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阴冷的声音,让帐中的众将都觉得自己的心如坠冰窖一般。狠狠的抽紧了!他们明白主公的怒火已经无法浇灭。只有无数徐州人的鲜血,才能让他好过一些。
对于威严日重的曹操,一班平素悍勇的将领们,如同老鼠见猫一般,对主公的决定不敢有一丝的异议。众将中有觉得屠城不妥的,都看向主公平时言听计从的军师戏志才。、
发现他根本就是在装泥木菩萨般的发呆,自然没有人再敢冒犯曹操的怒火。还有些理智的将领,只能是默默的为徐州的百姓默哀一番。
“李典、乐进你二人各领两千兵马做先锋,为全军开道,先行进驻蕃县,修建大营。
等鄄城的物资一到。就由蕃县杀入徐州,本官亲率大军随后就到。于禁,你坐镇后军,保证全军粮道安危。其他众将,都随军出征,本官要血洗我徐州。”
曹嵩被害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兖州上下,自己最敬爱的州牧大人的全家,被无耻的徐州人给暗杀了。不论是军营里的士卒,还是城乡间的百姓,都是义愤填膺的要求为大人报仇雪恨,一时间兖州上下军民空前的团结起来。
陶谦在提心吊胆的心绪中等了一个月后,开始有些放下心来。
“看来张辏б丫芎玫耐瓿闪巳挝瘢挥兴亢恋南⑿孤┏鋈ァU夂芎茫�
不过那个张辏г趺疵挥信扇死椿乇兀壳腋鞔蟾⊥浪吕铮裁挥刑接腥怂腿ゴ蟊实牟际U飧龌煺视衷诟闶裁疵媚兀俊�
他却根本没想到还真得有人能放弃官军的身份,投身去做贼。只怪那大批的财富实在太过于巨大,大到没人能拒绝。加上陶谦病弱的身体,威慑力大减,自然容易引发犯罪!
正当陶谦暗处庆幸时,守卫的心腹进来禀报:“大人这是刚刚送来的间谍急报,兖州居然出人意料的出兵攻击我们,兖徐边界如今已是大军压境!”
陶谦顿时面如死灰,喃喃自语:“张辏シ颍傥倚熘荩 �
突然猛烈的喷出了一口鲜血,晕了过去。不过他的身体刚刚侧倒,已经被一旁,早有防备的卫士一把扶住。
“来人啊!来人啊!快去请郎中,州牧大人晕去了!”
整个州牧府,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曹嵩一家被暗杀于琅琊的消息,很快就被人有意的传遍了徐州。加上州牧陶谦的病倒的消息,整个徐州上下完全陷入了混乱之中。
下坯陈府书房之内,徐州典农校尉陈登正一脸恭敬的立在堂下。望着上首端坐的父亲,这个已经辞官回家休养的沛相,睿智多识、善于谋略,却是让儿子陈登、陈应佩服的五体投地。
陈登在前日听到陶谦病倒,立即放下手中督导春耕农事的要务,日夜兼程的赶回了下坯。此时正是刚刚从州牧府探望陶谦回来。
向着父亲恭敬的禀报道:“父亲大人!陶大人经郎中调治,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孩儿私下向诊治的郎中探问了一番,说是陶大人此番吐血,乃是急怒攻心所致。
看来他派人杀害曹兖州一家满门的传言应当是真的!”
上首的陈珪幽幽的叹了口气:“唉!元龙,你切记!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陶恭祖一生性子强项,却从来未曾做过什么大的错事。这临老了却犯下如此大错,真乃晚节不保啊!
为父听家人回报,那张狂的讨贼都尉张辏В词怯卸问比瘴丛谙屡鞒侵谐鱿至恕?蠢葱惺碌木褪钦飧鎏袄返脑羟趿恕L展ё娑ㄊ且晕馊吮臼堑猎簦苄惺轮苋宦┓缟�
却是忘记了世上还有贼性难改这句话吧。那曹嵩为官多年,听说富可敌国,当年他可是拿出了一万万钱来买下了太尉之职。他这么多年的官做下来,只怕早已收刮回去了。
那么巨大的财富,被那些惯盗所见,那里还有好的结果。可怜陶谦这回是机关算尽,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吧!”
