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被推翻。他列举了在辩论时各种反驳形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问题的
关键,指出对方错在哪里。
    《辨谬篇》共34章,主要讨论逻辑谬误和反驳的方式。除绪论和结论外,其
余分别讨论:谬误的种类和产生的根源,对付谬误的各种方法。
    亚里士多德是针对当时流行的智者派的诡辩术写的,他说本书的目的是为了
弄清在辩论中发生错误根源的性质和数目,指出论敌所犯的错误。
    这篇著作一开头就提到真正推理和诡辩推理的区别所在,指出由于真实和虚
妄之间有一种相似,所以有些看起来好像是推理,其实不是真正的推理;诡辩家
进行的种种论证和狡辩,看起来好像他们很有智慧,其实乃是一种智慧的假象。
诡辩术是一种凭借外表的智慧来搞钱的技术。诡辩家就是通过这种诡辩术,“为
了得到声望,然后用这种声望来获得金钱的人”。
    关于逻辑谬论的种类,亚里士多德着重分析了下面两类:一类属于语言方面
的谬误,用字歧义、语意双关、字的含糊结合、分离、重音放错、误用语法形式
;另一类不属于语言方面的谬误,偶然性,即把事物的本质和其偶然性混淆起来,
以一概全,错认后果,即认为因果可以相互换位,证明和反驳的论据未弄清,非
因而误因,把几个问题当作一个问题来处理。对付第一类谬误的办法,就是依靠
那种论证关键所在的论点的对立面,例如,如果论证的关键在于误合,其消除办
法就是分离。
    对付第二类谬误的办法,亚里士多德没有具体论述,只是原则上提及:要针
对其狡辩的地方进行反击,有时反驳对方的论据,有时反驳对方提问题的方式;
也可以不用这些方法,而攻击论敌本身,或用拖延时间的办法,便于从容应付。
    2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全书14卷142 章,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学
著作。
    亚里士多德自己并没有写过一本叫做《形而上学》的著作,这个书名是后人
加的。关于这部著作的书名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公元前60—前50年安德罗尼珂在
编纂亚里士多德文集时,将他写的关于自然事物,即我们可以感觉到的运动变化
的事物的那部分著作编在一起,定名为《物理学》。将另外一部分讨论比较抽象
的东西的著作编在一起,摆在《物理学》的后面,无以名之,就将它叫做《物理
学之后》。亚里士多德将他自己的这类思想称为“第一哲学”,表示它是高于其
他研究具体事物的各门科学的。中文将《物理学之后》译成“形而上学”。这里
的形而上学指关于存在的学问、抽象的东西,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孤立、静止、片
面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不是一回事。另一说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该书中称
“物理学”为“第二哲学”,克莱孟。亚历山大里诺就把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所讲
的“第一哲学”解释为“超物理学”,即形而上学。
    现在一般都取前一种解释法。
    《形而上学》这部著作是后人编纂成的,不是亚里士多德原来就这样写的。
从形式和内容看,有不少重复和矛盾,前后各卷间,也有不相连接之处,有一些
显然是不同时期的著作,有的还可能是他的学生的笔记。古代有一种记载,说《
形而上学》只有10卷,但我们现在见到的是14卷,其中2 、5 、11、12卷可能是
早期作品。对这点,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总结了他的前辈们的哲学思想,着重回顾了
这些哲学家们关于世界本原问题上的看法。他从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
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主张水是万物之源开始,以及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学说,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直至柏拉图的理念论,都引证
了许多史料并作了分析。他在总结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时指出,我们虽然从他们的
哲学观点中得益不少,但他们都有片面性,没有找到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四种原因,
即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亚里士多德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四因
说。
    接着他讨论了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以及科学分类的原则。
    在第3 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十几个哲学应该讨论的问题:1。对于各种原因
的研究,是不是同一门学科的任务?2。研究本体的学问是不是同时也研究各门科
学的普遍性?3。哲学是不是要研究一切本体?4。有无不可感觉的本体?5。哲学是
不是还要研究事物的主要属性?6。事物的第一原理是属还是种?7。有没有脱离个
体而独立存在的抽象?理念是不是可以和物体分离?8。第一原理在数目上有限,
还是在种上有限?9。可毁灭的事物和不可毁灭的事物其原因是不是相同? 10。存
在和单一是本体呢还是属性?11。 第一原理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12。 第一原
理是潜在的,还是现实的?13。 数理对象是不是本体?这些问题是全书的提纲,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便构成了以后各卷的主要内容。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是发
展的,后来有些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原来提出问题的范围。亚里士多
