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艳:艺术的张爱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郎偎在她胸脯上,圆睁怪眼,有时候也顽皮地用手去捻她的乳头〃,也可以说金太郎有〃强凶霸道之外,又有大智慧在生长中〃的表情,但是没有山姥〃不介意地潇潇笑着,一手执着描了花的博浪鼓逗着他〃,眼色里也似乎没有诸如〃诱惑,卑贱,涵容笼罩〃,而只有专注与享受,乳房也不是所谓长长地下垂的〃口袋〃,而是坚挺鼓胀的浑圆。尽管如此,我们由此已经差不多可以感受到张爱玲所描绘的画中人物的神情了。
  张爱玲之所以喜欢《山姥与金太郎》,是因为她觉得此画面中的母与子神情自然,真实地存在于天伦之中。而欧洲诸国的圣母画则不然,张爱玲觉得画外总有一圈看客,使得圣母对圣子所有的动作表情都成了表演:〃有时候他身上覆了轻纱,母亲揭开纱,像是卖弄地揭开了贵重礼物的盒盖。有时候她也逗着他玩,或是温柔地凝视着怀中的他,可是旁边总仿佛有无数眼睁睁的看戏的。〃而圣母之所以做戏,张爱玲认为除了〃当众〃的缘故外,还与圣母平凡的出身有关:她因平凡而被推为皇后,所以不禁要保持平凡,于是要做戏了。
  显然张爱玲对〃浮世绘〃这个词颇有感觉,六十年代她将《十八春》改写时,在取名〃半生缘〃之前,曾考虑用〃浮世绘〃作题名,后因觉得不大切题而放弃。

  第35节:身携的戏剧服饰篇(1)

  身携的戏剧服饰篇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张爱玲《童言无忌•;穿》
  奇装炫人的张爱玲
  当年,曾有一幅漫画见诸报刊,题目叫〃钢笔与口红〃,画的是3位正走红的上海滩女作家:潘柳黛身上盘曲着一条蛇,这自然是指她人〃妖〃或是作品的〃惑众〃;苏青是一手挟着书稿一手拎包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指的当然是她一边写作一边作书商;张爱玲则身穿一件古装短袄,旁边有一行字,写着:〃奇装炫人的张爱玲〃。漫画家的看家本领是抓人的特征,可见张爱玲的着装的确是她最显著的特点。
  张爱玲对于衣着的偏爱,除了作为女性通常的爱美天性外,可以简单归结为是受了她两位母亲的影响或刺激,一位是她的生母黄逸梵,一位是她的继母孙用蕃。
  黄逸梵爱做衣服,惹得丈夫咕噜:〃一个人又不是衣裳架子!〃可见黄逸梵对衣饰的爱好一定不浅而衣服数量也一定不少。小时候的张爱玲有次看母亲对着镜子在绿短袄上别翡翠胸针,母亲的动作一定不只别胸针那么单纯,这才会使年幼的女儿深受感染,以至〃羡慕万分〃,恨自己不能快点长大,并发誓〃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那时的她离8岁还远着呢。在同期她所怀着的一个理想是〃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
