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的社会功能 作者:[英]j.d.贝尔纳陈体芳译-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大有可为。这两者不但可以把一部分人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而且还可以通过探索自然界未知地带开辟新的经验领域。因此,这两者都是大大扩展人类经验范围的手段。

  也可以通过科学推动人们把余暇用于创造。自发的个人努力或合作性的努力都将找到大展宏图的新领域。或许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将找到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一种不虚此生和自豪的感觉。对不少人说来,科学本身可能变成一种引人入胜的娱乐。
  改造世界

    但是我们有可能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我们有着一个大自然的世界足供消遣。只要利用科学大大增加在事实上和在想象中游历的设备,可以观赏这个大自然的世界的人数将比以往大为增加。不过另外还有一个人类自己正在建设的新世界。这个新世界提供的乐趣和兴味将不下于它为人类带来的实惠和安全。现在谁也不能够具体说出前景究竟如何。所有的乌托邦都不能令人满意(从人类观点来看)的事实可悲地说明了这方面的前景的确是无法预测的。不过我们可以万无一失地假定:在过去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每一阶段都给人们带来乐趣的人们的种种爱好,在今后还会继续下去。

  目前这一切爱好甚至可以从人们对汽车、飞机和无线电的自发兴趣中看出来,虽然商业化娱乐和模仿过时的贵族传统的市侩习气妨碍了这些爱好的发展。一旦消除了这个阻力,就象苏联的例子所说明的那样,人民群众对于建立一种新的和范围更广的文化就会产生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生  产到
  现在为止,我们所讨论的都是社会目的,而不是社会的手段。不过在现代社会中要满足人类的直接需要,就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复杂而科学的生产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是十八、九世纪鼓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伟大功绩,不过这个体系的最终的结构带有极大的社会化性质,需要有一个更加自觉的社会制度,才能维持并发展这个体系。科学在这里需要起双重作用,首先要提供技术手段,其次要提供有效地协调这些技术手段的组织形式。直到今天为止,只有第一个职能得到了充分发展。我们已经能相当清楚地看到把科学应用于生产技术手段的近期远景。这些技术手段的发展速度和效果始终没有达到在任何合理的经济制度中可以达到的地步。

  我们已经指出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现在只需扼要地谈一谈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和可以预期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生产性工业的某些总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预言其近期将来的进程是相当有把握的。一切生产过程的共同趋势如下:——(1)自动化操作;(2)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3)生产情况和产品的自动登记;(4)生产过程的连续性;(5)运行速度的加快;(6)减少中间生产阶段的商品数量;(7)生产过程的简化;(8)减少机器的体积和重量;(9)合理的和实用的设计;(10)灵活性。由于经济上的原因需要加以实现。这些项目全都能节省劳动力,而且其中某些项目、特别是第(5)至(9)项,还能节省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由于最近的技术和科学的进展,这一切都有可能实现。各项目彼此密切相关,虽然有几项,如(5)及(7)项,可供选择使用,但也并不一定非当作供选择的办法使用不可。这一切都受到在第六章中所讨论的其他经济因素的妨碍,只有在合理规划的社会中才能加以充分的协调和利用。在目前条件下部分加以采用只能引起了工人劳动强度的强化,失业和经济的不安全。如果在合理的社会中加以采用,期总的效果将是:大大缩短生产时间,减少劳动时间,减少必要的机器的数量,甚至进一步减少机器所占空间。请想一想十八世纪的一台八马力蒸气机竟要占用一座二层楼的机器房。
  合理社会中工业的一体化

    为了实用目的,把工业生产和分配按照下列类别划分是方便的:采掘工业;电力生产;外形制造,即机械和电机工程;物质制造,即化学工程;运输、分配、通讯和行政管理。不过我们不应象我们长期习惯的那样,把这些看作是为了利润而经营的各种行业,而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这个整体的目的是维持人类社会生活并扩大它的可能性。我们只能从这个观点来考虑不同工业的相对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卫道士派经济学家的理论认为,由于不够发达的工业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以及多余的工业的破产,这种情况早就应该出现。事实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在维持高价的限制性办法极迫切地要求停止生产的时候,生产就陷于停顿,在既得利益集团由于得到政府的津贴不需要停止生产的时候,生产就维持下去。在一个合理的和合乎人道的社会中,工业结构将和目前的结构大不相同。它将具有大得多的灵活性和发展潜力。采掘工业和重工业将变得相对地来说不象目前这样重要,也许经过一段时间后绝对地来说也是如此。化学工业将会增长并扩大到目前由农业和冶金工业所占有的许多领域;轻型电器工业、无线电、电视和自动化设备等等也会如此。根据现有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经过合理调整的工业结构见于图表二。以下所述的是对每一种工业的近期发展趋势的预测。
  矿  业

