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看人的时候,听完他讲话,要看看他怎么行动,就可以看出他的态度和心机。
有任务的时候看他怎么做事情,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和专业素养。无任务的时候看他喜好干什么,可以看出他的性情。熟悉了以后再看他都说些什么,可以看出他的真面目。有资源的时候,看他都分给谁;有地位的时候,看他都举荐谁;顺利的时候,看他遵守什么;这些可以看出他做人的标准和处世的原则。
困难的时候,看他不接受什么样的施舍,可以看出他是不是有志气。
卑微的时候,看他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看出他是不是有正气。先生一番讲解令我们大有心得。樊瑞问:“请问先生,人常说观其表知其里,观其形识其人。不知这观人之术可有要诀?“先生笑了,说:
大道至简,当然是有要诀的。
要诀之一:大事验本领,细节看性情。
要诀之二:衣着显经历,言语透精神。
要诀之三:饮食起居藏大道,喜怒哀乐见真人。
总则:有形不如有神,有骨不如有气。
要诀容易掌握,难就难在这个总则的把握上。
观人术里有看骨看相的专门方法,甚至还有人专门以此为生。于是有些人就相信,发达之人必有异相或必有贵骨。确实,很多出色之人确实与众不同,但是,这个不同不是在外形上,而是在精神气度上。这种发自内心的东西才真正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优劣。要看一个人的神和气,最关键的是两点:言语和眼神。言语主气。言语典雅,气清;言语坦诚,气真;言语精要,气凝;言语活泼,气畅;言语闪烁,气浮;言语低俗,气浊;言语杂乱,气散;言语死板,气呆。
双目主神。神清则眼正,神专则眼明,神聪则眼活,神安则眼稳;神浊则眼昏,神散则眼乱,神呆则眼死,神虚则眼怯。所以,看人最主要的就是要能把他的言语和眼神结合起来看。而自我修养的真谛,莫过于保养“精、气、神“。
“精、气、神“与“天、地、人“三才相合。
精配天。天为原始混沌之物,至虚至大,包容万物。养精须法天道,保留本真,在高在虚,低则丧,实则害。
气配地。地为广袤充实之物,至实至厚,养育万物。养气须法地道,自我萌生,在低在实,高则空,虚则死。
神配人。人为天地之灵,参悟玄机,应变万物。养神须法人道,日常磨砺,在志在用,无志则呆,无用则损。
心志高,养精;
心态和,心事定,养气;
心意专,心情畅,心机正,养神。
公孙先生一番高论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我和樊瑞都暗下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和这位一清道长多学两手。
从公孙先生那里出来,我们来向吴学究复命。见我们两个谈起公孙先生时的一副崇拜神情,吴军师笑了,说:“观人之术确实高妙,不过二位可知其中的变通之道吗?“原来这个吴军师也是有心得的人。今天我和樊瑞真是好运气。在我们的催促下,吴军师也有一番妙论出来:
三国时候有一个著名人物刘劭,字孔才,是魏国人,陈留太守,曾作《人物志》三卷,分《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等十二篇。在书中,刘劭根据阴阳五行生成说,类推出五德,即木骨(弘毅)、金筋(勇敢)、火气(文理)、土肌(贞固)、水血(通微),并在此基础上把人的性格分为十二种,对每一种性格的总体特征及其优缺点予以界说。《人物志》里说人的言行和内心往往不一致:“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诈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有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奸而情忠。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实也?“凡选材,不但要“观人“,更要“验事“。观人是看一个人的言行,但是一个人的言行往往不足以反映他的整体状况,还必须要“验事“,就是看他过去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这样才可以避免错误,风险比较小一些。第二天,宋江召集了几个头领议事。宋大哥看了二十多位头领的名单后,不待我们汇报,上来就提出不如安排孙立做这个副手。我和樊瑞对视了一下,都觉宋大哥很神。我们是征集了各方意见反复考虑才选孙立的,却不知宋大哥是如何从这么多人里一下就选了孙立。见我们诧异,宋大哥笑笑说:“选孙立一来是因为他带过兵,会带兵;二来是因为他家夫人顾大嫂是个热心肠,饮食起居上能关照着林教头,暖暖他的心。“果然,孙立到任的第一天,顾家嫂子就把林教头拉到家里,做了好吃的不说,还为林教头量做了应季的锦袍。不说是林教头,就是我们几个兄弟心里都被搞得热乎乎的。
真的很佩服宋公明哥哥。
第三回之——林冲的治军策略
我习惯早起,和太阳一起爬起来,看着身边自己生活的地方慢慢从沉寂中醒来。有时我会在凌晨起床,那个时候整个山寨还包裹在漆黑的夜色中,最美丽的是漫天灿烂的星斗,那些星星或远或近,有的锐利有的柔和,大的像城市的灯火,小的则像一团白烟。我会坐在这样的星空下,静静地等待黎明,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早晨刚洗漱完毕,小校传来了一个口信,说是下午林教头安排了酒席,要请我过去赴宴。我很高兴,这说明林教头的心情逐渐好转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和挫折,难免有郁闷和痛苦的时候,关键是要善于调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就越低。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消除郁闷有六个有效的办法,这是我的12字秘诀:规律、整洁、充实、爱好、朋友、安慰。
