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这样说了,我觉得好像有暂时留着陪伴她的义务一样,怎么也不好离开她就一人走开。
——“怎么不进母亲房间里去坐呢?”
——“母亲已经睡了。”
我走下阶沿,走到养着睡莲的石缸边上。
——“哦,子午莲都开了。”
——“可不是吗!我看着月光从壁上移到了天井的当中。”
就这样我把取旧诗本的念头抛去了,就立在水缸边上陪着她,想暂时疗慰她的寂寞。
可供说话的资料是很少的,因此沉默的时候也很多。
有一次彼此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地微微笑出了声来。
——“想起了什么事情好笑呢?”我问她。
她说:“我想起了你的相片。”
——“我的相片?”
——“是呢,我们家里有一张小学堂甲班毕业生的相片。”
是的,是有那么一张相片。那时候她的父亲王畏岩先生在做县视学,那相片的当中是有他的。县长坐在正中,视学坐在县长的右边,校长坐在左边。
——“我有什么好笑呢?”
——“我笑你那矜持的样子。你人又小,要去站在那最高的一层。你看你,把胸口挺着,把颈子扛在一边,想提高你的身子。”
她一面说,一面也做出这样的姿势来形容。她自己又忍不住好笑,连我也陪着笑了。
——“不过,”她又说,“那也正是你的好胜心的表现。你凡事都想出有一头地,凡事都不肯输给别人。是不是呢?”
这是她的观察力的锐敏的地方,我隐隐地佩服她,她好像读破了我的心。
——“八弟,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我不知道,是不是叫‘王师什么’呢?”因为她有两位小弟弟,一位叫王师轼,另一位叫王师辙,是说要学习苏轼和苏辙。
——“对了,我叫王师韫。”
——“是谢道韫的韫啦。”
——“你猜对了。”
就这样淡淡的几句话,却和那淡淡的月光一样,在我的心中印着一个不能磨灭的痕迹。只要天上一有月光,总要令人发生出一种追怀的怅惘。
第一部分:似是故人来张妈
钟敬文
她是幽闭在缺乏教养、习俗简陋的乡村的妇人,加以生性又比较笨拙,双足更包裹得像两只菱角。一举一动,自然不免给予我们以不轻快,甚至于很难堪的感受。
她使我们窘极了!
是初到这里那天的下午,我们叫她去买米和洋油等东西,她竟一点都听不懂。她说的,我们又无从了解。
“这真为难了!在这里,简直像到了穷荒的异国一样。”我苦笑着说。
“你住在浙江不是将一年了吗?为什么连听也听不来?”蓬埋怨我说。
“杭州话,还马马虎虎可以听得懂一点;她说的是道地的乡音呢。”
“暂时除了由它去,再没有别的良法了。”
过了两三天,费了许多细辨强记,指物喻形的功夫,关于几种日常重要的物事,如饭、菜、鱼、肉、洗浴、点灯等说法,彼此才渐渐能互相听懂;但一说到别的东西,还是无法懂得。自然,对于那些,不聋哑也只好聋哑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因为蓬常常到厨房里去帮她工作,彼此便渐渐有些习熟起来,说话也能够互相懂得些。她说她是诸暨人,家里有丈夫和儿子。到这里做工,是几个月来间的事。主人对她很苛刻,尤其是主妇时常不免要以凶狠的声色威吓她。不是说东西弄坏了,便骂她用柴米太浪费。没有客人来租屋住时,她吃饭是没有菜送的。因为主人从来不给她买菜的钱。(主人是常常住在城里或此间旁边的老家里的。)有客人来住,她帮客人做饭、洗衣服,从那里得到报酬外,主人便再不给工资了。——她照例的工资,每月只有三元。
“她是很可怜的!”蓬转述了她的话,黯然这样慨叹了一声。
“唔,很可怜!”我答应着;心里又触动起社会的大问题。
她是幽闭在缺乏教养、习俗简陋的乡村的妇人,加以生性又比较笨拙,双足更包裹得像两只菱角。一举一动,自然不免给予我们以不轻快,甚至于很难堪的感受。有时,也想发发气;但一念到她身世的可怜,便自然地隐忍下去了。
有一天,蓬蹙着眉峰,用凄颤的声音告诉我:
“张妈快要回去了!”
“做什么?”我意外地受着她的话的袭击,急遽反问了一声。
“刚才她在厨房里告诉我,主妇又骂用柴米太多,说不要她了。她预备月底回去,要我替她写信报知家里。她一边说,一边哭,情景怪凄凉的!”
