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国家,比他们来得有利。又说,资本家学习是为了自己,同时也为了国家。中国过去是不行,经济落后,现在虽然是好了一点,但还要大家努力。让资本家多拿几年定息,安心工作,安心学习,对工人阶级是有利的。对资本家要从两方面看。我们把资本家当成真正的财富,重视工商界,他有进步的文化。    
    在随后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中,毛泽东批驳了说资产阶级是反革命阶级和不革命阶级的论点,说现在有“左”的空气。资产阶级是有进步的,反革命、不革命的只是个别的,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不是对抗的,妥协了,还有什么对抗?资产阶级,作为阶级,不能讲不革命或反革命。现在有些文章太“左”了。合营了,没有对抗了,合营前已经没有对抗。要组织人写文章。资产阶级三反五反后没有对抗,三反五反也不全部对抗,只是一部分对抗。以前孙中山同盟会,他在帝国主义压力下,一面对抗,一面妥协。现在是否一面对抗,一面合作,两面性是一面进步,一面落后。阶级多年形成,怎能只有一面性?如果认为只有一面性,结果就没有改造了,大家尾巴会翘起来。定息完结后,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有两面性。说只有一面性,不利于改造、进步。现在资本家学习热情很高,看来民族有希望。


第五部分第138节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5)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以及基本完成工商业改造以后的1956年下半年,毛泽东就对资改造问题有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在对资改造问题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对资改造的许多言论、著述,至今仍然是正确的,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其意义。当然,也有一些话,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为尔后的实践证明未必完全符合发展了的实际情况,这应当视为历史的局限,是任何一个伟大人物所避免不了的。    
    例如,毛泽东对彭真的一篇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发言稿作修改时,加写了一段这样的话:农业合作化“是使城市资产阶级彻底地孤立起来,造成一种使他们非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不可的形势,因而可以彻底地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痕迹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运动。”    
    “彻底地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的痕迹”这句话,与毛泽东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加写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这句话一样,现在看来显然是需要加以重新认识的。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彻底地消灭资本主义的一切痕迹是不可能的,恐怕也是不必要的。其次,实践已经证明,所有制的成分和形式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样的,只有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非社会主义成分的经济形式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人为地取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分配领域,要在贯彻按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如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就是非劳动收入,三资企业中的外资、外商是按照其投入的资本多寡来进行分配的。看来提出消灭一切资本主义痕迹这句话本身,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不足的。应该说,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之后,我们国家逐渐形成的过分单一的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所有制结构,以及产生不利于生产力高速度发展的“大锅饭”等分配中的弊病,在理论上与毛泽东的类似这样的观点是不无关系的。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一化三改造”的任务之一。毛泽东曾经指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一方面是人的改造。两者是互为作用,互相促进的。我们在对这两者的改造中,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是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贡献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提出过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把资产阶级的企业实行国有化的设想。他们认为,这种设想如果能够实现,对于无产阶级是最便宜的事情。    
    列宁曾主张对愿意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文明的资本家”实行赎买,对不愿意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不文明的资本家”加以无情的惩治。但是无情的事实是,俄国的资产阶级都不愿意接受国家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方式,于是,只好采取了剥夺的政策。用赎买的办法把资本主义企业完全国有化的设想在苏联没有成为现实。    
    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根据中国国情实际,制定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逐步地将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引上了国营经济的道路,胜利地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能够完成的和平变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而且又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    
    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包括基本完成所有制改造后的全部赎买(即定息)过程中,共花了32。5亿元人民币。虽然这点钱已经超过了全国公私合营企业私股股金总额24亿元的数额,但还是合算的。毛泽东说:出这么一点钱,就买了这样一个阶级,这对无产阶级是十分有利的。因为资本家加上跟他们有联系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我们把这个阶级买过来,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减轻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阻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了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说到和平赎买政策所取得的胜利,毛泽东指出:这个政策,中央是仔细考虑过的。实行这样的改造政策,不仅生产没有受到破坏,而且有些私营工厂在过去几年中还进行了部分的扩建。资本家由于在过去几年中有利可图,有些人也还自愿地向工厂进行投资。我们在处理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有很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例如,公私合营以后给资本家定息,就是一个新经验。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对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先河,它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宝库,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贡献。    
    (顾龙生:《毛泽东对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贡献》)