  应该也就在此后不久,母亲因与丈夫不睦,愤而离家留洋,行前伤心,〃伏在竹床上痛哭〃。那时的张爱玲还对离别之痛木然不觉,却注意到母亲穿的是海一样颜色的〃绿衣绿裙〃,以及衣裙上镶缀着的〃抽搐发光的小片子〃。
  为了衣服,成年后的张爱玲竟对自己5岁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是在母亲走后,父亲的姨太太老八曾为她〃做了顶时髦的雪青丝绒的短袄长裙〃,幼小的张爱玲竟因此真的觉得喜欢老八要胜过亲娘了!
  未成年的张爱玲因为对未来有许多明确具体的向往,因此老是盼望着快快长大,于是也就总觉得那时的日子〃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温暖而迟慢〃,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当她发现因身体长高而使漂亮的衣裳穿不下时,就嫌日子过得太快了。比如她八九岁时母亲从国外归来,一定是带了些国外的衣料,在给女儿做的衣服中,就有一件〃葱绿织锦〃的显然黄逸梵偏爱绿色。张爱玲却因〃突然长高了一大截子〃,新衣服〃一次也没有上身,已经不能穿了〃,这竟使她在以后一段时间里,〃一想到那件衣服便伤心〃,甚至〃认为是终生的遗憾〃。
  张爱玲在生母的影响下,对衣裳的喜爱膨胀,而就在她步入青春期,爱美意识大觉醒的年龄,偏偏继母来了,听说张爱玲身材与她差不多,带了两箱子旧衣裳给她穿。那些衣服虽然料子很好,毕竟旧了,有些领口也破了,在贵族化的教会女校上学,穿这样的衣服,令张爱玲感到十分难堪:〃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一大半是因为自惭形秽,中学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少交朋友。〃的确〃永远不能忘记〃,晚年的张爱玲还旧事重提,耿耿于怀。可见着衣一项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心理了。
  张爱玲逃出父家不久,一次舅母对她说,等翻箱子的时候找一些表姐们的旧衣服送给她穿,张爱玲听了连忙说〃不〃,并且一边就红了脸,眼泪也下来了。看来的确是落下心病了。
  正是生母与继母在张爱玲穿衣问题上的一正一反的刺激,纵然她原先是一个不好穿着打扮的人也不可能不变的了,何况她是天生的〃衣裳迷〃。张爱玲自己也认为如此:〃……那都是因为后母赠衣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以至于后来一度clothes…crazy(衣服狂)。〃
  黄逸梵对穿衣的态度也有点与众不同。女儿中学毕业后,处于嫁人或升学的岔路口,黄逸梵竟提出了一个〃很公允的办法〃要女儿挑选:要么升学没有钱买衣服,要买衣服打扮自己准备嫁人就没学费升学。其实张爱玲与母亲在这方面是一样的两样都要,黄逸梵本即是个学校迷。尽管张爱玲先选择了升学,但一入学,就以获得的奖学金〃随心所欲做了些衣服〃。