我们沉默了,但苦雾却密密笼在各人的脸上。不久,她进来冲开水,我们都低着头没勇气看她的脸色。
一次,蓬到城里去,黄昏时还没有回来。几次她问我好不好开饭,我总回说等她回来才开。后来,夜太黑了,我只好草草地独自吃了。第二天,蓬到厨房去时,她说:
“昨晚先生等你等了许多时候才开饭,他只用了一点白饭,却把菜都留下等你吃。”
蓬把这话转告我时,我们一齐笑起来了。
“我们尽说她蠢笨,她也会做这样聪明的打趣呢。”我说。
“笨人有时是特别会讲聪明话的。”蓬抢答着。
以后,我们不但觉得她可怜,她可怜之外,还有聪明逗人爱的地方。
一次,她要蓬给她写家信。并吩咐我们付工资的时候,不要交到主人的手里。因为前次有位来住的客人,给了她三元六角的工资,但是交由主人转的,所以结局却只剩下三元的整数落到她的手里了。
约莫七八天前一个黄昏,寂静的庭园,忽然哗闹起来。老主人的怒叱声,男工人的奔走声,张妈的呼唤声,群鸡的鼓翼声,一时并作。是开饭的时候了;但总不闻碗箸的音响。我不知道是闹了什么乱子。后来,蓬问了一问,才晓得是主人失了一只鸡的事情。
晚上,九时了。往常这时分,她早就熄灯睡去了;但这晚却老听见她往来草堆竹下,祝祝而呼的声音。我们替她担忧着,如果这只鸡今晚找不出来,明天主妇知道了,她不知要怎样重重地受罪一场。
第二天,上午十时左右,她一进来就对我们说:
“真冤枉!那只鸡,要我赔一块半钱。”
声音是哀惨惨的,脸色更沮丧得难看了。
这时,我们除了摇头,再没有什么表示。她出去了,房里突来了紧张的沉默。
“一只鸡,半个月的薪水……”我凄黯地在脑里想着。
蓬躺在沙发上,始终不响。从她的眼色神情看来,无疑地为了张妈刚才的话而愁苦着。
是午后了。太阳照例斜在西边,我们躲到竹林下去,蓬在看她的书,我则坐在石条上写随笔。
一个替主人种田的男工人,在林边搬移柴把。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卜卜地飞出了一只鸡。他欢呼着“张妈”。她在厨房里立时飞奔着小足出来了。
“哈,哈,哈,哈……”她见了那只鸡,一时说不出话来,如小孩子给人摸着怕痒的处所般狂笑着。
我们也不自觉地放下书、笔,来凑和她的高兴。
“哦,天的好心,救了我一块半洋钱!”她终于这样道破她的喜悦了。
我望着蓬笑了一笑说:“张妈这时的快乐,真超乎我们所有的一切之上了!”
几天来,这里东岳庙做冥事,平日死寂着的乡野,这时忽然热闹起来了。她几次高兴地招邀蓬去看那些迎神烧香的勾当。前天,我无意中问蓬道:
“张妈不走了么?”
“听说,主妇要她走,男主人不肯;她大概暂时不走了。”
我心里感到一点安慰。
过几天,我们要回城里去了。一个多月来,她替我们做种种工作,使得无烦难地安住着。虽以钱雇工,在现在是不算一回事;但想到她的艰辛,总不免有些抱歉与感谢之意。
末了,我要给她一个“健康”的祝福。
第一部分:似是故人来木匠老陈
巴金
他的一点点积蓄都给抢光了,只剩下一个空铺子。这以后他虽然勉强开店,生意却很萧条。我常常看见他哭丧着脸在店里做工。他的精神颓丧,但是他仍然不停手地做活儿。
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灭。
故乡里那些房屋,那些街道至今还印在我的脑子里。我还记得我每天到学堂去总要走过的木匠老陈的铺子。
木匠老陈那时不过四十岁光景,脸长得像驴子脸,左眼下面有块伤疤,嘴唇上略有几根胡须。大家都说他的相貌丑,但是同时人人称赞他的脾气好。
他平日在店里,但是他也常常到相熟的公馆里去做活,或者做包工,或者做零工。我们家里需要木匠的时候,总是去找他。我就在这时候认识了他。他在我们家里做活,我只要有空,就跑去看他工作。
我那时注意的,并不是他本人,倒是他的那些工具:什么有轮齿的锯子啦,有两个耳朵的刨子啦,会旋转的钻子啦,像图画里板斧一般的斧子啦。这些奇怪的东西我以前全没有看见过。一块粗糙的木头经过了斧子劈,锯子锯,刨子刨,就变成了一方或者一条光滑整齐的木板,再经过钻子、凿子等等工具以后,又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像美丽的窗格,镂花的壁板等等细致的物件,都是这样制成的。
老陈和他的徒弟的工作使我的眼界宽了不少。那时我还在家里读书,祖父聘请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来管教我们。老秀才不知道教授的方法,他只教我们认一些字,呆板地读一些书。此外他就把我们关在书房里,端端正正地坐在凳子上,让时间白白地过去。过惯了这种单调的生活以后,无怪乎我特别喜欢老陈了。
老陈常常弯着腰,拿了尺子和墨线盒在木板上面画什么东西。我便安静地站在旁边专心地望着,连眼珠也不转一下。他画好了墨线,便拿起锯子或者凿子来。我有时候觉得有些地方很奇怪,不明白,就问他,他很和气地对我一一说明。他的态度比那个老秀才的好得多。
家里的人看见我对老陈的工作感到这么大的兴趣,并不来干涉我,却嘲笑地唤我做老陈的徒弟,父亲甚至开玩笑地说要把我送到老陈那里学做木匠。但这些嘲笑都是好意的,父亲的确喜欢我。因此有一个时候我居然相信父亲真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我对老陈说过要跟他学做木匠的话。
“你要学做木匠?真笑话!有钱的少爷应该读书,将来好做官!穷人的小孩才学做木匠。”老陈听见我的话,马上就笑起来。
“为什么不该学做木匠?做官有什么好?修房子,做家具,才有趣啊!我做木匠,我要给自己修房子,爬到上面去,爬得高高的。”我看见他不相信我的话,把它只当做小孩子的胡说,我有些生气,就起劲地争论道。
“爬得高,会跌下来。”老陈随口说了这一句,他的笑容渐渐地收起来了。
“跌下来,你骗我!我就没有见过木匠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