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山流水-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都应划入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层次。    
    在马斯洛提出自我实现论之后30年,美国当代学者福塞尔于1983年出版了《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一书,主张以格调品味来划分人生等级——我们不妨称之为“格调品味论”。该书作者认为,人的格调品味决定了他的社会层次,即人生等级。根据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穿着、家庭陈设、用车、饮食习惯、休闲方式,以及看什么电视和书,怎么说话,说什么话等等,可以将人生按上、中、下细分为九个等级。    
    福塞尔的格调品味论从格调品味的角度评判人生的高下优劣,注重了人文素养与审美追求,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同样也存在着缺陷。人毕竟是社会动物,有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不可抹杀的社会价值,而格调品味论则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格调品味,同样也忽视了人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难以完整、准确地评判人生,会起到误导作用。我们仍以希特勒为例——这个战争狂人和人类罪人有着明显的美术、音乐天才,这方面的素养对其格调品味不能不产生影响,但绝不能据此而提升他的人生等级。    
    我们所拥有的人生实在是太丰富了,很难根据诸如需求、格调品味之类某一项来划分其等级。我试图从人生本来的意义出发,综合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以及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把人生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圆满人生”、“缺憾人生”、“平庸人生”、“贫贱人生”和“堕落人生”五个等级。    
    第一等是“圆满人生”。所谓圆满人生,通俗地讲,就是方方面面都不错,没有大的缺憾,也可以理解为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却有圆满无憾的东西;主观感受的圆满,不等于客观存在的完美。圆满人生,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优胜者,并非是竞技场上的单项冠军,而是一个全能选手。有的人并没有什么可歌可泣、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生经历,甚至就是个普通百姓,但事业小有成就,与人和谐相处,感情有着落,不缺吃和喝,身体也不错,那就是圆满人生了。关于圆满人生,我想用以下五句话来具体说明:    
    一是“事业无须惊天动地,有成就行”——不见得非要达到什么水平,攀升到什么职位,或跻身于哪一级豪富,只要能胜任某项工作,并有所成就,也就可以了。    
    二是“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只要能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人,有一份好感觉,并将爱情进行到底,那也就不错了。    
    三是“友谊无须如胶似漆,纯洁就行”——朋友不一定非要好得分不开,只要彼此以诚相待,“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行了。    
    四是“财富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钱多少才是个够?不缺必需品就是够。财富多本身当然是件好事,但多余的财富往往是用于浪费。    
    五是“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尽管绝大多数人最终都得生病而死,但通过努力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并减轻生病死亡的痛苦。    
    第二等是“缺憾人生”,就是一个或几个方面相当突出,但同时又有一个或几个方面有较大缺陷,成为终生遗憾。这类人大都是英雄豪杰、高官巨富、明星大腕、专家学者,他们为了追求一部分人生价值而不惜牺牲另一部分人生价值,于是就铸成了事业成功而爱情失落、幸福来临而死神逼近、外表辉煌而内心痛苦等之类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    
    有的缺憾人生缺少情爱,一辈子都没有找到情投意合的人。例如,贝多芬寻求爱侣的条件似乎并不高——“只要长得美丽就行了”,然而,最终也没有遇到一位真正使自己刻骨铭心的异性,成为他最大的遗憾。    
    有的缺憾人生疾病缠身,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例如,以《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著称于世的作家路遥,由于创作劳累42岁就告别人世;在病中勉强完成的《平凡的世界》第三卷,也留给人强弩之末的遗憾。    
    有的缺憾人生无休止地追求完美,终生处于焦躁不安之中。例如,托尔斯泰到晚年仍然沉溺于无休止的自我批判之中,虽然名满天下,却终日骚动不安,以至于在82岁高龄还要离家出走,最后客死车站。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关于“成功”的出版物和训练班风靡一时,所鼓吹的成功仅仅局限于事业方面。事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最多也只能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远不能说是人生的全部。事业的成功并不等于人生的成功。成功人生不是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是别人心目中的羡慕渴望,不是简单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也不是社会的褒扬和历史的流芳,而应该是圆满人生。    
    第三等是“平庸人生”,顾名思义,就是平平常常、庸庸碌碌的人生,也可以理解为整体处于“温饱”水平。    
    第四等是“贫贱人生”。这里所说的贫贱,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贫穷而社会地位低下,而是指物质贫困或精神低贱,或二者兼而有之。古代的太监,尽管物质生活优越,甚至富甲一方,但精神低贱,只能归入贫贱人生。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事业成功一般应包括财富的回报,至少应该解决温饱问题,但也有例外;对这部分物质贫困者,应归入缺憾人生,而不应归入贫贱人生。    
