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下眼睛。
“反正匈奴人还有几天才能到,容朕再想想。”天子一挥手,示意今天到此为止。杨赐和张奂交换了个眼神,无声的叹了口气,起身行礼离开。他们从天子的口气中听得出来,天子对他们的回答不满意,他接下来要听张角的意见,而且张角的意见肯定和他们不一样,天子只是不希望他们争吵,所以先让他们退下。
张角是朝廷里的一个异类,如果不尽快的清除掉,只怕是个祸根。杨赐一边走一边想道。不能说张角是个坏人,他也一心为百姓着想,一心想致太平,只是他做事太偏激,恨不得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杨赐接任司徒之后,耽精竭虑,可是张角显然对他的努力并不满意,有几次当着天子的面质问他,你接任司徒之后,能比宋丰好多少,能增加多少赋税。
杨赐对这个问题最恼火,却又最无可奈何。因为袁隗是因为没有政绩被天子免掉的,宋丰是因为没有政绩被迫自辞的,有了这两个先例,他如果做不出成绩来,他将成为第三个因为政绩不佳而被免掉的司徒。
以前的司徒也经常换人,但大多是官场斗争或者灾异,大家都知道这不是谁有能力还是没能力的问题,被免了也不丢人。现在不同了,被免职就等于是无能,不仅以后做司徒的可能微乎其乎,做其他类似官职的可能也非常小,甚至有一种趋势,司徒是文官的最高峰,但也很可能是最后一个有实权的官职,再往上——如果司徒做得还不错的话——就是太傅之类的荣誉职务了。以前太尉有缺,司徒顺势替补,现在天子要求做太尉的有军事背景,不希望一个文官做太尉,太尉这个三公之首基本上就和文人无缘了。
这些都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大家都察觉到了其中的意味,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杨赐不想这个司徒成为最后的终点,更不想成为一个失败的终点,但是他也发现,要想把司徒之位做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财赋从哪儿来?想增加户口,安置流民,哪来的土地?数不清的世家豪强,就象一群大大小小的寄生虫,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吞噬着大汉的财富,根本没有人在乎大汉这座大厦将因此倾覆。
他可以做到自己不贪,但是他无法做到让其他人都和他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直接的问题,天子第一次取士取了三百人,最后被宋丰消化在三公府和九卿寺了,今天天子取了五百人,这些人如何安排,也成了让杨赐寝食难安的问题。
总的来说,杨赐这个司徒做得步履维艰,张角的很多指责看起来都对,问题是指责容易,找出解决办法却难,与他的指责相比,他的解决办法就显得非常幼稚。
张角建议天子度田。
度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不排除其中有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的,但是也有真的担心因此激起大乱的,杨赐和张奂就是其中的代表。北军中候卢植听说之后,和张角吵了一架,司徒府掾孔融干脆找上门去,把张角一顿臭骂。
张角不改初衷,他坚持认为,现在大汉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不均,只有均贫富,才能天下大平。只有把那些田连阡陌的豪强杀掉,耕者有其田,流民问题才能解决,财赋才能有所增加。
杨赐心急如焚,他几次和卢植谈论的时候都大骂刘修,就是他引张角入洛阳论道,这才惹出这么多事。张角就是个乱根,以后他迟早要惹出祸事来。
让杨赐更担心的是,天子对张角越来越信任,哪怕是满朝文武都在痛骂张角,依然不能改变天子对张角的好感,反而让天子觉得张角才是个忠臣。
“然明,北疆不能乱。”在宫门口,杨赐仰着脸,看着暖洋洋的阳光,突然说了一句。
“杨公,北疆不会乱。”张奂叹了一口气:“我担心的不是北疆,而是洛阳。”
杨赐转过头看着他。
“这件事是不是刘修惹出来的暂且不论,就算是吧,他的建议也不错。借着大巫师的死,逐渐的干预匈奴人的事务,尽可能把匈奴人的内患消弥于无形,这个方向一点也不错。关键在于分寸怎么掌握,干预到什么程度,如果太急,逼反了匈奴人固然不妥,但是放过这个机会,坐视匈奴人坐大,也是坐失良机。”
张奂摇摇头:“杨公,我在北疆多年,承蒙天子鸿恩,诸公谬赞,让我做了太尉。可是说真的,我自觉有愧啊。”
杨赐沉思片刻,也叹了口气,他知道张奂在北疆虽然威名赫赫,其实也是受了很多委屈的。他重提另一个话题:“刚才你说……北疆不会乱?”
“嗯,至少暂时不会。”张奂很有信心的点点头:“段纪明坐镇太原,太原以南可保无恙,北面怎么折腾,能折腾到什么地步,那就要看他的几个弟子的本事了。”
杨赐眼睛一翻:“段纪明一人能当百万兵又如何,如果没有粮赋,他能怎么办?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打赢了,是你们的功劳,打输了,就是我的责任?”
张奂连忙摆手,凑到杨赐身边说道:“杨公,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并州那摊子事……就扔给段纪明师生吧,你不要管,我也不要管。”
“你这什么话?”杨赐气极而笑:“难道让他们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他有本事割据一方,就是成功。”张奂嘿嘿一笑,又接着说道:“再说了,你觉得陛下会给他割据的机会吗?你认为是段颎还是刘修有割据一方的可能?”
