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
侵晓开香湿绣巾,满天犹带月华新。此中随意看秋色,采得名花赠美人。
八
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
九
无事无情亦未闲,孤心常寄水云边。今宵有月无人处,高讽南华秋水篇。
十
满畦寒水稻初黄,细鸟归飞集野棠。正是好怀秋八九,桂花枝下饮清香。
十一
风前一叶巧迎秋,露气蟾光净欲流。楼上有人争拜影,巧丝先我骨衣俅。
落款:右秋闺词十一首,崇祯康辰中秋日 印三方:青莲、董白、女史。
依我看,最好的是第八首,“多少深思书不尽,要知都在我心头”,这两句口语入诗,别有风味,其他的也应该说都不错,可见董小宛的才气。董小宛和冒襄经常一起唱和,他们曾一起唱和过一首咏菊诗,冒襄的诗是:“玉手移栽霜露经,一丛浅淡一丛深。数此却无卿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小宛的和诗是:“小锄秋圃试移来,篱畔庭菊手自栽。前日应是经雨活,今朝竟喜带霜开。”
看起来有点眼熟是不?对啦,《红楼梦》中贾宝玉“种菊”诗的前四句正是:“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尤喜带霜开。”很明显是套用了董小宛的诗。而史湘云的“对菊”诗是:“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这诗中的有些句子也和冒襄的诗极为相似,这其中的源流大有文章可寻,所以红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处就不多提了。
董小宛的画也是很有名的,据2004年新闻报道,董小宛的画梅花名作《孤山感逝图》于上海崇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拍卖,估价38万元至45万元。画上有董小宛的题诗:“孤山回首已无家,不做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冰雪误生涯”。这首诗自伤身世,写得也是十分感人。
香魂一缕,随风而去
唉,说来冒襄不知前世修下了什么功德,让小宛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兰心慧性的大才女来报答他。冒襄和小宛的日子如果就这样过下去,大概也算是比较幸福的吧。但是人世多变,世事难言,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大动荡来临了,那就是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崇祯帝吊死,李自成攻进北京,接着满清入寇,天下大乱。
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乱兵肆虐无忌,冒家险遭不测。幸亏逃避得快,才得以保住了全家的性命,然而家产却在战乱中丢失得一干二净。在逃难中,小宛的衣服首饰几乎丢光了,回到如皋后,她也没有再置办衣物。后来又有乱兵侵扰,冒襄全家又外出逃难,逃难途中,冒襄一手扶他老妈,一手曳着他大老婆苏元芳,董小宛跟在后面,没有人扶她,冒襄还吼道:“汝速蹴步,则尾余后,迟不及矣!”让她快点走,可怜小宛“一人颠连趋蹶,仆行里许”。后来冒襄居然要把她托付给朋友,想把董小宛丢下不管,虽然后来冒襄的母亲和妻子都不同意没有这样做,但我读到此处却是十分寒心。
大乱之中,冒襄又病倒了,当时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卷破席,董小宛在他寒冷时就拥抱着他,用自己的身子来暖他,当他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痛的时候给他抚摩身体,让冒襄枕着自己的身体睡觉……自己却夜夜没有睡过一个踏实的觉。端汤送药,端屎端尿地侍侯冒襄,自己只是每天吃一餐粗砺的饭食。董小宛在不面对冒襄的时候就悲伤叹气,但在冒襄面前却温言劝慰,和他说笑话解闷,好让他高兴一点。冒襄病中之人,常急躁,和小宛发脾气,董小宛却逆来顺受,从不顶撞他。就这样过了五个多月,累得董小宛“星靥如蜡,弱骨如柴”。
当时兵荒马乱,据冒襄回忆说是“城中日杀数十百人,夜半鬼声啾啸,来我破窗前,如蛩如箭……”这种情况下,小宛让冒襄背靠着自己的身体坐着,握紧他的手劝解他,为他打气,并说:“但人生身当此境,奇惨异险,动静备历,苟非金石,鲜不销亡!异日幸生还,当与君敝屣万有,逍遥物外,慎毋忘此际此语!”
董小宛此时的心中却依然充实而平静,因为她是为爱而活的,她认定了冒襄是她的所爱,她受多少苦也在所不惜,在这生死一线的时候,她反而平静达观。她其实早就是“敝屣万有,逍遥物外”的人,她看重的只是爱,只是冒襄。可是以前的冒襄是不会懂的,可能也只有在此时此刻,他才知道董小宛对他的深情,他在董小宛心中的份量。他才懂的,只要有小宛在他身边,其他的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么?
可惜就在他明白了这一点后,病也逐渐痊愈时,心力交瘁的董小宛却病倒了。她得的是肺病,据冒襄的《亡妾董小宛哀辞》中写道:“一息数喘,娇喘气幽。香喉粉碎,靡勺不流。火灼水枯,脾虚肺逆。呼吸泉室,神犹姽婳”。可怜小宛,香魂一缕,随风而去。
顺治八年闰二月十五日,小宛被葬于冒家南郭别业里的影梅庵旁。冒襄悲痛不已,他说:“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于是他写下万言之多的《影梅庵忆语》,至今读来还是极为感人。
但是我却总觉得冒襄是对不起董小宛的,冒襄后来又娶了蔡含、金玥两个知书懂画的女子为妾。史料记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春,冒襄与好友汪懋麟郊游时,又取出蔡含、金玥所画的图册相赠,以为炫耀。不知此时冒爷心中,小宛安在?古来负心男子甚多,董小宛将此生都付与了他所认定的知己——冒襄,为之早病夭亡,但冒襄却娇妻美妾地活到八十三岁寿终正寝。难道《影梅庵忆语》那薄薄的半册文字就能报答得了董小宛用一生付出的感情吗?
