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立东汉王朝后,百废待兴,与他的先祖刘邦一样,刘秀在两个方面上为盛世奠基,一是集权,二是恢复天下的元气。
他鉴于西汉末年“上威不行,下专国命”的教训,虽封功臣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对诸侯王和外戚的权势,也多方限制。同时削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总揽于皇帝一身;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建武六年,刘秀又下令郡县合并,裁汰吏员(全国共并四百多个县,吏职减省至十分之一),这些措施强化了皇权。
建武六年(30年),刘秀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并且罢郡国都尉官,一度废除了更役制度。次年又将大批官兵遣散还乡,发刑徒屯田边境以代替征调的戍卒。建武初年,全国户籍遗存的人口只有十分之二,田野荒芜,到建武五年情况已有所好转,土地逐渐得到垦辟。光武帝末年,载于户籍的人口已达到两千一百多万。
由于光武帝的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百官勤政为民,一派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这个被称之为“光武中兴”的时代,被亮晃晃地写进了史书。
一个读书人,能成就开国伟业,刘秀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自幼熏陶胸怀大志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长沙定王的后裔,但他在九岁时成了孤儿,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其长兄刘、次兄刘仲,都气度恢宏,仗义疏财。家庭上下和睦,兄弟友爱。刘秀更是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
刘秀很早就追随中大夫许子威研究《尚书》,通晓大义,刘秀的名字取于“秀穗”之意。史载刘秀少时酷爱耕种,还卖过自己种的粮食。这样的出身和家庭熏陶,对刘秀后来的抱负与作为起到了非同寻常的奠基作用。
少时在长安读书时,刘秀看到“执金吾”(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司令)出巡,前呼后拥,车骑很盛,于是发出“仕宦当作执金吾”的感慨。从中可以看出,刘秀的权力欲望和个人荣誉感是何等强烈,只不过当时的刘秀低估了自己日后的成就,没想到自己的努力竟然使他成了中兴汉室的光武皇帝。但从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上看,又让人觉得刘秀的志向好象不仅止于“执金吾”。
事情是这样的:从西汉末年起,谶纬开始盛行起来,王莽就是依靠谶纬上台的。世间谶纬说:刘秀当为天子。当时的刘秀还是少年书生,人们在一起谈论这件事时,都以为是王莽的国师公刘秀(即刘歆,刘向之子,后因迷信这个谶纬起兵谋反,被王莽杀头),而在场的刘秀却说:“怎么知道不是我呢?”看似玩笑的一句话,惹来大家的一阵哄笑,只有刘秀的姐夫邓晨没有笑而表示了认同。当刘秀做了皇帝之后,提起这段往事时,邓晨对刘秀说:“你终于办成了这件大事了。”刘秀听罢,开怀大笑。在刘秀的笑声中,如果同样蕴涵着对邓晨这句话的认同,我们就不难推断出,他少年时的志向应该是什么了。
重情重义宽容仁爱
天下初定后,刘秀与一同出生入死的功臣勋将们宴饮时,突发感慨说:“朕要是不起兵讨逆,可能就要终身做学问了。”的确,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皇帝,太学生出身。刘秀接着又问道:“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意思是说:大家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们又是怎样的境遇呢?)”。太傅邓禹说:“我要是没有遇到陛下,可能是一个五经博士了。”扬虚侯马武见皇帝和首辅都这么谦虚,就说:“马武要是没有遇到陛下,一定是去做县里抓捕强盗的捕头了。”光武说:“你马武自己不去做强盗就万幸了,哪还指望着你去抓强盗?”君臣相对大笑。
这是何等其乐融融的场面,试想怎样的君主才能与自己的臣下有这份融洽?如果他不是个重情重义、宽容仁爱的人,他的属下会在他面前流露出开怀的笑声吗?
史籍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不妨随手撷取几则:
刘秀手下的猛将贾复作战勇猛,常置生死于度外,刘秀时刻关注贾复的生命安全。当听说贾复伤重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听说贾复的夫人怀孕了,如果生的是女孩,我的儿子就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孩,将来我的女儿就嫁给他。”由于刘秀有意不让贾复出征,使他具体战功不多,每当诸将论功时,刘秀都要替贾复说上一句:“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刘秀早年有“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后来他就把执金吾一职许给了贾复,足见对他的赏识之心。为这样的君主效力,谁又能不舍生忘死呢!
