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三六种)原订二千五百册,也有精装本,合订一百册。
〔3〕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撰,共三卷。内容是记述东汉至东晋间一般文士名流的言谈、风貌、轶事等。
〔4〕 阮嗣宗(210—263) 名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诗人,曾为从事中郎。《晋书。阮籍传》载:“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三国志。魏书。阮籍传》注引《魏氏春秋》:“(籍)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世说新语。任诞》也有类此记载。
〔5〕 陶渊明(约372—427)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代诗人。《晋书。陶潜传》载:“陶潜……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娥,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娥。“按《宋书。隐逸传》及《南史。隐逸传》,”一顷五十亩“均作”二顷五十亩“。下文提到的”采菊东篱下“
“饥来驱我去”等诗句,分别见于陶潜的《饮酒》、《乞食》两诗。
〔6〕 “站在云端里呐喊” 这原是林语堂说的话,他在《人间世》半月刊第十三期
(一九三四年十月五日)《怎样洗炼白话入文》一文中说:“今日既无人能用一二十字说明
大众语是何物,又无人能写一二百字模范大众语,给我们见识见识,只管在云端呐喊,宜乎其为大众之谜也“。
〔7〕 王夷甫(256—311) 名衍,晋代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
《晋书。王戎传》:“衍疾郭(按即王衍妻郭氏)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
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又说:“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说东海王越曰:”中国已乱,当赖方伯,宜得文武兼资以任之。’乃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因谓澄、敦曰:“荆州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足以为三窟矣。‘识者鄙之。……
衍以太尉为太傅军司。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8〕 “杭育杭育派” 参看本卷第107页注〔33〕。
〔9〕 “敦伦” 意即性交。清代袁枚在《答杨笠湖书》中说:
“李刚主自负不欺之学,日记云:昨夜与老妻‘敦伦’一次。至今传为笑谈。”按李光e(1659—1733)字刚主,清代经学家。
〔10〕 “登徒子” 宋玉曾作有《登徒子好色赋》,后来就称好色的人为登徒子。
按宋玉文中所说的登徒子,是楚国的一个大夫,姓登徒。
〔11〕 “S蹱隅跃清池” 《世说新语。排调》载:“郝隆为桓公(按即桓温)南?尉氯栈幔魇荒苷叻>迫B〕跻圆荒苁芊#纫勘时阕饕痪湓疲骸甋蹱隅跃清池。‘桓问:”S蹱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S蹱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
‘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12〕 《蜀碧》 清代彭遵泗著,共四卷。内容是记述张献忠在四川时的事迹,书前有作者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的自序,说明全书是他根据幼年所闻张献忠遗事及杂采他人的记载而成。
〔13〕 蜀宾 许钦文的笔名。据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一日《鲁迅日记》:“晚钦文来,并赠《蜀碧》一部二本。”
〔14〕 《蜀龟鉴》 清代刘景伯著,共八卷。内容杂录明季遗闻,与《蜀碧》大致相似。
〔15〕 张献忠(1叮埃丁保叮矗叮⊙影擦鹘Вń裆挛鞫ū叨┤耍髂┡?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1630)起义,转战陕西、河南等地。崇祯十七年(1644)
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清顺治三年(1646)出川途中,在川北盐亭界为清兵所害。
旧史书中常有关于他杀人的夸大记载。
〔16〕 孙可望(?—1660) 陕西米脂人,张献忠的养子及部将。
张败死后,他率部从四川转往贵州、云南。永历五年(1651)他向南明永历帝求封为秦王,后遣兵送永历帝到贵州安隆所(改名为安龙府),自己则驻在贵阳,定朝仪,设官制;最后投降清朝。
〔17〕 屈大均(1630—1696) 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明末文学家,清兵入广州前后曾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一度削发为僧。著有《翁山文外》、《翁山诗外》、《广东新语》等。《安龙逸史》,清朝禁毁书籍之一,作者署名沧洲渔隐(据《禁书总目》,又一本署名溪上樵隐),被列入“军机处奉准全毁书”中。一九一六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安龙逸史》,分上下二卷,题屈大均撰;但内容与《残明纪事》(不署作者,也是军机处奉准全毁书之一)相同,字句小异。
〔18〕 景清 真宁(今甘肃正宁)人,建文帝(朱允吧)时官御史大夫。据《明史。景清传》载,成祖(朱棣)登位,他佯为归顺,后以谋刺成祖,磔死。他被剥皮事,见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壬午殉难》:“八月望日早朝,清绯衣入。……朝毕,出御门,清奋跃而前,将犯驾。文皇急命左右收之,得所佩剑。清知志不得遂,乃起植立粻骂。
抉其齿,且抉且骂,含血直*e御袍。乃命剥其皮,草椟之,械系长安门。“
〔19〕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语见《孟子。梁惠王》。
