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艺术讲座-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马帝国内部长期存在的政治纷争和经济危机终于使之难以维持昔日的统一,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开始了东、西罗马两个帝国并存的时代。西罗马仍以罗马城为首都,而东罗马则以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为首都,史称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一切机制似乎都在正常的运转——帝王们照旧发布着号令,贵族和自由民们仍在竞技场和浴场里狂欢消遣。但表面的威严和繁荣已经难以掩饰帝国行将就木的虚弱本质,就像一块华丽的裹尸布难以掩饰死者的苍白一样。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起义和外来蛮族入侵的强大冲击下,终于土崩瓦解,直至灭亡。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这段长达一千年的历史被称为“中世纪”,其含义是指介于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两座文明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低谷,带有贬低的意思。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崇尚古典文化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他们把有悖于古典精神的基督教艺术视为文化意义上的一种倒退,称其为“黑暗的一千年”。

  从本质上来说,欧洲中世纪艺术是基督教艺术。这是因为在当时,基督教文化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必然会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艺术自然不能例外。在中世纪,一切造型艺术的最终目的都必须服务于宗教。基督教美术的作品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绘,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在内容上,它以宣传基督教的教义和讲解《圣经》的故事为宗旨;在形式上,它以一种非写实的、平面化的象征风格竭力营造宗教情绪和气氛。当时那些奖掖艺术的教皇们也常常是把艺术当作在文盲充斥的社会中宣传教义的有效手段来看待的。他们认为对于目不识丁的教徒来说,图像无疑是解释教义和圣事的理想媒介。一位中世纪的宗教活动家曾经说过:圣像之于文盲的作用犹如文字之于识字的人,它们对视力犹如语言对听力之作用。因此,基督教艺术也就成了中世纪艺术的代名词。其实,基督教艺术的产生并非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事,早在公元1世纪前后,它就以墓穴壁画的形式流行于罗马人统治的欧洲许多地区。根据基督教艺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发生发展的情况,欧洲的中世纪美术一般分为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美术、早期文艺复兴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等几个部分。

  然,要想在古代与中世纪,或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之间寻求一个清晰明确的分界点是非常困难的。任何一种旧文化衰败或新文明的诞生都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往往是一种新文明引以自豪的特征在它所继承的旧文化中就已经萌发,只不过是不太明显或未成典型罢了。就文化的继承性与渗透性问题,荷兰著名的文化史家海津加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每次,当人们想要划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清楚的界线时,这条界线好像在努力往后退移,直退到中世纪的深处。在中世纪极盛时期,具有文艺复兴时代烙印的形式和活动已有一定的地位。而文艺复兴的概念为了把这些现象都包括进去,不得不把界线扩大,一直扩大至一切可能性都穷尽时为止。然而我们终究不能否认它们之间的对立,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在我们看来是本质上非常不同的两个时代的象征。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早期基督教美术狭义上指古代罗马帝国末期美术。

  公元1 世纪中叶,罗马奴隶制帝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罗马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以及对外扩张的需求,对广大人民进行最残酷的剥削。不堪忍受压迫的广大奴隶纷纷揭竿而起,但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对现实绝望而又无能为力的广大奴隶和平民逐渐产生了一种宗教幻想,妄图从虚幻的宗教世界得到一些慰藉,以减轻现实生活的痛苦。在西亚罗马帝国统辖下的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发源于巴勒斯坦境内,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继承了犹太教惟一信仰的神——上帝的教义,创造了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偶像。“基督”一词是希腊文的音译,原意为“救世主”,《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据《圣经》上说,基督是上帝的化身。相传公元1世纪,上帝在巴勒斯坦伯利恒显灵,使童贞女玛利亚受孕生下耶稣,耶稣成年后显神性,宣讲教义,影响广泛,并收有十二个门徒,后来被犹大出卖,礼拜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复活,四十天后升天,在世界的末日将降临人间时对人类进行最后的审判,裁决人们入天堂或下地狱。

