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军三大主力完成了充满艰难险阻的长征,从不同的地方,历经不同的时间,殊途同归,走到了一起,使支离破碎的红军会合为一个整体,队伍壮大了,抗敌的力量加强了。在会宁这块并不富饶的土地上,红军因胜利会师而犒赏三军。在今天会宁县长征纪念馆的文物陈列室里,还展示着一个连队通知,那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上面用毛笔写着:早上分粮,每人5斤,上午开会,下午分袜子,晚上煮饭吃……
馆里的讲解员还会向参观者披露一个没有历史记载,但却能与当时的环境和人物性格相吻合的故事:决定三个方面军会师地点的人是毛泽东。早在一年前就已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当时正在保安,当周恩来问他:三军会师选在何地为好?毛泽东凝神想了想,笑着说:这次一定要选个好地方。去年和张国焘在两河口会合,那地名就不好,结果红军刚合到一起就又分成两股了。于是,毛泽东站在地图前看了一阵,用手指着会宁说:这地名好,会而宁之,此地吉利。这样的故事当然符合睿智而幽默的毛泽东,为此,会宁人有了承载中国革命重大历史事件的美誉,会宁城里也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纪念场所。每当人们走进这座小城,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些许神圣的感觉。
当年那座曾经飘扬过红军三个方面军的军旗的城门楼——会宁西门楼和红军曾经会师联欢的祭孔文庙的大成殿,在几年前已被定义为会师楼和会师联欢会旧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亲题塔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在文庙大成殿红军会师联欢会旧址前面的空场上落成,此塔造型别致,整座塔由3座塔合抱而成,傲然耸立,直插云霄,象征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紧密团结,所向无敌。如今,这座会师纪念塔和会师楼都成了会宁县的标志性建筑。在纪念塔的北边,还有一片会师碑林,汇集了百余位国家领导人、将帅及名人亲笔书写的碑刻,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抒发了对红军,对长征,乃至对中国革命的情感与畅想。
199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会宁县还筹建了长征胜利景园。这个景园的布局完全按照红军的长征路线,将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和地理建筑一一再现,有瑞金白塔、遵义会址、泸定桥、腊子口、甘孜会师遗址……延安宝塔等,并按一定比例微缩。
这条绵延二万五千里的长路,女人们跟随一方面军整整走了一年零八天,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当张国焘、朱德、周恩来骑马进入陕北保安,已是1936年12月2日。这一天,张国焘再一次与毛泽东握手拥抱,并肩走上主席台,面向台下万千的官兵和群众,宣告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话声落地,掌声四起。雷鸣般的掌声吸引了不远处的一群妇女。蔡畅、邓颖超、贺子珍、康克清这些熟识的女人正在和两位母亲一起,说笑着逗弄她们怀里的孩子。那个稍大一点的孩子挣脱了母亲的怀抱,用她还站立不稳的双腿,蹒跚着跑向掌声起处。这两位母亲一个是贺龙的夫人骞先任,一个是肖克的夫人骞先佛,她们也是经过长征的一对姊妹花,跑开去的正是在长征途中出生的贺龙的女儿贺捷生。
在会场的另一个角落,一个纤瘦的女人的脸颊上淌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是兴奋的一种表达。当危拱之听毛泽东说到,凡是经过长征考验的、政治上没有动摇的同志,不管是马夫、火夫,不管历史上受过什么处分,都可以入党或恢复党籍的时候,这个一直背着“黑锅”行军的女人再也抑制不住,热泪滚滚!
长征胜利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就在这一瞬间光芒四射。经过硝烟战火与艰难困苦洗礼的女人们又开始踏上新的征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