杨赐撇了撇嘴,瞪了张奂一眼,拂袖而去。张奂有些无趣的摸了摸鼻子,张昶走了过来,不满的看着杨赐的背影:“哼,得意什么,看他这个司徒能做几年。”
“闭嘴!”张奂沉下脸喝了一声,张昶不情不愿的闭上了嘴巴。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对这些儒生这么忍气吞声,身为三公之首的太尉,还比杨赐年长几岁,却要对杨赐一口一个杨公,偏偏杨赐还不怎么领情。
……
天子背着手,缓缓而行,隆冬腊月,花园里基本上没什么花,只有腊梅开得正盛,平常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鹅黄花瓣像一颗颗黄色的小球缀在苍黑色的枝条上,幽香阵阵,沁人心脾。
“你怎么看?”
“陛下,臣以为应该抓住机会,分裂匈奴人。”张角紧跟在后面,轻声说道:“匈奴人信巫重巫,大巫师的死对他们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如果能控制大巫师的废立,那可比单于的废立更加有效。如果能把匈奴人掌握在手心里,甚至把他们变成编户齐民,不仅以后每年不用花那么多钱赏赐,并州也一下子增加了近百万人口,平添无数财赋啊。”
“怎么控制?”天子伸手拉过一枝梅,凑在鼻端闻了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张角沉默了好一会,天子有些奇怪,转过头看了他一眼:“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陛下,不知道陛下知道不知道,刘修手中有一件神物。”
“神物?”天子转了转眼珠:“你是说那把匕首?我知道,很锋利,但是要说是神物,恐怕也不至于吧。”
“不是匕首。”张角很严肃的说道:“是一枚指环,能请神的指环。”
“请神?”天子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他从来没和我说过。”
“陛下不妨问问我师妹,她曾经见识过那枚指环。”张角接着说道:“那枚指环原本是臣传道时所用,后来落入刘修手中,而唐英子就是那枚指环的主人,她曾经是太平道的圣女。”
“有这事?”天子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是,后来圣女带着指环失踪了,等臣知道的时候,刘修已经成了指环的主人。”
“你没去要回来?”天子歪了歪嘴角,尽量让自己显得若无其事一些,只是眼中挥之不去的愤怒暴露了他的心思。
“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张角见天子脸色不善,连忙劝慰道:“陛下,神物都是认主的,不得其人,不传其道。刘修是陛下的臣子,他成为指环的主人,也是陛下的福气啊。”
“是吗。”天子不以为然的说了一句,重新向前走去。他又失望又生气,他在宫里建了祠堂,祭礼老子、浮屠,也很虔诚的拜祭,可是却没有得到什么神的恩赐,刘修有神物,也明知他对神明的渴望,却从来没有提及过。
这么重要的事,他居然不告诉朕,他究竟有多少事瞒着朕?
“是啊,刘修从中学到了墨子五行术,武艺大进。”
“墨子五行术?武艺?”天子诧异的转过头:“除了武艺,还有什么?”
“还有道术,不过,他不信。”
“不信?”天子好奇心大起。
“是的。指环中有很多高深莫测的道术,是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神物,但是他偏偏不信,除了从中学到墨子五行术之外,他对那些道术一概不当回事。”张角很无奈的说道:“他不仅不信,还说我们是走了歪门邪道,拿一些江湖术士的幻术当宝贝。”
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张角和卢氏都在他面前表演过道术,说实在的,他也觉得那些杂耍俳优表演的幻术差不多。宫苑里就养着这些人,有的还是从遥远的大秦来的,他们会表演诸如吞剑、弄丸、吐火之类的把戏,和张角他们表演的的确差不多。
“墨子五行术又是什么?”
“是一种手搏之术。”
“你会吗?”
张角摇了摇头:“臣学过,但是觉得不合适臣,后来就放弃了。”
“不适合?”
“是的,臣练了大概有半年时间,发现身体越练越弱,后来就放弃了。”张角苦笑道:“虽说道不远人,而是也不能强求,当顺其自然。墨子五行术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练习的。”
天子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想了片刻,突然问道:“那你说,你传授的房中要术是不是也不太适合我?”
张角迟疑了一下。他传过房中术给天子,还特地送了几个修炼过房中术的女弟子进宫,但据得到了回报说,天子虽然很喜欢那几个女弟子,房中术的修炼却并不如意,天子的身体反倒有些亏损的迹像。这一点张角从天子的脸色也能看得出来。
“陛下,修道当循序渐进,保精节欲。”
天子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没有再说下去。他继续向前走去,“你看匈奴人的事怎么处理好?”
“陛下,我师妹精通道术,又是个女子,何不让她去一趟,先了解一下匈奴人的大巫师究竟修炼的是什么道术?”
“嗯,这倒也是个办法。”天子点点头,想了想,又说:“同时也看看刘修究竟能不能打仗,这都几个月了,一点好消息也没有。对了,你能不能用道术诅咒一下鲜卑人?”
张角欲言又止,心道就凭刘修那点兵,要想在鲜卑人的头上占点便宜,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全身而返就是大幸了,还想打胜仗?除非他谎报军功。不过他也知道,天子现在天天盼着刘修能打几个胜仗,证明一下天子让他去并州是英明的决定,而不是一时性起的胡闹。
至于道术,如果能咒死人,那他早就把那些该死的全咒死了,哪里需要等天子提醒。
……
杨赐怏怏不乐的回到了府中,一进门就得知袁逢来了,说是来看女儿和外孙的。他愣了一下,知道这些都是幌子,十有八九又是和朝政有关。袁逢现在只是个虎贲中郎将,说起来也是二千石,但基本没什么机会参加朝议。
“杨公。”听到杨赐回府消息的袁逢从里面走了出来,老远的就打招呼,脸上堆着灿烂的笑容。杨赐有些不习惯,摆摆手:“自家亲戚,不用这么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