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封禅-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王威等人已迎了上来见礼,众人围着糜竺、糜芳二人一阵客套,缓缓往武陵城行去。

糜竺一旁的糜芳这时才有空对刘封说道:“伯威此次向左将军请辞,实在有点轻率了。这么大的事,怎么事先也不派人过来商议一下。前几天宴席过后,大哥可是令人将翠竹园给收拾了出来,专等你过去,没想到你一声不吭又跑回武陵了。”

一旁的众人闻言不由个个凝神聚气,竖耳聆听,只听刘封长叹一声答道:“娘舅教训的是,外甥确实有点卤莽了,只因实在是太过厌倦这无休无止的杀伐了,所以显得过于急躁。”

糜芳叹息着点点头,显得颇为同情,轻拍了拍刘封的背说道:“也难为你了,年纪轻轻便整日与敌对阵于战阵之间,确实太过残酷。但伯威想过整个大汉国没?想过你义父没有?想过荆州的百姓没有?你这一走,虽然自己解脱了,但别人怎么办?”

刘封一听糜芳这句话便暗道糟糕,听他地口气,似乎义父并不同意他请辞,他逐渐放轻松的心情蓦然便紧张了起来,同时不甘的答道:“外甥不过是一个武夫,粗通一点武技罢了,岂有这等救国救民之力,我实在不忍再看到熟悉的兄弟惨死在别人的刀下……”

糜竺依旧轻笑着,他接过刘封地话轻淡地说道:“你归隐山林不再参与血战,固然可以摆脱无尽的血腥和恐惧,但却依旧没法阻止那些士卒地阵亡,那些朋友的离去,该打的仗还是要打,该死的人还是要死,眼不见为净,难道这就是你能所做的?”

“说句大不敬的话,假如有一天你义父被曹操击败了,命在旦夕,你会不会来救他?”

刘封坚定的点了点头,一脸坚毅。

“但在那个时候,凭你一已之力又能起什么作用?你一个还能敌曹操十万大军不成?无非是来白白送死而已。”

“为救义父性命,纵然万死又有何惧?”刘封激昂答道。

“好,我的外甥,就该有这种气魄,就该有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势,刚才之事,虽是假设,但天下形势瞬息万变,未必不会发生,趁你还能出力之时,就应该尽量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助你义父一臂之力,你说呢?”

刘封哑口无言,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而竖耳聆听的王威、魏延等人看着刘封张嘴结舌的样,心中乐翻了,此时越发觉得两位糜先生果然厉害。

看看火候已到,糜竺从身上拿出了刘备亲笔书写的书信,转手交给刘封。刘封无奈的长叹了一声,看样子真被士元先生说中了,自己已经身不由已了。

回到武陵城中之后,糜竺令刘封召集军司马以上将吏前来议事,包括五溪族的蛮王与魁帅。他在会议之上拿出了左将军的任命的令信,宣布了此次的来意,他此来乃出任武陵太守一职,糜芳为盐铁都尉,左将军决定重开荆州铁矿开采之事,考虑到此事兹事体大,决定只在武陵郡先行试行一番。

至于武陵郡的一军兵马,仍由刘封统领,职司武陵全境守御,缉拿盗贼等事宜。

按照左将军府的任命,糜竺相当于武陵相而刘封近似于武陵尉,一个掌管政务,一个负责统军,互不干涉,但他们的身份比较特殊,所要处理之事显然不仅限武陵郡一地,是已皆以高级官职相授,可以便宜行事。

王威听着糜竺的话语,心中有点不痛快,从蛮族迁到此地开始,他们前前后后忙了大该有半年的时间,好不容易丈量完土地,按户分配到个人头上,再加上一干将校、数千士卒的同共辛苦努力才赶上春耕把从长沙运来的粮种种了下去,这下好了,左将军一句话下来,直接成全了别人了。他略显不愤的朝霍峻望去,正好碰到霍峻投来的目光,两人相视点头,不满之意一览无余。