陈登恭敬的点头应是,这时小儿子陈应疑惑的插话道。
“父亲!兄长!可是州郡里有人放出消息,说是下坯反贼阙宣做下此恶事。而且阙宣这伙贼人在抢掠时,已被讨贼都尉张辏剑≌庋憷矗颐切熘萑词俏薮砘褂泄桶。 �
陈珪对这个少子还是很喜欢的,闻言笑道:“应儿!你难道看不出这只是陶州牧的自保之计吗?这应该就是他原先的计划,可惜,那张辏粗站课茨苷恫莩�
咱们在鄄城的细作传来消息,曹家有一家将护着他家的小公子回营后就自尽了,还真是一个忠烈的死士。那活下来的小公子,当时就藏身在曹嵩身下的暗洞里。
却是把其中的情形听了个仔细,有他这个人证,曹操这才会在暴怒之下,不顾一切的立即出兵徐州。只能说是天不佑他陶恭祖吧!唉!这回徐州是逃不过一场灭顶之战了!”
陈应这才恍然大悟,惊讶道:“啊!原来如此呀,那些百姓却是不知道听谁了!”
陈登勉强一笑,说道:“小弟啊!这征战一起,从来都是各说各的理。苦的只是徐州的百万平民百姓罢了。只怕今年徐州的粮田至少要减产一半了。”
“元龙!你以为此战结果如何!”老谋深算的陈珪,却是趁机考较起了自己的儿子。
陈登正在深思,小弟陈应却是抢先应道:“父亲!应该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吧!徐州占了地利之便,还有一半的人和。而曹操远来,只是占了另一半的人和,天时不占多少,更没有地利。
就算他都是精兵,双方交战最后应当是平手吧!”
陈珪微微点头没有说什么,只是看往还在思索的大儿子陈登。
……
章节目录第一九三章应劭挂印逃亡名士边让求见
第二卷征伐江东'第一九三章应劭挂印逃亡名士边让求见
第一九三章应劭挂印逃亡名士边让求见
陈登见父亲在等自己的意见,忙收回心神说道:“父亲大人,这时局还不能下定论,要看双方交战时的行事才行。不过小弟所言倒是有理,以目前各方条件看来应当是这个平手的结局。
想那曹操与袁术的大战方歇,以他的疲惫之军,恐怕难以一举攻下以逸待劳的徐州。
但纵观徐州上下却没有能战的大将,统兵大将曹豹不过是中庸之将。臧霸、孙观等人虽有将帅之才,却不能为陶州牧所信重,只能守御一城一地。
虽然丹阳兵乃是天下有数的精兵,但是想要打退曹军只怕也是有心无力!曹军若是施以围城之法,再以大义收取民心,终究是能取下徐州的。”
犹豫了一下,陈登接着道:“父亲!孩儿以为,事关我们陈家未来的大计,是否再等等!”
陈珪满意的点头,看了一眼满脸疑惑的小儿子:“稍等些时日,稳妥行事也好!不过元龙,那陶恭祖终究老了,恐怕是时日无多。他若有事,徐州必然要易主。
我们需早做决断,方为万全之策。还有,必须要派人盯紧曹家与糜家的动向,我们不能比他们的行动慢。依为父之见,那冀州袁绍如今忙于剿平黃巾贼,且北方有公孙氏牵制,对徐州应是有心无力。
倒是那袁公路最近称了徐州伯,看来也是要对徐州动手了。只是他在扬州这两年横征暴敛,把个富庶之地也弄成了民不聊生。
他若想入主徐州,怕是徐州百姓久受陶恭祖的宽大之政,难以接受他这个昏官的治理啊!若是曹孟德借此千载难逢之机,能主动收取徐州的民心,徐州必然会入他手中。
大战开始之时,我们陈家就要决定将来的方向了。应儿,要想让家族长久传承,就必然要选对以后要走的路才行!你要记住!”
