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管蔡启商,惎间王室,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以车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若之何其使蔡先卫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曹,文之昭也;晋,武之穆也。曹为伯甸,非尚年也。今将尚之,是反先王也。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藏在周府,可覆视也。吾子欲复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将如之何?”苌弘说,告刘子,与范献子谋之,乃长卫侯于盟。

  而有宋朝之美,

  《左传昭公二十年》曰:公子朝通于襄夫人宣姜,惧而欲以作乱,故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作乱。杜注云:宣姜,灵公嫡母。

  又《定公十四年》曰: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杜注云,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

  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易系辞上传》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礼记中庸篇》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孟子尽心上篇》曰: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颜渊篇》曰: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

  《贾子容经篇》曰:语曰:审乎明王,执中履衡,言秉中适而据乎宜。故威胜德则淳,德胜威则施。威之与德,交若缪纆,且畏且怀,君道正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淮南子谬称篇》曰: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外者也。以文灭情则失情,以情灭文则失文;文情理通,则凤鳞极矣。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汉纪卷六高后纪荀悦论》曰:疾病有不治能自瘳者,有治之则瘳者,有不治则不瘳者,有虽治而终身不可愈者。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鹊曰:“我不能治死为生也,能使可生者生耳。”然太子不遇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疾,虽医和亦不能治矣。故孔子曰:“死生有节。”又曰:“不得其死然。”又曰:“幸而免。”死生有节,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淮南子缪称篇》曰: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弗甘弗乐而能为表者,未之闻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阳货篇》曰: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汉书古今人表》曰:孔子曰:“中人以下,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传》曰:譬如尧、舜,禹、稷、与之为善,则行;鲧、兜欲与为恶,则诛。可以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干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

  树达按:上知与下愚不移,上知谓中人以上也,下愚谓中人以下也。《谷梁传》称中知以上中知以下,中人即彼中知矣。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左传僖公十九年》曰: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树达按:务民之义,所谓先成民也,今言尽力于人事。

  《礼记表记篇》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树达按:今观龟甲卜辞,殷人尊神之说信矣。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曰:史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礼记檀弓上篇》曰: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

  《国语楚语》曰:观射父曰:古者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颜渊篇》曰: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树达按:先事后得,即此先难后获也。夫子一再以此告樊迟,盖意在救其短与。

  《晏子春秋问下篇》曰:叔向问晏子曰:“人何以则可谓保其身?”晏子对曰:“《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几,不要幸,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矣。”

  ○子曰:“知者乐水,

  《韩诗外传卷三》曰: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闲,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天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说苑杂言篇》同。)

  仁者乐山。

  《尚书大传》曰:子张曰:“仁者何乐于山也?”孔子曰:“夫山者,然高,然高则何乐焉?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此仁者之所以乐于山者也。”(《韩诗外传卷三》、《说苑杂言篇》文并略同。)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篇》曰: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贫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申鉴俗嫌篇》曰:或问:“仁者寿,何谓也?”曰:“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征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曰:“颜、冉何?”曰:“命也。麦不终夏,花不济春,如和气何?虽云其短,长亦在其中矣。”

  《中论天寿篇》曰:或问:孔子称仁者寿,而颜渊早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比干、子胥身陷大祸。岂圣人之言不信而欺人邪?故司空颍川荀爽以为:“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精魄之荣华也。形体固自朽弊消亡之物,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德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哉!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宁复知其姓名邪?《诗》云:‘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人岂有万寿千岁者,皆令德之谓也。仁者寿,岂不信哉?”北海孙翱以为:“死生有命,非他人之所致也。若积善有庆,行仁得寿,乃教化之义,诱人而纳于善之理也。若曰积善不得报,行仁者凶,则愚惑之民将走于恶以反天常。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干以为:二论皆非其理也。夫寿有三:有王泽之寿,有声闻之寿,有行仁之寿。《书》曰:‘五福,一曰寿’,此王泽之寿也。《诗》云:‘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此声闻之寿也。孔子曰:‘仁者寿’,此行仁之寿也。”孔子云尔者,以仁者利养万物,万物亦受利矣,故必寿也。自尧至于武王,自稷至于周召,皆仁人也。君臣之数,不为少矣;考其年寿,不为夭矣。斯非仁者寿之验也?又七十子岂残酷者哉?顾其仁有优劣耳。其夭者惟颜回,据一颜回而多疑其余,无异以一钩之金权于一车之羽,云金轻于羽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说苑政理篇》曰: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此霸者之迹也。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对曰:“亲亲,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此王者之迹也。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此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之所以不如鲁,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淮南子齐俗篇》曰: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按此说与《说苑》小异而大同。)

  《左传闵公元年》曰:齐仲孙湫来省难。仲孙归,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

  又《昭公二年》曰: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礼记礼运篇》曰: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

  又《明堂位篇》曰: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焉。

  树达按:齐为霸业,鲁秉周礼,则王道也。齐一变至于鲁,由霸功变为王道也。《礼运》以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六君子为小康,(见卷三《子谓韶章》引。)是王道为小康也。鲁一变至于道者,由小康变为大同也。《礼运》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此道正彼文所谓大道矣。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颜渊篇》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