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秦汉,诗必盛唐〃,虽是针对虚浮的台阁体有感而发,到底不是面向未来的心态。为了重返圣人之道,寻找源头活水,王阳朗开讲〃正心诚意〃,李贽力行〃童心〃之说,但对明代诗坛均无撼动:只是到了清代,王士禛高标〃神韵〃,算是给诗坛吹入一口清气,但其诗有借说法得身价之嫌,查慎行没有说法,其诗状物写景尚算工细,但创造力不够,可能也正是因此他没有说法。中国诗歌至此已败落到只能状物写景的地步,其实可哀。在清代诗人中颇值得称道的惟有纳兰性德,其词章文字承载的虽是汉族记忆但他以此种文字向亡妻幽魂说话,因此成就了某种语言的直接性。有人谓之〃韵淡疑仙,思幽近鬼〃,他写出了一个贵族青年、一个满族贵族青年的哀伤。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鸟瞰世界诗歌一千年(七)
作者: 西 川
十七
17世纪的东方诗坛虽是庸人称大,倒也不是毫无亮点。前述纳兰性德是一例,日本的松尾芭蕉又是一
例。他们二人分享过同一颗太阳、同一颗月亮,只是他们各自不知道。芭蕉以他幽雅闲寂的俳句结束了此前日本已持续两百年之久的滑稽诙谐混日子的俳句写作。18世纪唯美的谷口芜村、18、19世纪之交的愤世的小林一茶,以及再后来的正冈子规、高滨虚子、河东碧梧桐等俳人莫不尊芭蕉为〃俳圣〃。
十八
当中国人正忙于将文章像个犯人一样押入〃八股〃的囚笼,多么奇怪,法国人也正在忙着将他们戏剧的马头按人〃三一律〃的水槽(指一部戏剧应只有一个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的一天之内)。看来,世界上所有的君主都有形式癖,尽管他们各自的历史角色不同,例如,太阳王路易十四意欲效法古罗马的政治权威,把法国带入更强大的专制政体,而中国的皇帝则是要阻止历史进程的下滑。形式是秩序的体现,是对权力的效忠。而他们所认定的形式又都颇为奇怪地建立在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读之上,即八股并非此前中国文章的作法,而古希腊罗马戏剧中并不存在三一律。但是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皇帝需要八股,法国君主政权对于形式问题当然也不能坐视不管,所以,当高乃依的《熙德》于1636年在巴黎上演之后,法兰西学士院在红衣主教黎世留的示意下对它进行了指责,理由是《熙德》不合三一律。根据同样的理由,法国人也拒斥莎士比亚的〃野蛮〃。〃文明〃就这样进入了法兰西的宫廷(法国宫廷文化可追溯至16世纪〃七星诗派〃的龙沙)。这一时期的法国文学被称作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有戏剧家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紧随古典主义之后的巴洛克艺术,将古典主义诗句的严整、铿锵、绚烂、崇高发展向繁复。依然是形式主义。古典主义和巴洛克不仅存在于法国,它成为当时欧洲文学艺术的主导特色。西班牙诗人贡戈拉便把形式主义推向了夸饰和雕琢,他称戴在女孩子头发与脸蛋之间的花环为〃在黄金与白雪之间〃筑起的〃一道边疆〃。贡戈拉的诗歌衬托出剧作家维加的自然魅力,以及16世纪修士路易斯·德·莱昂诗歌中气势宏伟的神秘主义。
十九
君主专制确保了君王的胡作非为,在英格兰,它遇到了《圣经》的抵抗,我的意思是说,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清教徒们为了〃把自己的热情保持在伟大历史悲剧的高度上〃(马克思语),大量借用了《圣经》中的词句。他们再次想起了〃末世论〃。革命派中的〃第五王国派〃认为,亚述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和希腊帝国均因偶像崇拜而灭亡,神圣罗马帝国也已接近末日,〃第五王国〃即〃基督千年王国〃即将降临人间。在千年王国到来之前,基督的圣徒(即清教徒)应当代表基督进行统治。