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足球界有一名叫郝海东的“老”球员,却由于能够对自己的作息饮食、技术训练和社会应酬等进行严格要求和自律,所以仍保持了上好的竞技状态,至今仍在绿茵场上为国建功立业。这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心态平稳,控制精力以集中向上。
西班牙著名的“皇马足球队”到中国昆明访问比赛,当地的“土财主”张罗着要用山珍海味大宴宾客,却被“皇马”以“必须维持球员既定餐饮计划”的职业理由而推辞。职业的计划性、科学性与原则性,真使得传统的随机、放任和粗俗相形见绌。
有人会说,看那些大牌球星,这边绯闻谣言缠身,那边在球场上照样摧城拔寨。撇开球员的隐私不论,其实这就是收放自如和自控定力的表现,是自我修炼的一种高境界,是真正球星的境界。所以足球绝对不只是脚上功夫,更是心灵与大脑的修炼。
中国的教育训练,往往在松散与苛刻两极摇摆,松散了自然是不行,而苛刻对青春期逆反心理与活动较少的女子运动员还能有效,对男子则很难,结果往往是窒息了其竞争力和创造力。只有把自律、自控、自强作为运动员的最高培养目标,才会有真正的球星闪光。
除技术和体力外,更多要培养鼓励球员自身职业素质、竞争判断能力和选择控制力的提高,他们才能在关键时刻踢出水平,拼出胜利。不断地改善提高中国的足球文化环境,确保球员、教练与俱乐部的技战术与管理水平能不断提高超越,才是中国足球的希望之光。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0章战胜“第六感恐惧”
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的人,可能经常听到华裔侨界的这样一种表述: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祖国强大,我们海外华人觉得腰杆子硬。总的说来,这样的心愿自然是不错。但中国、中国人及所有华裔欲“腰杆子硬”,就必须是一种双向的综合行为。
即国家要强大,个人也要强悍;祖国的力量要增长,海外华裔社会也当自强。只有这样,才符合“天行健,君子将自强不息”的文明境界。但很可惜的是,封建社会长期对民主与自由的践踏,文化中的“狭私性”顽固传统及经济上的贫困匮乏对人的精神的剥夺,日常行为习惯中体育、尚武与竞争成份的匮乏,都导致了许多华人的“集体无意识”懦弱。
甚至不少人虽已来到海外,但仍然被窝囊的懦弱与莫名的恐惧所束缚着,打不开发展壮大的新局面。更有甚者,还不惜抢掠伤害自己的同胞,在国外还继续着所谓“窝里斗”的悲剧。这样自乱阵脚,导致华人在外界的攻击面前,更显软弱无力。
近来,美国各主要华文媒体,都刊载了这样一条新闻:“纽约华裔学生遭非洲同学围殴。”说是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所多次发生过种族暴力冲突的高中,近日又有一名18岁的华裔男生被袭。但这还不重要,关键的是该新闻的结尾处,乃把华裔畏缩的“第六感恐惧”暴露得淋漓尽致。
其结尾处写到:“华裔老师指责学校回避问题,希望事件不了了之。每当师生甚至家长追问是否查出打人凶手时,学校总是诸多推搪,师生在学校都觉得很不安全,惟有自己事事小心。”
稍微对美国的文化与司法有些概念的人,都不难认识到对于上述侵犯人权的严重事件,除与校方积极交涉外,至少应还有其他四种防范应对措施可以采取。首先,报告警察,请警方协助缉拿凶犯;第二,聘请独立律师,对校方在邪恶面前的无能为力进行法律起诉;第三,唤起社会舆论与社区对此类事件的高度注意,必要时还可组织学生、教师及家长罢课、罢教、罢学,以表示严正的抗议;第四,运用美国法律所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实施“正当防卫”,保护自己的基本人身安全。
相反,“惟有自己事事小心”——这种消极的谨慎,不仅不能明哲保身,反而会助长肇事者的嚣张气焰。华裔自从到北美大陆的第一天起,就抱着“事事小心”的生存态度,但这一传统除了造成了自身的窝囊和别人的蔑视外,别无作用,华裔遭欺侮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样的过时落伍的“文化指令与行为”难道还要在21世纪继续下去吗?!在这方面,海外华人真值得向其他族群好好学习借鉴。
1992年美国黑人加州洛杉矶暴乱,其间也波及不少当地韩国侨民的社区。但韩国侨民们毫不示弱,面对暴徒疯狂的打砸抢,他们挺起胸拿起枪,勇敢捍卫自己的社区、亲人和财产,终令邪恶望而却步。
近来,中国民众也在纪念二战时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不错,日本鬼子欠下中国人民的笔笔血债,罄竹难书。
但同时更应值得反省的,是当年南京防线70万“国军”的消极抵抗,望风而逃及中国长期的内战消耗所造成的人民贫穷和国力孱弱,不啻是给外界列强提供了侵略蹂躏中国的可乘之机。日本鬼子只不过是在跪倒的中国头上趁势砍上一刀罢了。
历史与现实的教训依然深刻。在新世纪里,全体华人社会,包括国家、社区、舆论、社团、家庭和个人,面对生活中有时无法避免的邪恶威胁时,是选择继续默然忍让,疏远尊严与自由;还是挺身搏击,从而为民族和子孙开拓出全新的有利局面?!答案应当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1章 阴阳话独统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开篇便阐明“话说天下形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见统一与分裂的周期性震荡,在中国是具备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渊源的。而历史现象则有其具体成因,如果今天还拿着鸡毛当令箭,就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荒谬。
