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艮讨论宗教与科学。虽然作为年轻人,张艮看问题容易片面,但是董事长认为年轻人最可贵的正是没有约束的思维,所以鼓励张艮在这个问题谈他的看法。
后来张艮告诉我们,平时很难见到董事长,偶尔见到也是在什么大会上,董事长高高在上,从来没有机会与他面对面的谈过话。与董事会的那次晚餐让他大开眼界,董事会的成员都是社会名流,包括牛津大学新学院的院长和另外两位教授。他们的人文知识都有很深厚的基础,无论是科学技术或文化艺术,无论是历史事件或是现实社会,他们都可以交谈很深。张艮在那次晚餐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礼节。在这种场合既要彬彬有礼,又要才华横溢。
(六)
英国人,特别是中产阶级,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并不亚于中国的家长,只是方式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国内每年高考时,许多考生家长在考场外面翘首以待,急切之情不言而喻。难以理喻的是,孩子高考前的那么多年,家长在干什么;在考场外面无论怎样关心,怎么急切,恐怕都无济于事。相比之下,英国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爱要成熟得多,要理智得多,要有耐心得多。
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的中产阶级更重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方法完全不同。他们非常注重孩子小时候的教育,作为家长,特别是作为母亲,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相信孩子在小的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最大,因此孩子的早期教育取决于母亲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素养,这种早期教育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
《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第二部分第十章:礼貌养成绅士(5)
安娜为了她两个儿子的教育,她愿为一个家庭主妇,牺牲了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绝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但是我有时也考虑,安娜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外出工作也挣不了多少钱,在家教育孩子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选择。特别是为了让孩子受好的教育,做父母的作出一些牺牲也是应该的,从安娜的情况来说,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记得我与我太太第一次见到艾伦的父母时,艾伦的父亲告诉我,艾伦的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家照顾和教育三个孩子。张艮没有到温切斯特公学前,我觉得孩子去私立寄宿学校读书,家长的责任就少一些,没有在走读学校那么大的负担
其实,即使孩子在寄宿学校读书,家长也要与学校经常联系,要根据老师的报告与老师交换意见,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英国一年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中间要放一次假,称为期中假。这样一个孩子上学、放假每年就要接送六个来回。在放假期间要安排孩子的旅游,安排孩子与同学一起玩。姑且不说艾伦的父母要为他们孩子的私立教育花多少钱,在英国照顾和教育三个孩子绝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在学校见到艾伦的父母时,总是艾伦母亲与学校的老师打交道,她无论在言谈、举止和衣着方面都无可挑剔,思维敏捷,说话得体。我觉得艾伦母亲一定受过很好的教育,很可能受过高等教育。
在一次温切斯特公学的鸡尾酒会上,我们谈到了艾伦和张艮要考哪个大学和学什么专业。艾伦的母亲说艾伦准备报考剑桥学数学,她问张艮准备学什么。我们说张艮也准备报考剑桥,但是学物理。她说张艮跟她学的专业一样,她年轻时在剑桥学化学。在剑桥学物理、化学和生物都称为自然科学,原来她也是剑桥毕业的。
我一直觉得艾伦的母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从剑桥毕业后在家里做家庭主妇,专职教育孩子是我没有想到的。我知道很多温切斯特公学学生的母亲都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在家专职教育孩子。然而从牛津和剑桥大学毕业后做家庭主妇专职教育孩子的确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许多英国家庭深知,一个人的成功来之不易,两代人的成功更难,为了三代人的成功,家庭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英国的中产阶级对孩子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在假期,特别是那些在公学读书的孩子。公学都是寄宿制,只有假期,家长才有机会与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长对孩子在假期的旅游和其他活动非常重视。
张艮在公立学校上学时,假期我们也外出旅游。暑假时间较长,我们要么去欧洲或回国旅游。张艮虽然在温切斯特公学有两年的时间,但是只有一个暑假。放假前,我与我太太商量,我们以前都是参加旅行团去的欧洲,我们这次可以自己驾车去欧洲旅游。没有想到放假前,张艮与他的同学已经安排好了那个假期的活动,要与同学一起度假。
那个借给张艮晚礼服的同学,卡尔,要邀请他参加他姐姐的婚礼。卡尔是学数学的,来自一个很殷富的家庭。在英国,很大程度上从住房条件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英国的住宅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单元房、连体别墅、半连体别墅和独立别墅。如果一座独立别墅的地址不是一个门牌号数,而是一个单独的名字,诸如什么阁,什么庄园之类,这种住宅就比较大。如果一座独立别墅的地址不但是单独的名字,而且在地图上都有标注,那一定是一座豪宅。
