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兴忻君虞卿……编次乡先正文字为《槜李文系》四十六卷,未受剞氏。……同人佥谓,乡州文献不厌求详。如有阙遗,犹可补正。又拟广至宣统季年断代为书。同州诸彦暨海内大雅宏达之士,藏有旧嘉兴府属各县先正文字,无问已否成集,请录副见示。篇帙较繁,则择其尤者。更乞编次仕履,附采言行,作为小传,以识生平。”(引自张人凤《〈槜李文系〉续辑始末》,《嘉兴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各地征稿颇多,当然其中也有种种曲折艰辛。一九二四年六月,葛、张二人特槜稿去杭州,在西湖边一家旅舍内完成遴选工作。最后又请金兆蕃定稿。前后五年,在忻稿基础上辑成一部八十卷的巨帙,共收作者二千三百五十四人,文四千零四十一篇。这是一部史料价值颇高的乡邦文献,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付梓。书稿由葛嗣浵保存至一九三五年春,交嘉兴图书馆陆祖毂装订成册,现存上海图书馆。葛嗣浵作为续辑《槜李文系》的发起人和主要辑编者之一,功不可没。
葛还是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张元济主编)的发起人之一。该书初编有两种书以葛氏传朴堂藏本为底本影印:
1 《说苑》汉·刘向撰二十卷明钞本。
2《欧阳行周文集》唐·欧阳詹撰十卷明正德刻本。
“一·二八”后,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被毁,仍主持古籍编印的张元济深感工作之艰难。葛嗣浵经常伸出援助之手。如张辑编《丛书集成初编》,就曾向传朴堂借抄《艺海珠尘》《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天壤阁丛书》等有关序文和缺书,撰成《丛书集成总目提要》。
稚川学校与它的毕业生
葛嗣浵虽经历过科举,但在清末维新风潮影响下,他率先在家乡创办起一所新式学堂——稚川学校。校址就设在平湖城中明珂里住宅旁,与传朴堂藏书楼相毗邻。葛自任校长。先小学,后扩至中学,学生最多时有几百人,不过只收男生,不收女生。学校经费均由葛氏承担。对学生收费很低,小学每人每学期二元,中学则四元。葛嗣浵晚年多次想发展稚川,招收真正农民子弟入学,只因住宿事一时不能解决,计划未实现。稚川学校历四十余年,享誉平湖、嘉兴乃至全浙江。
葛氏利用传朴堂藏书楼的便利,注重国文教育。他聘用的教师也多为博学之士。如国文教师陈翰就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稚川毕业生中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编辑家徐调孚,即为早期稚川学生。徐还是由葛嗣浵推荐进入商务印书馆,由补习生成长为著名编辑。留德妇科医生金问淇、文史专家周振甫等,稚川学校也为其母校。周振甫先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小学和初中教室的方位,只是藏书楼没有进去过。
三十年代,稚川还出了两位抗日烈士——梅元奇,梅元白兄弟。一九三七年,梅氏兄弟为保卫南京,驾驶飞机与日寇死战,血洒石头城。解放后,平湖公园建有其塑像。
这一切,是稚川学校的光荣,也是其创办人葛嗣浵先生的光荣。近代藏书家兼办教育的本来不多,坚持数十载并成就斐然者更是凤毛麟角。葛氏在近代藏书史和教育史上应该占有一席地位。
传朴藏书今安在
葛嗣浵于一九三五年八月八日病逝沪上,享年六十九岁。
