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心是人类最宝贵的感情,是人类所有感情中最高贵、最纯朴、最真挚的,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像其他的所有事物一样,爱心的形成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当一个人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内心深处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的情操。
父母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心呢?具体来说可以分为5个步骤。首先,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爱,只有会爱的人才有爱心;在孩子学会爱的基础上,把爱心教育放在所有教育的首位;接下来,父母应该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用爱心凝聚全家人,这样就会巩固爱心在孩子头脑中的效果;第四步,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体谅别人的不易,这样会让他们对哪怕是不相干的人产生爱心;最后,要让孩子学会关照别人,这是在孩子拥有爱心的基础上实行的,只有对别人怀有爱心才会在乎别人,也才会关照别人。
第一章 拥有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种步骤一:培养孩子学会爱
母亲带着马克在公园散步,一个小女孩从他们身边跑过,一不小心摔倒了,正好趴在马克的前方。母亲没有上前拉那个小女孩,而是注视着马克,看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在最初的一刻,马克愣了一下,随后他把插在衣袋里的手伸了出来,吹着口哨把哭泣的小女孩扶了起来。母亲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心中涌起了一阵暖意。
当一个人学会了去爱别人的时候,他就有了一颗爱心。爱心,也就是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广丰富的内涵。孩子从小就会受到各种爱心教育,如敬爱父母、尊重他人、热爱祖国、善待自然、保护弱小等。毋庸置疑,这些包含着爱心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融洽、更加友善。
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孩子也有,但孩子的爱心表现得并不明显,这就需要做父母的进一步培养和激发。
写给父母从两个方面培养孩子学会爱
第一,父亲要教孩子爱母亲。
我们常常听到母亲们抱怨孩子如何不关心自己,有的甚至还打骂母亲。母亲用血乳养育了孩子,孩子却忘恩负义。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错,其实深究的话,就会发现孩子是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养成了这种恶习。
有个男孩满口脏话,经常欺负女生,甚至对女老师也不恭,他的母亲也多次来校向老师哭诉孩子如何对她无礼。看他瘦弱的样子,并不是那种天生一副野蛮相的孩子,原因究竟在哪里?直到有一天老师去家访,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天开门迎接老师的是他的父亲,老师随口问了声孩子的母亲在哪里,父亲轻蔑地说:“还瘫在床上呢,死猪婆!”
这位父亲当着孩子和外人的面辱骂自己的妻子,怎么可能使母亲这一崇高神圣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来呢?孩子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尊重,又怎么可能尊重自己周围的其他女性呢?听到这位父亲的话后,老师非常生气,当着孩子的面狠狠批评了他。直到此时,父亲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他非常惭愧,也非常后悔,立刻向妻子道歉,并慢慢学会了尊重自己的妻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孩子也学会了敬爱自己的母亲,并扩展到尊重其他的女性。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爱”的教师,孩子正是从父母彼此相爱、忠诚相待那里感受到家庭之爱,并且将这种爱推及到别人身上。丈夫应该尊重并热爱自己的妻子,以此来教育孩子热爱并尊重自己的母亲,因为孩子正是从爱母亲开始扩大到爱老师、爱朋友甚至是爱不相干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家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爱的人,是很难真正地爱其他的人的。
丈夫对妻子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态度,从父母恩爱、彼此尊重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对外人也谦让有礼。每当一年级新生入校时,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总要在校门口悬上大幅红字标语:“孩子,请爱你的母亲!”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亲”,爱母亲是“爱”的萌芽,“善”的开始。
父亲应该教孩子尊重母亲,不要对母亲高声大嚷,不要嫌弃母亲的唠叨(因为这也是母亲的爱);父亲应该教孩子关心母亲,关心母亲的身体,体贴母亲的困苦,在母亲遇到困难时站在她身旁说:“妈妈,不怕,有我在这里”;父亲应该教孩子感谢母亲,感谢母亲为了他付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一生,如此可以培养孩子细腻温柔的爱心。
当然,做母亲的也应该教孩子爱父亲。
第二,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一群六年级男生在厕所踢打一个有着明显智力障碍的五年级学生哈利,哈利本来就长得矮小,加上弱智,因此毫无抵抗能力。被踢翻在地的哈利瑟瑟地缩在墙角,抱头哭泣,他的白衬衫上满是污秽的鞋印,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围观的同学很多,但没有人上前帮忙。老师们震怒了,班主任立即叫来自己班上的参与者,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其实在孩子中这种恃强凌弱的现象非常普遍,只不过这个例子是一个极端。这说明我们在千方百计使孩子变得强壮的同时,却忘记了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
