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不知传统远古时候的人们吃不吃果子狸,这不属于生态饮食的讨论范畴,更应该放在物种破坏里)。但是,现代的种植养殖烹饪方式对于环境的伤害到底有多大?堵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尾气对环境伤害又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么?

  放弃这些貌似高深的理论和虚伪的面具吧,我们要的无非是关于食物原味的记忆复苏,相信这种食物才是纯美的、健康的。卡路里的比较是无意义的,食物的脂肪含量和微量元素也与种植方式没有太大关系,味道的改变却是一定的———缩短的生长周期与改变的自然条件必然会让植物疑惑而懵懂地长大,被稀释的自然资源自然也淡了它们的味道。

  我们需要保存记忆,害怕失去原初的味觉和触觉,就像我们虽然厌倦家庭冲出牢笼,却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把自己蜷缩成在母亲子宫里的模样。现在我们害怕失去自然,害怕被惩罚,而且已经觉得被惩罚,因为不断地改造改变,自然表面上失去了本来面目,而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表情。于是现在,人们想要抓住一些什么,就像要接住滑过洛丽塔带着绒毛的脸颊的水珠,抓住最新鲜的、最原生态的、最接近自然的亲自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农作物,表示与自然的亲近,表明自己从未远离自然,是自然的子民,应该被保护得好好的。

  而味道,则是这种亲近的标志———出于最原始的动物本能,以味道作为判断的标准。人们觉得是唤起这种味觉记忆的时候了,在物种没有被完全变异之前,在还有人懂得传统农耕养殖的方法之前。我们并不想被真正抛弃,我们只在需要的时候伤害,这就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至于东方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拿来用用,受到西方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影响的东方跟着西方的风潮到处乱跑,也跟着倡导着与自己实际不相符的生态饮食。试想想这些转型期的国家何尝注重过环保问题?健康问题更需要的是医疗设施,而不是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样只会让更多人饥饿———这是题外话。

  所以,提倡生态饮食是一种态度,接下来找的理由却大可不必,可以直白地说要唤起对自然的味觉、要将被工业食品污染的体内清洁打扫……但是,别说那么多关于环保的理由,并且自说自话地让这个理由占据高位———不过这个理由是最合适占据高位的———成为这场所谓运动的口号,一边开着大排量的汽车,一边去购买一袋原生态种植的小米。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8期P36


   

铁人精神
作者:吴淡如

  大约半年前,有位担任美食记者的朋友打电话给我,他说有家以日本“料理铁人”为号召的法国餐厅开张了,他刚品尝过,觉得名厨所做的日式法国菜实在太精致美味了,请我一定要试试看。

  在他一再叮咛之下,我请了几个朋友到该餐厅吃饭,中午的套餐一人份超过台币一千五百元,还桌桌客满。名不虚传的是,从前菜、色拉到主食,视觉上都很迷人也都能够满足我们的味蕾。朋友不忍我太破费,点的还是最便宜的迷迭香烤鸡,连一道听起来很平凡的料理,还是做得皮脆肉嫩,美味极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有位朋友请我吃饭,问我想到哪家餐厅?舌齿间余韵犹存的美味,唆使我再度光临。

  出乎我意料的,这天中午,餐厅里只有两桌客人。

  我点了一样的套餐。

  一道一道名称相同的菜送上来之后,我的表情越来越尴尬。菜肴长相略“相似”,但口味全不如。我对美食并不吹毛求疵,但深觉“今非昔比”:色拉的酱汁完全走味,而烤鸡像泡在回锅油里的海绵、明虾也应该在冰箱休息了一个礼拜才出来见客,我很后悔没有跟朋友约在麦当劳就好。

  餐厅经理走过来客气地问:“味道还可以吗?”

  我也很委婉地问:“厨师和刚开张时不一样吧?”

  餐厅经理面露歉意,送了两客甜点。遗憾的是,连甜点也跟上次的味道有天壤之别。

  难怪“人满为患”的景象已不复见,其实,顾客的味觉是骗不得的。一般顾客们只要感觉自己上当过一次,就不会再当冤大头了。

  日本人称行业中的杰出人士为“铁人”,从字面上解释,是跟钢铁一样撑得久、不变形。没想到,百炼钢到台湾来没几个月也会化成绕指柔。

  各行各业不都如此:由盛转衰、后继无力的关键点,在于自我要求不足:声名一响,开始目中无人,而声名一跌,态度就随便了起来。而能持久声名不坠者都有两把尺,一把尺维持旧有质量,名为“自律”,一把尺度量自己是不是还有进步空间,叫做“成长”。

  自律不变的本质,激励成长的可能,才是铁人精神。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8期P13


   

他为什么被拒签
作者:赵春

  一年多前,朋友结束了在新加坡的考察观光,准备返回国内。没想到,就在即将登机时,朋友却被机场工作人呐礼貌地拦下:“对不起,你现在不能登机。”

  “为什么?”朋友吃了一惊,“我的机票有问题吗?”