两年后,抗战爆发,江浙一带遭受日寇蹂躏,〃传朴弆藏随之散佚〃。最后,平湖明珂里葛氏住宅、祠堂、藏书楼连同稚川学校,在大火中化为一片废墟!四十万卷藏书绝大部分也化作一堆劫灰!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和企图毁灭中国文化的又一滔天罪行。顺便一提,上海的葛氏开泰木号,抗战初也毁于战乱。
传朴藏书有否逃过劫难的呢?有。日寇抵平湖时,上述提及的“路志”——嘉庆十年路錞续修《平湖县志》,恰在葛嗣浵的儿子昌楹(书征)手中,未及遇难。此书今藏上海图书馆。另有一幅传朴堂藏画《路令送朱椒堂北上图》,抗战胜利后为葛昌楹偶得。“路令”,即续修《平湖县志》的县令路錞。葛曾请张元济鉴赏并题辞,张睹画感慨万千,题七绝诗二首。其一曰:“志乘流传今仅存,画图渲染更加新。天教传朴传双璧,故辟桃源好避秦。”(《张元济诗文》第82页。)一书一画,故称〃双璧〃。可惜此图下落不详,不清楚现是否还存在。
传朴堂前后有近半个世纪,从葛嗣浵建守先阁始也有三十九年,藏书四十万卷,“骎骎乎为浙西之冠”(张元济《题嘉庆十年路錞续修平湖县志后》。)可是,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和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竟不著一字,《浙江藏书家藏书楼》一书也未着笔墨,令人费解。资料匮乏恐怕是主要原因。不过我们从张元济的著述和老人们的回忆中,还是能勾勒出平湖传朴堂的大致轮廓的。据称传朴堂曾刊行过书目,笔者无缘幸见,不然能进一步考察其藏品情况。但愿拙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好者能发掘出更多的史料,更希望天壤间还有传朴藏书存世并早日重见光明。
一九九七年九月于上海永裕里
《平湖藏书家葛嗣浵》补记:
此文写毕后,笔者又陆续见到若干传朴堂材料,现补充如下:
传朴堂除藏书及书画名闻遐迩外,其藏印也十分有名。一九二五年,葛嗣浵之子葛昌楹(1892…1963)、葛昌枌(1897…1951)将传朴堂所藏明清名家刻印二千方中选其精华四百方钤拓辑成《传朴堂藏印菁华》印谱十二卷。吴昌硕为该书题签〃传朴堂印谱〃,罗振玉作序。虽只是一家之藏,却已大致反映了明清篆刻艺术的轨迹。该印谱近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重新出版,葛氏藏印概貌可一睹风采。
旅居苏州的平湖籍藏书家屈爔(字伯刚,号弹山,1880…1963),一九三一年时曾应葛嗣浵邀请,为传朴堂藏书编目。据屈氏回忆录《望绝纪年》稿本记,葛家藏书精华有四:一、〃地志收藏最富〃;二、〃平邑先哲遗书,秘本稿本往往有之〃;三、〃明人集部最为完备〃;四、〃丛书大者小者种类至夥〃。此目并未刊印。
葛氏藏书一般均称毁于抗战之初,其实并非全毁。除少量为其家人携出之外,还有部分善本流入大汉奸陈群泽存书库。陈群靠巨资,也靠劫掠,在南京、上海等地聚集大量藏书。一九四三年编了本《南京泽存书库图书目录》,许多善本古籍标明旧藏之所,内就有注明“传朴堂葛氏旧藏”之书。至于怎样流入泽存书库,情况不详。当时传闻日寇杀进平湖前,葛氏大屋就起火了,不能排除流民乘火打劫的可能。被劫之书后被日伪所掳去,送进了泽存书库。泽存书库藏书抗战胜利后为中央图书馆所接收,现应当在台湾。葛氏传朴堂遗书当也有部分在内。
稚川学校为葛嗣浵所创办,享誉浙江。在它被毁六十余年后,传来当地政府正拟议在原地复建的好消息,这是对已故藏书家的最好纪念。但愿早日建成,继续造福桑梓。
二○○○年一月于上海
●画戏话戏●
须贾与范睢
? 马得 画 东水 文
