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主公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即便伏皇后诞下的是公主,主公还可以另有备用的方案。
但对曹操而言,这五成的可能却是极为致命的。一旦伏皇后诞下皇子,而如果那时双方都未能策立新帝,则帝位之争将毫无悬念。所以,曹操无论如何也不敢与主公打这个赌。
若亮所料不差,只要有耐心等待,曹操在五个月之内必然会另寻宗室子弟策立为新帝。届时,民心必将更加倾向于主公,如若最终伏皇后未能诞下皇子,那时便是主公的最佳时机。”
诸葛亮最后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挑明,但所谓的最佳时机,指的正是大哥承继帝位。
仔细思索之后,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这计划简直可说是完美。逼迫曹操先行立帝,使民心更向大哥,如果再确认天子无男性子嗣,大哥登基为帝就不会有任何障碍。
只是,不知道诸葛亮的计划里,有没有包括一个关键的问题——在条件成熟时,保证伏皇后只能诞出公主……
我特意将目光投向诸葛亮,却只见他那温和柔熙的微笑面庞,连眼中都看不出任何异色来。
“孔明此策甚善!”厅内沉默了片刻后,蒯越首先开口附和了诸葛亮的计划。
“不错!”我与大哥、二哥对视一眼后,随即也点头表示认可。
……
又继续商议了另一些事情后,大哥让徐庶、诸葛亮等人先行回府稍事休息,再过两个时辰就要准备大葬之事了。
广阔的大厅里,只留下了我们兄弟三人。
“嗬~~!”大哥话中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之意,“当日定下搅乱许昌的计策时,实在没想到会造成如今的结果。要是没有孔明、子敬他们筹谋,仅以我,恐怕真要束手无策了。
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态进展,对大汉究竟是祸是福?如果此事最终导致汉室加速倾覆,来日九泉之下怎有面见高祖、武帝!”
说到这里,大哥仰头看天,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确信此事必会成为汉室重振的契机,大哥也必会成为光武第二。”我起身走到大哥的身后,肯定无疑地说道。
“三弟说的正是,大哥不必忧虑。我与三弟必会助大哥成就大业!”二哥也缓缓走了过来,应声说道。
“恩……”大哥消瘦的面庞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一手握住我的手,另一手握住二哥的手,微点了点头,随即缓缓闭上了疲惫的双眼。
片刻后,轻微的酣声从大哥鼻中传出……
夜空中,乌云逐渐散去,皓洁的月光洒落在大厅外,清清冷冷……
……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就是紧锣密鼓的天子入葬和大祭仪礼。
全程参与的我,在大感疲劳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些许感慨。这几天,或许就是这位可怜天子一生中最为风光的时候了。寿春和许昌,同时在为他进行隆重的大祭。
从继承帝位的那一刻起,献帝就成了一个受人操纵的傀儡,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再到曹操,没有哪一刻他能真正行使自己作为天子应有的权力,甚至,连他的皇后都保全不了。
不过,这一切的屈辱,都随着大葬而化为一掊尘土。与他做伴的,是埋葬在寿春的我军六万将士。(献帝的大陵是由诸葛亮亲自设计。诸葛亮巧妙地将帝陵与阵亡将士陵园连接起来,让六万阵亡将士成为献帝的卫戍军,这样就省去了生祭陪葬。)
……
即使在大祭的时候。刘、曹双方的舆论互攻都没有停下。
曹操麾下有名的文学大家、官拜五官将文学的陈琳陈孔璋,著文一篇攻击大哥枉称仁德,实乃奸佞,并指天子驾崩之事乃是由大哥直接谋划,称大哥是有意自篡帝位,故而设计弑杀天子,并驾祸给曹操。
陈琳的文笔绝对一流,他这篇带着檄文性质的文章,通篇上下不见半个激烈的文章,但隐藏于其中的却是无比犀利的锋芒,而且里面还隐隐涉及到大哥的身世。(陈琳也算是文坛骂手流的始祖)
见到陈琳的这篇文章,连沉稳持重的大哥都不禁有些微微气怒,诸葛亮则当即动笔,在半个时辰内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的《驳陈孔璋书》,酣畅淋漓地将陈琳的文章痛批了一通,更将其斥为无德无行,无羞无耻的士人败类。
陈琳与诸葛亮的两篇文章,随后便引发了荆、扬士人与北方士人的激烈口水仗。而在北方士人之中,同样也发生了激烈的内战。
……
建安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大哥携伏皇后、卢毓、刘助一行返回庐江。
回到庐江后,就帝位承继之事,大哥与以卢、刘为首的南逃朝臣进行细致的商议,征求了伏皇后的同意,并拒绝了部分官员提请大哥继位的建议,最终决定——暂不立新帝,等候伏皇后腹中胎儿的诞生。在伏皇后临盆前,先在庐江组建起临时朝廷,以对抗曹操的许昌伪朝廷。
大哥由征南大将军晋升为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负责总摄朝政。同时,爵位也由宜城乡侯晋为楚公;
卢毓由侍中晋为司徒,位列三公;
原尚书郎刘助晋为司空,位列三公;
国舅伏德晋为太常(九卿之首,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二哥由前将军晋升为征东将军,汉寿乡侯;
我由右将军晋升为征西将军,东乡侯;
益州刺史刘璋拜为宗正(九卿之一,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仍兼领益州刺史;
名士许靖出任光禄大夫;
蒯越拜为光禄勋(九卿之一,掌管宿卫宫殿门户);
交州刺史张昭拜为廷尉(九卿之一,掌管刑法狱讼),横野将军李通晋平南将军,领交州刺史。