  “机票没有问题,但登机不行,因为你还有一本从图书馆借阅的书没还。”

  最终,朋友还是错过了那次航班,一个星期后,他才得以搭乘航班回国。

  事情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今年,朋友的女儿到新加坡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大喜过望之下,朋友自然要亲自送女儿一程,可是,当他办理赴新加坡的签证时,却再次遇到不小的尴尬在最后环节,他被拒签了。

  朋友很候知道,自己符合出境的一切条件却终被拒签的原因是什么。不久之后,他知道了答案。原来,他被拒签的缘由,就在一年前那本没来得及归还的借书上面。这是女儿出国后告诉他的,女儿还告诉父亲,象他这样有过不良记录的人,除非以后换一名字,否者很难再迈进新加坡的国门。我曾多阅人多次听朋友提起过这件事,朋友显然很在意它,每次讲述之后,朋友都会感慨:新加坡的高素质,就是被这么“管”出来的。

  相似的故事还发生在香港。一位与我相识的公司老总,在去香港谈一单生意时因为不熟悉当地的右行车道,驾车时违反了交通规则。迅速赶来的交警撕下罚单递给友人,这位友人却将一盒好烟连同罚单一起塞到警察手里,驾上车子扬长而去。他天真地认为这件小事完全可能如此摆平。可是,他错了。拒缴罚款的他在一个星期后,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令他惊愣的是,他居然以两项理由被起诉:一是拒缴罚款,二是贿赂警员。事后,朋友在他的心到博客中原原本本地记下了这件事,他还说:在他的印象里,香港原本只是一座灯红酒绿的城市,通过这场“官司”;他对这座城市产生了一种敬畏。使”东方明珠” 熠熠生辉,不仅是充盈的物制和繁荣的经济,更有昌明的法制和公职人员的廉洁。

  两位友人的际遇,让我想到很多。的确,他们所遭遇到的种种尴尬,仅仅是由一本书一张罚单造成的,但这一本书和一张罚单背后的东西,却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8期P27


   

四个男人一身西装
作者:石一枫

  受访人:王业北京某大学四年级本科生湖北人22岁

  采访人:石一枫王业是一个瘦小的男生,头发刚剪过,四六分,但剪得生硬了些。身穿棕色的化纤棉衣,牛仔裤已经分辨不出颜色了。很多生活不富裕的大学生都穿着这种批发市场买来的衣服,冬装大概一两百块钱就能解决一身。不知道为什么,他显得对自己的衣服很尴尬,不停地把棉衣的衣襟摆弄来摆弄去,手在牛仔裤上蹭着。

  我是农村来的,这你可能也看出来了。看不出来?这么说就不实在了吧。当初我们宿舍的四个人刚见面,谁是农村的谁是城里的,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她对城里来的小李说:“你生活不能搞特殊化啊。”这话是好话,我们也跟着笑了。但我笑得挺辛酸的,不知道另外两个兄弟什么感觉。

  我们一个房间,只有小李是长春的,他家里好像是银行的干部,条件挺好的,一身耐克、苹果之类的名牌。其他三个都是老少边穷,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不过得承认,小李是个好人。刚混到一起,他就请我们吃饭,就在学校外面的小饭馆,大家喝了十瓶啤酒,气氛很火热。

  进入了找工作的时间,大家都忙着考试面试。考试还好办,面试最困难。那就是西服。人家说女人有一件衣服,一辈子只穿一次,那是婚纱,男人的西服也差不多 ——上了班以后,有谁会成天那么笔挺呢?可是现在面试就得穿西服,大公司面试穿西服,小公司更得穿西服,越不用穿西服的地方越得穿西服。越没起色的地方越得穿西服,不穿的话,人家觉得你不重视,你自己也心虚。没办法,买。

  可是根本买不起。商场里,一般的都得三千多,好点的得上万。批发市场有二百多的,那是民工西服,跟乡下人一样,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人家说,穿那样的西服就直接到建筑工地去找工作好了。

  只有向小李借了。小李有一身登喜路,那是专门为工作投资的。刚开始大家都开不了这个口,后来老董心一横,说:“小李,别的事不好意思麻烦你,这次实在得求你帮忙了。”小李很激动地说:“你要是说求,我就不帮你。”老董很感动,说:“管你借西服。”小李很痛快就借了,他说他的面试还早,把担架留给更困难的同志吧。这让大家都很感动。

  老董穿着西服,看起来就不像老董了。我们三个,都有隐隐的愿望,都愿意看起来不像自己。老董的面试据说是很成功的,走时精神焕发,回来神采飞扬。我们看着“有品位”的老董,大家都动了念头。我说:“老董,你看你,穿着西服有了感觉,都舍不得脱了吧。”老董立刻把西服脱下来,整整齐齐地放好。

  第二个借西服的是小钟,他要去面试的是一个国家机关。小钟的个子矮,穿着小李的西服显得大,但是即使拖拖拉拉的,也是有品位的拖拖拉拉。几天以后我去一个公司面试,也穿着小李的西服。我对着镜子摆着造型,真是人靠衣装啊。

  自从开了这个头,我们一旦面试,就穿着小李的西服去。想起来有点可笑,过去人穷得一贫如洗,才一家人轮流穿着一件衣服出门呢。现在没有那么穷了,也轮流穿一件衣服。老董引申道:“我们真是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兄弟。”这样说,大家又感动起来,感到真是好兄弟。小李开玩笑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我们可以穿一件衣服,可不能追同一个女人。”大家笑得非常响亮。

  但是再往下,事情又变味了。面试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经常是同一天,两三个人都要面试。假如小李面试,自然没得说,他的西服他先穿。但小李没有面试,其他两个人又有面试的时候,应该谁穿呢?老董说:“摸扑克好了。”有一天,小钟没有摸到黑桃,但他可怜巴巴地和老董商量:“你不是特别看重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