    第五等,也就是最低一等是“堕落人生”。这里所说的堕落,是指道德堕落,即为了谋取财富、职位或名声,在“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之类邪念或病态心理的驱使下,走火入魔,铤而走险,危害他人与社会。希特勒的人生就是堕落人生。有的人虽然身居高位、腰缠万贯、学有所成,但道德素质低下,堕落为败类。这种人不能归入缺憾人生——缺憾人生可以缺这缺那,惟独不能“缺德”,因为道德堕落会危及他人与社会。    
    我将自己这种以圆满人生为最高境界的人生等级分类观点,称为“圆满人生论”。用圆满人生论来指导人生,有利于正确指导自我完善,有利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或用福塞尔的格调品味论指导人生,都会导致某些人对道德、心理等方面素质的忽视和缺失,从而酿成缺憾人生,甚至是堕落人生。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圆满人生呢?如上所述,就是自我完善,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已经拒绝、摆脱了堕落人生、贫贱人生和平庸人生,但尚未实现圆满人生的人来说,大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这个群体中,有的正在圆满人生与缺憾人生之间徘徊,有的正在缺憾人生的陷阱里挣扎,还有的身处缺憾人生却麻木不仁,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对这个群体来说,正面临着如何由缺憾人生向圆满人生过渡的问题。


第二部分圆满人生(2)

    管理学上有一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我们可以借用这个理论来比喻圆满人生与缺憾人生——圆满,可以理解为组成木桶的木板都是齐的,尽管不一定高,却可以盛满水。缺憾,则可以理解为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尽管有的很高,但里面的水只与最短的那块木板相平。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盛水量,应该先去弥补最低的那块木板。对于缺憾人生来说,也就是弥补自身的某些缺陷。这些缺陷,不是创业能力——缺憾人生的创业能力往往比圆满人生强;也不是道德素养——缺憾人生的道德素养未必比圆满人生差。那么,缺憾人生与圆满人生相比,到底缺少的是什么呢?缺少的不是别的,而是某些方面的人生智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乐”的智慧;二是“自爱”的智慧;三是“知足”的智慧。    
    先说“行乐”。几年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在中国科学院为他举行的70岁生日庆祝会上曾说过:“我一辈子做人、做事以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两句为准则。”——仔细推敲世界上万事万物的道理,应该去做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不必用虚荣心禁锢自己。李大钊也曾说过:“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像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诗人、李政道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和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驱都主张“行乐”、“求乐”,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有什么借口不去行乐、求乐呢?行乐,不是醉生梦死,而是享受生命的福。近代白话诗人刘大白毕生追求解脱,最后悟出的人生观就是:“充分使用生命的力,充分享受生命的福。”江苏无锡梅园荣毅仁家族的旧居有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里所说的“享下等福”,就是享受生命的福。古人在主张行乐的同时,还主张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中就有这样一句诗:“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所谓及时行乐,并非是一些人所误解的趁着年轻寻欢作乐,而是抓住时机,把握当下,去做使自己快乐的事情,享受生命的福,不要等到事过境迁、老之将至而悔之莫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可以做过错事,却不可留下憾事。有的人游戏人生,一事无成,也有人只知道建功立业、积聚财富,这两种人都是虚度年华。我们应该把创业、享乐二者统一、协调起来,创业不忘享乐,以创业换取更多的享乐。    
    再说“自爱”。“自爱”一词最早是老子提出来的,意思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声誉。遗憾的是,人们对自爱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对自己声誉的珍惜,而忽视了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老子曾这样发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意思是:名望和身体相比谁更亲?身体和财富相比谁更多?得到名利却丧失了生命,和不争名利却得以保寿全生,谁的害处更大?这里,老子用名利和生命作比较,旨在说明生命重于名利。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生命就是你自己,没有了生命,对你来说也就没有了一切。人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一件事就是忽视健康;然而,许多人却不能正确处理身体和名利的关系,为了追逐名利透支健康,甚至以生命为代价。难怪有人说:“名利”二字甚于利箭,利箭易躲,名利难防。珍惜生命,主要在于自己。人到成年,尽管有着他人的关爱,但谁又能如影随身、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你呢?只有你自己。有人常常抱怨自己缺乏爱,却不知道去爱自己;常常希望别人爱自己,却懒得自己去爱自己。人是社会动物,固然需要相互关爱,但如果不懂得自爱,他人的关爱也难以奏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只要善于自爱,这爱也就差不多够用了。    
    最后说“知足”。这里所说的知足,不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更不是盲目乐观、骄傲自大,而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对自己的肯定、对生活的感恩和由此而来的欣然,是对无法改变现状的达观和由此而来的释然,是因为知道人心欲壑难填而保持的平常心。关于知足,我想引用三句古人的名言。第一句是老子的“知足不辱”,原文出自:“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