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璋流泪不止,无言以对,二人共同入寨中,交割完印绶文书,诸葛亮随即率领大军,拔营开进,浩浩荡荡的进入了成都。
成都十万百姓,得知战争结束,无不欢欣鼓舞,纷纷鸣炮庆贺,夹道欢迎大军入城。
进的城池,诸葛亮随即命赵云,吴懿、张嶷三人,前去营地接管城中守军,接着又命张合张飞率军接管四门,严颜李恢率军巡视全城,陈楚统率神武军,与刘封邓艾率领陌刀军和东州兵,护佑诸葛亮前往州牧府坐镇。
翌日,诸葛亮安民已毕,在州牧府擂鼓聚将点卯,城中一众官员,皆到齐,唯独黄权不至。
厅之内的刘封,闻讯不忿道:“主公,黄权匹夫,安敢如此无礼,请容末将去斩杀了此僚。”
“退下,黄公衡乃忠义之人,吾若加害,天下人何人还敢言忠?”诸葛亮挥了挥手。沉声呵斥道。
当日诸葛亮大宴群臣之后,虽然天色已晚,却还是乘车而出,率领亲兵卫队的军士。来到了黄权府邸。
黄权得知诸葛亮亲自过府,惊疑之下,随即开门迎入,诸葛亮入得大,只见黄权虽然有两重宅院,但家中摆设陈列一应全无,一眼就能看出,简陋之至。
“听闻公衡乃天下贤士。今日公厅升,不见公衡前来,亮好生不安,特来拜会。唐突之处,还望公衡海涵。”诸葛亮看了眼黄权,欠身作揖行礼道。
“这,罪将安能受楚侯如此大礼,不敢。不敢啊。”黄权吃惊之下,慌忙伏首而拜。
“公衡请起。”诸葛亮伸手托起对方,二人相视一笑,同声道:“请入座。”
“明公如此待吾。权安敢推辞,愿意为明公效劳。誓死无悔。”黄权坐定之后,作揖再拜首道。
“哈哈。今得公衡,如虎添翼也,借用曹孟德的一句话说,吾不喜得成都,喜得黄公衡矣。”诸葛亮开怀大笑道。
“明公厚爱,权实愧不敢当。”黄权感怀的谦恭道。
当晚,二人秉烛夜谈,畅快之至,一直到深夜诸葛亮方才尽兴而回。翌日,徐庶进言道:“今蜀郡平定,益州大局已定,俗话说天无二日,还请主公做决断,遣送刘璋前往荆州安居为宜。”
“孝直,汝以为如何?”诸葛亮思虑已定,遂开口问道。
“元直大人所言有理,主公可表奏天子,封刘璋爵位,可令其虚衔养老即可。”法正颔首附和道。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立即起草文书,上表天子,封刘璋为孱陵侯,前往孱陵封地就藩,其次子刘阐为孱陵县令,一干家小,以及刘璋原有的家资,一并准其带走。”
“主公仁厚,刘璋父子必然感恩戴德。”张松听罢诸葛亮对刘璋的感慨,不由感慨的赞叹道。
孱陵侯虽然是县侯,但已经是大汉最高一级现有爵位了,而且孱陵有户口八千,诸葛亮又安排刘阐前往就任县令,就算是皇帝不下诏封侯,但刘璋父子却也是名符其实的孱陵侯位。
刘璋父子离开蜀地之日,诸葛亮自领益州牧,在州牧府邸,大宴群臣,对所有投降的文臣武将,以及荆州的一干将官进行封赏。
首先是投降一众文武官员,张松封为尚书阁左丞,法正为尚书阁右丞,孟达为蜀郡太守,严颜为平西将军,屯兵五千镇守梓潼,庞羲调任广汉太守,屯军户驻雒城,任命李严为扬武将军领巴西太守,屯兵八千镇守,张嶷为阆中太守,屯兵五千驻守,吴懿为掌军中郎将。
吴班仍旧为巴郡太守,阆中太守程畿,调任州牧府从事,黄权为越帯ぬ兀酪逦こな罚钨缥芡煸綆‘郡都指挥使,屯兵五千驻守,李恢为犍为郡太守,阎芝为奋武将军,从蜀郡兵马中,整编五千兵马,编入犍为郡城防营驻守犍为郡,董和为蜀郡长史,刘循为蜀郡都指挥。