  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在于采掘工业,即矿业及采石工业。

  这方面的技术正迅速发展,我们可以预期将来会有更大的变化。煤——也许还有铁——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过整个矿业将不会衰退,因为金属和矿产品的总的需求增加了,人们需要的金属和矿产品的类别品种比前几个世纪大大增多了,需要量也增加了。矿业将越来越变得主要从事生产化学工业所必需的原料。现在并不缺乏可资开采的矿藏;目前采掘矿产原料的主要困难并不是技术上的困难,而是经济上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的无政府状态的副产品。如果采用合理的制度,对世界矿产资源进行勘探,象苏联在较小的但足资比较的规模上所做的那样,一定会发现大量意想不到的矿产资源;同时只要用不断增多的化学和物理—化学采掘方法充分开发这些资源,就有可能使金属、水泥和化学原料的生产成本大大低于现在的成本。
  取消地下作业

 不过,在化学的进步和对人类生命和劳动的关怀的推动下,整个采矿技术也可能发生一次根本性的革命。迄今,几乎全部采矿作业都是在地下很深的地方以手工或机器切割岩石或矿石,运到地面,然后在地面上进行加工并提炼有价值的材料。矿工地下作业比任何其他工作都艰苦而危险;这样做花费极大而且不便。

  以便不致象目前这样增加矿工劳动强度以外,还有一些革新,可以减少地下作业的必要性而且最后把地下作业取消。首先是有可能把需要的原料以液体状态运到地面来,这样一来,就可以象开采石油、盐和硫磺那样用钻机和泵来采矿了。利用适当的溶液注入孔道,就可以把这个原理推广到金属采矿作业中去。至于煤,可以利用人工控制的地下火把煤层变成油和气。苏联已经试用过这个办法并取得某些成就。采用化学提炼、浮选和电介质分离等先进的方法开采地面贫矿会比开采深矿井更为经济。由于发明了新爆破方法和大型铲具,露天采矿方法正在美国迅速推广中。随着铝和镁两种轻金属日益广泛的应用,这一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因为铝和镁都藏在地表附近或以液态出现,都可以用露天开采方法开采。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遥远的可能性,就是利用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特种化学品或把这些化学品附于塑料过滤片之上,就有可能从海水中提炼出几乎一切元素,其效率至少不会低于血液中含有铜和钒的动物所做到的地步。
  熔炼
——新金属
    总的说来,矿物的需求量是一定会增加的,不过用途的变化也会使某些金属的需求量减少。在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我们可以联系需求量计算生产成本,这样就可以避免有时需要超量生产、有时又需要限制生产、情况捉摸不定而后果极为恶劣的现象。直到最近,采矿和熔炼工业的老传统,从本质上来说一直停留在前科学的基础上,其生产方法仅不过是公元前四千年原始矿工和冶炼工的方法的变种。科学成果的应用将会改变这一切;冶炼温度将会普遍降低,因而,生产过程的热量消耗也会降低。这些新方法中最重要的将是低温炼铁,炼铁时使用甲烷和氢作为还原剂以取代焦炭。采用类似的生产过程还可以简化目前用来熔炼硫化物矿石的笨重方法。人们一定还会更多地使用电气化方法。镁构成一系列轻合金的基础。镁的制造已经是一系列几乎完全自动化的化学作业和电-化学作业了。原料、盐水从生产系统的一端进入,镁金属则从另一端出来。有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用经济的方法利用泥土,可能还有几乎同样常见的红土,生产铝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由于铝在自然界中极为丰富,它应该成为最普通和最有用的金属,不过即使解决了来源问题上的困难,把它从氧化物中分解出来所需的能量将仍然是它的制造成本中的决定因素。如果以电作为能量来源,那就意味着,它的成本不会低于直接使用煤来分解铁的费用的三倍,因为需要有三倍的煤才能生产出炼铝所用的电来。除非发现某种直接还原的办法,铝的价格不可能低于铁价的五倍,不过由于它现在约为铁价的二十倍,所以还有一大段差距需要缩短。

  合理使用金属至少和开采金属一样重要。我们既然开始对金属结构有所了解,我们就有可能制出新金属或者制出性能比现有的任何合金都更为有用的新合金。一个重要趋势是制造防腐蚀的金属;如果能使这种金属臻于完善,就能制止目前仍然存在的大量浪费金属的现象,并且减少金属自然蕴藏量枯竭的危险。
  电力生产
节省资本
   电力生产的问题有大规模的问题和小规模的问题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大规模生产和分配电压划一的电力,另一方面,许多小规模的独立单位也来发电、特别是供运输之用,例如供汽车和飞机使用,并用于数以百计的其他具体用途。在第一种情况下,主要问题是经营成本的效率问题。人们为了改善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例如英国在1910年,要用1.8吨煤才能生产1000个电力单位,到1934年,只用0.7吨就够了。美国在1937年的平均数字为1.43吨,而最好的发电厂则可达到0.79吨。效率为百分之四十的热机的最低理论耗煤量为0.65吨,所以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再不能期望有多大进展了。基本的问题与其说是改进技术,不如说是社会组织的问题。即使在基本上消除了众多电厂相互竞争的弊端的地方,如在英国供电量变化幅度仍然极大,正常发电时仅使用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机器设备,可是还需要保持那么多的设备以应付高峰时的需要。如果发电能够实行国际化、就可以基本上消除这种供电量不规律的现象,再降低输电成本,就能使电力的经营成本大为降低,做到可以免费供电而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