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点亮理性之光-启蒙运动文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卷是慧骃国游记:格列佛担任“冒险家号”船长,途中水手叛变,格列佛被放逐到“慧骃国”。格列佛遭到一种外形像人、没有理性的名叫“耶胡”的牲畜围攻,一匹“慧骃”马是这里的主人,它们有理性,而耶胡是马豢养的畜牲。格列佛学会了该国的语言,他发现慧骃有很多美德,相形之下,英国统治者和国民身上却存在不少弊病。格列佛决定在慧骃国生活下去,无奈主人们决定消灭“耶胡”,由于格列佛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他得以免死,但必须离开慧骃国,格列佛只好回到英国。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讽刺小说。它以主人公格列佛出海航行的经历为线索,对英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表达了作者关于美好社会的理想。

  《格列佛游记》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举凡君主政体、议会政治、司法制度、财政、教育、军队、殖民政策、社会风俗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作者描写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世界,但处处影射英国的现实生活。在小人国,这里的小人身高只有六寸,国王只比他的臣民高一指甲,他却自以为是头顶青天的伟大统治者,妄图统治全世界,这是对当时英国统治者的绝妙讽刺。在那里,人们以吃鸡蛋先打大端还是先打小端而形两种宗教派别,作者通过它射影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争斗;因为鞋后跟的高矮不同而形成两大政党,作者通过它暗示了英国国内辉格党和托利党之间的纷争。在小说中,类似这样的描写俯拾皆是。

  作者在抨击英国社会现实的同时,又表现了自己对美好的社会制度的追求。作者通过对大人国的描写,虚构了一个理想国。在那里,国王是一个理智、善良的开明君主,他提倡科学和生产,这表明了作者对开明君主制的向往。在慧骃国里,马是有理性的、公正的、爱好和平的动物,由马治理整个国家,建立起一个保留着宗法制公社的理想社会。作者通过对慧骃国的描绘,抒发了他对原始宗法社会的留恋。可见,作者始终在探索合理的社会制度,通过作品抑恶扬善,宣传启蒙思想,追求“理性王国”,从而为小说奠定了一个积极的基调。

  《格列佛游记》也表现出某种保守倾向,如肯定等级制度,留恋原始宗法社会,不恰当地讽刺自然科学。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他找不到改造社会的方法,在作品流露出悲观主义的情绪。

  小说采用幻想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幅虚构的图景,讽刺和批判现实社会。在这里,神奇的夸张和精确的描绘,辛辣的讽刺和细致的刻划,达到了完整的统一,使小说具有整体的真实感,增加了揭露和批判的力量。作者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如夸张、对比、反语、影射等,嬉笑怒骂,巧妙自如。

  享利·菲尔丁(1707—1754)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斯威夫特一样,他属英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激进派。

  菲尔丁出生于英格兰索木赛特州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以后,他去荷兰莱顿大学学习,后来因经济困难中途离校。此后,菲尔丁开始进行戏剧创作,先后写了二十五个喜剧、笑剧和小歌剧,辛辣地讽刺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其中《堂·吉柯德在英国》(1734)通过堂·吉柯德偶然来到英国的情节,讽刺了英国的选举制度。《巴斯昆》(1736)和《历史纪事》(1737)揭露了英国政府贪污腐败。由于这些社会讽刺剧触怒了统治阶级,1737年,议会颁布了“戏剧审查法”,菲尔丁不得不结束戏剧创作。此后,菲尔丁进入法学院学习,后来担任过律师。从1742年起,菲尔丁开始了小说创作,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约瑟·安德鲁传》(1742)叙述贵族夫人的男仆安德鲁拒绝女主人的诱惑而被驱逐,离开伦敦去找他的女友、女仆芳妮的经历,广泛描写了当时英国乡村社会的情况。《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以当时有名的强盗首领魏尔德为原型,讽刺了瓦尔浦型的资产阶级政客。《阿米莉亚》 (1751)描写富贵人家出身的阿米莉亚与穷军官布斯上尉结婚后的不幸遭遇,谴责了富人对穷人的欺压和凌辱,批判了英国的司法系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近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汤姆·琼斯》(1749)是菲尔丁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情节如下:

  鳏夫奥尔华绥是一个富有的乡绅。一天,他发现家里有一个婴儿,他和妹妹布丽奇特怀疑这个孩子是女仆詹妮·琼斯的私生子,于是把琼斯辞退了。琼斯以前在教师帕特里奇家干过活,帕特里奇的妻子怀疑丈夫和詹妮有不正当关系。帕特里奇被奥尔华绥训斥了一顿,不得不离家出走。汤姆被奥尔华绥抚养,和养父的外甥布力非一起长大。汤姆和布力非的性格截然不同,汤姆诚实、勇敢,布力非自私、虚伪、一次,汤姆冒险替邻居的女孩苏菲亚捉到一只小鸟,布力非出于嫉恨,偷偷把鸟放了,还在苏菲亚面前口口声声说这是尊重动物的自由权利。还有一次,汤姆和别人打死了一只鹧鸪,被布力非告发,大家都认为汤姆游手好闲,布力非品德高尚。苏菲亚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为了抢救苏菲亚,汤姆折断了左臂,住在苏菲亚家里养伤。汤姆爱上了苏菲亚,因地位不相称,遭到了苏菲亚的父亲威士特恩的反对。布力非贪图威士特恩的财产,也在追求苏菲亚。苏菲亚违抗父命,声称非汤姆不嫁,布力非对此嫉恨不已。奥尔华绥病了,汤姆非常着急,后来他的病情有了好转,汤姆转忧为喜,开怀痛饮,因酒后冲动和布力非发生争执。布力非告诉奥尔华绥,说汤姆在他病重的时候幸灾乐祸,奥尔华绥一怒之下,把汤姆赶出了家门。