张合加封为前将军,统率神威军为前军,前军辖制两万人马。军中下辖左右武卫将军,左右郎将,左右营司马,主薄两名,每营另设功曹六名,负责掌管粮饷器械,记录功勋等事务;原郎将杜袭晋升为左武卫将军,降将马忠庞义为左右郎将。
张飞加封为左将军,统率神威军为左军,左军辖制两万人马,军职如何前军一致,原郎将冯习,晋升为左武卫将军,降将雷铜吴兰,为军中左右郎将。
黄忠加封为右将军,统率神策军为右军,辖制两万人马,原军中郎将张南晋升为左武卫将军,降将张裔、卓膺为左右郎将。
于禁加封为后将军,统率神护军为后军,编制两万人马,军中左右郎将,傅士仁,赵累,晋升为左右武卫将军。
赵云为龙威将军,统率中军各军,中军辖制骁骑军、神武军、陌刀军、东州兵四支兵马,共两万人马,陈到为中坚将军,统率骁骑军,刘封为中领军,陈楚为中护军。
于禁加封为后将军,统率神护军为后军,编制两万人马,军中左右郎将,傅士仁,赵累,晋升为左右武卫将军。
赵云为龙威将军,统率中军各军,中军辖制骁骑军、神武军、陌刀军、东州兵四支兵马,共两万人马,陈到为中坚将军,统率骁骑军,刘封为中领军,陈楚为中护军。
魏延为镇军将军领飞虎军两万镇守襄阳,陈矫为襄阳太守,徐盛为安国将军领飞豹军一万五千镇守章陵,马良为章陵太守领荆州吏曹从事,吕蒙甘宁加封为大都督,任命徐庶为军师将军,领荆州刺史,组建新军一万五千镇守南郡,督荆襄军务,吕蒙甘宁皆受其节制。
赐贾诩千金,锦袍绢帛百匹,督率江陵百官衙署,前往成都,蒋琬出任南郡太守,原太守庞季升任荆州刺史府长史,庞统卸任荆州一切职务入蜀。
向朗为江夏太守,杨仪升任长沙太守,各赏赐五百金。其余蜀中降将杨洪,周群、任夔、费观、费诗等等文武官员,一律获得封赏。
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视益州
第二百五十九章巡视益州
刘璋父子投降,蜀郡平定,百官封赏,诸葛亮下一步的计划,自然是休养生息,恢复战后的创伤,让百姓和军士得以安居休整。
要治理州郡事务,首要之事,自然是清点人口田亩,以及库存赋税等等问题。所以在忙完封赏之事后,诸葛亮与法正、张松,率领府衙一干文吏,开始查阅州牧府户籍典册,以确认目前益州的人口情况。。
然而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眼下益州九郡加上三个蜀国,共十二个郡国,在汉末动乱之前,在册人口高大六百万,而目前诸葛亮掌握的巴郡,广汉、蜀郡、犍为四郡和越帯辈课逑兀鍪艄直鹗枪愫嚎な艄㈥な艄⑹窨な艄咳丝诩悠鹄淳谷恢挥幸话侔耸颉#ㄗⅲ菏艄俏骱菏逼冢柚迷诒呔晨ぶ凶魑仓蒙偈褡逍姓颍栌卸嘉竟芟健#�
其中汉中郡在曹操手中,永昌郡、益州郡、牂牁郡虽然名义上还是刘璋辖制的郡县,可从历年这三郡上缴的赋税,以及三郡军事势力来看,这三郡完全是属于半**的态势。另外还有一些县城在这四郡势力范围之内,所以这四郡人口自是统计不到诸葛亮掌控的益州势力范围之内。
永昌、益州、牂牁、越帯目ひ脖怀浦现兄兀罡鹆链邮种兴莆盏淖柿侠纯矗壳叭たな兀源游迥昵吧先我岳础>兔挥谢厥窨な鲋肮�
而现今有不少传言,三郡太守现今早已经和占领越帯つ喜渴兀褂幸嬷菘ざ看笃虻哪下趺侠校孛芰梢黄P纬上嗷サ某钢舛只ブ耐斯叵担骺つ诘囊娜税傩眨踔寥源υ谂ブ贫韧持沃隆�
“主公,牂牁太守朱褒,本就是牂牁豪族,世代与夷人杂居,势力盘根错节,五年前其家族在牂牁自立。刘璋无力抗争,只得任命其为太守。”
“益州太守高定,永昌太守雍辏В胫彀榭霾畈欢唷=允前倌晖林雷澹揽孔攀种兴奖壳绕穑饧改晡四芄幌喟参奘拢捕际窍笳餍陨辖梢恍└乘埃肿潘降暮推健!闭潘裳奂罡鹆撩纪方羲K彀训毕氯さ那榭鼋馑盗艘幌隆�
“唉,本侯还以为取得益州,怎么也能增加五十万户,二百万人口。却不曾想到,这大好的天府之国。竟然在刘璋手中缩水之至,我说这次进展益州。为何会这般迅速,原来本侯所得的益州,不过是全盛时期的益州一半还不到啊。”诸葛亮看罢户籍,大失所望的把竹简扔在了案几之上。
“主公,眼下取得的益州各郡,虽然大幅缩水,但益州的人口还是不少,若加上南中三郡,以及汉中郡的话,人口绝对不下三百万,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就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安抚南中三郡,待来年兵强马壮,再一举荡平三郡,如此即增加人口百姓,二来也可以稳定后方。”法正见诸葛亮因为所得人口太少失望,忙劝慰道。
“南中三郡,是必须平定的,从今日起,就要着手准备这事,最迟明年秋季,吾要领兵平定三郡。”诸葛亮点了点头,接着道:“准备三千金,锦缎三千匹,另外叫工匠准备三个侯印,派使者给这三人送过去,转告他们,本侯与他们共襄盛举,互不征伐。”
“主公英明,不过下官以为,最好也给蛮王送个王印过去,先对敌示弱,到时趁敌不备,在给与一击,方能真正的事倍功半。”张松眼中精光一闪,附和的笑道。
“子乔兄,此策大妙,臣附议。”法正点头赞同道。
“此事就这么定了,该如何处理,你们商议着安排。”诸葛亮表示没有异议,接着道:“三日之后,本侯决定前往犍为各郡,州府政事,就交给孝直和子乔你们二人处置,军务之事,听翼德和俊义二位将军的。”
诸葛亮早在入成都之时,就已经考虑过,要出去走走,只有出巡,才能了解百姓的心生疾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知道各地的山川地貌,所以他这会提出要出巡,并不是临时起意。
“主公,益州新定,南郡衙署皆未至,是否等安定之后,再前行?”张松劝诫道。
“无妨,吾此次出巡,会让子龙将军陪同,打着他的旗号,以巡视之名出去,另外会从让神武军中挑选三千军士随行,大纛旗号依旧留在成都。”诸葛亮把手中的羽扇放在案几上,显示出他已经安排已定。
“诺!”法正和张松见诸葛亮主意已定,自是不在相劝。
诸葛亮安排陈楚挑选军士出巡一事,自是无法隐瞒住神武军各级将领,其中新任军中主薄,兼左郎将费观,字宾伯,得知这个消息后,随即来到州牧府求见诸葛亮道:“主公,末将听闻主公即将出巡,特来举荐侍从两名,还望主公接纳。”
“哦,宾伯有何人选说说看,若是合适,本侯自当录用。”诸葛亮朗声一笑,点了点头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提议,现今他帐下的邓艾和马谡被他安排去统率东州兵,现今他还正需要两个中郎,帮自己整理文书等繁琐事务,而这类事情,亲兵卫队的韩隆等人,因为知识原因,自是有难以胜任。
这个费观也不是普通人,而是费伯仁胞弟,费伯仁为劝降刘璋,立下功劳,现今被诸葛亮委任为州牧府从事,而费观他也颇为厚待,让他在神武军中任职,要知道神武军可是诸葛亮的中军,能进入军中的,除了才干出众外,忠心也是一大考验。
“吾长兄之子费祎,年方十五岁。才是敏捷,德行出众,另外一人是蜀郡长史董和之子董允,年方十六。此二人虽然年少,在蜀郡倒也有几分名声,然下官以为,这二人名大于实,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