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温暖?
回到孙惠芬的上下文中;我认为;支持着她的不仅是温暖;更是一种巨大的荒废感。她时刻在问:“上塘这个世界”有什么理由被记住?有什么理由被如此周详地书写?这整部小说写得如此质实;但她最终的感觉可能是空的;是无边无际的寂寞。
这不是《百年孤独》的“孤独”;孤独是一种自我确认;是有根的;而在《上塘书》中;一切都是“散”的;是无根的飘零的;孙惠芬之所以要写它;是因为她把《上塘书》当成了“葬花辞”。
所以;《上塘书》是一本证明从此无“根”可寻的书。
注意它的叙述者:她无所不知;她与这个村庄有一种确实温暖的情感;但在小说中她从未作为一个人物出现;她不是谁的孙女或女儿;她和这个村庄没有任何情节联系;她仅仅是一个空无的声音。
——这是怀着乡愁但已经“无根”的声音;把她和莫言和萧红那样的叙述者相比较你就能看出这种重大变化。
是的;那个“根”已经不在了;孙惠芬的全部困难就在于她的这种现实感。在《上塘书》中;一个隐蔽但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记忆的缺式:上塘的历史只剩下一点残缺漫漶的痕迹而且必定消失;一个上塘人的生生死死不会被他人转述;似乎每个人都只记得自己;似乎只有那个叙述者看着一切如梦如露如电如泡影转瞬即逝。
没有历史;没有记忆;也就没有“根”;在文化的意义上;它征兆着传统、习惯、价值体系的崩溃;在社会学意义上;它意味着社区的瓦解;意味着生活共同体的涣散。
所以;我完全不同意说《上塘书》与现实、与农村生活的真相缺乏联系;相反;孙惠芬作为小说家从独特的角度见证了“真相”——这个真相就隐藏在小说的结构之中。
尽管令人印象深刻;但《上塘书》的表面结构其实并不新鲜;那种分门别类的办法应是来自传统的史传、方志;无论史还是志;都是对世界的“编纂”;这种思路在《马桥辞典》中得到过充分的发挥:编词典如同著史、修志;如同绘制地图;都是“立法”;是确立一套完备的或至少在想像中完备的意义。
《上塘书》依次记述了上塘的地理、政治、交通、通讯、教育、贸易、文化、婚姻、历史——我认为孙惠芬遗漏了上塘的语言;也许还遗漏了上塘的远方;但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为何如此分类?这是上塘人自己对自身世界的分类吗?不是;这是加于上塘的分类:“日头从另一个世界升起来;照耀的却是上塘这个世界。”(见《引子》)。
当孙惠芬如此分类时;她究竟是深思熟虑还是处于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习惯?我很难断定。但这种分类的效果是明确的;在上塘人茫然不知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被给定了一套意义:这是你的地理;这是你的婚姻;这是你的贸易;这是现代化……
——这就是城市对乡土的“编纂”;这就是“中心”的丧失;我宁愿相信孙惠芬是有意为之:意识到这种“编纂”已经主宰那“温暖”的乡土;她才有了写《上塘书》的绝对理由。
(选自“中国作家网”“佳作赏读”)
第二部分 力作选介第13节 《青狐》梗概(1)
王蒙原著尔文缩写
卢倩姑相信她的厄运是从长相与头发的颜色开始的。十一岁时,由于身体的变化使她意识到自己与自己讨厌的众多蠢女人并无不同以后,她的头发就愈来愈黄了。
她在十一岁时照过一次镜子,她吓得差点闭过气去。那不是一个女孩,镜子里映出的是一只狼仔!看她的两侧分开的眼睛和嘴巴!看她的尖尖的下巴和嘴喙!看她的颧骨和生硬的轮廓!这样的十龄女孩,没有丝毫低眉顺眼的贤淑,没有丝毫舒适受用的温柔,没有丝毫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的积淀,而有的却是洋人的脱离猿猴不久的兽性兽型。
她申请入团,长期不被批准。她检查自己的肮脏错误的思想,最可怕的是她说她喜欢男生,她常常想像与男生单独在一起的情形,想到男生有的而女生没有的那话儿。她的坦白交代近于暴露狂,团支部的委员们面红耳赤,羞恼愤慨。
到了“文革”中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一名气度不凡的工宣队员一次又一次地找她谈话。一天晚上,三谈两说,工宣队员抱住了她的身体而且伸出嘴巴向她脸上乱蹭,她突然产生了勇气,给了他一个耳光……
这样那样就到了1979年,她用差不多半年时间写了一篇小说,她写一个距离大陆十分遥远的海岛渔村,一个哲学家受到坏人的迫害“下放”到渔村,这个哲学家在艰难的情况下为渔民做了许多好事,后来有一点爱情的插曲,有波折;后来在一次台风期间他失踪了。
她写这篇东西和她学生时代的一次恋爱经历有关,1955年,她一进高中就爱上了一个自称一定要学哲学的学生,可惜1957年一搞“反右”,未来的哲学家跳楼自杀了。
她把稿子给了一家刚刚复刊的小刊物,很快登出来了,小说标题改成了《阿珍》,反应极佳。作协的一位领导著文说她的作品的发表像是吹起了一股清新的风。一位老诗人说“对于这样才华洋溢的作品我们已经久违了”。被称作思想家的重型理论家杨巨艇,在一篇记者访谈中称她的作品向社会提出了十二个重大问题。
卢倩姑写小说是为了她的永远无法实现无法表达的爱情。不论旁人怎么说,她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于自己的爱情故事。她的爱就是献身,献身,就是把身体献出来。这有点庸俗也有一点无耻。但她深信一个女人把身体献出来了,这就是伟大,这就是动人,这就是美丽。