放假后不久,张艮收到卡尔的一封信,原来是一个正式的请帖并附有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标注有他家住宅的名字和位置。他们的家在温切斯特市东面十多英里的地方,方圆两英里就他们一家人。我们在那个区域已经住了六年,但是从未去过那个地方。
从温切斯特到卡尔的家不算太远,驾车就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沿途都是缓丘陵,公路两旁是大片的草坪和树林,典型的田园风光,车离开了公路后,在他们私家路上还要开几分钟才能到他们家的大门。到他家时,停车场已经没有车位,我们只好临时停在路边。只见大门口停有一辆庞大的荷兰烹调车,一些厨师正在制作食品,一些人在往里面运东西。卡尔的母亲祖籍荷兰,所以专门从荷兰雇佣的厨师来准备晚宴。张艮没有参加卡尔姐姐婚礼在教堂的仪式,只是参加在家里的晚宴。第二天我们去接张艮时,才大概看了一下卡尔他们家。原来,他们在家里的草坪上架起了一个巨大的帐篷,那天一百多客人的晚宴就在那儿举行。
梅耶、艾伦和卡尔都是学数学或理科的,所以张艮与他们比较熟悉。其实,在温切斯特公学张艮最接近的同学是三个学文科的,托尼、欧文和乔治。
温切斯特公学在传统上更重视文科。每年公开考试结束后,前十四名自然成为〃学者〃,他们的名字要在校门张榜公布,名字的先后根据考试的成绩排列,所以大家知道这十四个〃学者〃的排名,托尼是那年的第一〃学者〃,欧文和乔治也都名列前茅。
因为托尼、欧文和乔治的文科很好,到最后一年时,托尼和欧文是温切斯特公学校刊的主编,他们经常在校刊写文章,由于笔锋犀利,同学们称他们为〃三剑客〃。张艮是学理科的,考大学时不考英文,但是他仍然选修了英国文学。他是唯一的一个选修了英国文学的理科学生。〃三剑客〃知道张艮的文科没有他们好,但是理科要比他们强得多,大概学文科的同学有许多学文科的朋友,所以愿意与学理科的同学交朋友。没有想到张艮去了温切斯特公学一年后,与〃三剑客〃关系很好。
托尼的父母都是私人医生,私人医生总是容易结交一些有钱的朋友。他父母的一个朋友在英国的西南部海边有一栋别墅,那个地区是英国私立学校的学生传统度假的地方。托尼的父母就邀请欧文、乔治和张艮与他们一起去那儿度一周假。我们家就靠近英国南部海边,每年夏天我们自己也驾车到海滩去玩,我们去的地方都是公众常去的地方,所以总是人满为患,天气好的时候海滩上到处是人,的确不是理想的度假之处。
张艮他们去的地方要好得多,每天他们租一条游艇,几个孩子轮流驾驶,开到海里去钓鱼,然后再停在没有公路的海滩,在那里游泳,用钓的鱼做鲜鱼烧烤。由于没有行人,环境自然幽静。这时,托尼的父母就给他们谈起他们年轻时的事情。大概这时是家长最好的机会,把他们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教训告诉他们下一代。
欧文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日本人。他父亲早年在金融方面很成功,大概賺了不少钱,在大伦敦外的南边买了一个大宅子。欧文极为聪明,他有一个弟弟也在温切斯特公学,比他们低一年级,也是〃学者〃。那个假期,欧文的父母也邀请他们三人到他们家度周末。
乔治的父亲是英国驻欧洲一个国家的大使,那年正好轮换地方,没有时间安排乔治的假期旅游。但是乔治希望他父亲安顿好后,他们几个能一起去他父亲那儿度一次假。
《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第二部分第十章:礼貌养成绅士(6)
张艮这些同学的父母在他们孩子假期的活动上颇费精力。他们一定要安排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并且一定要邀请孩子的朋友。无论你自己的事情有多重要,无论你自己有多忙,假期与孩子在一起是不能耽搁的。他们这种考虑有它的道理的。在英国,孩子进大学后,就独立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会很少。所以孩子在十五岁至十八岁期间,是孩子最能理解家长的时候,也是家长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时候。如果在这段时间失去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机会,对孩子的一生,甚至对家长的后半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七)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情,能记住的许多事情往往是在年轻时发生的,一些在年轻时发生的事情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
温切斯特公学有六百年的历史,英国人又有做记录的习惯。从温切斯特公学的档案中可以看到他们育人的传统,这些传统一代一代保留至今。
温切斯特公学在世界各地的校友经常聚会,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温切斯特公学的校友在爱丁堡聚会。会上英国皇家陆军的一位将军,高尔公爵有一个讲话,回忆他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二年在温切斯特公学读书的情景。高尔公爵和他的哥哥同在温切斯特公学就读,他是普通生,他的哥哥是〃学者〃。高尔公爵在切斯特公学时爱好文学,笔锋辛辣,当时是温切斯特公学校刊的编辑之一。那时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对时局很关心,在学校是一位活跃人物。在五年的学习生活,高尔公爵经历了许多事情,事隔五十年他只能记住很少的事情。那些他能记住的,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对他一生影响很大。
高尔公爵对他们校长印象很深,他与校长接触比较多,他的记忆中,校长是一个很慈祥的人,还亲自辅导过他的宪政历史课。他已记不清校长给他辅导过多少次,更记不清校长曾经给他讲过些什么。然而,他清楚记得,毕业离校时,校长给他挥手辞行,校长说,〃高尔,人生的道路上不总是香糖和蛋糕〃。
学校董事长在高尔公爵的印象中是一位很呆板的人。他极少见到董事长,他对董事长唯一的记忆是他哥哥曾经给他讲过的一个关于董事长的故事。
那时,董事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