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号称七雄,各据疆土,倚强凌弱,互相吞并,不肯 上下。魏国与齐国有积世之仇,齐国曾遣孙膑统领大军,明着说去救韩,暗中却来袭魏,在马陵山下, 射死大将庞涓,将公子魏申掳去齐国,并要魏国三年一进贡,从此魏国不振。魏申之弟魏齐为魏国丞相, 因惠王染病不安,命魏齐代理朝政,魏齐看三年已到,拟派大夫须贾前往齐国,一来还他三年贡物,二 来求放公子丰回国,重修两国之好。须贾不才恐自己拙口钝辞,应对有误,提出推荐自家门客范睢一同 前往。范睢学识过人,只因不善奉迎拍马,附势趋炎,因此怀才不遇,仅在须贾处任一门馆先生。魏齐 特许他为副使与须贾共同入齐。若能保得公子无事还国,定重赏加官。
二人到齐国后,范睢果然是深怀妙策,问一答十,能言巧辩。齐王听他一席话,大喜,遂放公子还 国,两邦修好,永为唇齿之邦。齐国大夫驺衍鉴于范睢才能超群,对他作特别的款待,反把正使须贾冷 落在一边。行前在驿站宴会上,范睢对自己广览群书,文武全材,虚淹半世叹道:“日月煎熬,利名牵 扰,人空老,今日明朝,则俺这愁思知多少?”驺衍劝他道:“贤士有如此大才,久后必有大用。”范 睢道:“自古书生多命薄,端的可成事的少。你看几人平步蹑云霄。便读得十年书,也只受得十年暴。 便晓得十分事,也抵不得十分饱。至如俺学到老,越着俺穷到老。想诗书不是防身宝,划地着俺白屋教 几曹。”又说:“……调大谎往上趱,抱粗腿向前跳,倒能够禄重官高……”借着酒兴发了一通牢骚。 驺衍深感像范睢这样确有经纶济士之才,补完天地之手,文通三略,武解六韬,只合早决功名,立取荣 耀,不该久困穷途。范睢却说自己年幼失教,不谙经史,想为官者要忠勤廉正,去暴除贪。自己是一个 愚瞽之夫,只能待时守分,知命安身,不敢希望功名。驺衍劝他不可说这种没有志气的话,人生功名富 贵,皆由自取,也不专是天命。
驺衍因对范睢的学识人品敬重,因此对他十分热情,临行又送他黄金千两(范断然不受)。须贾对此 心想,我是大夫,受命为使,倒不受此款待,范睢是一从者,反受他牛酒款待又赠黄金。范睢是个寒士, 因见我在此才不敢受,此事必然暗昧,想必范睢定在我背后以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重赏,待我还国后 再与他计较。
临行前驺衍又对须贾说:“岂不闻任贤则昌去贤则亡。故秦用百里奚秦霸,郑用小产而郑强,吴去 子胥而吴衰,越去范蠡而越灭,如你魏国可谓失贤,前者不用孟子为相却用庞涓为帅,所以才有马凌之 战,你公子被掳于此,如今有一范睢不用,却用你为大夫,俺主公择放公子申还国者,专为范睢之贤也, 你到本国应辞言谢罪,让位于范睢……”此番话更使须贾加深了对范睢的怀疑和仇恨。
回国后须贾把讨回公子申之功全归于己,并向魏齐告密,说范睢背魏通齐,二人谋划在须贾宴请魏 齐时把范睢请来。一进门须贾先叫他脱去衣裳,他有些迷惑不解,心想可能是好意,怕酒菜弄脏了衣服, 就把衣服脱下。须贾唤侍从把刑具、铁索、粗荆放在他面前。他万万没想到须贾会对他搞突然袭击,一 下子如晴天霹雳一样,陷入了诬枉之灾。魏齐下令将些喂牲口的草料拌上粗糠,命他吃草。须贾恶恨恨 的说:“我保你一同入齐为使,你却以阴事告齐,受他金帛牛酒,你与牲口何别,一根草添你一千岁, 不吃,我将大棒打着。”直打得“血冬凌满脊梁,饿掉了三魂,敲翻了五脏,带肉连皮颤,彻髓透心凉 ……”他们不仅对范睢重刑鞭笞,并恶毒的将他丢入粪坑。可怜满腹经纶、才华出众的范睢竟遭此磨难。 “士可杀,不可辱”。范睢慢慢苏醒过来,悲愤填膺,好不容易挣扎起身,有心逃走又浑身污秽,走无 法走,藏无处藏,幸好遇到了老院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