徐庶领暂行卫尉之权(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兼前军师;
诸葛亮暂行大司农之权(九卿之一,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兼领左军师;
庞统暂行少府之权(九卿之一,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兼领右军师;
孙乾暂行大鸿胪之权,(九卿之一,掌管接待宾客之事);
鲁肃暂行太仆之权,兼领后军师;
……
平南将军刘磐晋升为前将军(刘磐本来官职就高);
荡寇将军赵云晋升为左将军;
马岱晋升为右将军;
黄忠晋升为后将军;
魏延晋升为平北将军;
甘宁晋升为平东将军;
陆逊晋升为平西将军;
……
第一百零四章(上)
庐江临时朝廷的建立,不出意料地引起了曹方的激烈反应。
谏议大夫王朗由许昌急赶至庐江,代曹操传书,严“令”大哥以最短时间解散“伪朝廷”,上书请罪,并奉还伏皇后和天子印玺。
这王朗倒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胆气极大,居然当着大哥和我方文武百官的面,直斥大哥“妄立朝廷”是为祸乱社稷的谋叛之举,道若不能幡然悔悟,日后必将遗臭万年。
但是,他的这一言行,很显然是引火上身。徐庶、诸葛亮、蒯越,甚至许靖等人,无不是舌辩高手,当场对王朗的谬论进行了无情的驳斥。
一时间,朝堂之上激辩如潮。
很可惜的是,王朗还不具备“舌战群儒”的本领,很快就在诸葛亮的连续几个软钉子下,硬生生被“刺”的哑口无言。
让“观战”的我颇为感到遗憾的是,今时的诸葛亮似乎还没达到传说中能“骂人于死地”(“骂死王朗”是演义中的情节,大家就不必深究了)的境界,虽然让王朗面红而赤,颔下胡须几乎被气得翘起,但他最终总算是平平安安地离开了庐江。
其实,自在庐江建立临时朝廷的那一刻起,大哥就已与曹操彻底地翻了脸,彼此间再无任何情面可言。而在此之前,因孝献皇帝(汉献帝的谥号)在许昌,至少在表面上大哥要服从那些明出天子、实系曹操的政令。而且,许多时候在任命军政要职是,大哥也必须向许昌上书。
但随着孝献皇帝的驾崩、临时朝廷的建立,这最后一层面纱也被彻底地揭去。以曹操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他之所以仍派遣王朗前来庐江,实际上也是被形势所迫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派出使者而未能取得成功,只能说明曹操已经彻底失去了对大哥的约束力,联系起先前双方的关系情况,这并不算得什么;但如果眼睁睁看着另一个朝廷建立起来,却连半点反应也没有,那便很容易给世人造成曹操已经默认庐江朝廷存在的事实,这绝对是曹操所不愿意见到。
所以,说到底,王朗庐江之行的结果,其实双方早就已心知而肚名,却仍然要做这样一个形式。
……
相比起曹操的激烈反应,北方各州郡的士人对于庐江临时朝廷的建立,以及大哥就任大将军、大司马之事并没有那么反感。虽然也有一部曹操的“御用”文人著文大肆攻击,但更多的士人反应比较平淡。
而荆、扬、交三州的士人,则以一种近于欢呼雀跃的态度,表示了对庐江朝廷的认可。若非仍是处于国丧期,恐怕大江南北都会鼓炮齐鸣,张灯结彩来庆祝了。
……
在这段期间内,庞统从襄阳连续传来了几封文书,有些与荆州的军政事务有关,有些则关乎到张鲁那边的情况。
我返回扬州后的第四天,庞统就赶到了襄阳,并在黄忠和马良的协助下,总揽起了荆州的军政。在致力于弥补各郡县先前因战乱造成损失的同时,庞统也在防务上狠下了工夫——修复城池,整顿兵员,安排细作紧盯汝南、南阳曹军的动向……
总之,荆州的一切皆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而有关张鲁那边的情况,庞统特别提到——进犯江州的益州军大将张任,连续给予张卫以重创,但就在行将破城之际,却突然解除了围城,开始向江阳方向后撤。
联系上刘璋四日前遣从事王累至扬州吊唁孝献皇帝之事,张任的撤军也就情有可缘了。很明显,刘璋短时间内是不想与我军交恶了。
当然,刘磐、陆逊、吕蒙的武力威慑,在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而张鲁也派遣了阎圃为使赶来扬州吊唁天子,同时也是为向大哥一道感激之意,并表达出了加强双方关系的意向……
由于荆州方面一时风平浪静,我也就安心地呆在了庐江,一则为协助大哥安定局势、处理事务,二则也是为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履行我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职责,好好地补偿一下蓉儿和孩子们。
……
征西将军府,内院庭园之中
已经进入隆冬时节,寒风吹去园林中的一望绿色,放眼多半是枯黄景象,惟有那一小片的梅花林展现着难得的花白叶绿之色。淡淡的香气随着爽净清凉的风荡漾,颇有一番怡然之意。
握着那宛如温玉的柔夷纤手,我半拥着蓉儿缓步于梅花林中。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蓉儿那清新淡雅的气质却丝毫没有褪去,岁月也没有在她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乍看上去,已过完24岁生日的她,犹似当年初见时一般,只不过多了几分成熟风韵。
“夫人,记得六年前,也是在这样的一片梅花林中……”我停下脚步,带着回味之意,低头对怀中玉人说道。
梅花正是蓉儿最喜欢的花,所以由寿春搬迁到庐江后,在新府邸内我也特地命人栽上了一片梅花树。
“恩……”蓉儿泛出一丝轻笑,似水的明眸变得朦胧起来,似乎在回忆当年的景象。
“六年了,连苞儿和星彩都已经五岁多了……”面带歉疚之色,我低声说道,“这六年里,我们总是聚少离多,苞儿和星彩也多半是靠你一人来抚养……我实在是亏欠你太多了。”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