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日前,陆逊被孙权召回,而今日,孙权命陆逊领陆军十万,水军三万伐蜀。
孙权认为如今刘备北伐,主力都去了雍州,蜀地必然空虚,正是伐蜀的大好时机。
对于巴蜀,孙权是垂涎久矣。当初刘表尚在的时候,周瑜给孙权制定的战略计划就是先占据荆州这个交通要地,然后西征刘璋,夺取益州,如此便可以跟曹操二分天下,然后在伺机北伐,一统天下。这跟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诸葛亮将天下东西而分,而周瑜却是将天下南北而分。
不过因为刘备的突然崛起,再加上孙刘联盟,完全打乱了孙权的计划。而刘备又占着荆州迟迟不肯走,使得孙权大计落空,也是因为这样,孙权才命吕蒙偷袭荆州。
而如今,孙权认为刘备大军都被牵制在雍州,而此时趁着刘备与曹丕大战之际,一举夺取益州,这天下便占据了一半,当然周瑜制定的战略也能够达成。而若是刘备跟曹丕拼一个两败俱伤,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此时,陆逊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蜀道难行,当年刘备能够夺取益州,多靠刘璋引狼入室,再加上张松献上西蜀地形图,还需要算上刘璋昏庸,最后不站而降,多种因素下才得到了益州。可是如今孙权伐蜀,可是要从荆州一步一步的打进去的,而且刘禅也不可能像刘璋一样不战而降,所以陆逊觉得伐蜀的成功率极低。
陆逊苦劝孙权,可是孙权就是不听。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大权在握,孙权越来越变得刚愎自用。而且曹丕为了让孙权出兵,加封孙权为吴王,这可是孙权一只想要得到的。此时孙权可谓是春风得意,难免有些目中无人,所以陆逊的劝说根本没有作用。而因为当初阿斗杀了吕蒙,而吕蒙在军中是深得人心,所以军中很多的将士也同样支持伐蜀,为吕蒙报仇。虽然江东也有深明大义之人,认为此时伐蜀不是时候,但是无奈人心所向。
见到无法阻止孙权伐蜀,陆逊只好将伐蜀的指挥大权要了过来。在陆逊看来,伐蜀不易成功,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一丝的机会,兵权在自己的手里,陆逊还能够安心点,陆逊别的不敢保证,但是至少可以在进攻不利的时候全身而退。而若是别人领兵,陆逊真的不放心,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可就把江东的这点家底子败光了。
就在陆逊刚出议事大殿的时候,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
“大都督,请留步!吴王有请!”
陆逊回头望去,发现说话的正是孙权的一名贴身内侍。
内侍将孙权引到了内堂当中,而陆逊也没有避讳什么,跟着内侍走了进去。
孙权是孙策的女婿,按辈分得叫孙权一声叔叔,陆逊也算是半个孙家的人,所以陆逊进孙府并不需要太避讳什么。
陆逊走进屋中,发现孙权正斜卧在那里,于是陆逊急忙拜道:“见过吴王。”
“伯言免礼,都是自家人,就不用客气了。坐吧!”