  第36节:身携的戏剧服饰篇(2)

  也就是自那时开始,在香港那样各色人等五方杂处的环境里,张爱玲将心里对衣裳的嗜好释放出来了,对早年的穿衣不幸进行报复。一涉报复,自然不免走得过远,逾出了正常偏好的范围。
  所以张爱玲穿衣的主要目的,似乎并不在于通过别致的衣裳,彰显其长,隐藏其短,衬出自己的美来,而唯奇而异之、与众不同是求。她的目的似也只在于引人注意。张爱玲自己对此并不隐讳。有次遇人相问,她道:〃我既不是美女,又没有什么特点,不用这些来招摇,怎么引得起别人的注意?〃话是没好气,但所说显然未必不是真心实情。她对胞弟张子静也说过同样的话:〃一个人假使没有什么特长,最好是做得特别,可以引人注意。〃这可能与她童年少爱、被家庭忽略有关,也与她想〃出风头〃、亟盼出名的愿望合拍。
  后来回到上海,她竟可以身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而毫不害羞,而她是知道在传统的观念里,奇装异服是伤风败俗的。
  张爱玲的胞弟当年这样写他的姐姐:〃……就拿衣裳来说吧,她顶喜欢穿古怪样子的。记得三年前她从香港回来,我去看她,她穿着一件矮领子的布旗袍,大红颜色的底子,上面印着一朵一朵蓝的白的大花,两边都没有纽扣,是跟外国衣裳一样钻进去穿的。领子真矮,可以说没有;在领子下面打着一个结子,袖子短到肩膀,长度只到膝盖。我从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旗袍,少不得要问问她这是不是最新式的样子。她淡漠的笑道:'你真是少见多怪,在香港这种衣裳太普通了,我正嫌这样不够特别呢!'吓得我也不敢再往下问了。我还听别人说,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的哥哥结婚,她穿了一套前清老样子绣花的袄裤去道喜,满座的宾客为之惊奇不止。〃
  成名后的张爱玲,更将自己在衣饰上的兴致更加率性表现,将出新出奇推向极致。女作家潘柳黛对此有一段十分生动的记录:
  有一次我和苏青打电话和她约好,到她赫德路的公寓去看她,见她穿一件柠檬黄袒胸裸臂的晚礼服,混身香气袭人,手镯项链,满头珠翠,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装打扮中。
  我和苏青不禁为之一怔,问她是不是要上街?她说:〃不是上街,是等朋友到家里来吃茶。〃当时苏青与我的衣饰都很随便,相形之下,觉得很窘,怕她有什么重要客人要来,以为我们在场,也许不方便,便交换了一下眼色,非常识相地说:〃既然你有朋友要来,我们就走了,改日来也是一样。〃谁知张爱玲却慢条斯理的说:〃我的朋友已经来了,就是你们俩呀!〃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她的盛妆正是款待我们的,弄得我们俩人感到更窘,好像一点不懂礼貌的野人一样。
  还有一次相值,张爱玲忽然问我,〃你找得到你祖母的衣裳找不到?〃我说:〃干吗?〃她说:〃你可以穿她的衣裳呀!〃我说:〃我穿她的衣裳,不是像穿寿衣一样吗?〃她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
  ……她着西装,会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十八世纪少妇,她穿旗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我们的祖母或太祖母,脸是年青人的脸,服装是老古董的服装,就是这一记,融汇了古今中外的大噱头,她把自己先安排成一个传奇人物。
  潘柳黛到底是与张爱玲同时代、同地域的人,又是同性同行,对张爱玲自然看得准、看得透。
  张爱玲的闺中好友炎樱的圣约翰大学同学、后与张爱玲有过交往的李君维回忆张爱玲:〃她穿过一身自己设计的连衣裙,下身仿佛套着一只灯笼,灯笼底下伸出她的双脚,在嘈杂尘嚣的上海马路上匆匆而过。〃
  曾参与排演话剧《倾城之恋》而在〃兰心〃大戏院三楼排戏室与张爱玲多次见面的文亦奇,对这件〃灯笼服〃也叹为观止:〃她穿橘黄色缎子旗袍,下面却像依丽沙白时代裙子般撑出,但下端却又生着宽紧带收紧,中间放一只大圆圈的藤圈,真像个大灯笼。在同时工作的职演员,个个对她的怪装笑个不止。〃
  张爱玲在《对照记》里提到她在战后香港买了块广东土布,在深紫及碧绿的底色上,套印着刺目的玫瑰红及粉红花朵加上嫩黄绿的叶子。那种花色在乡下成人也羞于穿着,只是给婴儿用的。张爱玲却像宝贝似的带回上海来,她说她〃自以为保存劫后的民间艺术,仿佛穿着博物院的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飘飘欲仙,完全不管别人的观感〃。

  第37节:身携的戏剧服饰篇(3)

  从人通常的穿衣心理来说,穿件自己觉得漂亮的衣裳走在外面,是以为或希望路人看了也同样觉得漂亮的,少有明知将遭人侧目,仍刻意为之的。张爱玲〃完全不管别人的观感〃的心理已非常态,或即如潘柳黛所说,是另有用意。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在写作上,张爱玲看重启发性,求回味,所以她取〃参差〃;生活中,她却正好相反,要求刺激,因为不如此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衣服是一种袖珍戏剧
  张爱玲曾说:〃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携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美国专栏作家苏珊•;布朗米勒在她的《女性特质》一书中有一句与此意思相近的话:〃戏院是建在衣架上的。〃张爱玲是把着衣当做演戏来对待的,视觉的刺激形成了噱头,戏剧化效果由此而生。虽说〃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张爱玲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