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轮到美国改革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从四种来源秩序井然的组合体产生。银行在公司董事会上占支配地位,可
对公司进行控制。雇员则通过共同决定方式参与公司决策。政府支持有四方
代表出席的种种会议,在会上确定何者符合国家利益,让工会、银行和公司
的总经理心中有数,对比作出反应。

日本公司的合法地位也同样显然来自方方面面。

近代国家分庭抗礼,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相抗衡,两种力量在各自领域
都强大有力。。。目前以公司为典型代表的经济机体今后甚至可能会取代国
家作为社会组织占支配地位的形式。

股东在公司内部的一切权力剥夺殆尽,其后果是把股东推向公司外的一
个机构,即股票市场上去。。。这一来流动资产便得到了一批。。以股市价
格为代表的价值,其价格并不直接取决于资产本身的价值。日本综合商社巨
人三井物产公司规模数世界第一,1986年的销售额为 
1200亿美元。三井的
一位经理按重要性大小的次序这样描述公司的目标:(1)为社会作贡献,为
日本国争光;(2)为公司赢得利润以便替员工谋福利;(3)着眼未来,按
照公司的格言“天、地、人”发扬光大三井精神。他说,至于让股东满意,
只不过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手段罢了(参阅表 
1—2)。


引自:乔治·C·洛奇,《美国病》,纽约:阿尔弗雷德·A·克诺夫出
版社,1984年,第 
71页。

表。。 1—2 公司追求目标的排列顺序:美国和日本


和 
227家美国公司各因素的等级以 
10为最重
要,以 
1为最不重要。

引自:日本政府经济企划厅的“日本经济概况 
1980/1981”(东京:《日
本时代》,1982),第 
196页,引文见詹姆士·C·阿贝伦格与小乔治·斯托
克合著的《日本公司》(纽约:基础出版社,1988)第 
177页。

由此可以清楚看到被管理者和社会大众是权力的主要来源,背后还有一
种精神,需要有点历史知识才能了解。

三井始创于 
1671年,最早是一家小商号。当时日本社会由地方幕府及幕
府官吏统治。居民按武士(封建主幕客)、农民、工匠、商人划分等级。学
问的价值最高,尽管有点受到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

昔日三井公司经理对追求利润直言不讳,是以遵从祖先遗训的精神来追
求利润的;他们知道,这些身外之物并非他们的,也非任何人的私产,而是
应该更多积攒,传给三井家族子孙后代。此外,由于商人社会等级低下,活
动还要经政府恩准。

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时,三井物产公司的目标是为政府利益服务。日本
的工业化完全不意味着政府不干涉主义的兴盛。日本工业化的实行倒是“为
了延续传统,在日本,传统以天皇为象征,具有神圣意义。”实行明治维新
是为保护日本免遭外国掠夺,保持“大和民族固有的优等地位”。

这样,三井公司和其他大财阀的合法地位和目标便与政府的目标紧密结
合起来,而政府则对他们提供保护和特权。三井公司为政府管理大坂造市厂,
设立银行,经营工厂和矿山。这种关于公司的概念为社会与政治环境所需要,
对于公司吸引有事业心的年轻人材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

迈克尔·詹森发现,美国向社会招股的大公司渐渐吃不开了,新的“使
用公、私债款而不是靠招股作资本主要来源的公司”正在兴起。这些公司的
所有者都是“指定代理人替他们经营管理的大机构和企业家”,他们以债权
人的身份来组建和接管企业(leveraged…buyor)。詹森说,“方兴未艾的美
国公司管理和筹资方式,显示出许多和日本公司体制相同的特点。这种债权
人控制企业的组织形式酷似日本以大银行为真正权力中心的“系列”企业集
团”。


杰伊·O·莱特又说,正是这种新的体制完成了“德国的所有权重新集中”。
在德国,三家大银行掌握了占支配数量的债权与股权帐户。

杰伊·O·莱特又说,正是这种新的体制完成了“德国的所有权重新集中”。
在德国,三家大银行掌握了占支配数量的债权与股权帐户。
值 
10兆亿美元的 
RJR
公司——全国饼干公司交易的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可以和日本、
德国的银行作比较吗?詹森说,所有权的重新集中“解决了公开上市公司软
弱无力的中心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理人员在支配与
使用公司资源上的矛盾。”因为新型业主可以而且在实行支配与控制,这是
分散的旧股票持有大众所做不到的。可是新的所有者追求什么呢?在日本和
德国,处于支配地位的银行最关心的是国家的利益和对外竞争力。由于银行
与政府关系密切,往往依赖政府,这种关心就更强烈了。美国大公司的新所
有者是否有同样的倾向呢?还是只管赚钱而置社会遭受多大损失于不顾呢?