冯异先前是王莽阵营中人,后又依附刘秀,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冯异曾连续数年镇抚关中,威权日重,民间称之为“关中王”,朝中亦有人非议。刘秀便将参毁的书信交给冯异本人,冯异看后惊恐异常,上表自辩,刘秀安慰他说:“没什么可以担忧的!”后来冯异入朝觐见,刘秀向满朝文武介绍:“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回忆起几年前在河北逃难时,冯异为自己弄来豆粥与麦饭充饥,刘秀又感慨地说那是一份无法报答的厚意,这些话让冯异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大将李忠从军之后,不能照顾家人,往往失散。刘秀对李忠说出了这样的话来:“今吾兵已成矣,将军可归救老母、妻、子,宜自募吏民能得家属者,赐钱千万,来从我取。”
公元24年秋,刘秀率兵在邬地(今河北束鹿县东南)作战,大败敌军后,投降他的人并不很安心。刘秀令降者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的兵马,他本人则轻骑巡行各部,无丝毫戒备之意。降者感叹道:“萧王(刘秀当时被刘玄封为“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自建武二年至四年,刘秀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规定民有被卖为奴婢而愿意归随父母的听其自便,奴婢主人如果拘留不放,就依法治罪,对于没有释放的官私奴婢,也在法律上给予一定的人身保障,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灸伤奴婢者要依法治罪。
从这些事例中,让我们看出刘秀内心的善良与仁义的本色。
这就是刘秀,一个靠人格魅力聚集起天下群雄,聚集起天下的力量;中兴汉室的一代名君,连同自己与整个大汉王朝一起载入史册。
勇猛大丈夫多谋军事家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皇帝,昆阳大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十几人冲出王莽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刘秀又是中国历史上参与和指挥战争最多的皇帝,他的对手仅称帝号的就有王莽、王郎、刘玄、刘盆子、张步、刘永、李宪、彭宠、卢芳、公孙述等。
在东汉王朝开国战争中,刘秀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把握战机;长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精于避实击虚,奇正并用,运动歼敌;勤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战术;强调连续进击,不给敌人以喘息和反扑的机会;重视利用人和,唯才是举,使麾下将士能充分发挥才干;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刘秀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刘秀的统一离不开武力,但他在运用军事打击的同时,注重采用种种灵活手段,争取以和平方式降服对手,可谓仁至义尽,这在古代帝王中更不多见。
能够说明刘秀的军事才能的例证很多,这里无须细述。但刘秀的一段话却说明了他辉煌的战绩背后的苦楚。建武八年,大将岑彭率兵跟随刘秀攻破天水,并与吴汉在西城包围了割据陇上的隗嚣。当时,公孙述(蜀地的割据者)的将领李育来救隗嚣,被盖延、耿包围在上。光武帝东归,写信给岑彭说:“两城若下(指西城、上),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刘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的感触让后人唏嘘不矣。
知人善任凝聚力量
刘秀能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用得当。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将帅能在不违背总的战略企图下见机行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马援称他“恢廓大度”,“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
耿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年纪最小,刘秀到河北的时候他才二十出头,但耿作战勇猛,兵法娴熟。耿曾在河北时救过刘秀的命,刘秀常常把他比作韩信,颇为欣赏。曾经亲昵地说他:“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河北平定之后,耿献平齐之策,刘秀同意他率兵前去,结果真就大功告成。
刘秀高兴之余,饶有兴致地又拿耿与当年的韩信做了一番比较,结论是耿的能力更强,同时又回顾了当初耿献策时的情景:“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遂得出了流传后世的定论:“有志者事竟成也!”这对耿来说,是何等欣慰的评价啊!
刘秀起兵路过颖阳时,王霸和一帮朋友去投靠。刘秀豪情盖天地说:“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此后王霸便忠心耿耿地追随在刘秀左右。刘秀在河北邯郸和王郎作战时,遭到了重大挫折。危急时刻,随王霸的一道投奔刘秀的人纷纷溜走。刘秀对王霸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时,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吏。后随军转战河北,负责军营的法令。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就是这个铁面无私的祭遵,连刘秀喜欢的人犯法也不放过,刘秀本来很生气,但是觉得这么做是对的,并且借此警告诸位臣属:“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你们防备点祭遵这小子,我的人犯法他都敢杀,更别说给你们面子了)!祭遵去世后,刘秀常常怀念他,并不时感叹“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有这样的领袖,才能有这样的干将,有这样的干将,才能成就这样的事业。
以柔为主刚柔相济
刘秀坐稳江山后,同他的先祖刘邦一样,衣锦还乡。在大宴乡亲时,当年宗族本家的大婶大娘们借着几分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