1.保持有规律的生活,饮食起居有常,守时守信,自我约束,以稳定的生活带动稳定的心情,并且品尝平凡日子的情趣所在。
2.保持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环境的整洁。越是心情不好越是要把自己弄干净,打扮一下,给自己一个好形象;同时工作生活的房间院落也要尽量保持干净整齐,这样也能改善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3.保持充实的生活状态,即使心情再不好,也要有事情做,特别是做一些新鲜的、有挑战意味的任务,这样能使良性的情绪逐渐占上风。
4.保持自己一贯的爱好,做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疏解郁闷。
5.保持和朋友的接触与沟通,和朋友在一起可以释放不良的情绪,特别是那些乐观风趣的朋友,会带来明朗的心情。
6.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我安慰,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把对自己的鼓励和希望写出来,在特别难受的时候和自己谈谈心,自我鼓励一下。
林教头的厅堂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亲兵告诉我都是顾大嫂操持的。呵呵,这个嫂子还真尽心。梁山的女头领里有两个好嫂子:一个是孙二娘对武松特别关照;一个是顾大嫂对林冲特别关照。这也是一段佳话。
我到达的时候,宋公明哥哥等一干头领都还未到。先到的几个人就随便坐着说说闲话。
林冲是会带兵的人,兴致勃勃地和孙立交流起了带兵之道。统兵的关键在于威信两个字。无威令不行,无信行不果。所以对头领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要领是:赏小取信,亲下得人,罚上立威。
要取得下属的信任,最有效的方法是“赏小“,在一些众人不在乎的小节上进行奖励,效果最明显。
“这个我却知道,“孙立接道,“古书上说,秦朝的商鞅变法,担心民心民意,就在城门里放了一根木杆,承诺谁扛起来就赏金子。木杆并不很沉重,众人正在议论的时候,有一个人大胆地扛起木杆,果然就得到了金子。从此,民众的信心就增加了。“林教头点点头,接着讲起了亲下得人的事情。
林教头的先父有一年奉调前敌带兵和西夏人开战。到任的第二天晚上风雨交加,老将军亲自带队巡哨,看见一辆大车陷在泥里,车上载的是受伤的将士。老将军二话不说,亲自下马帮助拉车,滚得一身泥一身水,还和车把式认了老乡。第二天,满营将士都知道来了一位和大家一条心的好将军,军心大振。
燕顺是老行伍出身,接着话茬提了一点:“带兵难,难就难在总把不住火候,和下边的人亲了,倒是得了人心,可是往往紧要处震不住他们;若总冷着脸,倒是能震住人,可是下边人又会怪你,人心又散了。““这个却是要紧事。“林教头把眼光转向我,“神机军师不知有何高见?“因是闲聊,我也没什么斟酌,就由着思绪说出了自己的主张。有时候“亲“与“威“确实是矛盾的,此消彼长。有效的办法莫过于选好策略实施的对象。对身边的直接下属四梁八柱,要先立威,因是身边的人,平常接触多,沟通感情容易,感情一亲密权威就难立,所以要先立威。对于隔层的下属特别是那些基层的下属,因为平时很少能个人接触,沟通感情很难,主要的影响方式就是命令赏罚,所以是权威好立,亲却难立,因此要先沟通感情,收拢人心,树立一个好形象。这就是“远亲近威“之策。
我讲完,众人都点头称是。
这当口,宋大哥、卢员外、吴军师等人也都到了。那边的小厮开始准备席面,大家寒暄人座。见众人谈兴很浓,卢员外问:“各位兄弟刚才在谈论些什么啊?“孙立道:“我们在听林教头和朱军师讲治军呢。““好!“宋大哥说,“兄弟们在一处切磋长进,正可以壮大我梁山威武。“吴军师喝了口茶,放下杯子,说:“趁着酒菜未齐,我也来讲一些助助兴。“众人齐声叫好。
吴军师讲的正是罚上立威的奥妙。
采用“杀鸡儆猴“的方法,抓住个别位高权重的坏典型,从严处理,就可以震慑全军。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景公时(公元前547一前490年)晋军、燕军进攻齐国,齐军战败。晏婴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景公召见穰苴,和他谈论军事,很赏识他,任命他为将军。不过以田穰苴的名望和身份,当时军队里很多人对他这个统帅都心有不服。于是田穰苴使了一个策略,他跟景公说:“我身份卑贱,您把我从乡里提拔起来,位在大夫们之上,恐怕士卒不拥护,百姓不信任,所以我想请您选派一个亲近又在全国享有威信的人做我的监军,这样才好!“景公允许了,就派宠臣庄贾去担任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相会。
第二天穰苴先赶到军营,安设好木表和滴漏。庄贾那边亲戚同僚为他送行,他喝了很多酒,到了中午还未到。穰苴就命令放倒木表,停掉“滴漏“,进入军营调度部署军队,申明军纪法令。一切规定完毕,黄昏时分庄贾才到。
穰苴叫来军法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