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板上的经济学-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格拉斯早期研究工资、社会保障、失业等问题。他1925年发表的《一家人的工资》曾被誉为“分析工资支出中的家庭津贴制度最好的书”。由于这种声誉,他担任了报纸出版业仲裁委员会主席达17年之久。1930年,道格拉斯出版了《美国1890年至1926年的工资》,又获得好评,出任沃思莫夫失业问题委员会代理主席和宾州失业问题委员会秘书,并被当时的纽约州长罗斯福(以后当过总统)聘为该州社会就业稳定委员会顾问和秘书。但使道格拉斯在经济学界久负盛名的还是他与数学家科布合作在1934年出版的《工资理论》。这本书的思想是他研究的结果,科布负责进行数学推导与论证。    
        议会成了道格拉斯发挥才能的地《工资理论》从研究生产理论与分配理论的关系入手,其重大贡献是该书第二部分根据边际生产理论提出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及对这一生产函数的检验。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代数式是:    
    P=b·LkC1…k    
        在这个式子中,L、C代表一定时期内投入的劳动量和资本量,P代表与之对应的产量。b、k为常数,b≠0;0<k<1。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实际资料,计算出b=1。01,k=0。75。因此,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结算式为:P=1。01L0。75C0。25=1。01L3/4C1/4    
        这说明,在生产中,劳动做出的贡献为3/4,资本所做出的贡献为1/4。换句话说,产量增加1%时,有3/4来自劳动量的增加,1/4来自资本的增加。也可以说,劳动增加1%使产量增加0。75%,资本增加1%使产量增加0。25%。经过计量经济学的统计检验,其样本相关系数为0。9649,每年平均误差为4。3%,说明回归分析的相关性是高度显著的。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收入分配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这就是说,工资率和利率分别取决于其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率乘劳动量为劳动的总收入,利率乘资本量为资本的总收入。这两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率称为分配率。由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得出,分配率就是这个函数中劳动与资本的幂数,即3∶1。这个结论也被统计资料证明是正确的。    
        热衷从政的经济学家这种研究对以后生产理论的发展和计量经济学都有重大影响,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重大的进展之一。    
        如果沿着这条路发展下去,道格拉斯在学术上会有更大造诣。可惜他的兴趣不在学术,而在政治上。如上所述,道格拉斯在任教期间就担任过不少政府职务。1938年,道格拉斯参加芝加哥市议员竞争,并以绝对多数当选。从此,他走上了从政之路。二战中年逾50的道格拉斯入伍当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佩累鲁、冲绳作战时多次负伤,于1946年晋升中校后退伍,担任过一段总统特别侍从官,以后又重返芝加哥大学当教授,并在1947年当选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这是他学术事业的顶峰。    
        然而,道格拉斯依然热衷于从政。1948年他参加参议员竞选。他提出的竞选纲领是:在10年内新建1500万套居民住房,对通货膨胀和垄断严加控制,废除塔夫脱—哈特莱法,农民的收入最低应与1941~1945年的平均收入水平相等,联邦政府应扶助教育事业,扩大社会保障等。这些主张颇得民心,他得到了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美国劳工联合会和产业工人联合会(劳联—产联)的支持当选为参议员。他当了18年参议员。其间参与国家复兴署、参议院社会保障委员会的工作。    
        1966年,道格拉斯在与查尔斯·珀西(芝大校友、校董事会成员)竞选参议员时失败。斯蒂格勒请他为芝大沃尔格林讲座作一次演讲。与同事吃饭时,弗里德曼见他身体比以前更好,就劝他,“你竞选失败也许是坏事变好了”。道格拉斯反应极为强烈地说:“不!这是我遇到的最糟糕的事。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当美国参议员更好的工作了。”    
        有人为道格拉斯放弃学术感到遗憾。其实遗憾与否是个人的感觉,道格拉斯自己觉得从政好,我们有什么遗憾呢?    
    熊彼特的婚恋与事业    
        人生的婚姻有幸福也有不幸,但对待婚姻波折的态度却对人事业成败至关重要。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曾到英国游学,在这里他见到马歇尔,更多了解了瓦尔拉斯、埃奇沃斯和克拉克。这些人对他以后都有重要影响。当年24岁的熊彼特身材高大、贵族气质,两眼忧郁,吸引了比他大12岁的茜芭。他们很快堕入情网而结婚,但这段婚姻并不快乐。1907年他与夫人到埃及成立律师事务所。他把女王的地产租金减了一半,却使女王的收入翻了一番,显示出一个经济学家的理财能力。同时,他出版了第一部著作《理论经济学的本质与内容》,该书使他成为欧洲经济学界名人。1909年,熊彼特回到奥地利,在格拉兹大学任教,并于1912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    
        这一时期,他的婚姻不幸,他忙于学术工作难免冷淡了妻子,两人常为小事争吵。熊彼特在反思这次婚姻时说:“在学者的生活中,尤其在被称作灵魂形成期的时候,要想过完美的婚姻生活是很困难的。至少从学问成果的角度而言,它可能有消极效果。”尽管他悔恨结婚太早,但婚后的不幸并没有阻碍他的进取。他把烦人的事忘在脑后,学术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正是在《经济发展理论》中,他提出了奠定他一生事业基础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婚恋与事业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例如,建立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熊彼特特别强调,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是创新。创新者不是实验室的科学家,而是有胆识、敢于承担风险又有组织实干才能的企业家。    
    


