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启功口述历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骄抗,上每优容之。性复侈奢,世宗(雍正)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悉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做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


第二部分第4节 我的所闻

    我的所闻可以和这些记载相印证,并对它们进行一些具体事例的补充。    
    而太后却总向着和王,处处偏袒他。这也是乾隆没奈何的地方。如当时的造币局在北新桥路西,即现在的第五中学一带。当时的铜钱一面铸有满文的“宝泉”二字,一面铸有汉文的“大清通宝”字样,所以又称“宝泉局”。钱铸好后,由北新桥往南,经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口运往户部。铁狮子东口路北的大宅子就是和王的王府(即后来的段执政府)。那儿有两个门,人称东阿司门、西阿司门(音),昼启夜闭,起守卫作用。一次,造币局的车路过此地,和王居然令人把所有的车马通通由东阿司门赶进府内,关上大门,简直和路劫一般。乾隆听到后大怒,决心一定要严惩他一下。按律,截国库的钱要根据情节轻重发配到远近不同的地方。但考虑到太后的因素,又不敢真的把他发配得太远,和大臣商议后,决定采取变通的方法,罚他去守护陵寝。第二天早上,乾隆到太后那里请安,想把此事通报太后。只见太后沉着脸,连头都不抬,只顾自己收拾东西。乾隆搭讪了半天,太后始终一句话都不说。乾隆只好耐着性子,问身边的宫女:“太后这是怎么了?”宫女答道:“您把和亲王发去守陵,太后不放心,说了:‘我怕和王受不了,要收拾东西陪他一起去。’”乾隆听罢,只有暗自叫苦,收回成命。乾隆一是怕消息传出去,说太后让自己气跑了,二是仍怕借此机会使太后与和王更结在一起。    
    后来太后还是不高兴,也不和乾隆过话。乾隆只好再去找宫女打探虚实。宫女说:“太后说了,‘没见过金山、银山是什么样。’”乾隆巴不得能找个机会讨太后欢心,心想这回好办,让户部多凑些金元宝、银元宝往桌上一堆,不就得了吗?果然就这么办了。太后遛弯儿时看到这堆出来的金山、银山高兴得笑了,真有点像“烽火戏诸侯”的翻版。不料接着跟乾隆说:“把这些都赏给和王吧。他太穷,他但凡有钱何必截宝泉局的钱呢?”乾隆心里叫苦不迭,连忙解释说:“这都是我从户部临时借来,请您看着玩儿的。”太后仍然不依,闹得乾隆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只得全都赏给和亲王。太后就这样包庇、纵容他,他明明已是“富于他王”了,还要在乾隆面前为他哭穷。乾隆只能装作顺从,虚以周旋,但心里的怨恨不言而喻,关系也只能越来越僵。直到乾隆三十年和王死后,才算平静下来。和亲王工书,有《稽古集》传世。    
    在乾隆时期,和申是一个重要人物。和申是一个极富机谋权术的人,在长期的仕宦过程中,权力越来越大,让朝廷和群臣都感到有点尾大不掉了。为了笼络他,乾隆把自己的女儿和孝公主赐婚和申的儿子丰绅殷德。但乾隆只让女儿称和申为丈人,而不称公公,这样一来好像自己这一方成了男方,成了女婿,气势上就能占点便宜。这也算是一种皇威的体现吧。    
