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备优秀潜质的乡村少年,进入中师的学生大都是农家子弟,对乡村有着一种朴素的情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成归来回报乡村社会。近年来,随着师范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为了提高办学层次,一夜之间宣告了中等师范学校的消失。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当然是非常好的设想,但问题在于,高学历而又高素质的教师在目前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大量地进入乡村学校,而高学历、低素质的教师进入乡村学校只会把对乡村社会的怨恨进一步传递给学生,强化学生对乡村世界的隔膜,所以实际上乡村社会更需要的是学历并不一定高、但素质较高的教师,他们用心从事乡村教育,他们才真正是乡村教育值得信赖的薪火。中等师范的“一刀切”,实际上是截断了乡村教育师资的源头活水,就目前而言,乡村教师的青黄不接已经成为一个日渐凸现的重要问题。所以,适当的保留、发展中等师范,采取必要的措施吸引比较优秀的乡村少年,一是给予学费上的优惠,免学费,还由政府提供适当的奖学金;二是提高师范教育水平,全面拓展师范生立足乡村社会所需要的文化意识和综合素养;三是改善乡村学校条件,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这是一条适应当代中国农村社会需要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路径。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富于爱心的师资,这是发展乡村教育、提升乡村文化,甚至实现整个乡村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为乡村教师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地决定或者说影响了乡村少年发展的品质。
少一个奴隶,多一个弟兄
——纪念威伯福斯和《废奴贸易法案》一百九十九周年
? 王书亚
近年来,英国和美国在教会推动下,掀起一场白人为祖先贩奴行为认罪、悔改和向黑人道歉、赔偿的运动。一些教会为信众的祖先参与贩奴而公开道歉,有的甚至考虑如何向教会的黑人成员进行赔偿。
1562年,约翰·霍金斯成为第一个将非洲人贩卖到大西洋的英国人。他因为帮助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伊丽莎白女王册封为爵士。2006年6月,他的直系后代、三十七岁的基督徒安德鲁·霍金斯来到冈比亚,出现在当地一个国际盛会上。他身绑铁链,和另外二十名志愿者一起跪在两万五千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的罪行道歉,请求非洲居民的原谅。他们下跪后,全场沉默良久。最后,参加庆典的冈比亚副总统走上前去,将安德鲁扶了起来。
这一场面,使人追想两百多年前普世废奴运动的两条道路,一是以威伯福斯为代表的、福音奋兴运动影响下的英美废奴运动,一是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废奴运动。安德鲁的道歉,使他从一个被罪所捆绑的为奴之地,迁到一个四海之内皆弟兄的应许之地。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英、法两种废奴运动的差异,也无法理解威伯福斯这位宪政史上也许是最伟大的基督教政治家。他和“克拉朋联盟”的七名基督徒一道,以毕生精力和道德表率,不费别人一枪一卒,只费自己四十五年的生命,终于在1807年推动英国通过了《废奴贸易法案》。威伯福斯随后致信他的好朋友门罗及美国总统杰斐逊,请求两国共同搜捕海上奴隶船只。1809年,美国在英美双边会议中宣布,在星条旗下禁止奴隶贸易。1815年,“克拉朋联盟”推动英国在维也纳和会上,促使欧洲各国同意禁止奴隶贸易。1833年,威伯福斯去世后的第三天,英国议会通过了最后废奴法案,宣布奴隶制为非法,并以每人二十七英镑,共付两千万英镑的赎金,解放大英帝国全境内的七十五万奴隶。
废奴与革命
法国的废奴在观念上是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产物,在政治上则是大革命和断头台的要求。就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这句歌词,“奴隶”不仅指向一种“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财产”的制度,更是一个具有浓厚政治意义的比喻,所以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反对奴隶制,但他没有几句话关怀奴隶,通篇只是借奴隶的譬喻批评君主制而已。罗伯斯庇尔曾是废奴团体“黑人之友”的成员,经过千万颗人头落地后,1784年2月,雅各宾党人宣布在一切法属殖民地废除奴隶贸易。法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口头上的废奴国家,因为这时一切法属殖民地几乎都被英国接管了。
1802年,英国将它占据的殖民地归还法国,法国立即恢复了奴隶贸易。1815年维也纳和平会议上,法国愿以让出一个殖民地的代价,劝说英国放弃要求欧洲各国禁止奴隶贸易的提案,但遭到威灵顿公爵的拒绝。维也纳公约签署之后,法国与英国达成补充协议,延长五年奴隶贸易。随后一直拖到1831年,在英国压力下,法国再次签约禁止本国国民直接或间接从事奴隶贸易。但短短两年之后,法国政府又一次撕毁条约,以“劳工自由输入”的名义公开恢复黑奴贩卖。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在林肯为解放奴隶而战的影响和压力下,才终止了奴隶贸易。