而刘封显然还未从先前的打击中回过神来,礼节性的抱拳说道:“娘舅久随义父,精于政务,如今坐镇武陵,必能使让武陵早日步入正轨,使蛮民尽快熟悉耕种之事。”

糜竺依旧笑着,缓缓说道:“我是个商人,对于垦荒植种之事虽然也有所涉及,但并不感兴趣,我此来武陵最大的事情,还是要处理好铁矿之事,至于武陵之政务,还是由伯威处置吧,毕竟你手下这些兄弟对于这里的事比较熟悉,况且你与蛮王的事我也听说过了,武陵由你掌控最适合不过了。”

“这……”刘封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明明这个舅舅出任武陵太守,怎么政务还是由我管?

“就这样定了吧,左将军若是问将起来,自有我去回复,伯威无须担心。”

看着糜竺笑意盎然的脸,刘封似乎从他的眼里看出来了什么,但他此刻的心情早因为请辞一事被拒绝而乱了,根本没有精力深思下去。

武陵并没有因为糜竺、糜芳的到来而有波动,就好像糜竺这个太守根本没有来过一样,军政大事一切还是由刘封掌管着。而糜竺跟刘封要了一营士卒之后,随即一头扎进了群山之中,那些荒废已久的铁矿成了他日夜忙碌的地方。

荆州便在这种暗流涌动的情况下,迎来了一段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三卷 天下三分

第一百零二章

建安十六年冬,十一月初六,秋收刚过,汉丞相曹操便迫不急待的亲领十五万大军出星夜朝潼关赶去。

西凉形势不同于江东、荆州。刘备这个卖草鞋的虽然比较难缠、很难打死,但荆州为地势所限,自保有余而攻掠不足,人口不足,民风偏软是一方面,缺乏战马更是致命的弱点,江东的情况也差不多,无非就是让刘备、孙权他们两个多活几年而已。

但如今掌控西凉全境的韩遂却让曹操有点寝食难安,官渡一战之后,他还是第一次有这种心惊胆颤的感觉。关中险固富足,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大秦吞并六国,一统江山,高祖屡败屡战,最终反败为胜,莫不是依据此地。

而且韩遂这个人,曹操很清楚,虽然曹操没有接触过韩遂,但从他这几十年在西凉不断反叛、不断接受招抚的情况来看,韩遂这个人很不简单,不仅有勇有谋,更是拿的起放的下,知退进。

从韩遂此次疾若雷霆拿下长安的情形来看,他图谋三辅已经很久了,一直便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而一旦攻下长安之后,他便瞬间转攻为守,屯大军于渭水、灞桥、阴般等地,同时不断将金城、武威等边郡百姓迁往三辅各处肥沃之地,进退攻守之间颇有章法,如果让他在长安发展数年,恐怕到时候不是自己领军西征了。而是得想着如何固守潼关、武关等地,防止西凉军东进。

韩遂不是董卓,董卓即便是在失去人心的时候,也没有人能领军攻进关中,更何况是这个深得人心的韩遂,所以只能趁他立足未稳,消灭于起步之时。

相对于韩遂的张驰有度。完全像个疯子一般的马超则更让曹操头痛,距离叛军起兵不过半年地时候,马超不仅攻占了安定郡全境、北地郡全境,连带着冯翊郡西面的频阳、粟邑、糜城也都被庞德、马岱等将攻克。若不是洛水东岸的澄城在校尉郝昭的苦苦坚持下屹立不倒,恐怕这只马儿已经打到了临晋城下,等不到下雪,便能杀到蒲坂津了。

那样一来,明年开春之时,就得防止叛军过河杀进河东郡了。

曹操想起来就有点不安,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视攻城拔寨如探囊取物的悍将。据传闻。马超每阵便冲在最前,手下鲜有一合之将,所到之处莫不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出兵也无常理,兴之所致,兵锋所指,仅此而已。