即便是历史上的分裂,也更多是暂时的、短视的、狭隘的。尤其是世界产生现代主权国家概念与结构以后,分裂就更不得人心,因为分裂往往意味着国家民族力量的削弱和损失。
为什么会有人执着于统一,而另有人却痴迷于分裂?其中原因和背景确实复杂。抛开具体政治上的是非判断暂且不论,民族文化与性格中的阴阳力量对比,似乎较能决定统一还是分裂的选择,因为其中所贯穿的作用基因不同。
所谓“阴”的因素,一般是较为内向、顾我的,追求局部的精致平衡,对全局则力有不逮,难免“错把鸡毛当令箭,误将井底作宏图”;而“阳”起于很大气的追求和控制感,注重实力增长与外向竞争,误区是如果用力过度或内部失调,便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损害挫败。
中国古代的历史循环,便是在某一段时间人们顾全小国小家,讲究实惠和平稳,力量增强后便对小本经营不满足,于是阳气迸发,英雄豪杰们一统江山。而打江山必需的军事手段,又惯性地被用来治理江山。
时间一久,便形成了人民与统治阶层间的强制性隔阂。统治阶层再懈怠骄横起来,阴气弥升,崇武与竞争雄风逐步消散,下层人民则不堪重负,挺身反抗,终于引发新的国家分裂或改朝换代。从实际效果来讲,这样的循环震荡对中国鲜有好处,并彻底阻碍扼杀了现代进化发展观在中国的萌芽成长。
这样的历史循环自近代以来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即现代国家对统一的渴求远远压过了分裂的骚动。因为统一是一个基础平台,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科学努力、民族进步和主权安全的规模、配置与强度所必要的,否则就可能丧失机遇,无从展开,甚至遭各个击破。或者说欲求质的提高,则必先有量的前提,质才能得以充分展开、调整与提高。
于是近现代一切维护统一的努力和个人,基本上都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意,从美国南北战争,到现代东西德统一,再到中国西藏的平息叛乱。阴性分裂情结的复辟现象不是没有,15年前苏联的解体就是很好的案例,其结果证明并未让其人民得到多少好处,更是令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样的新一代精英痛心疾首。
著名的华人国际影星成龙先生;也最瞧不上“台独”,在若干个公开场合都表示所谓“台独”只不过是个大笑话而已。在国际影坛上艰苦竞争,闯荡多年的成龙,一定最懂得什么是中国的耻辱,什么是中国的光荣。他对“台独”的唾弃,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由衷地发自内心。
民主其实绝非分裂的同义词,民主绝对不意味着回归小农经济般的狭隘,民主只有在统一的框架内进行才有意义和成果。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而统一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民主应使得国家民族的发展更加强大,而非削弱。或者说,冒充“独立”、标榜“民主”的分裂与自残,实际上是彻底反独立与民主的,是现代国家发展的陷阱和梦魇。
统一不存,民主焉附?!
第三部分 想法领先 行动果敢第12章 诊断“文化残疾”
“台湾独立”这个概念,再加上“民主自由”等时髦包装,一时间对岛内知识分子,尤其是年青一代,有了不少吸引力。实际上,以为“独立”与“民主”是一对珠连璧和,乃是肤浅谬误。
且不说西方民主的“大本营”美国和英国从来都反对其治下的德克萨斯与北爱尔兰的独立倾向,从文化逻辑和理论的层次讲,所谓“台独”概念也充满了先天不足,并将最终导致实践的失败。如果有些人决定破罐子破摔,抛开理性判断能力,干脆是为了“台独”而“台独”,那就是更为不幸的事情了。
总体来看,“台独”概念有历史、政治、经济和海外的四大支柱,但这四大支柱其实都“支不住”。首先,“台独”刻意强调台湾的历史悲情,认为其一向是历代中国中央政府的弃儿,孤悬海外,真不如早日“独立自强”了好。
但“台独”在抹泪的同时,却也模糊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趋势,即从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开始了从传统封闭式陆地文化向现代开放式海洋——大陆混合型文化的历史性转型。由于文化观念和发展战略的改变提升,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沿海地区,已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地成为了“风水宝地”。台湾悲情的历史成因已不复存在。于是还祭出些过时观念来煽情蛊惑,就很缺乏常识。
政治上,“台独”则搞了“概念偷换”,即把传统上国共两党的“主义之争”强行扭曲成目前两岸的“主权之争”。每每一有人宣称反对“台独”,台独便会反扣回来“通共”或“反民主”的大帽子。实际上,“台独”是打着民主自由之名,行分裂中国之实。于是反“台独”并非意识形态冲突,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把意识形态考虑放在国家主权完整之上,则就像忽视地基而惶论“空中楼阁”。
经济方面,“台独”曾经宣称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如此之大,统一必定会连带着降低台湾人的生活水平。现在看来,这样的谬论不是出于偏见,就是源于无知。且不说大陆人民和政府这些年在经济起飞上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台湾人本身的利益而言,大陆为台湾提供了庞大的销售、投资、制造和物流市场,乃充分显现了两岸经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