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地行-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    
    同一时期的著名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弗拉维斯在《犹太战争》中,记下了这惨烈的一幕:“他们用抽签的方式从所有的人中选择了10个人,由他们杀死其他人。每个人都躺到地上,躺在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边,用手臂搂住他们,袒露自己的脖颈,等待那些中签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的一击;当这10个人毫无惧色地杀死了所有人之后,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为自己抽签。中签的人将先杀死其余的9人,再杀死自己。……那最后剩下的一个人,检查了所有躺在地下的尸体,当看到他们已经全部气绝身亡之后,他便在宫殿的各处放起火来,然后用尽全身的气力将剑刺进自己的身体,直没至柄,倒在自己的亲属身边死去。”    
    在这次悲壮的集体成仁中,只有2名妇女和5个儿童躲藏在蓄水池,侥幸地活下来,目睹了这场悲剧。其中一名幸存的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约瑟夫·弗拉维斯,向他叙述了发生的一切。后人对马撒达的了解,几乎都来源于弗拉维斯的历史著作《犹太战争》,书中描述的历史,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逐步得到了应证。    
    马撒达沦陷后,罗马军队再度驻守其上,但不久便因水土不服将它废弃。公元5世纪,一些拜占廷的隐修者曾居住在马撒达的碎石瓦砾和山洞中,达100多年。公元7世纪,波斯人征服了马撒达,修行者被迫离开了它。这个气势恢宏的堡垒,渐渐地被人遗忘,在沉寂的千百年中,默默地守护着犹大沙漠。直到1963年,伊加尔·亚丁教授带领一支考古队,对马撒达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工作,才重新唤起人们对这座古堡尘封已久的记忆。    
    到马撒达堡,最轻松和便捷的方式是乘坐缆车,直达城堡东门下,再登上数十级台阶便可到达山顶。但若要体验一下马撒达之险和当年攻城之难,则不妨用一小时左右时间,爬爬“蛇道”。“蛇道”是蜿蜒盘旋在岩石间的羊肠小道,因其极为狭窄曲折而得名。在酷热的死海西岸攀登“蛇道”;实在是苦不堪言的经历。你必须先踩稳一步,才能再迈出下一步,否则稍有不慎便会滑下绝壁。    
    马撒达山顶是一片呈船形的平坦高原,东西宽300米,南北长700米。城堡规模很大,残垣断壁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站在空荡荡的城堡高处,使人如同孤悬于半空中,醺醺然有横空出世之感,又如同置身波涛飘摇的汪洋,晕乎乎地茫然不知所往。    
    城中的建筑大都是希律王时期的遗迹,宫殿、仓库、防御工事、浴池和供水设施,无一不反映出精心的设计、上乘的工艺,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一些建筑装饰,如壁画、马塞克地板以及石柱等,都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希律王生性多疑,为安全起见,他选择在马撒达北部危崖最幽僻、最险扼之处,建造他富丽堂皇的北宫,作为休憩和隐居之所。北宫建在阶梯似的峭壁上,极为巧妙地利用地势的自然变化,把宫殿分隔为上下三层平台,平台间高度相差达30米。    
    最下层是一个刻有柱廊的方形凉台,这里悬崖垂挂、阴翳蔽日,北风微拂,异常凉爽,是马撒达最好的避暑纳凉之处。考古队在东边一个罗马风格的浴室里,发现了一男一女的遗骸,女人头上棕色的发辫还一丝不乱地扎得好好的,据推测,他们可能是犹太起义者的骸骨。中层平台是一个圆厅,也是供希律王休闲娱乐之用。有趣的是,墙壁呈两个同心圆形。山顶最上层平台也是由两道环形石柱支撑,是希律王的起居室,房间面积不大,看来是专供他一人使用的。平台北边是一个半圆形阳台,从这里可以清晰地俯瞰死海。这个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大盐湖,在我们眼前,成了一泓碧绿的小池塘。    
    北宫旁边,有一个所谓的“抽签区”,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刻着名字的贝壳,其中一个上面刻有马撒达抵抗者领袖──本雅埃尔的名字。人们猜测,这些贝壳可能就是当年犹太人集体自杀时抽的“签”。    
    在北宫南边,希律王又建起了一座西宫,占地约15000平方米,作为他处理国政、接见臣民及招待宾客的场所。这是马撒达规模最大的建筑,宫殿北翼和西翼是办公场所及官员和仆役的住处,南翼是国王的寝宫。在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块保存完好的马赛克地板,是以色列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块,上面绘着几何图案和葡萄、无花果叶、橄榄枝等植物花纹。    
    在毗邻北宫处,还有希律王考究的浴室,包括一间更衣室、一间冷水浴室、一间温水浴室及一间蒸气浴室。罗马人酷爱沐浴,亲罗马的希律王自然也趋之若骛,即使在干燥少雨的沙漠,也不放弃这一时髦的享受。蒸气浴室的地下加热系统仍保存得很好。当年的沐浴者脚踏木屐,把水泼在滚烫的地板上,大量的蒸气便弥漫了整个浴室。    
    城堡中,一排长方形的巨大贮藏室颇为壮观。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破碎的器皿,可以看出它们是被人故意打碎的。而仓库中贮藏的食品和武器种类繁多,证明马撒达的抵抗者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仍能长期维持生活所需。    
    城堡西边,发掘者发现了以色列最古老的犹太会堂,这也是圣殿时期遗留下来的极少数犹太会堂之一。会堂朝向东方的耶路撒冷而建,环绕墙壁内侧有许多石条长凳。会堂西北角地下,发现了《旧约圣经》的《申命记》和《西结书》等章节,这些古卷现在收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中。抵抗者在马撒达居住期间,常在这里祈祷和聚会,今天,许多犹太男孩也来到这座古老的会堂,举行他们的成年冠礼。    
    马撒达的建筑中,一个十分巧妙的独到之处,是以同心圆修建的双层环形墙。在希律王的北宫中,有两处此类建筑,而城堡的围墙,更是同心圆墙的典型。围墙内外层中间,巧匠们用隔墙分隔出众多的房间,供守城的士兵居住,兼作仓库和兵器库。这样不仅使城堡有双重保障而加倍坚固,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建筑空间。    
    城堡西门附近,有一个断裂处,这便是罗马军队最后攻破城池的地方。旁边一大堆圆形石块,大概是罗马人用抛石机投进来的。从缺口往外看,一面巨大的斜坡向远处伸展开去,山脚下罗马军营遗址历历在目。天边,一轮缓缓下坠的残阳放射出夺目的光辉,将一望无涯的犹太旷野染得血红血红,而本雅埃尔掷地有声的话语似乎仍在天地间回荡:    
    “宁愿为自由而死,不做奴隶而生!”    
    如今,马撒达已成为以色列历史上以少对多,以弱抗强的英雄主义一个最重要的象征,成为犹太民族争取自由、不畏强暴的奋斗史上辉煌悲壮的一页。据说,以色列一支精锐的装甲部队,在新兵入伍时,要来到马撒达宣誓,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马撒达将永不再陷落!”此举是否真有其事,笔者未得到证实,但马撒达作为以色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作为激发国民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源泉,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篇:圣地文化行所多玛──随烟而去的城市