  早期的基督教是一支规模小而且分散的教派,因为教义宣扬救世主即将降临人间,解救苦难中的人民,罗马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并将受到上帝的裁判,这种互济互助的宗教精神和关于“救世主”的传说很快迎合了下层人民的愿望,基督教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并迅速广泛传播开来。信奉基督教的教徒与日俱增,基督教渐渐由东向西发展,在整个帝国形成极其强大的势力。因基督教不崇拜罗马诸神,也不崇拜罗马皇帝,只信仰救世主耶稣基督,同时,教徒们有消极的反抗活动,对国家政权暗藏威胁。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很多教徒被处以死刑,但这并没有阻止基督教的传播发展。
基督教的非法地位使得教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秘密举行宗教活动,渐渐有了比较固定的活动场所,即外形似民居的小教堂,称为“民居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搜查,仪式又转移到用来合葬教徒的公共地下墓室。早期的教徒大多是目不识丁的下层平民,以直观的艺术形象宣传教义成为主要手段。他们在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种形式在罗马地区十分流行,地下墓室成了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
早期的基督教美术作品一般都出自教徒们之手,为了逃避统治阶级的迫害,他们大都采用象征手法表现宗教内容,创造了许多神秘的形象。如用牧羊人代表耶稣、孔雀象征永恒、葡萄代表基督教、船表示教堂等等。他们着力表现上帝的力量而不在于画面的真实生动,因此,画面极为粗糙简单、抽象古怪而不够自然和谐。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室中著名的天顶壁画《善良的牧羊人》(图48)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生动。基督肩托羔羊站立,生机勃勃,线条流畅简练,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墓室墙壁上的《预言者像》,人物比例不准,笔法潦草,线条粗陋,色彩单一。墓室壁画《熔炉中的三个犹太人》,作于公元3世纪,人物形象只用寥寥数笔,显得比较稚拙。

  基督教从创建之初就掺杂了许多消极的因素,它不是鼓舞号召人民去和统治者进行抗争,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宣扬顺从、忍耐。因此,基督教很快被统治阶级利用,他们要求下层教徒容忍现实生活的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忠于国家政权。基督教成了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维护政权的精神武器。
公元2~3世纪,基督教迅速发展,广泛传播,不仅遍及帝国下层,就连帝国的上层及军队中也渗透了宗教情绪。公元4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了帝国统治的需要,对基督教加以积极扶持和利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来又宣布其为国教。从此,教徒的集会和宗教仪式又回到了地面上,并开始广泛兴建基督教堂,君士坦丁就曾亲自赐建好几处教会建筑。因为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有借用现成的罗马建筑形式。最早的教堂型制源于古罗马的长方形集会堂——巴西里卡,它是罗马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多为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中堂较宽敞,两边有列柱和分割出的边廊,平时供市民集会用。基督教将这种建筑形式直接搬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壁画,形成教堂的中心,供教徒们开展宗教活动。后来为进一步扩大教堂的空间,有增加了耳堂,形成十字形平面,又称拉丁十字式。早期的基督教堂大多建立在人口比较集中的罗马、拉文纳等地,如圣科斯坦萨教堂(图49)、圣保罗教堂、圣玛利亚教堂等。这种长方形教堂的形制确立了西方教堂的基本模式。随着宗教思想的演化和技术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罗马式、晚期哥特式教堂形式。
早期基督教的另一种建筑样式类似于罗马万神殿的圆形建筑,源于罗马的圆形澡堂,它被用作葬礼教堂,四周廊柱环绕,内部相当宽敞,所有这些教堂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装饰,因耐久的镶嵌材料比较昂贵,一般不常用。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的主要装饰形式。

拜占庭美术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改称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都城,而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的国都,史称拜占庭帝国。公元5世纪日尔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规模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并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东罗马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没有受到外来的破坏,加之帝国的疆域正是古希腊文化艺术的中心地区,罗马帝国的强盛之势也留下了踪迹。拜占庭艺术明显地受到古代艺术传统的广泛影响,君士坦丁堡成为艺术中心。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分为东正教和罗马教会。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它集皇权和宗教领袖于一身,皇帝既是国家的主宰,代表世俗权力,又是上帝意志的代表,象征神的意志。艺术在王权的支配下,带有较多的世俗特点。因此,体现这种精神的拜占庭艺术在思想内容上极力崇拜皇权,宣扬基督的荣耀,形式上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希腊的文化传统,显现出庄重、威严、永恒的精神力量。

  拜占庭美术最显著的成就体现在教堂建筑方面。

  拜占庭早期的建筑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以及万神庙的圆屋顶。到了中后期,四边侧翼相等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制,成为教堂主要的布局模式,但早期的圆顶结构被加以改变而沿用下来。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图50)是拜占庭美术里程碑式的建筑,也是拜占庭建筑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它是公元6世纪由皇帝查士丁尼下令两位以数学成就著称于世的建筑师修建的,其目的是在众多的宗教建筑中争雄,它不仅是宗教建筑物,同时也是查士丁尼大帝王权的象征,体现了政教合一的思想。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一个巴西里卡式的教堂,后来因火灾被毁。公元532年在教堂的废墟上重新建造,于公元537年竣工。
这是座带圆顶的高大建筑物,呈集中式分布,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7米,规模宏大,结构紧凑,气势十分雄伟。教堂在构思与建筑技术上受到罗马万神殿的影响很大,主要部分是一个巨大的穹顶,直径33米,高达60米,四周排列40个采光的窗口,中央圆顶与东西两头半圆穹顶以及更小的穹顶联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