善良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暖的一缕阳光,没有善良,没有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的、发自肺腑的温暖与关爱,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爱。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这种情感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悉心培养才会产生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应当在童年就上完情感的学校——进行善良情感教育的学校。”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健壮的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子。
那么,怎样才能把善良的根植入孩子的心中?怎样教他与人为善?怎样才能使孩子在见到其他人的痛苦之后,设身处地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并对别人的痛苦和忧伤产生切肤之痛?善良的根须在于培植,父母应对周围的人表现出真挚的同情,并帮助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学校、社会应经常举行为希望工程、为身边不幸的同龄人献爱心的活动,做父母的应热忱支持孩子参加这种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教育孩子:“要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要帮助弱者和无自卫能力者;要帮助患难的同志,不损害人;要尊敬、爱戴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又在抚育你,希望你成为一个诚实的公民,成为心地善良、心灵纯洁的人。”
可以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善良之心,他的聪明、勇敢、坚强、无所畏惧等品质越是卓越,将来对社会构成的危险就越可怕。
第一章 拥有爱心——点燃生命的火种步骤二:把爱心教育放在第一位
步骤二:把爱心教育放在第一位
杰西带着儿子爱德牧到公园散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杰西为儿子买来一些果冻。就在爱德牧津津有味地吃着的时候,杰西注意到不远处坐着一个小女孩,她妈妈可能有事儿暂时离开了。杰西看到那个小女孩用渴望的眼睛看着爱德牧吃果冻,于是就对儿子说:“宝贝,给这位小妹妹吃点果冻好吗?”
“不,我要自己吃。”爱德牧不同意。
杰西只好继续耐心地对他说:“爱德牧,要是妈妈有事情不在你身旁,而这位小妹妹在吃果冻,你想不想吃呢?”
“想。”爱德牧毫不犹豫地说道。
“这就对了,现在你把果冻给这位小妹妹吃,等到下次妈妈不在你身旁的时候,那位小妹妹也会把东西给你吃的。”
爱德牧看看妈妈,又看看那位小妹妹,终于拿了一些果冻给那个小女孩吃。
孩子可以被看作是一面镜子,给他们爱,他们会报之以爱,无所给予便无所回报;无条件的爱会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回报,有条件的爱会得到有条件的爱的回报。因此,不管我们怎样把净化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活动引入家庭生活,如果我们内心没有爱,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爱。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爱,这样才会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就像杰西一样,她很好地对孩子进行了爱心教育,使孩子学会了体贴别人、关心他人。只要内心充满了爱与关怀,孩子将来就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写给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爱心的两个途径
父母可以通过对物质东西的淡化,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人。比如,有一个家庭建立了一种“拾到钱上缴”的制度;一位美国妇女总是教她的孩子把自己所有的东西与别人共享;另一位母亲教她的孩子把食品分给陌生人吃,照顾陌生人,让陌生人感觉到他们是受欢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就会慢慢减弱孩子的自私心理,让他们的心中装下别人,看到别人的存在,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付出爱心。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通过一些途径帮助孩子找到奉献爱心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孩子利用假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或者带比自己更小的孩子玩。当然,孩子们要获得这种亲身经历的一种方法,就是参加一个当地或在全国或世界范围内组织的助人为乐活动,没有比这种亲身经历更能促使孩子产生爱心的了。一个大学生作为志愿援外工人,参加了儿童安居工程建设后说,她真地学会了在购物甚至在买口香糖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真需要这个吗”。她弄不懂为什么在美国有那么多人拥有很多财富,而另外一些人却几乎一天吃不上一顿饭。她希望志愿者的工作会使她所帮助的孩子们享有多一点的童年快乐,使他们有权拥有更好的生活。
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正面事物,培育孩子的爱心。
第一,教育孩子热爱动物、热爱生命。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情景:迎面过来一只小狗,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去抚弄,眼里流露出爱怜的神情;动物园和公园往往是孩子们的天下,他们和小动物们嬉戏,快乐异常,爱心在他们的笑声中和欢快奔跑的身影中显现。我们也看到一些搞恶作剧的孩子,抓住小猫、小狗的尾巴,听到它们悲惨的嚎叫而开心不已。
西方国家大多制定了法律,禁止虐待小动物,目的是用法律抑制残忍。英国有句名言:“爱我者爱我的狗”,把狗等同于人,借用小动物启迪孩子的爱心是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现代社会掀起“宠物热”并非全是精神空虚,它是人类在人情淡薄的后工业社会中借用宠物培育爱心,其根本目的仍是呼唤美好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