    距马撒达不远,在死海南端,有一个叫所多玛的地方。与马撒达的备受重视、游人如潮相比,这里显得分外冷清和凄凉。    
       阿拉伯语中,死海还被称为“巴哈尔·罗得”,意为“罗得之海”。罗得是亚伯拉罕的外甥,住在死海附近的所多玛城。专家们考证,这个传说中的城市现在可能湮没在死海水底。而在《旧约圣经》中,还有一段关于所多玛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那是在公元前4000年,上帝认为所多玛是一座邪恶多端的城市,遂派两个天使前去,准备将它毁灭。亚伯拉罕从天使那里获悉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再三为城中众人向上帝求情。那两个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玛,罗得将他们迎到家中。城里的人围住罗得的房子,要他把天使们交出来。罗得苦苦劝阻,众人不但不听,反而向前拥挤,寻衅闹事,要攻破房门。天使将罗得拉进屋去,把门关上,并使门外的人眼睛昏迷,他们摸来摸去,总寻不着房门。    
    天亮了,天使催逼罗得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赶快出去,免得因这城里的罪恶,同被剿灭,但罗得迟迟拖延不走。两个天使就拉着他们的手,把他们领到城外,说:“逃命罢,不可回头看。”    
    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附近的一座城),把这两座城市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一切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刹那间便变成了一根盐柱。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向所多玛方向眺望。不料,那地方烟气升腾,“如同烧窑一般”。    
    据《旧约圣经》记载,罗得和他的两个女儿逃脱了上帝对所多玛的惩罚,住在山上一个岩洞里。女儿们为了让父亲留下后裔,都从他那里怀了孕。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摩押人的始祖。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亚扪人的始祖。    
    如今的所多玛地区,满目荒凉,寸草不生。到处是灰白黯淡的盐柱、盐堆、盐洞,阴森森的峡谷沟壑纵横,使人不禁回想起城市被毁的惨景,纵使在炎热的烈日下,心中仍忍不住掠过阵阵寒意。在一孔盐洞上僵立着一根酷似人形的盐柱,据说那就是罗得妻子的化身,她仿佛仍在回头眺望,可是身后是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戈壁,数千年前的所多玛古城早已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    
    


上篇:圣地文化行凯撒利亚希律王的得意之作

    地中海总让我联想起一支支情趣盎然的旋律。它那温暖和煦的海风,好像袅袅低回的背景音乐;它那蔚蓝浩淼的海水,有时轻轻地舔着沙滩,发出温柔的细语,如深情悠缓的小夜曲;有时翻腾着瑰丽的浪花,顽皮地拍击着海岸,仿佛热情奔放的狂想曲;有时又咆哮着、喧腾着,掀起汹涌澎湃的狂涛巨澜,宛若高亢雄壮的交响乐,久久激荡着人的胸怀。    
    以色列狭长而肥沃的地中海沿岸平原上,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滨海城市,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和农业基地。像所有历史古城一样,这些城市看似平淡,却蕴含着历史的神秘和深邃,至今仍留下了众多供后人评说的珍贵历史古迹,它们恰似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谱写了地中海迷人的旋律。    
    凯撒利亚希律王的得意之作    
    公元前37年至公元4年在位的希律王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国王,他对希腊罗马文化推崇备至,为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欲望,他制订了规模宏大的建筑计划,不惜劳命伤财,在王国内大兴土木。地中海岸边的凯撒利亚堪称他的得意之作,从公元前22年开始动工,历时12载方才建成,集希腊和罗马风格于一体,气势恢宏,极尽奢华。    
    公元66年,凯撒利亚城中的犹太人不满罗马人的统治,揭竿而起,但遭到残酷镇压,2万多名犹太居民被血腥屠杀。这成为随后犹太战争爆发的起因,还导致了耶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