    乾隆早就说过,执政六十年后即逊政,把政权交给太子——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嘉庆只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为什么能轮上他当皇帝?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深层原因。嘉庆的生母据《清史稿》所记为魏佳氏,看起来是旗人的姓,因为旗人的姓常有“某某佳”氏,但“佳”实际上就是“家”,只不过改写成“佳”而已,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样改姓氏。现代学者郑天挺的《清史探微》也持这种观点。但实际上她并不是旗人。嘉庆的生母当是江南一个曲艺艺人,是乾隆三幸江南时看中的一位女子。后来,孙殿英盗清陵时,也盗开了她的墓,知道她深受乾隆宠爱必定有许多财宝。结果把她的鞋脱下来找宝时,竟发现她是小脚。众所周知,旗人妇女是不裹脚的。这个出土的实物铁证,证明她一定是汉人,而不是旗人。所以,所谓的“魏佳氏”,不过是后派上的一个姓。魏佳氏被娶到宫中后,受到乾隆的特别宠爱,并生了一个儿子。自有历史记载以来,凡后妃受宠,必然遭致皇后的妒忌,争风吃醋是后宫的铁定法则和常规游戏。最后魏佳氏被皇后害死,手法大概是灌毒药。据说乾隆一次在南巡到德州时,曾和皇后有一次极为激烈的争吵,皇后甚至提出要铰发,大有要出家为尼的架势。封建社会提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决不能随意毁坏,旗人尤其重视头发,只有在父母死后,儿女才要剪下一缕头发放在父母遗体的手中。可见吵到要铰发的地步一定是非同小可,可能就是为魏佳氏之死而引发的。而乾隆对皇后的铰发非常气愤,认为这是对他的要挟。后来就把皇后废掉。魏佳氏死后,手下的人,为她安排的是水银葬。这也大有深意。当年宋真宗的刘皇后迫害死宋仁宗的生母李妃,并掩盖真相,说自己是仁宗的亲母。当时以吕夷简为首的大臣为了能长期保留李妃的遗体,就是为她实行水银葬,并按皇后的的等级为她穿戴。刘皇后知道后大闹,吕夷简对她说,这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护你们刘家。等到刘皇后死后,大家才告诉仁宗真相。仁宗到寄存李妃灵柩的庙里打开棺材一看,果然面色如生,全身皇后装束,仁宗为之大哭。但荒唐的是,仁宗居然不知怎么处置这件事,不知是否该认自己的生母为太后,又觉得刘皇后终究厚葬了自己的生母,这正如吕夷简所说,实际上保全了刘皇后。当年孙殿英盗墓后,也有魏佳氏面色如生的记载。可见确实实行的是水银葬,这也从侧面证明,当时是有意地模仿前例,把她按皇后的规格下葬的。乾隆终究比宋仁宗明白,他所心爱的妃子被皇后害死了,他就格外喜爱、加倍珍惜她的儿子,进而决定传位于他。这就是嘉庆皇帝。而乾隆废掉皇后后,真是心灰意懒,再也不想立正宫。有一次他到热合的避暑山庄,一位老学究,说穿了就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还拿出那套封建伦理向乾隆建议,说什么后宫不可无主,应该续一位正宫母仪天下。他以为端出这样一套堂而皇之的谀词来拍马一定能得赏,不想,气得乾隆差点把他杀了。


第二部分第5节 和申的必然下场

    话说回来,到了乾隆六十一年时,乾隆果然对外宣布逊政给嘉庆,朝野就改称嘉庆元年,但在宫中仍继续用乾隆年号纪年,为避弘历的“历”字,不称“时历书”,而称“时宪书”,继续按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往下排。这说明乾隆虽然偏爱嘉庆,但自己并不想轻易撒手,真的逊政,而是要继续把持朝政,亲裁一切大小事宜。上朝时依然坐在宝座上,而嘉庆只能站在一边,所以和仍然得到重用。    
    一回,在朝堂上乾隆与和申商议选派谁去补现在的某些出缺,嘉庆照例只能在旁边听着,而这二位偏偏不说正式的人名,全用什么“大幺”、“幺天”、“大天”、“虎头”之类的骨牌名来代替。他们俩当然是心照不宣,但嘉庆听起来却是一头雾水。下来后,嘉庆就问和申“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谁?”和申却不以为然地说:“我们爷俩儿的事,您就别问了。”从乾隆这方面来说,他明知嘉庆不会清楚这些骨牌名都代表谁,而偏要这样说,就是有意不让嘉庆知道;从和申这方面来说,作为佞臣,就要讨主子的欢喜,处处表现对主子的忠心,既然主子不愿直呼其名,自己也就不好把机密泄露出去;但作为新主子,嘉庆没头没脑地在臣子面前碰了这样一个软钉子,心里不能不窝一肚子火。