关系日趋紧张

当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大公司加强联姻,合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走向全球化时,怎样维系旧关系呢?三井物产公司国际化了,跟日本政府、
日本雇员和日本方式的关系便随之紧张起来。同样的紧张关系也产生在通用
汽车公司、美国联合汽车工会、密歇根州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它们认为通
用汽车公司的全球化是一种损失。

在实行政府企业共同管理的国家里,至少诸如在日本、德国、瑞典以及
共同管理程度略低的法国等国家里,公司权力的来源是清楚的,亦即银行、
雇员和政府之间井井有条的配合。在英国和美国,观念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
一条鸿沟。企业经理感到左右为难,夹在四种权力来源互相矛盾的夹缝中。
不仅如此,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和企业组织形式的演进英、美公司经理们的
困惑还会更多、更深。

企业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要适应目标的。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又是处于两个极端,
而欧洲各国则处于两个极端之间。

从工厂和公司的内部机构开始,再扩展到一个国家内工业和企业的一般
结构,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模式:美国是政府不干涉主义的;日本是共同
管理主义的;参与者有经理和听命于经理的人,供应商和进货人,买主和卖
主——在美国,他们由契约结合起来,在日本,他们由共识结合起来;竞争
者之间的关系在美国是不断地竞争,在日本是竞争中有合作。举例说,日本
的半导体工业能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应归功于主要计算机公司之间又合作
又竞争的关系。此外,它们之间的合作是由通产省指挥并给予补贴的。这种
做法是截然违背当前美国的商业哲学的,也公然践踏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美
国为销售而生产的半导体公司大部分是由较小的、承包性的、激烈竞争着的
公司组成。这些公司雄心勃勃,本钱不多,却要为股东谋得最大的收益。只
是在 
1987年大难临头,才动手改变组织结构和相互关系。


很明显,日本企业的结构和美国企业的结构截然不同。在各层次都是如
此“系列”,像三菱或三井这样由分公司组成的财团;工业联合会;以及“经
团联”——把所有企业集中到一起和政府共同制订联合规划的机构。德、法、
瑞典,甚至英国的工业组织都比美国的更强大,更重要。这些欧洲的组织在
千百种问题上和政府密切合作。这些问题从职业保健到保证税收法规的稳妥
以至环保管理等等。

很明显,日本企业的结构和美国企业的结构截然不同。在各层次都是如
此“系列”,像三菱或三井这样由分公司组成的财团;工业联合会;以及“经
团联”——把所有企业集中到一起和政府共同制订联合规划的机构。德、法、
瑞典,甚至英国的工业组织都比美国的更强大,更重要。这些欧洲的组织在
千百种问题上和政府密切合作。这些问题从职业保健到保证税收法规的稳妥
以至环保管理等等。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是由于不同的任务和结构产生的,上面已经
叙述过了。概括他说,这些关系可以用程序来表示其特点,也可以用实质内
容来表示。

办事程序

用办事程序来表示是:在光谱的一端是日、德和瑞典等国依然在广泛通
过同业公会——所谓“最高机构”来组织商讨会,经常由工会、环境保护者、
学术机构和消费者派正式代表参加。这些网络系统的目的是确定社会需求的
轻重缓急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一致同意采取的政策。光谱的另一端,办事
靠临时召集特别会议,会上唇枪舌剑,要不就打官司告状。美国最时兴这一
套。

但是我们知道,美国也并非始终按照开国元老们制订的严格准则办事,
如前所述全国工业复兴总署的例子便是。在美国历史上,企业——铁路、石
油和农业都曾经和政府合作过。 1980年向美国住宅建造业的贷款和贷款担
保总额近。。 1600亿美元,房地产业接受的税收补贴比其它行业加起来还要多。
美国有。。 18000糖料植物种植者,每年接受国家补贴约。。 20亿美元,而军火商跟
政府保持着多少像是共生的关系。例如在1985年,国防部在新技术的研究与
开发上花了。。 350亿美元,占全国同类开销的。。 1/3。鉴于政治上有来头的人士
神通广大,保证能从政府获得支持,康奈尔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西奥多·洛
伊称美国体制的特点为“组织起来的行业实行社会主义;未组织起来的行业


实行资本主义。”可是,一边跟政府讲合作,一边依然故我,否定政企伙伴
关系、坚持企业界自治,不受政府干涉污染。由于愿意维持企业自治的外表,
美国便缺乏别的国家现有的企业与政府间受到尊重的、正式的合作机制;搞
了这种机构,无异于接受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概念,这在美国至今还是思想禁
区。

实行资本主义。”可是,一边跟政府讲合作,一边依然故我,否定政企伙伴
关系、坚持企业界自治,不受政府干涉污染。由于愿意维持企业自治的外表,
美国便缺乏别的国家现有的企业与政府间受到尊重的、正式的合作机制;搞
了这种机构,无异于接受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概念,这在美国至今还是思想禁
区。

在政府与企业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数十个实质性问题:税制、公用事
业开支、环境、卫生、安全、关税税率等等(参看附录)。这里准备集中讨
论两个最常见的实质性问题:(1)在吸收外资方面各国政府间的竞争;

(2)为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而发展起来的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盟。当然这些联
盟严格说来只是一个演变过程而已,但其影响却带有强烈的实质性,应当在
此阐明。
路易斯·T·韦尔斯和丹尼斯·恩卡内雄合著的研究著作《寻求外资》中
提出:

看来政府间争夺外资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不论竞争双方是俄亥俄州对田
纳西州,还是苏格兰对爱尔兰,抑或是新加坡对台湾,都是一回事,各大洲
的各级政府纷纷都在争当外国公司的东道主。

理由是明明白白的:世界各国都要挣得外汇,用以支付日益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