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绝对控制。”此后,随着希特勒独裁地位的增强,纳粹党在德国统治体制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以后,纳粹德国一再向外扩张,占领区的实际控制权大多由纳粹党的有关机构执掌。
纳粹党控制政权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控制政府官吏和公务员队伍。1933年 4月7 日和 1937 年 1月 25 日,纳粹当局先后颁布《重建公务员队伍法》和《文职人员法》。第一项法令颁布时,希特勒本人尚未完全获得独裁大权,多党制尚未被取消,因此法令只规定文职官员的清洗对象主要是共产党员、社会民主党员和犹太人。第二项法令则规定今后政府官员必须由纳粹党员担任,还要在思想上真正信奉民族社会主义,无条件地支持纳粹党的政治目标。政府官员必须同党的干部一样宣誓效忠希特勒个人。在这两项法令的影响下,文职官员纷纷加入纳粹党。1933年文职人员中纳粹党员的比重仅为1 /5 ,1935年上升到3 /5 。1937年普鲁士邦官员中的纳粹党员的比重达到4 /5 。1939年之后,纳粹党党籍成为进入官员阶层的先决条件。
纳粹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大批政治投机者涌入党内,其党员人数从1933年1 月的100 万人增加到同年4 月的160 万人。1933年希特勒下令减缓发展速度,6 月又规定新党员必须有2 年候补期,然而纳粹党的人数继续急剧扩大。1935年为250 万名党员,1945年达到850 万党员。
为了保证各级政权机构掌握在纳粹党骨干分子手中,希特勒于1935年下令,在基层政权机构中,1930年9 月以前人党的老党员至少要占到10%。据纳粹党的统计,1935年德国2228名市长中,老党员占1049名,新党员占694 名,无党派人士占485 名,三者比例为47:31:22。同年,在689 名地方政府参事中,三者人数分别为19812351250名,比例为29:34:37。1941年,普鲁士邦以外的304 名地方政府参事中,无党派人士仅有11名,老党员42名,其余均为新党员。在普鲁士邦的地方政府参事中,无党派人士也只有 11 名,其余半数以上(15名)是 1933 年 1月30日以前人党的。此外,纳粹党政权还通过其下属的分支组织一德国公务员联盟控制着全国政府机构的120 万公务人员,规定所有的公务人员都必须参加该组织。
纳粹党设在慕尼黑的领袖代表办公室,在控制政府机构中发挥着特殊作用。该办公室对上直接向希特勒负责,对下领导纳粹党全国指导处及健康、种族和家庭调查3 个办公室,并管理整个党的组织机构。它有义务在政府机构中维护和坚持纳粹党的意旨,保证一切国务活动不违背纳粹党的政策和纳粹主义理论,掌管政府官员的提名权和审批权。根据1934年7 月27日一项未公布的法令,该办公室还拥有参加一切法律的起草工作的权利。
纳粹党上台之前,就曾建立过一些外围组织,例如:希特勒主义青年团,民族社会主义妇女团,民族社会主义教师联盟等等。纳粹党执政以后,这些外围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且还大量增设新的社会团体,将其控制网络伸向整个社会。1935年3 月,纳粹党颁布了一项有关党务的法令,将其下属的所有社会团体划分成两大类:一类被确定为党的分支组织,从结社法的角度看,是属于纳粹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类组织除党卫军和冲锋队以外,还包括希特勒主义青年团(其中又包括学龄团员组织和少年队)、民族社会主义妇女联盟、德意志少女联盟、民族社会主义机动车驾驶团、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大学教师联盟、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大学生联盟;另一类属于党的附属组织,拥有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类组织包括德意志公务员联盟、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医生联盟、民族社会主义法学家联盟、民族社会主义教师联盟、民族社会主义福利会、民族社会主义战争受害者联盟、民族社会主义战争受害者救济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技术联盟。上述这些组织的密集网络像蜘蛛网一样,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层面和角落,对全体德国人进行严密控制。在整个纳粹德国,只要属于纯正的雅利安血统,便都是民族同志,不分年龄。性别、行业、职务,均必须从属于某个相关组织。这样德国全民便都处于纳粹党的监督和社会统制之下(坚定的共产党员和社会民主党员以及少数正统的神职人员除外)。大致估算起来,德国当时的8000万人口中,至少有7500万人被积极或消极地纳人这个社会统制之中。
希特勒和纳粹党十分了解强制推行法西斯奴化教育对巩固和延续其反动统治的极端重要性。纳粹德国把教育完全纳人培养纳粹接班人的轨道。在学校教育方面,纳粹政府一方面加强对各类学校的控制,取消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取消大学的自治地位;另一方面,纳粹统治者强调学生的体格锻炼和民族社会主义政治教育,降低智育教育的地位。即使在已经不成比例的智育教育方面,他们还要求大学里重点发展能够支持纳粹主义理论的学科,中等教育领域内则扩大职业教育,在中小学别有用心地强调“学以致用”,如数学课学习枪炮瞄准的提前量和丈量土地面积。纳粹头目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一代呢?希特勒在公开场合声称,一个德国青年应该“像猎犬那样敏捷,像鞣过的皮革那样坚韧,像克鲁伯工厂生产的钢那样经受过锻炼。”在私下,他表露得更为露骨:纳粹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出这样一代青年人,“全世界在这代青年人的面前都要骇得倒退。我要的是具有强烈主动性、主人气概、不胆怯、残忍的青年。在他们身上既不允许有软弱,也不允许有温和。我要从他们的目光里看出骄傲的神色和猛兽般的狂野……。”