在革命家和世俗的自由主义者看来,奴隶不应该存在,是因为“人”的价值在宗教的束缚下被重新发现,成为了宇宙的中心。康德,孔多塞,潘恩、黑格尔,无数的人为这一梦想而激动。,康德在1894年断言,“每经过一次革命,启蒙的种子都发出更茁壮的幼芽”。“天赋人权”的自然法观念,在基督信仰被质疑和削弱的时代,支撑了古老的平等理想。直到今天,多数人仍将其视为人类几百年来的主流思潮,并接受为自己的世界观。一般民众也误以为奴隶制在近代的废除,正是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的一个结果。其实在人的理性第一次被高举的古希腊,哲人们普遍认为奴隶制是正当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把奴隶制视为“天然的、有利的和公正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同样把奴隶视为“理想社会的必要成分”。近代启蒙思想家开始批判奴隶制,如孟德斯鸠认为奴隶制违反自然法和民法,是一种“少数懒惰、富裕和骄奢淫逸的人为一己私利而推行的无益的制度”。和希腊哲人一样,有益还是无益始终还是评判的根据。因为他们关心的是处境,而非心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在1974年的研究表明,美国十九世纪的南方奴隶制对奴隶和奴隶主而言都是较好的制度。“南方奴隶的福利和营养状况普遍比北方的工人阶级更好”。按孟德斯鸠的逻辑,他要反对的就应该是工厂制,而不是奴隶制。
卢梭反对奴隶制的立足点,也充分显出理性主义的傲慢与狭隘,他说:“一个人无偿的奉送自己,这是荒谬的和不可思议的。”一个人若这样做,就说明他已丧失了健全的理智,而“疯狂是不能形成一种权利的”。
在废除奴隶问题上,启蒙运动作出过卓越贡献,但也始终被三个困境和悖论所缠绕。
一是“自愿为奴”的古典悖论。在自由主义的价值预设上,一个人有没有自愿为奴的权利呢?这是最早由近代国际法的始祖格劳秀斯提出的难题,横亘在数百年的人文主义世代之中。卢梭的意思是自愿为奴的人都是疯子,所以坚决不允,他必须被强迫成为一个自由人。到二十世纪,自由主义右翼的代表人物诺齐克重提这一悖论,他说:“一个自由体系是否将允许这个人把自己卖为奴隶?我相信它将允许。”“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观,强调人是自身的所有者,而不是为他的造物主所有。既然人拥有自身,他当然有权自愿转让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两种回答显然都将颠覆启蒙运动和天赋人权的价值正当性,因为自愿为奴还可引申出自愿卖淫、自愿乱伦等等。自由主义本身无法阻止这个世界毁灭它赖以存在的道德根基。如果我们关心的对象不是一个“有灵的人”,我们的眼光就无法从理性主义自我设计的那个世界中脱颖而出。
第二,人文主义使它所信奉的价值摆脱了信仰的底座,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种族主义或“前种族主义”的兴起。塔吉耶夫是研究种族主义的著名学者,他在《种族主义渊源》一书中敏锐的观察到这一点。他说,早期基督教的反犹倾向是基于信仰的。这种倾向排斥的只是犹太人的“异教”。假若犹太人改宗基督,他就不会再受到差别对待。但十五世纪以来的世俗化,一面淡化了信仰至上,一面却并未淡化、而且首先在西班牙等地还强化了反犹行为。“如果说过去的反犹主要是反对犹太教,表现为促使犹太人改宗基督,那么现代的反犹则成为反对犹太血统”,由于“血统肮脏”或不纯,犹太人的命运不再与信仰和真理有关。于是反犹运动便由信仰上的“同化”,发展为肉体上的隔离、驱逐乃至消灭。塔吉耶夫指出这恰恰与基督教的普救论思想背道而驰,正是世俗化的人文主义,催生出了“前种族主义”。
第三,启蒙运动的反宗教倾向,也在普世奴隶制被废止后,强化了对有色人种的种族主义。这也是塔吉耶夫的观察。他承认启蒙运动所推崇的自由人权观念帮助了废奴运动和黑人解放,但他尖锐的指出,启蒙运动具有“反奴隶制和反黑人”两种倾向共存的悖论。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认为亚当、夏娃为人类共祖的说法不过是神话,他们反对基督教正统神学的人类同源论,主张“人类多源论”,反宗教不可避免的导致价值的多元和相对主义,将黑人看作异类的倾向就在人心中难以抑制。一旦你认为人类缺乏一个共同根源,那么黑人与白人之别,就与人与猿之别无异。
废奴与福音
几百年来,影响世界的另一场针锋相对的运动,即基督教的福音主义运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人文主义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有意忽略了。启蒙运动基于人的“生而平等”反对奴隶制;英美的福音派基督徒和政治家则基于人的“被造平等”反对奴隶制。前者为一个“理性的王国”而战;后者则为“上帝的国度”而战。革命家以暴力反对制度,以制度改造人性,为了使“人的旨意行在地上”。而威伯福斯和他的弟兄们在废奴运动中的全部努力,只为了遵循和见证《圣经》的教导。如布道家约翰·卫斯理为他们代祷的那样,“因着你们的兴起,愿这整体的见证使上帝的旨意行在议院,如同行在天上”。他们效法耶稣基督的道路,以信仰改变心灵,以心灵改变处境。这是与启蒙运动的理性崇拜和制度崇拜相反的一条道路。
这两条两条废奴之路,共同推动六千年的奴隶制在近代最鼎盛之际戛然而止。它们也带来了十九世纪的两个结果,“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奴隶”的时代结束了,“一个人是一切人的奴隶”的时代却从此拉开了序幕。革命家的道路是“从奴隶到将军”,威伯福斯们的道路却是“从奴隶到弟兄”。他们不相信暴力,只相信“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
后一条道路跨越了两个时代,也超越了狭义上的奴隶制。因为启蒙运动追求的平等,是打碎了人类的整体性的、原子式的平等,人与人平等得就像两颗遥远的星球。而英国废奴主义者追求的平等,却根植于人类在上帝面前的整体性,平等的目的是平等得像弟兄。废奴已成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