曹操考虑再三,在八月初之时。还是决定让虎豹骑先行前往潼关增援,下雪之前,无论如何也得将叛军挡在潼关之外,要等到大军连年南征,粮草耗费惊人不说。连番败仗也让大军损失惨重。如今西凉叛军士气高涨,与之交锋损失必大。他需要时间整顿兵马。

虎豹骑统领虎烈将军、高陵亭侯曹纯三年前南征荆州之时不慎染病,去年病逝在邺城,着实让曹操伤心了一阵,曹纯颇有胆识、甚为机敏,每每以弱敌强而一击致命,所战之功颇多。曹纯病逝之后,虎豹骑交由曹休所领,曹休曾以骑都尉职随曹纯身侧数年,武艺、兵法皆得曹纯真传,虽然年纪甚轻,但与普通士卒一般征伐各处,深得将士信任,此次他领五千虎豹精骑日夜兼程赶往潼关,从邺城至此不过五天时间。

而在曹休抵达潼关不久之后,曹洪、徐晃亦各领兵马赶至,加上钟繇一路收整的残兵,至八月中旬,潼关已有五万大军,其中铁骑一万五千人马,战力颇强。

兵力聚集,潼关显得越发的稳固,但几位统军将领之间却因为不同地意见而产生了纷争。

以军职来算,众人之中以钟繇最长,钟繇乃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置从事、假佐等署官,又领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亲卫,监察京师百官及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此时奉天子之命假节督领西凉军政,可谓一方统帅,便是镇南将军曹仁也不像他这般能领地方政务。

但钟繇此次败的太快,颜面全无,尤其是刚刚迁厉锋将军的曹洪年轻气盛,没有指着他地鼻子破口大骂,已算是给足了面子,哪里还肯听他的军令,至于讨逆将军徐晃,军职乃在曹洪之上,但曹洪是丞相大人的族弟,颇受丞相喜爱,他哪里管得住。

曹洪原本一直在堂兄曹仁的帐下职司先锋,性子颇急,此次西凉告急,身在寿春城中的曹操恐后方出现变故,便传令樊城曹仁,派遣大军出武关前去增援长安。那时正逢刘备帐下悍将关羽领军猛攻枣阳,曹仁生怕刘备突袭樊城,大军不敢轻动,但让曹洪领五千精兵赶去增援。

但长安失陷的太过突然,曹洪刚过武关,堪堪赶至商县便听到了长安失守的消息,这让他恼火不堪,十万西凉大军守卫三辅,尽然一个月地时间都不到,连长安都丢了,他真不知道钟繇在西凉干了十几年是怎么干地?

骂归骂,曹洪帐下此时只有五千人马,力量不足,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转头翻越冢岭山、灌举山朝潼关赶去。

等到徐晃奉丞相之命领江东前线的精兵星夜赶至潼关之时,他已在潼关呆了一个多月,等到曹休的虎豹骑赶到之时,他都快闷出鸟来了,到西凉这么久了,他一仗未打,整天跟着钟繇在潼关装孙子,这让一向急躁的曹洪格外受不了,现在潼关有五万大军,一万五千铁骑,韩遂虽然号称十万,但分守各地顾首不顾尾,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等的,干脆杀奔长安,在丞相大人领大军赶至时,扫清面前的所有障碍。

徐晃、钟繇齐齐被曹洪的疯狂想法吓了一大跳,韩遂大军现在势头正旺,这个时候去和叛军铁骑对攻,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两人想法一致,最好还是等到丞相大军来了再说。

曹洪对他们胆小的作法不屑一顾,丞相大军要来也得在秋收过后,十五万大军地粮草出不得任何差错,况且前番南征所征民夫死伤惨重,这次只能等秋收以后才能征调,又要拖上几天,丞相不来,难道我们这里的五万大军就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将三辅百姓种下去的粮食抢掠一空?

曹洪又去问询曹休的意见,曹休倒是很爽快,打可以,但不能贪功,我们兵马太少,况且叛军地铁骑众多,一旦被缠住很容易被包围,不过要是缩在潼关不出,对大军地士气影响太大,我们隔三差五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