陆逊坐下以后,孙权开口问道:“伯言,我知道伐蜀并不容易,不过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我已经命交州士燮遣使去了南蛮,约南蛮孟获一起起兵伐蜀。士燮与永昌太守雍辏Ы缓茫业绞焙蚪恢菀约拔逑穆逡不嶂匣褚槐壑Γ �
陆逊眼睛一亮,这对陆逊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蛮族人非常彪悍,特别是在山林丛生的地方,战斗力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蛮族人基本上也是全民皆兵,虽然蛮族人总人数比较少,但是能抽调出来的兵马一点儿也不少。
……
永昌郡。
雍辏呛菏卜胶钣撼葜螅杭乙彩且嬷莸拇笞濉W粤蹊澳鞘焙蚱穑宏'就为永昌太守。
永昌郡位于大汉的西南端,而且道路壅塞,与蜀隔绝,刘备管理起来十分的不方便,可以说在永昌这个地方,雍辏Ь褪峭粱实邸�
雍辏в虢恢菔扣频墓叵捣浅2淮恚扣仆督刀庖院螅啻稳八涤宏'一起归降东吴,而雍辏б恢倍济挥写鹩ΑF涫涤宏'并不是不想答应,而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如今雍辏е沼诘鹊搅苏飧鍪被锶ㄍ腹扣葡蛴宏'许诺,只要雍辏芄涣下匣褚黄鹪旆矗头庥宏'为益州刺史。
永昌郡,雍辏У乃д实敝小�
“军师,我已经答应孙权了,要不咱们现在就起兵吧!”雍辏Э诙陨肀咭桓鑫氖看虬绲娜怂档馈�
这个文士打扮的人就是雍辏У木Γ昵暗氖焙颍馕痪γ熳约隼凑矣宏',而经过雍辏б环嘉手螅⑾终馊斯挥行┱娌攀笛В跃土粼谏肀叩绷俗约旱木Α�
而这名军师,就是周善!
周善在去年的时候经过吕岱的联系,偷偷的来到了永昌,投在雍辏д氏拢康某思嗍佑宏'以外,还有就是在关键时候推波助澜一把。
周善好歹跟在周瑜身边多年,也学到了周瑜的几分本事。而且在永昌这个地方,穷乡僻壤,也没有什么文人名士,所以周善这点水平在雍辏Э蠢矗丫谴笙土耍诩由现苌瓢焓乱菜懵袅Γ芸炀腿〉昧擞宏'的信任。
只见周善摇了摇头,开口道:“主公,现在起兵还不到时候,南蛮那边还没有准备充分,况且只有主公一人,未免势单力薄。听闻主公与那牂牁太守朱褒及越嶲太守高定交好,主公不如联系此两人,一起起兵,共谋大事!”
“军师所言极是,我这就派得力心腹前往牂牁与越嶲,联络朱褒与高定。”
……
与此同时,曹丕的使者也抵达了西羌与鲜卑。
西羌彻里吉当即表示,愿意领兵十五万,助曹丕一臂之力。而鲜卑的轲比能却没有立刻答应。轲比能还是担心损失过大会让慕容鲜卑及拓跋鲜卑有机可乘。但是经过使者重重的许诺和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轲比能也答应领兵十万,帮助曹丕抵抗刘备。
而与此同时,刘备命关羽领兵三万出斜谷,迷惑曹军,让曹军以为刘备大军将要出斜谷攻长安,而刘备自己则领大军出祁山,直奔天水而去。而魏延的五千兵马则在子午谷南口整顿,等到何时时机便走子午谷,奔袭长安。
不过大家都没想到,打响雍州大战一次炮的不是关羽、不是刘备、也不是魏延,而是远在上庸的孟达。
如今孟达因为援助关羽有功,也被刘备加官进爵。如今上庸、西城等地,全都由孟达统领。
刘备给了孟达极大的权利,命其督军上庸。根据刘备的指示,在刘备北伐的时候,孟达可以伺机而动,夺取襄阳,当然若是无法夺取襄阳,刘备也不会怪罪,只要能够牵制住襄阳的曹军即可。
如今曹仁被调往了淮南,而接替曹仁防守襄阳一线的正是征南将军夏侯尚。同时夏侯尚还领了荆州牧,并且于江陵击败了吴将诸葛瑾。
……
上庸城。
“将军,成都来信!”小校冲进来,将一封信递给了孟达。
孟达低头一看,发现来的只是一封普通的信,而不是军报,心中微微一松,可是当孟达看到信的落款时,马上又紧张起来。
这信正是阿斗写给孟达的。
孟达急忙仔细的阅读起来,而信中,阿斗提及了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孟达不要急于进攻襄阳,只需出兵虚张声势一番即可,而若是遇到司马懿,立刻退回上庸,千万不能与司马懿正面冲突。
第二件事情就是让孟达小心申耽、申仪两人很可能会背叛。