这样的激情,这样的幻想,这样的革命,以及这一切最终的失败结果,把弥尔顿推向了他的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国务会议的外文秘书。操劳过度使他双目失明,时年43岁,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王政,他回到家中,完全沉浸于激情奔涌的梦幻世界,并由人笔录出他黄钟大吕的诗句〃关于人类的不服从……〃他把撒旦正面处理为反抗的英雄,由此开创了西方文学史上的〃撒旦颂系列〃,歌德的《浮士德》、莱蒙托夫的《恶魔》、法朗士的《天使的反叛》、卡尔杜齐的《撒旦颂》、布尔加科夫的《大师与玛格丽特》;而像雪莱、拜伦这样的诗人生前均被称为〃撒旦派〃诗人。弥尔顿诗风有拉丁式的高昂壮丽,他喜用大词、僻词,将回忆、独白、感叹、吁请融入大叙事。他反对用韵:〃用韵是野蛮时代的发明,为的是挽救卑劣的内容和蹩脚的格律。〃他的诗歌到20世纪受到T.S.艾略特的贬损。艾略特努力抬高16、17世纪之交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的身价,指责弥尔顿〃感觉脱节〃、〃缺乏视觉想像力〃、〃毁了英语〃。但是,弥尔顿也受到18、19世纪之交的布莱克、华滋华斯等英国诗人以及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的美国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崇敬。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鸟瞰世界诗歌一千年(八)
作者: 西 川
二十
1789年7月14日法国巴黎的市民象征性地攻占了巴士底狱,8月27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国王败走,法国大革命就算成功了。这事激动得威廉·布莱克,一位温和的、名不见经传的伦敦小画匠手舞足蹈。不过,布莱克实际上既不热爱作为大革命思想基础的启蒙主义,也仇视英国本土以牛顿、洛克为代表的机械认识论;法国大革命只是在他离经叛道的激情幻觉的屏幕上层开,他以纯净明快、韵律强大的语言写下他的《先知书》(其中包括《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天堂与地狱的婚姻》、《黛尔之书》、《欧罗巴:一个预言》、《美利坚:一个预言》、《阿尔比恩女儿们的梦幻》、《由理生之书》、《伐拉,或四天神》、《耶路撒冷》等),他探索了世界的神性与兽性的可怕的对称,他指出理智来源于大脑而生命能量来源于心灵,他以撒旦式的幻觉建构出一个庞大、复杂的象征体系,他像一个神圣的疯子预言出上帝的退场,预言出天堂与地狱的结合。萧伯纳指出,巴特勒、王尔德和尼采,都是不自觉的布莱克主义者,他开辟丁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他那些以巨人、天使、飞翔、着火为题材的版画也被视作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光亮。最早发现布莱克价值的是一代浪漫主义领袖、英国〃湖畔派〃诗人威廉·华滋华斯。他以自然的语言、自然流露的情感、自然的主题改变了英语诗歌的进程。他和他的朋友柯勒律治认为,诗歌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诗歌不是要表达局部真理,而是要表达全部真理。华滋华斯的重要作品包括《丁登寺旁》、《序曲》及众多短诗。他以自传长诗《序曲》攀上了英语写作的高峰。这部长诗内容丰厚,思想博大,同时充满内向的激情。这是典型的英语诗歌,即使在最华彩处,依然从容不迫。可能正是这种从容不迫激怒了〃撒旦派〃的雪莱和拜伦。雪莱和雪莱的诗歌都具有纯洁到疯狂,疯狂到邪恶的品质。这个仇恨平庸的美少年,一方面自诩为无神论者,另一方面又信服柏拉图的〃迷狂〃和〃沉醉〃。他以〃立法者〃的身份降生,也以〃立法者〃的身份死去.从生活方式上看,拜伦与雪莱不相上下。拜伦在他的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拜伦式的英雄〃,这样的英雄仇恨其邻人却贪心其邻人的老婆。或许比拜伦更值得一提的是尚未来得及成为大师便在26岁上死去的济慈,一个唯美的人。他不像雪莱、拜伦充满政治狂热,他注意到诗人的处境、诗意的多面性、经验的复杂和内在的矛盾、语言的限制力与可能性,以及敏感的增进对于社会文化的作用。
