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又回到了我的怀中…………她用指尖轻轻勾了一下眼角那酸痛的、甜蜜的眼泪,更多的珠泪一颗颗地滚落下来了…………转过脸向机窗外看去。
窗外大雨如注,一望无际的地球…………
…
幸福是个人的,痛苦是人类的!
2。 全面审查
2。 全面审查
…
这时在机舱的另一个舱室,几个专案人员在紧张地核对测试数据。
…
“他的真实度怎么样?”
“百分之50…………”
…
“啊!?”一片惊讶!
“他到底是什么人!?”
…………
…
“忠诚度?”
“百分之百…………”
“诚实度?”
“百分之百…………”
…
“他的人类度…………?”
“百分之百!”
…
“他的机警度…………”
“百分之百!”
…
“反应度…………”
“百分之百!”
…
“忍耐度…………”
“百分之百!”
…………
…
“好了!好了!”
喑哑。
…
“日记上有什么?”
“空白…………”
“什么!?”
…
远处天际,仿佛打炮一样,正遥遥传来隐隐的雷声…………
…
“他要么持有的根本就是一本空白日记,要么…………”一个声音战兢兢地说。
…
在重遇央金,了解五班长出走原由及与央金关系、让央金对证那本日记之后,对日记的真实性重新审视,李沪生发现了整个故事的内核,就是——有人自始至终在追踪这本日记…………而且,这应该是从中苏边境侦探之前就开始的故事…………这才是真实的小说。
一种真相可能是:李沪生从赵忠诚手中得到的日记,和五班长牺牲前留下的日记不是同一本日记,李沪生从赵忠诚手中得到的日记,在西去新疆火车上被蓝盾“盗走”…………从此去向不明…………而他在铁列克提战役中得到五班长日记后随即重伤昏迷送医抢救…………等到他恢复后看到的已经是另一本日记。
蓝盾第一次得到的日记确实记载了部队长和西域“神秘人物”的活动联系,这本日记后来落到红盾手中,成为判定“一个罪深恶极、对我国带来极大危害的潜伏特务、非常凶险的敌人”存在的依据,据而演出了部队长被派出侦破击杀,而实则“一箭双雕”、及后来中亚敌人“反间计”、“碟中谍”等一系列戏剧——换句话说,是那本日记导致了1969年西域重大侦查活动。
读者一定记得在《热核战》下一章开始,在中苏哈萨克斯坦边境,界碑、小石棱处,两人在越界之前,部队长对李沪生说过的那番苛责的话…………以部队长的经验老道,立刻察觉到日记遗失的严重性,几乎同时意识到在追捕“越境敌特”的同时,一张更隐秘的大网正在向自己张来…………
…
而李沪生则完全不知情,他对西域行动目的不知情,而且,甚至连他自己被派往监视部队长的安排,也茫然无知:然而,正是因为他一片纯真、童心,以及他的诚实度和忠诚度,使他“天然”地很好地完成了监视部队长的“任务”,这就是后来他在合肥家中应要求所写的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巨细不遗地记录反映了哈萨克斯坦之行的材料——
奇妙的是,李沪生并没有止步在这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继续支配着他…………同样因为他一片纯真,青春童心,以及他的诚实度和忠诚度…………一种执著“真实”的激情,促使他毅然决然抛弃自己的一切,甚至离开心爱人,在身体尚未完全复原仍需疗养的情况下,单枪匹马,不远万里,赤手空拳,开始了西行侦破——拯救行动!
这时候,我们已经清楚看到了一个侦察员理性思维的全部内涵:良心、诚实以及最重要的——对真实的最高忠诚!
而这实际上,也是现代中国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落入了红盾的圈套!让他继续西域的行动,正是红盾设计的,而他义无反顾地独立西行,正是红盾需要的!因为他内心一直在追问的日记的来源,正是红盾苦思冥索而不得其解的!
…
另一种真相可能是:李沪生从赵忠诚手中得到的日记,和五班长牺牲前留下的日记确是同一本日记。李沪生惦记着这本日记,部队长“逼令”他找回这本日记,所以当他从牺牲前的五班长手中重新得到日记时,他确实兴奋异常…………可是,铁列克提事件中他严重负伤,住转院回合肥一年多后,重新翻阅日记时,已经被掉包了…………这时候,在他手中的所谓“日记”,只不过是一本‘空白日记’…………
那么,他到合肥后…………直至从露露家中“偷跑”返回西域开始的所谓阅读日记,呈现在他眼前的,不过是他自己大脑中的全部记忆…………
而这些“记忆”又不过是他自己真实往事的记录…………
他一定和日记中的所有人物、事件有过真正的接触…………
…
一声沉雷从天边传来!
…
“他的真实性?只有百分之50啊…………”
…
“那么,他到底是不是那个‘红夜莺’?!”
…
这也就是红蓝盾要问的!
…
“他的记忆力如何?”
“1800%…………”
“惊人!”
“不可思议!”
…………
最后,还有一种真相可能是:确实有一本真实的日记,甚至记录了当年他到大别山革命老区接兵的史实…………当他和央金就五班长的故事展开交谈,并且从央金的哭诉中隐约听出日记的“出入”,敏感地察觉出一个完整可怕的戏剧过程,猜测出自己正在遭到围捕中,而捕猎者的真实目的并不是部队长、不是高虎声、甚至也不是“子虚乌有”的所谓夜莺,而是这本日记后,他销毁了真实的日记,而置换了一本空白日记…………
…
红蓝盾专家分析到这时,全都蔫了!