这两件事情都是阿斗根据历史上孟达败亡的经过提醒孟达的。特别是申耽与申仪两人,典型的投机分子墙头草。这申耽兄弟本来是西城的一方豪强,聚众千人盘踞西城与上庸,后来投靠了张鲁,张鲁被曹操所灭后两人又投靠了曹操,而后来刘备伐汉中,两人见刘备势大,又投降了刘备,再到后来,诸葛亮北伐,两人见蜀国势衰,再一次投降了曹魏,顺带着连孟达一起出卖了。
这位太子殿下料事如神,孟达已经是体验过了。而且孟达是一个心机很重的人。虽然此时孟达没有防备申耽兄弟,但是从信中孟达可以看出来,太子好像并不喜欢申耽两兄弟。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在孟达看来,他日阿斗登基以后,肯定会铲除掉一些看着不顺眼的人。阿斗不喜欢申耽两兄弟,哪怕是申耽两兄弟再忠心耿耿,下场肯定也好不哪里去。至少两人以后升官是没希望了。
孟达觉得,应该适当的打压一些申耽兄弟二人,而且还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巴结一些阿斗。相比起来,跟着年轻有为的阿斗,肯定比跟着六十多岁的刘备更有前途。毕竟阿斗是太子,早晚都是皇帝,而刘备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就算让他蹦跶,也蹦跶不了几年了。
此时,孟达早已经把刘备伺机攻取襄阳的指示抛到了脑后,全身心的扑进了如何讨好阿斗的大计当中。
第188章 关公出斜谷
魏黄龙二年,蜀汉章武元年,前将军孟达领兵十万,进攻襄阳。
孟达手中自然没有十万大军,实际上孟达只有两万多人,但是孟达这次行动本来就是为了配合刘备大军的行动,牵制住曹军一部分的军力,虚张声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荆州牧夏侯尚立刻派人回求援,而这时候,曹真的大军也已经出发前往雍州。
在得到夏侯尚的回报以后,司马懿向曹真建议,由曹真带领大军先行前往雍州,而司马懿自己则领兵两万,前往襄阳,先助夏侯尚解决孟达这个后顾之忧。
司马懿的出发点是好的。孟达虽然诈称十万,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多人,这柿子要捡软扥捏,所以司马懿决定先解决孟达。况且雍州之大,刘备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将雍州完全占领。这也让司马懿认为,有自己先解决了孟达再往雍州也不迟。
而且之前司马懿跟随曹操驻军摩陂的时候,对上庸也做了一些功课。
西城、上庸、新城三城自西向东连成一条线,这也就给了孟达足够的战略纵深。若是曹军进攻的话,孟达可以凭着三城层层驻防,等待汉中援军。所以如果正常情况下,魏军想要攻取上庸这个战略要地,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正常进攻拿不下上庸三城,那自然要找一些非常规的方法,而内应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时候,司马懿注意到了驻守在西城的申耽、申仪两兄弟。于是司马懿立刻派人秘密联络申耽、申仪两兄弟。
而此时的新城,申耽、申仪两兄弟正跪在孟达面前。
孟达出兵荆州,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西城作为上庸的后方,自然存有不少的了粮草,于是孟达便命申耽、申仪二人运送粮草。
自从孟达知道这太子爷不喜欢申家兄弟以后,便开始琢磨着怎么讨好阿斗。凭着孟达的身份,想要故意找茬整治申家兄弟,那太容易了,最后,孟达让这二人运送粮草,然后暗中使坏。
孟达命两人十日内运送粮草到新城,十日算起来并不是很少,可是偏偏孟达又派人破坏了道路,故意延缓两人的行程,结果申家兄弟两人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两日。
“申耽、申仪,我命尔等十日内运粮到此,可是你二人却花了十二日,如今战事紧急,若是因为军中缺粮而乱了军心,你二人如何承担得起!”孟达沉着脸,开口说道。
“将军,非是我等不用心,实则是道路难行,我等日夜兼程,还是慢了两日!”申耽急忙解释道。
“道路难行?我大军来的时候道路怎么是好好地,肯定是你二人狡辩!”孟达是存心找茬,自然有的是借口。虽然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