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国内舆论来说,这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又兴奋起来,认为无须对日本采取缓和态度。

但实际上这种隔着大洋的吆喝只能起到反作用而已。

日本外务省和军部中的“强硬派”重占上风,他们说你看你看,怎么样,中国人明着说要跟我们面对面谈,背地里还不是去找了老美,可见他们毫无诚意。

谈判大门突然被关,黄郛对此始料不及,前期的所有努力也全部付诸东流。

打仗打不过,谈判谈不了,麻烦事却一大堆。

日本华北“驻屯军”也上来插一脚,公然要求中国平津方面给他们准备车辆,声称要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派日本兵到北平来护侨。

这还不算最棘手的,最棘手的是没钱。

聚集在平津周边的各式部队,虽然能打的几乎没有,但人却不老少,他们可一个个都是张着嘴要吃饭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钱粮来维持,华北形势只会雪上加霜,更加纷乱不堪。

原先在上海时,行政院院长汪精卫曾亲口答应黄郛,可筹措600万资金至华北,但等黄郛到了北平,这笔钱却打了水漂,财政部根本拿不出钱来。

原因在于财政部的钱,很大一部分是要靠借的,否则无法用于周转。可是华北战端一开,天津危险了,作为政府还款担保之一的天津海关税收自然就危险了,金融界担心政府还不了钱,便不肯再购买政府债券。债券卖不出去,钱就借不到,如此一来,别说给黄郛拨钱了,就是其他部队的粮饷和大部分公务员的工资也成了问题。

既无钱又无兵的黄郛,到北平后的日子,难过得简直令外人无法想象,但就在这种困境下,他仍然天天召集“门客们”开会,苦思良策,乃至到了“日夜筹谋,席不暇暖”的地步。

第3章 鸡鸣狗盗

5月22日,看到大势将去,黄郛决定撤离北平。

众人打包的打包,装箱的装箱,只有黄郛自己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中午,他接到了李泽一打来的电话。

在电话中,李择一显得非常紧张和神秘,要求黄郛赶快跟他到一个地方去,而且身边不能带任何人。

黄郛听罢,放下话筒,返身急出。

直到第二天凌晨,黄郛才返回公寓,他的精神极度疲惫,然而含笑告诉人们:可以不走了。

多少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日本方面同意停战谈判!

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孟尝君被软禁在秦国,并即将面临杀身之祸。这时他派出了一位善于钻狗洞偷东西的门客,后者盗来狐白裘,献给秦王的妃子,从而化险为夷,这就是所谓的“狗盗”。

李择一本人名声不佳,却长于刺探日本情报,几乎就是传说中“狗盗”的化身。他得到绝密消息:原先反对停战谈判的“强硬派”突然又软了下来。

软是没有办法不软。因为“强硬派”之所以有底气推翻“稳健派”,是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像“满洲国”一样,自己复制一个“华北国”出来。

然而操办这件事的板垣却意外地把事情给办砸了。

说意外也不意外,板垣按照“以华制华”的思路,在平津两地到处寻找“华北国”的傀儡人物,可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肯上钩。

有的是突然身体欠佳,怎么敲门也不肯开。有的当着板垣的面倒是客客气气,也答应可以考虑考虑,但考虑来考虑去,就无限期地这么“考”下去了。

板垣所不知道的是,黄郛在这之前早就作了防备。那些他硬塞进政整会的“皮条客”们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别的本事没有,磨嘴皮子的本事还有的是。

经过一恐吓一宣传,那些“失意的军阀政客”即使有意,也轻易不敢应招,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板垣不仅拉拢不到华北的“第一流人物”,连“二腕”、“三腕”甚至“小腕”都很难搞到手。

在“史上最差劲猎头”板垣彻底失败之后,“强硬派”措手不及,灰心丧气,“稳健派”的主张又重新有了市场。

黄郛始终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努力,李择一抓住机会争取“稳健派”的支持,终于在即将撤离北平的最后一刻,使局面出现了奇迹般的转折。

可是孟尝君的故事才刚刚开了个头。

话说孟尝君连夜逃出秦国,到函谷关的时候已是半夜。按照秦国法规,函谷关是要天明鸡叫才能开门的,可这黑漆漆的,到哪里去抓鸡而且还要让它叫呢。

眼见得前有阻拦,后有追兵,正在犯愁之际,守关士兵忽然听到了“喔喔”的鸡鸣之声,他们不知究竟,以为天快要亮了,便糊里糊涂打开了门。

这个“鸡鸣”,却是来自于孟尝君一个门客的口技。

黄郛虽然争取到了停战谈判,但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完全不对等的谈判,日本人获胜在先,在谈判中拥有绝对优势。如果他提出你根本无法接受的要求,最后的成果仍然只能归零。

黄郛决定派殷同去长春。

殷同是政整会中最能干也最得力的“日本通”,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跟日本人谈话聊天从不用翻译,属于对日谈判中的佼佼者。

殷同到长春后,立即通过各种关系,与关东军司令部进行秘密接触。

因为黄郛对日本内部的情况研究得非常透彻。这个国家跟别的国家不一样,看似决定大政方针的是政府,其实军队才掌握绝对实权,说的话才真正算数。

未来的谈判对手不是外务省,而是关东军。

殷同告诉对方,以黄郛为首的北平政整会,虽然是中央所派,外面打的也是中央的旗帜,但里面没几个是地道的国民党党员,连黄郛本人都是无党派的。一旦由黄郛主持华北政局,以后绝不会有敌视日本的情况发生。

关东军方面一边点头,一边又提出疑问:那这样的话,你们政府会对这个政整会支持吗?