第五部分第139节 “反右”及“大跃进”(1)

    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195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上存在着冒进和反对冒进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反冒进,不仅使当年经济发展避免了重大失衡,而且对实事求是地确定八大经济决策和1957年计划的指导方针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往后的岁月里我国经济建设一再出现急于求成实即急躁冒进的错误,直到现在也不能说急于求成的思想认识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因此,认真回顾和思考一下1956年反冒进的经验,可能是很有意义的。    
    1955年12月5日下午,中央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少奇同志向在京中央委员、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到会122人),传达了毛主席关于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争取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指示。少奇同志传达的大意是:    
    毛主席说:“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加快我们的发展,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于八大的准备工作,毛主席提出,“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可以设想,如果不加快建设,农业和私营工商业未改造,工业未发展,将来一旦打起来,我们的困难就会更大。因此,一切工作都要反对保守主义。毛主席说:“我们可以有几条路前进,几条路比较一下,要选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按常规走路,时间拉得长,成绩不大,这是保守路线。现在各方面的工作都落后于形势的发展,我们有不少同志正在走着这条保守的路线。工业部门不要骄傲,要加油,否则,就有出现两翼走在前面而主体跟不上的现象。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平衡不断被冲破是好事。不要(按)平衡办事,按平衡办事的单位就有问题。    
    在这次座谈会以前的两个月,七届六中全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右倾保守”思想开展了批判,这是我在本书第15篇中已经介绍了的。11月16日至24日,中央又召开了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作会议,批判了对资改造中的“右倾保守”思想。毛主席于24日到会讲话,批评领导机关的思想严重落后于实际。详细内容我在本书第17篇中也作了介绍。现在,按照少奇同志的传达,毛主席的意图是“批判各方面的右倾保守思想”,批判的范围,就扩及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形成,已经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科学、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压力。现在再批这些领域的“右倾保守”思想,压力当然就更大了。    
    毛主席批判经济建设领域的“右倾保守”思想,也是事出有因的:    
    第一,他感到国务院有些部门设想的长期计划指标偏低了。    
    1955年夏,国务院在北戴河开会,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要求,讨论编制15年(1953—1967年)远景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轮廓的问题。各部汇报自己的设想。按照各部汇报,1967年,全国粮食产量6000亿斤,棉花产量5600万担,钢产量1800万吨,煤炭产量28000万吨;工农业产值平均年增长速度:“一五”8。6%,“二五”9。9%,“三五”10。1%,15年平均年增长9。5%。10月5日,国家计委汇总报告中央。毛主席对这个设想是不满意的。如同抓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先从农业改造高潮抓起一样,抓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他也从农业发展速度抓起。    
    11月中旬,毛主席先后在杭州和天津召集华东、中南、东北和华北15个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开会,展望农业合作化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远景,归纳了《农业十七条》。12月21日,他起草中央通知,将《十七条》发给上海局和省市自治区党委。《十七条》最重要的一条是:到1967年,粮食每亩平均年产量,在黄河、秦岭、白龙江、黄河(青海境内)以北地区,由1955年的150多斤增加到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由208斤增加到500斤;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由400斤增加到800斤;棉花亩产分别达到60斤、80斤、100斤;各地分别储积足够一年、一年半或两年的余粮。还有一条是:从1956年起,12年内,开荒14000万亩,到196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8亿亩左右。按照估计中的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一算,1967年的粮食产量,就不是6000亿斤,而是10632。8亿斤,超出主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