二、党卫军。
1939—1945年期间,纳粹德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中,有90%可以准确地归结在党卫军的名下。而在这个“90%”当中,约有 80 —90%可以归咎于党卫军总部的 2 个内设局,即帝国中央保安总局和帝国经济管理总局。
党卫军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党卫军。建立之初,它本是冲锋队下属的党的民兵组织。1929年起,它的职能增添了维持“种族纯洁”的任务;以后,它便逐渐担负起整个纳粹党乃至全国的监控与镇压职能。伴随着纳粹党在全国执掌大权,党卫军的势力渗人到德国政府、军队、财政、文教等各个领域,具有监视和镇压一切敌视纳粹党和希特勒政权的活动,迫害和灭绝犹太人c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它还直接派遣下属武装组织参战,成为纳粹党的主要情报。恐怖和军事组织。在希姆莱掌管党卫军之前,其规模很小,总共只有300 人左右。
1929年回月,希特勒任命其心腹希姆莱出任党卫军帝国司令官。从此,该组织不再仅仅是纳粹首领的私人卫队,而被赋予新的使命。他一方面在组织内部强化种族原则,强调只允许“纯种雅利安人”加入党卫军;另一方面,加速从小资产阶级分子、退伍军人、志愿兵团成员、冲锋队员和破产的资产阶级分子中招收新成员,使党卫军人数到1930年12月增至2727人。到1934年月月,总人数已达到52000 人。
1930年8 月和1931年4 月,希特勒两次借助党卫军的力量,平息了若干邦、州的冲锋队的反叛。1934年6 月底,他又依靠党卫军彻底清除了冲锋队,击毙了冲锋队的总头目恩斯特·罗姆。从此以后,党卫军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上升。同年7 月26日,党卫军完全脱离了冲锋队,升格为与冲锋队平行的党内独立组织,其官员不受正常的司法机关管辖。而冲锋队从此解除武装,其职责大都转交党卫军,本身仅负责对青年实施役前训练和充当辅助警察。而党卫军除继续承担“党内警察”的职责外,还有权作为国家的辅助警察,参与维护国内的政治“秩序”,监控民众可能举行的政治活动。党卫军很快变成纳粹国家机器中超出常规的多功能集团,成为希特勒统治全德国的主要支柱。
随着党卫军的势力急剧膨胀,其下属组织也分类为普通党卫军、党卫军骷髅队和武装党卫军。普通党卫军由原来的党卫军主体力量延续而来。其正式成员必须具有雅利安家谱(一般成员查溯到1800年,领袖和候补领袖查溯到1750年);18岁那年的11月9 日(“啤酒馆暴动”纪念日)成为预备队员;翌年1 月30日(希特勒就任总理纪念日)转为临时队员;4 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举行宣誓仪式,领取队员证。随后,参加劳动至同年10月回日,再到武装部队受训1 个月,于11月9 日回到党卫军成为正式成员,并领取党卫军短剑。从此,这些人不再接受国家法律的约束。
普通党卫军沿用1930年确定的建制。全国领袖之下设地区总队,由地区总队长统领;下辖旅队,由旅队长统领;再往下依次是区队、旗队,分别由区队长和旗队长统领。旗队的规模相当于国防军中的团,由1000—3000名成员组成,下辖3 —4 个突击大队。每个突击大队有250 —600 名成员,分成3 个相当于国防军中连的突击队。突击队是普通党卫军最主要的基层组织,由70—120 名队员组成,分成3 个小队,每个小队下辖3 个小组,由1 个组长和8 个队员组成。
骷髅队是负责看守纳粹集中营的党卫军下属组织。1933年纳粹集中营设立之初,曾分别由守卫队、守卫先锋、守卫部队和守卫兵团4 种准军事组织看守。1934年4 月,希姆莱任命泰奥多尔·艾克为全国集中营和党卫军看守组织总监,负责统一全国的集中营看守组织。艾克将分散的看守组织统一合并为突击大队,统一在队员的上衣制服上加饰骷髅白骨标志。1936年3 月29日,这支队伍被正式命名为党卫军骷髅队,当时有3500人。翌年4 月,希姆莱之流将骷髅队又编成3 个骷髅旗队,即驻在达豪的上巴伐利亚旗队;驻在奥兰宁堡的勃兰登堡旗队和驻在布亨瓦尔特的图林根旗队。1938年又增建了第四个,即驻在林茨的东部边境骷髅旗队。
武装党卫军是党卫军的武装组织,是一支受希特勒本人支配的专门常备武装。希特勒和希姆莱曾设想建立一支忠于纳粹政权的警卫部队,一支“被训练成在世界观和征服方面进行狂热而又冷酷的战争”的武装力量。纳粹上层教育武装党卫军冷酷无情,显然也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够使用他们来对付德国的其他部队。“
早在1933年3 月,希特勒就指示党卫军的一个地区总队长塞普·狄特里希组建一支称做柏林党卫军本部警卫队的武装力量,作为保卫他个人安全的私人卫队。最初只有120 人,驻在柏林近郊的亚历山大兵营。同年9 月扩充到2 个连,外加一个特遣队,改称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不久,这支部队潜人柏林市内的立希特菲尔德前士官学校总校的营房,并充实进3 个经过于特伯格练兵场训练的连队。希姆莱指令各地区的党卫军以驻柏林党卫军部队为榜样,组建装备轻武器的各地区党卫军本部警卫队。一般每个党卫军区队拥有100 名左右的武装党卫军成员。每当党卫军人员扩充到拥有几个连队时,改称政治戒备队,按照军队结构编成小组、小队、突击队(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