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乾隆在一次谈话中,流露出想把原来上书房的师傅,后因故放外任的朱圭重新调回京城,主持“阁务”。嘉庆与朱圭有师生之谊,关系亲密,听说这个消息后,自然很高兴,就写了一首诗给他,表示祝贺。不料,这事让和申知道了,竟把这首诗抄给了乾隆。并煽风点火地说:“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和申的目的很明显,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权高盖主,得不到嘉庆的好感。如果嘉庆一旦接管了实权,决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趁他还没接管大权,扳倒他也不是一点希望没有。如果另立一个年轻无能的新主子,也许还能控制住局面,继续掌权。乾隆拿到这首诗后果然大怒:一来我还没正式决定,你就先透露出去,法度何在?二来这确实有向手下亲密大臣卖人情的嫌疑,以便培植自己的势力。要知道,凡老皇帝到后来,他最大的对手或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儿子。他们都怕自己的儿子因急于登基反过来把自己废掉,或者另立一套,把自己的既定方针否掉。所以太子在没登基前总有被废的危险。现在乾隆也不例外,他也把这件事与废立联系在一起。于是召集重臣商议如何处置这件事,并把嘉庆的诗当廷示众。当时的权臣除和申外,还有阿桂、董诰等。阿桂是实力派。雍正时,朝廷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即把西南一带世袭执政的土司,改为朝廷指派轮换行政的流官。当地土司不满而纷纷造反。阿桂就是最后攻克四川一带大、小金川,平定叛乱的功臣。当时他动用了大量的火炮,这在那时可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一般的部队、一般的情况,不会有这样的装备,可见阿桂当时的地位。解放战争前,从北京城到西山的路两旁,还可以看到很多旧时的炮楼、碉堡,那都是为阿桂练兵进行实战演习修建的。但阿桂是武将,这次该文臣出马了。在乾隆的追问下,董诰经过一番思考只说了五个字:“圣主无过言。”这话可理解为:英明的君主从来没有说过错话;也可以理解为:不要让臣子认为君主说过错话。非常含蓄而巧妙地提醒、告诫乾隆:您既然已经决定立嘉庆,就不能轻易改变,否则前边的决定不就成了出尔反尔的“过言”了吗?这就冠冕堂皇地堵住了乾隆想要提出废立的嘴,乾隆听罢也只能默默无语,以别的理由不再召朱圭入京,并嘱咐董诰以后要好好为自己辅佐嘉庆。没想到和申没能借这个机会扳倒嘉庆,反而使一些老臣更死心塌地地站在嘉庆这一边。    
    当然和申也不会只把赌注下在一边,他也会抓住机会讨好嘉庆,以表自己早有拥戴之心。早在乾隆六十年,乾隆准备正式册封嘉庆为皇太子,但还没正式公布时,和申得知后,就抢先向嘉庆献上一柄上等成色的如意,以表拥戴。但这根稻草救不了他的命。据说,嘉庆接过来瞥了一眼,狠很地把它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大声质问道:“宫里都没见过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会有?”言下之意,你这贪官贪得也太出格了。    
    乾隆六十四年,乾隆死去。嘉庆作为儿子,当然要举哀服孝,按一般的官员,须丁忧三年,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宫中另有一套说辞和规矩,丧期可以通过巧妙的解释而缩短,一天顶好多天,有如现在的打折。所以嘉庆很快就正式即位亲政了。亲政后头一件大事就是解决和申。先让王念孙上书弹劾和申种种不法之状,然后由嘉庆下达交刑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