  汤姆出走后,有一次和别人发生争执,受了重伤。一个理发师为汤姆治好了伤,汤姆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他,原来他就是帕特里奇。两人结伴而行。后来,汤姆从强盗手中救出了沃斯特太太,把她安置在一家旅馆。苏菲亚因为父亲逼她与布力非成婚,离家出走,正好住在这家旅馆。苏菲亚听到很多关于汤姆的传闻,信以为真,非常伤心,把自己的手笼留在汤姆的床上,离开旅馆,来到伦敦,寄居在亲戚贝拉斯顿夫人家里。

  汤姆和帕特里奇赶到伦敦,汤姆遭到了贝拉斯顿夫人的无理纠缠,不得不与她同居。由于贝拉斯顿夫人的阴谋,苏菲亚险些遭到一位伯爵的侮辱,幸好她父亲及时赶到,搭救了她。汤姆遭到布力非的陷害,被关进监狱。帕特里奇和沃斯特太太同时去看望他,帕特里奇发现沃斯特太太就是詹妮·琼斯。最后,布力非的诡计被揭穿,汤姆的身世真相大白。原来,汤姆是布丽奇特和一个大学生的私生子,与布力非同父异母。布力非的恶行全部败露,于是奥尔华绥取消了布力非的继承人资格,改立汤姆为嗣。威士特恩也因此改变了对汤姆的态度,同意他和苏菲亚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汤姆·琼斯》通过主人公汤姆·琼斯和苏菲亚的爱情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作者描绘了从乡村到城市、从底层到上流社会的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乡村、城镇、旅店、集市、法庭、监狱、杂货铺、生意人的帐房、上流社会的沙龙,等等,它构成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全景。作者广泛描绘了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物,其中,有乡间的地主乡绅、伦敦上流社会的贵族、律师、教师、旅店老板、牧师、士兵、农民、强盗、政客、流氓、骗子、乞丐等等,约四十多人。许多人物刻画生动,具有典型意义。

  菲尔丁在小说中批判了以门第、金钱为条件的婚姻,肯定了打破等级观念,以精神的相互了解和彼此尊重为基础的自由恋爱。

  小说揭露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和腐朽伪善,同时热情歌颂了下层人民的淳朴和善良,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

  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主人公汤姆·琼斯是一个善良诚实、热情勇敢的青年。为了使猎场看守人不被解雇,他宁肯自己遭受毒打。后来,由于布力非的告密,看守人被解雇,汤姆卖掉自己的马,把钱送给他。为了苏菲亚的安全,汤姆奋不顾身拦截惊马,因此折断了自己的胳膊。汤姆非常尊重奥尔华绥先生,当奥尔华绥病重康复时,他又唱又跳,喜不自胜,即使受到误解,他也从不怀疑奥尔华绥的慈爱。汤姆对苏菲亚怀着诚挚的爱情,但他常常受到情欲的支配和女性的诱惑,因此背离了苏菲亚,但他做了错事以后又常常悔恨不已。

  同汤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布力非是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伪君子的典型。他对养父表面上百依百顺,实际上心怀鬼胎。为了争夺财产继承权,一再对汤姆进行中伤和陷害。小说通过布力非这个形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和虚伪。

  小说中其他人物也各有特色。乡绅奥尔华绥慷慨好施、善良正直,他常常被人蒙骗,以致赏罚不明,但他心地宽厚,乐于助人。和奥尔华绥相反,苏菲亚的父亲威士特恩是一个专横粗暴、自私自利的典型。苏菲亚是一个美丽、单纯、善良、温柔的少女,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汤姆·琼斯》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作者采用了传统小说的手法,全书结构完整、严谨,情节曲折、生动。

  《汤姆·琼斯》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斯汤达称赞它是“小说中的《伊里亚特》”。

  德国自十七世纪三十年战争之后,国家四分五裂。全国分裂成三百多个封建小邦,大小诸候各自为政,政治腐败,严重阻碍着德国经济的发展,使德国不可能产生强大的资本主义。到了十八世纪,德国还没有大工场,没有统一的市场,工商业非常落后,而且主要是为贵族和宫庭服务。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和资产阶级依附贵族的情况,决定了德国资产阶级思想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

  尽管这样,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割据、要求民族统一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增长。

  德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英、法两国的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十八世纪德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决定了德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英、法两国不同的特点。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低下,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还不具备,德国的启蒙运动不可能导致政治革命,只限于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戏剧来实现民族统一,形成了一个文学、戏剧、哲学上的空前繁荣时期。

  德国启蒙主义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的代表人物是高特舍特,后期的代表人物是莱辛。

  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生于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1746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开始与戏剧界接触,进行戏剧创作。1748年,莱辛来到柏林,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评论,后来担任柏林《福斯报》的编辑。1755年,莱辛发表了《萨拉·萨姆逊小姐》,这是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