殷同说,支持啊,怎么会不支持。

你知道黄郛的义弟是谁吗?蒋介石!政府和党内最有权势的人物。况且,黄郛和行政院院长汪先生也是好朋友。有这两个巨头撑着,华北还有哪个组织可能强过我们。

听到这里,关东军高层的心情可以用如释重负和心花怒放来形容。

由于那个恨铁不成钢的板垣的胡搞,关东军本来想另建伪政权的打算已经完全落空了,华北的水没按照预想的那样被搅浑,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一度非常失落。

没想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一看,黄郛和他的政整会极可能就是那个自己以前苦苦寻觅而不得的人。

你看,与国民党无关,却又得到政府巨头的支持,亲日,亲满,几乎我们原先设想的所有软硬条件都具备,有的还超出了预期。试问,以今日之华北,还能找到比他们更好的班子吗?

武藤甚至感到庆幸,亏得那个不争气的板垣办砸了差事,要不然他最后鼓捣出来的还不知道是什么破玩意儿呢。

至此,关东军对于停战协定的期望值就简单多了,那就是把这个“可爱”的黄郛和他的政整会扶上马即可。

如果说黄郛手下也有一个“鸡鸣之徒”,那就是殷同。他不仅拿话打动了关东军,而且摸到了对方的底牌,那就是只要签一个军事协定即可,到时关东军会自动撤回长城一线。

在军事严重失利的情况下,协定虽然不平等,但已经算是中方能争取到的最好方案了。

请黄郛出山,证明蒋介石眼光不俗,他的这位义兄确非一般之人,在乱局之中,其操作手法之老到,纵横捭阖之能力,进退得失之把握,令人叹为观止。

只有经历那么多年的政坛阅历、升沉荣辱和不间断的观察思考,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高手。

可是黄郛还有担心,他担心的不是日本军部和关东军,而是另一帮人。

第4章 生死时速

通过情报刺探,黄郛发现,外务省中的“强硬派”一直在打着一个小九九,那就是要制定一份政治协定,并将其与军事协定捆绑在一起。

在这份拟议的政治协定中,包括了国民党党部以及中央军完全退出华北等三个政治条件,几乎都是对中国利益具有致命杀伤性的狠招。

如果把外务省的政治协定加进来,就等于华北被日本完全占领了。

正式谈判前,必须防止这一切的发生。

黄郛的办法是让“稳健派”去说服“强硬派”,但是效果究竟如何,却不是黄郛能够预料得到的。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无法事前知晓答案的未知数,而政治外交跟战争攻伐一样,未知就意味着前面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尽快开始谈判,因为关东军的底牌他已经摸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拖得越久,越对中方不利,可谓刻不容缓。

但此时的黄郛陷入了一个进退不得的困境,让他陷入这一困境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自己人。

外界的舆论压力自不待言,听说要进行停战谈判,斥其为“亲日派头子”、“大汉奸”的言论不绝于耳,这些黄郛都可处之泰然,暗杀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受不了。我不看报,不上街,把佛家入静的功夫都拿出来,总行了吧。

让黄郛最被动的恰是他义弟的态度。

蒋介石的要求是,即将签订的停战协定不能超过上一年“淞沪停战协定”的条件。

但事实上,淞沪会战和长城抗战并不一样,前者是平了,后者是败了,要达到一样的结果怎么可能?

捏着蒋介石发来的电报,倒算着转瞬即逝的谈判日子,黄郛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能够怎么办呢,只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悲愿绝不至卖国,智慧绝不至误国”。

蒋介石的指示电报通篇都像在作秀,大敌当前,大祸即至,还要摆出一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爱国领袖形象出来。

黄郛最不能原谅的恰恰是这一点。因为谈判议和这件事非常敏感,只要蒋介石缩一缩脑袋,他就可能要像济南案那样当替罪羊了,最后不仅事情办不好,还要饱受指责。眼前的事实就明摆着,今后的人们只要看一下这些电文,就会认为,你蒋介石是好人,我黄郛是坏人(“使后世之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

说蒋介石有作秀的嫌疑,这是难免的,站在他那个位置,也可能是必要的,但这里面确实还有一些他本人的真实想法。

在他看来,日军眼下已经胜券在握,兵临城下,他们会选择主动和我们停战吗?

绝不可能!

所谓停战,不过是一个传说!那是吓吓我们的,让我们自动撤退,然后日本人就可以不花一点本钱,唾手而得北平。

小伎俩而已嘛,以为我看不出来?

其实这也怪不得蒋介石。在日本,天皇、政府与军队并不是一码事,这个秘密连当时中国外交部的一流外交家都不是很清楚,更遑论蒋介石。

说到底,这世上的很多东西,大抵都属于潜规则的内容,如果你只会从书本到书本,从表面到表面,是永远无法领悟的。

此中关节,黄郛却早已看透,而且他还认为日本内部的这种矛盾,正是中方可利用之处。

他现在需要的只是时间,所谓生死时速,盖不为过。

关键时候,黄郛不得不运用“双巨头”的力量。

黄绍竑星夜兼程赶到庐山,当着面对蒋介石汇报了华北实情,后者在了解来龙去脉后,才明确肯定了黄郛的做法:处理得对。

但是,蒋介石还是心有不甘。他又给何应钦发了一个电报,要他从军事角度出发,最后再确证一下北平究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