮搞得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他冷笑了一声,带着三分不屑的说道:“看这样子,这西楚太学的祭酒之位我也不用争了,非陈君莫属啊。”

“先生过奖。”陈乐还是笑嘻嘻的,他看了看恼火的孔鲋,俏皮的眨了眨眼睛:“不瞒先生说,大王本来是有意先生的,可是陈乐不服,不自量力,非要与先生争上一争。承蒙大王许可,我们到时候讲台上见分晓,谁赢了,谁做这个祭酒,正如当年稷下学宫一般。不过,以陈乐愚见,你们儒家的盛况大概再也不会出现了。”

孔鲋皱了皱眉,觉得陈乐这句话十分刺耳。稷下学宫是齐国设立的学术论坛,当时诸子之中很多人都在那里,儒家学者荀况因为学问好,辩才出众,曾经三为祭酒,当时也是儒家觉得很有面子的事情,虽然儒家的很多弟子并不认为荀况是纯正的儒学——荀况是儒家学问的集大成者,但是他的学问很博杂,特别是他儒法并重的学术观点,与孔鲋这一支所传的儒学有很大的分歧。而且荀况教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个法家学生,一向被儒家视为奇耻大辱,很多齐鲁之地的儒生不承认荀况是正宗的儒家。但是不承认归不承认,孔鲋读过荀子的书,他自认为如果就事论事,荀况在学术上融合各家而自成一派所达到的高度,不是他孔鲋能企及的。现在陈乐敢说这句话,显然是觉得他有把握在学术上超过儒家,超过他孔鲋。孔鲋对他的这种傲气觉得很不舒服。

“看来陈君对这个祭酒之位志在必得啊。”

“道术面前,当仁不让。”陈乐理直气壮的说道。

“你比你们的墨子还要高明?”连孔腾都觉得不高兴了,跟着反讽了一句。

“敢告夫子。”陈乐重新坐了下来:“乐在东海数年,朝夕揣摩,虽不敢自称得闻天道。然,自问比起墨子,略有小胜。”陈乐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我陈乐以为自己此生最大的成就,不在于懂了多少道理,不在于制作了多少攻城利器,而在于我对我墨家的学问有所发展,有所推动。将来九泉之下,我将无愧于我墨家的历代钜子,无愧于墨子。通过我陈乐的绵薄之力,我将墨家的学问向前推动了一步,哪怕这是极小极小的一步。”

他逼视着孔鲋:“你呢,你将来面对你的先祖孔子,你怎么说?你毕生的学问,只不过是将孔子说过的话记得滚瓜烂熟,只不过是将他整理过的典籍了解于心,可是你敢说,你真的领会了他的心意了吗?你所思所想,达到新的高度了吗?儒家的学问,经过这几百年的时间,有所长进吗?”

孔鲋额头上冒出了一颗颗汗珠,他忽然之间觉得,自己不能死,如果再现在就死了,他真的没有面目去见先祖。他声音嘶哑,有气无力的反驳道:“孔子天纵其圣,世上的道理,他已经全说尽了,我们后人只要用心去领会他的所得,就够了。”

“错!”陈乐厉声喝道:“你是在自欺欺人,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还说,‘圣则吾不能’,你们难道都看不到吗?”

“你——”孔鲋气极攻心,刚要怒斥,陈乐一抬手,打断了他,皱着眉头看着孔鲋:“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怨’,夫子忘了吗?就算我说错了,你也没必要这么生气吧?”

孔鲋差点气得要吐血,一口气闷在心里,胸口堵得难受之极,他指着陈乐,张大了嘴巴,大口大口的吸着气,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陈乐见孔鲋被他气成这样,心中畅快之极,可是想到共尉的吩咐,不敢再继续刺激孔鲋,万一真把他气死了,那可就过犹不及了。他关心的看着孔鲋,等他气平了些,这才接着轻声说道:“夫子,其实大王说得对,儒墨并非水火不相容的,墨家非儒,一来有意气用事之意,二来有矫枉过正之嫌,儒家非墨,也颇多利益之争,都不是真心学问。如果夫子愿意不吝赐教。小子愿将管见所得,与先生切磋琢磨。”