…
他是侦察员!
…
到底真相如何?他现在昏迷中…………幻觉中…………睡梦中!
…
红蓝盾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日记的源头?
…
可能是因为所谓的罪名“苏联主义者”,可能是因为日记中透露了士兵们曾经‘幻觉’过的所谓“计划”、可能是希望探明西藏和新疆两地侦察员的“过往”,可能是因为想查出部队长、高虎声等一批老战士和后来的新兵之间的思想传承…………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掩饰了,或者说——道白了一种重大的时代趋向…………
“现在看起来已经很简单了!”
…
“什么?”
…
“消灭异端!”
“噢…………”
…
“在那个恐怖的60—70年代,社会笼罩在严酷的禁止邪说、压制异端的血腥空气下…………人人噤声…………”
“可奇怪的是,偏偏在这种高压下,产生了高虎声、部队长、‘中亚泥布拖地’等老一辈优秀侦察员…………和李沪生………日记主人公闵斌斌等这样一批异见者…………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社会生命力…………”
“他们瞩目的是世界!”
“他们从一片荒芜中升起了目光!”
“他们的忠诚、真诚、诚实的精神照亮了昏睡虚妄的社会,照进了一颗荒谬腐烂中的果核,后者开始异变,一些与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封闭思想截然不同的、《小说下载|wRsHu。CoM》崭新的、远远高于平庸政治的种子,开始在东方亚细亚的山河大地生长起来!”
“中国新兴的独立思想意识!”
“开放的世界观!”
“人类的、人性的和人道主义的…………
…
“理性思维的、质疑的时代精神!”
…
他们顶着“叛国罪”、“间谍罪”、“伪证罪”等等的罪名,奋不顾身地、义无反顾地献身于这片爱的土地…………
…
“因为有一只鸟,飞翔在整个西域地区…………”
“有一只可爱鸟,红夜莺…………她唱着我们的青春、热烈和爱情…………”
…
“曾经有一片心灵的土壤是那么的美好…………”
“是什么?”
…
“50年代!”
“一片和平发展的大好时机丧失了!”
…
让一切用心写的小说都成为好小说吧:“一切都是政治,我们必须使政治超凡脱俗…………
”
“伟大的思想家要让本民族的历史经验能够变为思想,而今日中国正缺乏这样的动力!”
…
一声巨雷从天而降!
3。 现代人格
3。 现代人格
…
审查室里,数据查核继续在进行——
…
“他有英雄感吗?”
“有!”
“有荣誉感吗?”
“有!”
“有羞耻感吗?”
“有正义感吗?”
5“有临阵脱逃感吗?”
1“有助人为乐感吗?”
7“有幽默感吗?”
z“有逻辑思维吗?”、
小“爱情观是什么?”
说“有整体观吗?”
网“顾全大局吗?”
“忍辱负重吗?”
…
“有没有过犯罪记录?”
“有!他在铁列克提…………耽误军机…………”
“这…………重罪还是大功…………?”主审官皱皱眉头。
…
“有过小偷小摸行径吗?”
“有…………在伪装小棚曾偷吃过老乡的两个香瓜…………”
“嘘…………”主审官气羸地出了一口气。
…
“有为他主义吗?”
“有献身主义吗?”
“有理想主义吗?”
…
“他是印度文学的崇拜者吗?”
“他读过泰戈尔歌颂神与爱的诗集《吉檀迦利》吗?”
“他是神秘主义者吗?”
…………
在李沪生的审查表上列举了1000多个调查项目——
…
“他有迷信观吗?”找到切入点了!
审查员都皱起了眉头,“我们是无神论啊…………!?”
“他有什么宗教倾向?!”单刀直入!
主审官也皱起了眉头——在他的眼前是一张鲜血染透的纸片,他取下眼镜,恍惚、惶惑…………一张从李沪生贴身衣兜里搜出来的文字摘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又戴上眼镜,镜片前,纸片上是一些模棱两可、神秘莫测的字句:
…
“诗人的使命是吸引在空气中尚不可听闻的声音;在尚未实现的梦想中激发信念;把尚未诞生的花朵的最初趋势引进一个怀疑的世界。①”
“…………”
…
“问题就在这里了!就在这里了!”主审官恨意未消,手指在桌上啄了两下。
…
“他在给我们灌迷魂汤!”主审官愤懑地咆哮。
…
“他是怀疑主义、厌世主义者!”狠狠地抛出一句!
…
“啊!?这不可能!”
…
“听说…………他和露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一个露露想了很久的小侦察员…………露露说,将来长大了,孩子要去祖国的西域…………”
…………
…
“嘘——!” 都舒了一口气,对英雄的结局,总希望落入一个大团圆的老套。
…
军史编辑部坐满了故事的搜集者,鸦雀无声,听说书人讲述最后的故事…………②
…
“那高虎声呢?”
…
“我军直升机飞临野营大军上空,特种人员迅速降落在团禁闭室门口,破门‘抢’出时在禁闭反省中的高虎声…………当时帐篷里还有另一个人…………”
…
“谁?”
“吕小诗!”
…
“吕小诗是谁?”
…
“闵斌斌!”
…
“高虎声登机后接到红蓝盾转达部队长口令是救出李沪生,可电报指令却说‘格杀红夜莺’…………李沪生在军校时是优秀生,高虎声知道他…………直升机飞临山谷上空时,李沪生正和举着地图的湿瘩打斗…………高虎声顿时回想起部队长在酒泉基地“土墙对话”时说过:“他现在正为一张图去西藏找你…………他要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