二十一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气冲斗牛,但浪漫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却诞生在法国,是法国的大革命震碎了思想、情感的硬糕点。不过,法国浪漫主义者最初却惊慌失措地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上,直到雨果写出他粗枝大叶的诗歌。倒是另一个思维方式中少一些汁水的德意志民族,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崇高的诗歌成就。然而,同样有趣,尽管德意志民族将浪漫主义〃狂飚突进〃化,其最高成就却是以反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面貌彪炳于世的。歌德以他那份量过重,根本不可能上演的诗剧《浮士德》,与但丁、莎士比亚平起平坐。他从《圣经·约伯记》、民间传说、英国天才克利斯托弗·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以及德国批评家莱辛那里,获得灵感和启迪,通过浮士德与魔鬼靡菲斯特的东游西逛,歌德总结了自文艺复兴到他那个时代欧洲300年间的精神、文化历程。他像浮士德…样思想复杂,内心矛盾,同时所谋远大;他像靡菲斯特…样具有否定的精神,看出〃凡物有成必有毁〃。他深入到虚无之中,但又以道德之力反对辩证法,在抒情短诗的写作方面他同样不同凡响。冯至等人在他们编著的《德国文学简史》中曾将歌德的《游子夜歌》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这看来是对歌德的褒奖,实则是对歌德的贬低。《静夜思》有类乘兴口占,而歌德却,运用巨大的静力(而不是暴发力)预言了自己的死亡:〃群山一片沉寂,树梢微风敛迹,林中百鸟缄默,稍待你也安息。〃在魏玛,歌德和席勒在推动古典主义文学写作方面志同道合,但差别依然明显:歌德生活在感觉中,而席勒生活在概念中;歌德是位半神,而席勒是位痛苦的英雄。可能唯其痛苦,席勒对全人类乃有至高的祝愿。浪漫的时代必是理想的时代,这时谁提问,谁就不朽。几乎是被席勒的理想塑造而成的荷尔德林把席勒本人吓了一跳。荷尔德林问道:〃在一个贫乏的年代,诗人何为9〃人们应当怎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他感受到了贫乏,他感受到了生存的狭窄,所以他决定飞翔,他要成为古希腊众神世界的一部分。现在看来,他做到了。在今天,他的德语比海涅那已然相当完美的德语赢得了更大的尊敬。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深浅>正文回目录
鸟瞰世界诗歌一千年(九)
作者: 西 川
二十二
1607年当首批英国人横渡大西洋抵达现今美国弗吉尼亚的詹姆士河口时,他们转身称欧洲为〃旧大陆〃。相对于亚洲大陆,欧洲大陆并不算〃旧〃;但对欧洲人来讲,它是有些〃旧〃了;而当时〃旧大陆〃最〃旧〃的一部分恐怕非俄罗斯莫属。俄罗斯之〃旧〃主要在于其文化的荒蛮和经济的落后。俄国到17世纪才有第一部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尽管此前该史诗已在民间传唱了几个世纪。但是,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组斯所说:〃瞧那些野蛮人,他们比上帝还富有创造力。〃到19世纪,俄国文学便已是群星灿烂,而冲在最前面的大天使便是普希金。他写过太多的诗,睡过太多的女人,太热爱自由,最终死得太不平凡。但这一切都还不足以使他永垂不朽,真正使他永垂不朽的是他把粗陋的俄语变成了一种丰富的、有光泽的文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