珍珠无价玉无瑕,小字贪看问妾家。寻到白堤呼出见,月明胜雪映梅花。
这是吴梅村写给董小宛的一首诗,董小宛正如一枝禀性高洁,虽然瘦弱却耐得住清寒的梅花。她为情而生,为爱而死,无怨无悔。
才高志傲柳如是
自悲沦落,堕入平康(1)
秦淮八艳之中,柳如是这个名字,在一般人的耳中并不是很响亮。大概陈圆圆名头最响吧,李香君因为《桃花扇》一剧也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董小宛因后人捕风捉影,以为她就是董鄂妃而也有些名气,但这其中才情最高、诗文流传最多、最有个性、故事也最丰富的却应该是柳如是。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在晚年以全部精力写成《柳如是别传》一书,历时十多年,全书有洋洋八十多万字。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的缘起中说:“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阙毁坏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可见柳如是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青楼女子,她所涵盖的内容是很多的。不过据说陈先生这本《柳如是别传》考证繁琐,引据广博,非学识极高深者难窥其门径。也幸好如此,若不然,笔者岂敢再来胡言乱语?
柳如是(1618-1664年),有的说她本姓杨,初名云或云娟,又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接着又改名为隐,字蘼芜,号河东君。因《金刚经》中的“如是我闻”一句,改字为如是。也有人说是根据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改为这个名字的。从这些名字里,我们能感觉到柳如是和《红楼梦》隐约有某些关系。
有人根据柳如是先姓杨后姓柳,合起来就是“林”字,推断说柳如是就是林黛玉的原型,“桃花”、“潇湘”同是黛玉与柳如是的象征。所以林黛玉的判词中有“玉带林中挂”一句,有人据此还争论林黛玉会不会是上吊死的(柳如是最后上吊而死)。
《红楼梦》书中,表现黛玉时总是面带潮红,鲜艳压倒桃花,并说黛玉之病由此而起。生活中的柳如是,确实是经常艳如桃花,曾有“桃花得气美人中”的诗句,意思是桃花因美人而艳丽。据说柳如是那个时期的妓女为了保持面部鲜艳,经常服用一种类似砒霜的药品,服用时间久了,往往引起内脏的病变,而导致吐血;柳如是就是因此而“多愁善病”,在小红楼和绛云楼生活期间都曾经吐过血,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对此有过详细阐述。
但如果就此说柳如是就是林妹妹的原型,也不全对。我们看柳如是的名字里还有“蘼芜”两字,我们知道薛宝钗的雅号就是“蘅芜君”,和“蘼芜”两字实在是惊人的相似。再者唐朝时有五姓十族之说,河东既是柳姓的郡望,也是薛姓的郡望,看来柳如是又有几分宝钗的影子。但再看柳如是初名为“影怜”,正是“英莲”的谐音,又有香菱的影子。另外她名隐雯,是不是还和晴雯有关?这种种有趣的情况恐怕不能用“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来解释,但本篇就不多说了,留给红学家们打口水仗去吧。不过就柳如是的生平来看,她的性格是比较刚强执拗的人,倒和尤三姐和探春等比较类似。
柳如是的父亲据说是明朝御医,因为被人诬告而身死。她舅舅收养了她,但后来舅舅也死了,于是被迫流落娼门(是不是其舅也是“狠舅”,像卖巧姐一样卖了柳如是,不敢断言)。当时柳如是才十岁,被当地的名妓徐佛(咦,妓女居然也称为佛)买去做侍婢。
明代扬州有一种名曰“养瘦马”的肮脏交易,先是廉价收养穷人家里比较貌美的女孩子,称其为“瘦马”,并据女孩儿的才貌教以琴棋书画,针线女红,以增加其价值。至十四五岁时,就再转手卖给达官贵人或者巨商大贾作妾。所以柳如是被徐佛调教了几年后,就卖给了老色鬼周道登。
周道登这厮,原来还当过宰相,来历倒是不小,但是人品却不怎么样。崇祯皇帝驭政之后,看到周道登尸位素餐,整天庸庸碌碌,就罢了这厮的官。清人文秉编的《烈皇小识》里记载了崇祯与周道登在朝堂上的一次对话。崇祯问阁臣们:“近来奏章里多有情面二字,何谓情面?”这时,周道登答道:“情面者,面情之谓也。”左右皆匿笑。看来周道登是个有名的滑头,“情面”就“面情”,解释了等于没有解释,简直是“假大空”的代表。如果周道登这厮来主持会议,肯定也是那种通篇空话废话的家伙。唉,可惜崇祯皇帝脾气虽然暴躁,却只是将周道登免官,依我看,直接将这厮廷杖一百,打死算了。
话说周道登回到江南乡里,凭借贪污来的大堆金银,纵情声色,荒淫无度。当时周老头据说都年过花甲了,却还四处寻未成年少女来取乐。柳如是就不幸被他买去,作了他的小妾。
周道登虽然美妾如云,但对年幼聪明的柳如是很是喜欢,周老头常将柳如是“抱置膝上,教以文墨”。周老头虽然是个色鬼,人品也很低下,但毕竟是科第出身,文化知识还是懂点的,柳如是在学识方面肯定也会有点收获。不过周家的众妻妾个个都像“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看到柳如是得宠,嫉妒得牙根痒痒,于是就诬告她和男仆私通,竟要求将其打杀。结果柳如是虽然没有被打杀,但是却又被卖回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