大学二年级时,辅导员对她一见钟情,她拒绝,她左躲右闪,还是没有躲开辅导员的亲吻。她仿佛晕过去了,清醒过来以后发现自己是在他的床上。
“文革”开始后,她与本单位一个小领导结了婚。冬天,她的丈夫得了感冒,深夜里忽然呻吟不止,送到医院就断了气。丈夫死后不到一周年,倩姑与小牛结了婚,又分居了。分居十年,卢倩姑等到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好时候。她的小说发表了。几乎同时,小牛因车祸丧生。
《阿珍》发表不久,传出了小道消息,白部长在一个场合讲了意见:《阿珍》属于坏小说,它没有把批判的锋芒集中对准王张江姚“四人帮”,不能够给读者以信心、力量和方向,小说的爱情描写是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格格不入的,等等。
在一个文学研讨会上,杨巨艇说:“白部长实际上至今仍然坚持姚文元的那一套。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保卫‘青胡’同志,保卫我们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杨巨艇叫错了她的名字,难道他花了眼了吗?呵,也许是“青狐”吧,青色的狐狸,多么迷人!我只是一只小小的狐狸,倩姑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笔名,带着一种挑战的勇敢,又带着一种女性的娇气,更是由于对于杨巨艇的一见倾心,如醉如痴。
青狐一夜无眠。阴历十五,月光透过破窗帘照在她的床头,她喜欢月光,她常常在满月时分失眠,这种失眠也许并不令她十分心焦,而多少是她的一种享受。她希望有一次机会抱住一个雄壮的男人,抱一次就行。
……她迫不及待地写一篇新构思的小说,也可以说压根儿没有什么构思。她只是觉察到自己应该写了,她急不可耐地要写,而且要放开了写,匪夷所思地写,哭出眼泪来写。
哦,写小说是这样的快乐!这样的大权在握!她在证实悲欢,主宰命运,裸露自身,她在裁判胜负和生死,宣布判决和收受投诉,抱负恶人和感激良善,有冤的报冤,有爱的报爱!
与写小说同时,她一次一次地想着杨巨艇。他是一个天才,一个思想家,一个斗士,他名震寰宇。而且,他是一个多么体面的男人!她觉得他已经进入她的身躯和内脏,她精神奕奕,如有天助。她已经得到他的身体和灵魂,她好久没有这么快乐过了。
她已经四十来岁了,从十二岁以来,她就做着爱情的梦,是高雅的,诗一样的,无比纯洁的爱情。她看到了杨巨艇,便觉得自己活了起来,年轻了起来。杨巨艇为他的思想付出了代价,受尽了痛苦,这样的男人是圣徒,她终于找到了这样的男人了。
而杨巨艇对她说的是:“中央是要改革的,人民群众也是要改革的,然而中层干部为既得利益不愿意改革,你说怎么样?”
青狐只觉得是一阵冷气袭来,她欲哭无泪。她突然顿悟了,这只不过是小说,事实上,她与杨巨艇之间什么也没发生。这就是她的生活,她的命运,从此她死了心只写小说散文,以至于文坛的1979年成了青狐年。
青狐连续得了一些稿费,她完全没有过这种四面八方汇钱来的生活,这对于几十年没长过工资的她来说简直是神奇魔法,她买了全新的软床,买了六个抽屉的写字台,买了能够旋转的趋向皮软椅和沙发,她还用八十四元的重金,购买了一小瓶据说是法国进口香水。她买这瓶香水的时候心头狂跳,和初次抢银行或杀人劫道的感觉一样。她买了带有精美画框的西洋名画复制品:斯杜克的《莎乐美》,库尔贝的《睡》。胆大包天的画儿,一个裸女躺在裸男的怀里,不是女人的而是男人的巨臀处于画面的中心。女人的睡态贪婪享受,真令青狐嫉妒。
青狐差不多更换了她的全部行头。现在亭亭玉立的她走到哪里,都显得气度不凡。
她常常出入于宾馆,那里的厕所也散发着香气,过道里若有若无地响着曼托瓦尼或者班德瑞乐队演奏的轻音乐,那里是高贵的布尔乔亚的善良与文明,友好与善意。在那里青狐常常感到委屈,她本来可以有更好的营养,更好的身材,更好的情绪,更好的风姿,更多的知识,更漂亮的举止,更优雅的谈吐,更高尚的身份,还应该有绝对应该有爱情与性的淋漓尽致。然而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她的最好的年华就在黯淡和龌龊当中,在灰溜溜和准瘪三的状态中,在提防与申辩,在忽左忽右的燃烧之中度过了啊!
你可以在小说里爱上一百个英俊的男人,每个男人都是英雄都是好汉都是罗密欧也都是佐罗,你可以在小说里与一百个强壮而又优雅的男人缱绻缠绵,云雨蹁跹;你可以因小说而得到无数的羡慕的乃至爱恋的目光。然后你回到自己的卧室,你对着四壁怔忡,你怜惜自己的年华与身体,你自言自语,你翻来覆去,你怀着永远的利刀割体一样的遗憾咀嚼自己的孤独和悲凉,然后再用自己的孤独和悲伤编织新的供人玩赏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
青狐与各有一番风云遭际而又个个身怀绝技的作家们一起来到海滨,她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青年时代,她复活了。她又进入了自己要写的一篇篇小说,她的生活渐渐与小说一样有趣了,她的生活里已经出现小说里常常出现的海滨、波浪、黄昏、枫杨、梧桐、饭店、汽车、沙滩、钢琴、地毯、男女侍应生、电话亭、会面、思念、握手、微笑、好感、一见钟情、痴男怨女、文人雅士、高贵谈吐、噙在眼眶里的热泪、厚厚的信件和白天黑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