〔20〕看书的好姿势《论语》第二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日)载有黄嘉音
作的一组画,题为《介绍几个读论语的好姿势》,共六图,其中之一为“游蛟伏地式”,画的是一人伏在地上看书。作者在这里顺笔给以讽刺。
〔21〕 袁中郎(1568—1610) 名宏道,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
人,明代文学家。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反对文学上的拟古主义,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世称“公安派”。当时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公安派”文章,借明人小品以宣扬所谓“闲适”、“性灵”。《广庄》是袁中郎仿《庄子》文体谈道家思想的作品,并七篇,后收入《袁中郎全集》。
〔22〕 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戊戌政变中牺牲的“六君子”之一。“闭门投辖思张俭”,原作“望门投止思张俭”,是他被害前所作七绝《狱中题壁》的第一句。张俭,后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灵帝时官东部督邮。
《后汉书。党锢列传》载:他的仇家“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闭门投辖“是汉代陈遵好客的故事,见《汉书。游侠列传》。)
〔23〕 秋瑾(1879?—1907) 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反清革命团体光复会主要人物之一。一九○七年七月,她因筹划起义事泄,被清政府逮捕,十五日(夏历六月初六)被害于绍兴城内轩亭口。陈去病在《鉴湖女侠秋瑾传》中叙述秋瑾受审时的情形说:“有见之者,谓初终无所供,惟于刑庭书‘秋雨秋风愁杀人’句而已。”
〔24〕 吴兴刘氏嘉业堂 我国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在浙江吴兴南浔镇,藏书达六十万卷,并自行雕版印书,刻有《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等。创办人刘承干(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浙江吴兴人。
〔25〕 蔡显(约1697—1767) 字笠夫,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清代文字狱档》第二辑收有“蔡显《闲渔闲闲录》案”,此案发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据当时的奏折称:蔡显系雍正时举人,年七十一岁,自号闲渔;所著《闲闲录》一书,语含诽谤,意多悖逆。
后来的结果是蔡显被“斩决”,他的儿子“斩监候秋后处决”,门人等分别“杖流”及“发伊犁等处充当苦差”。《闲渔闲闲录》,九卷,是一部杂录朝典、时事、诗句的杂记,刘氏嘉业堂刻本于一九一五年印行。
〔26〕 缺着末笔 从唐代开始的一种避讳方法,即在书写或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省略最末一笔。刘承干对“厨”字缺末笔,是避清废帝溥仪的讳。
〔27〕 风终幽,雅终《召捌》 《诗经》计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四类。《豳》列于“国风”的最后,共七篇。据《诗序》称:这些都是关于周公“遭变故”、“救乱”、“东征”的诗。《召捌》是“大雅”的最后一篇,据《诗序》称:“《召捌》,凡伯(周大夫)刺幽王大坏也。”
〔28〕 体元表正 “体元”,见《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晋代杜预注:“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据唐代孔颖达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
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年称元年。“”表正“
,见《书经。仲虺之诰》:“表正万邦。”汉代孔安国注:
“仪表天下,法正万国。”
〔29〕 关于张献忠之死,史书上的说法不一。据《明史。张献忠传》载:清顺治三年(1646)清肃亲王豪格进兵四川,“献忠尽焚成都宫殿庐舍,夷其城,率众出川北,……会我大清兵至汉中,……至盐亭界,大雾。献忠晓行,猝遇我兵于凤凰坡,中矢坠马,蒲伏积薪下。
于是我兵擒献忠出,斩之。“但《明史纪事本末。张献忠之乱》说他是”以病死于蜀中“。
〔30〕 “春秋笔法”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相传为孔丘所修。过去的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都隐含“褒”“贬”的“微言大义”,称为“春秋笔法”。
〔31〕 “万物皆备于我矣” 孟轲的话。语见《孟子。尽心》。
〔32〕 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神宗初年曾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他要客谈鬼的事,见宋代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卷一:“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各随其人高下,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使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去。”
〔33〕 铁铉(1366—1402) 字鼎石,河南邓州(今邓县)人。明建文帝时任山东参政,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永乐帝)起兵夺位,他在济南屡破燕王兵,升兵部尚书。燕王登位后被处死。据谷应泰《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