第四部分 经济学拓荒者第16章

    熊彼特把创新作为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不断创造新的结构。它是来自内部创造性的对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这种变动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如同生物界的突变一样,可以称为“产业突变”。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利润的源泉。    
        熊彼特认为,在静态体系内,资本、人口、技术和生产组织都不变。竞争的结果价格等于成本,没有利润。这样的社会是停滞的。在动态社会里,企业家创新者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效率,使成本低于价格而获利润。创新总是先由个别人进行的。但创新活动所得到的利润鼓励其他模仿,形成创新浪潮,这时整个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就进步了。当创新普及之后,利润会消失。但还会有另一次新创新再推动社会前进。正是不断的创新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    
            
        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熊彼特把茜芭送回英国,他们这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事实上就结束了。这一时期,欧洲动乱,他仅发表过两篇文章。1918年他曾参加考茨基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化委员会,以后又出任过私营皮达曼银行总裁,该银行破产后,他一直在还债。1925年他与比他小20岁的安妮·莱瑾结婚。他还把妻子送到巴黎和瑞士的学校学习。这次婚姻是幸福的,可惜不到一年妻子难产去世,同年他又失去了母亲。这双重打击没有使他消沉。家庭没有了,他一心投入学术事业。到波恩大学任教后,又是他学术事业的一个高峰,为写《经济周期》一书进行准备。1932年,他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当教授。1937年他与经济学家伊丽莎白·波蒂结婚。这次婚姻是幸福的。他们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美满的家庭生活给了他力量,他的许多重要著作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1939年,熊彼特出版了两大卷一千多页的《经济周期》一书。在这本书中,他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他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创新活动引起的原有均衡的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并不是什么社会灾难。创新为创新者带来利润,引起其他企业模仿,形成创新浪潮。这就引起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形成繁荣。创新普及之后赢利机会消失,在新创新没有出现之前,就会由于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需求的减少而引起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再次繁荣。经济周期正是由创新引起的繁荣和衰退这两个阶段的交替而形成的。熊彼特还用创新的大小解释统计资料中显示的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这就是说,创新的大小引起周期的长短,大创新引起长周期,中创新引起中周期,小创新引起短周期。熊彼特这本书把经济理论、历史和统计资料结合在一起,对后人也很有启迪。    
        在哈佛大学这一段是熊彼特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时期。他为哈佛大学学生讲授“高级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构思他另一部巨著《经济分析史》,并参与了计量经济学会的创建,担任第一任会长。这一时期,他出版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熊彼特认为,随着社会越来越富有,企业家的职能会被技术专家代替,资产者的职能消失,资本主义保护阶层毁灭,不再有创新,这时资本主义就会灭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不过这一过程还相当长,至少在50~100年内,资本主义仍会创造奇迹。这是他对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    
        哈佛大学是熊彼特的归宿    
    1950年,熊彼特去世。他去世后,妻子整理出版了三卷本《经济分析史》。熊彼特用了9年时间写这本书,临终仍未最终完成。他的妻子还把他以前写的一些文章编辑成《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一书出版。    
        熊彼特在婚姻不幸时仍能潜心于学术研究,在婚姻幸福时也没有贪图享受而放弃了学术。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他都孜孜不倦地在科学事业上探索。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反法西斯的经济学家    
        法西斯统治时期,德国经济学界发生了分化。少数经济学家投靠纳粹,为希特勒出谋划策,最著名的当数金融专家沙赫特了。他出任帝国银行总裁和经济部长,发明了名为米福(Mefo)的期票来发行货币,为侵略战争筹资,又发明了分别与别国进行易货贸易的办法,克服外汇不足的困难。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并没有卖身投靠,但他们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潮有意无意为法西斯提供了思想工具,并推动经济走上适于战争的集中管理之路。但在这一时期仍有一批经济学家高举自由主义的旗帜,以他们的理论武器反对法西斯独裁。尽管他们没有拿起枪上战场,但仍无愧于反法西斯战士的称号。他们就是以欧肯为首的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产生于一战之后的德国,因其成员主要在弗莱堡大学任教并以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