德在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对哲学发展有重要影响,提出这些哲学必须研究和解
答的问题是原因之一。
    在第4 卷指出,哲学的对象是研究“存在”本身,或称为“存在的存在”。
存在的中心点是实体。其他各门科学是研究“存在”的一部分及其属性。亚里士
多德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的研究对象作了有益的探索。在第6 卷,根据
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和创制的
科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属于理论的科学。他认为哲学是研究既独立存在又不
动的东西,即永恒不动的实体。哲学是其他科学的根本,优于数学和物理学。
    关于实体学说,在该书第7 卷作了集中阐述。他提出了“实体”的四种意义
:本质、普遍、种和基质。这里他特别强调“基质”,指出基质是这样的东西:
其他一切东西都是来述说它的,而它却是不述说其他东西的,因此它是最真实的
实体。实体有三种意义:质料、形式以及质料和形式的结合。质料是潜在的实体。
形式是现实的实体。现实的东西,原来一定不是现实的,但现实的东西的存在不
能出于绝对不存在的事物,必须先有一个能成为现实的东西存在,这就是潜在的
东西,潜在的东西的现实化就是运动。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他的神学思想。他有关于不动的推动者的
思想,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个永恒的实体,它是没有任何质料的,亚里士多德称
之为神。神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自在自为”的东西,是至善的永恒存在。黑
格尔把亚里士多德这种神学理论称赞为“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唯心论了”。
    最后,亚里士多德集中批判了理念论和数论派。他对理念论的批判,集中到
一点,就是提出了理念论把一般的“理念”看成是在个别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的
东西,从而使一般和个别分离开来。在批判数论派时指出:他们看到了感觉事物
具有数的属性,便设想事物均属于数,事物均由数所组成,这是荒谬的。数学的
对象不能脱离感觉事物而存在,数若不存在于可感觉事物之内,为什么可感觉的
事物会表现有数的属性?数论派看到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就认为这
些必定属于实体,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些东西本身不是实体;退一步说,即
使是实体,也应该是感觉世界的实体,因此,数绝对不能独立存在。
    3 《尼各马科伦理学》《尼各马科伦理学》全书共10卷116 章,这是亚里士
多德三部伦理学(另两部是《大伦理学》和《优代莫伦理学》)中最重要的一部
著作。
    该书思想完整、结构严密,各卷章节一气呵成。在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这是惟一一部系统著作(其他多是经后人编辑,把同类著作编在一起而加以篇名),
也是被研究得最仔细、注释得最广泛、成果最丰富的著作。
    这部著作主要之点是:第1 卷定义主题及说明问题所在;第2 —5 卷讨论道
德德性,先是一般说明,然后讨论选择及责任,再详细说明道德德性;第6 卷讨
论智德;第7 卷讨论道德弱点;第8 —9 卷研究友谊;第10卷讨论快乐、幸福。
各卷之间的论述互有穿插。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的伦理观。他认为人们无论做什
么事情都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善和至善,这种善就是人
    们的美德,因此善是具体的。从而批判了柏拉图提出的存在一个绝对的抽象
的善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有三种东西:情感、潜能和品质。所谓情感是指那些伴
随有愉快和痛苦的许多感觉;所谓潜能是指我们借以感受这些情感的能力;所谓
品质是指我们借以对付这些情感的那些东西。美德既不是情感也不是潜能,乃是
品质。换句话说,任何一种东西的美德,都是即使这个东西处于良好状态中,又
使这个东西的工作做得很好。这种良好的性格状态就是“中庸之道”、“适度”。
他指出:人们的行为有过度、不及和中间三种状况,其中过度和不及是一种失败
的形式,只有中间才是成功的形式,才是美德。可见亚里士多德提的“中庸”就
是对任何事物的态度和行为要有一种适度。
    亚里士多德根据中庸的道德原则,详尽地讨论了人们的具体的道德行为。他
指出,逃避和害怕每一样事物的人是一个懦夫;反之,不顾任何危险的人是鲁莽。
勇敢的美德就是在懦夫和鲁莽之间。贪享每一种欢乐,在任何欢乐之前不止步的
人是纵情无度;反之,避开一切欢乐的人是麻木不仁。节制的美德就是在纵情无
度和麻木不仁之间。把自己能力估计过高的人谓之自大;反之,把自己能力看得
太低的人谓之自卑。自尊的美德就是在自大和自卑之间。遇事不称心如意不加考
虑就勃然发怒者称为暴躁;反之,遇事无感情和无苦乐之感觉者称为萎靡。和蔼
的美德就是在暴躁和萎靡之间。不考虑别人只为了自己者谓之自私自利;反之,
对自己毫无考虑者谓之自我否定。友爱的美德是在自私自利和自我否定之间。
    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还探讨了人们获得美德的途径问题。在他看来,
美德有两种:理智方面的美德和伦理方面的美德。理智方面的大多数是由教导而
生成、培养起来的,需要经验和时间;伦理方面的则由风俗习惯熏陶出来的。因
此人们的美德不是自然生成的,不是天赋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存在的东西能够
被习惯改变。这就是说,人们要获得和掌握中庸的道德行为和标准,应靠后天的
实践和训练,正如一个人由于从事建筑而成为建筑家,由于弹琴而成为弹琴家一
样,我们也是由于行为公正而成为公正的,由于行为有节制而成为有节制的,由
于行为勇敢而成为勇敢的。反之,有人之所以变得懦弱或纵情无度,都是由于在
相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