最后一句却是对着还有些迷糊的小儿子所说。陈应听了父亲的提点,立即恍然大悟。他本是世家子弟,耳闻目睹之下,对世家在这乱世中求生发展的这一套手段自然是熟悉之极。
泰山太守应劭正在府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乱转。
半个月前他就收到了曹家被灭门,小李亭全村没有一个活口留下来的消息。当去接应的郡司马带回来这个可怕的消息时,惊得他几乎从榻上滚了下来,但他却一直不敢向上回报这件惨案。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他努力封锁,消息还是渐渐的散布了出去。他也只想着能拖一日算一日的心思。却始终没有找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杀父杀母,杀兄弟一家二百余口的惨死,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就是普通人也不能忍受,何况是那杀性极重的曹孟德!徐州有难了,就是我自己只怕也是难逃一死啊!怎么办!”
一拖再拖,终于前日,鄄城来了使者,查问曹嵩一家的情况。应劭立即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只要这个使者一回鄄城,只怕自己的命就到头了!
亲信的幕僚劝慰到:“大人,此次也非我们的错。只是没想到一向平静的徐州地方,也会出现大批的盗匪。此事实乃意外的**,那曹操应该也会体谅大人的苦处吧!”
应劭冷笑两声:“他曹孟德能体谅人,就不会是曹孟德了。他这个人对触犯了他的人,从来是不留情面的,更何况此次的事情是不共戴天的父母兄弟之仇!
本官怕是活不了几天了!唉!罢了,你去把情况如实向使者上报吧!本官回家等候兖州的发落就是!只怕此时他来捉拿本官的人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那幕僚一时呆住,焦急的怒道:“那事情也不是我们所为,他凭什么来责罚大人。再说大你也是朝廷命官,他也没权力处置你!”
应劭苦笑道:“老弟,你一向聪明,怎么这时候也看不通了呢?他曹孟德这类人,何时把朝廷放入过眼中。他们连刺史、州牧也是想封就封,想杀就杀。
何况只是我这一个小小的郡守而已,在他们眼中,本官是连个屁也不如啊!拿我为他的家人陪葬,那是肯定的!”
“啊!若真是如此,大人咱们还是逃吧!想大人与那袁本初素有交情,投奔于他,也好过在此等死!大人,还是速速决断吧!”
应劭阴沉着脸,想了半晌,终于还是长叹一声:“唉!想我应劭一生正直,为官一任不说有多少造福乡里,却也是禀持公理,没有让治下的百姓蒙受过冤曲。如今自己却是受累于这匪乱,无力反抗。我的冤曲又向谁去诉啊!”
应劭终于还是赶在夏侯渊的复仇大军赶到泰山太守府之前,挂印离城而去。带着亲信投奔了老友,冀州袁绍。终算是暂时保住了一条性命。
直到投奔了袁绍的应劭,后来在邺城看到曹操的讨伐徐州的檄文。才明白过来,自己不是被匪徒给坑了。而是被徐州牧陶谦给算计了,不由得的气的吐血病倒。
哀叹一声,这究竟是什么世道,为什么一生正直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呢?没有多久就在绝望中病死了。
就在兖州上下军民忙于备战的时候,曹操的济阴大营,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卫士入帐禀报:“大人,一个自称陈留边让的士人在营外求见!”
曹操眉头一皱:“边让边文礼?他乃是陈留名士,跑济阴来做什么?”
自从到兖州以来。这些所谓的名士望族,都是对自己的来到,保持着观望的态度,从来没有谁能主动前来参见,更不用说是投靠了。
除了颖川来的荀氏叔侄,不知抽了哪根筋,投靠了过来。如今的曹操帐下也只能是任用寒门出身的人才为主。比如自己的堂表兄弟们,和军师戏志才,猛将之姿的典韦等人。
而一直忙于内政、外战的曹操,也是懒得与他们计较。只要他们能不惹事生非,大家都相安无事最好。
不过眼下这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