“老朽岂敢。”孔鲋喘着粗气,愤愤不平的看着陈乐。他虽然嘴上不服气,可是不得不说,陈乐对儒家学问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引用的几句话虽然只是论语中的话,但是他却用得恰到好处,准确的击中了儒家的矛盾所在,让他无言以对。对方是有备而来,占了上风,也就不足为奇了,自己如果还不能静下心来应付,惨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说自己被陈平论败了,那么传出去可就太丢人了。不管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儒家的前途,他必须站出来应战。“请陈君指教。”

陈乐微微一笑:“儒墨之争,首在仁爱与兼爱,我们不妨从这一点开始说起。”他看了一眼孔鲋,停了片刻,又说:“正好大王对此有一段评论,乐以为诚得其中三昧,颇有见地,非儒非墨而能揉合混一,也一并与夫子商讨。”

“愿闻其详。”孔鲋、孔腾不约而同的拱了拱手,正襟危坐。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五节 螳螂捕蝉

仁者爱人,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兼爱,则是墨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们都讲要爱人,爱别人,但是在具体的方式上,又有显著的区别。儒家认为爱有区别,当由近由远,推已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自己为中心,一步步的向外推广开去,而墨家则认为,既然是爱,就不能分彼此,不能分远近,要一视同仁,即所谓兼爱。儒墨相攻,儒家说墨家不切实际,你自己的儿子和别人的儿子一起落水,你是先救自己的儿子还是先救别人的儿子?墨家则说儒家的爱是虚伪的,既然是以自已为中心,那么你最爱的人是谁?是你自己,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儒墨两家谁也说服不了谁,已成水火之势,所以孔鲋虽然很生气,可是一听说这个问题,他还是很感兴趣,他想知道,陈乐这个墨家弟子又有什么新看法,特别是共尉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看法,这可牵涉到儒墨两家在他以目中的地位。

“爱人是我们的共同点,我们的区别就在于,是有区别的爱,还是无区别的爱。”陈乐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光辉,他分析了两家的异同之后,总结道:“儒家的仁者爱人,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更容易为人所接受,而墨家的兼爱,则更符合天下大同的境界,仅从着眼点来看,兼爱要高于仁者爱人,但是……”孔鲋刚要反驳,陈乐微笑着摇摇头,示意他等他把话说完:“兼爱虽然看起来在道德层次上更高明一些,但是极难行,也是显而易见的。真正能做到兼爱的,就算我墨家,恐怕也只有墨子一人真正做到了。”

“只怕他也没有真正做到吧。”孔腾不屑的哼了一声。

陈乐也不介意,他看着孔鲋,孔鲋扶着胡须,沉思不语。陈乐的意见他虽然不能赞同,但是陈乐能比较公允的论述两家的长短,本身在见识上就超出了门派之见,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一点上来说,孔鲋对陈乐这样一个后生表示钦佩。但是钦佩归钦佩,他还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他想了想,转而问了陈乐另外一个问题:“你说大王对此另有看法,他怎么看?”

陈乐微微一笑,他从孔鲋的神色中看出了孔鲋内心的动摇。他没有直接说,而是咂了咂嘴,孔鲋恍然大悟,陈乐说了半天,他这里可连口水也没上,实在有些失礼。他瞪了孔腾一眼,孔腾愣了一下,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让人去取杯子和水来。陈乐喝了两口水,这才说道:“大王以为,两者各有千秋,不宜偏废。儒家之仁者爱人合于人情,切实可行,而我墨家之兼爱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推广,只能做为努力目标。真要能达到天下大同,那么仁者爱人,和兼爱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沉思了片刻,又笑道:“我们不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吧。人饿了,就要吃饭,这个时候首先要讲究的是能填饱肚子,这时候如果要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则未免不切实际。而当我们物阜民丰,家给户足,人人安居乐业,牛羊满山,鸡犬满圈,这个时候就不是仅仅满足于填饱肚子,而要讲究一些了。大王说,爱人由近及远,正如食色,人之天性也,不可谓之错。但是人和禽兽又是有区别的,不断的追求更高层次的道与德,也是人的天性。不知夫子以为如何?”

“你的这番话虽然牵强,却也有可取之处。”孔鲋瞥了陈乐一眼,顿了顿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既然你们有向善之心,老朽就陪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