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青年则在激烈的鼓声和牛角号的伴奏下,如醉如痴地跳舞。他们的步伐奔
放,手势灵巧,富于感情,姿态多变而优美。舞蹈总是给节日增添无限的快
乐,跳比忽舞时,还唱比忽歌,人们载歌载舞,不时将舞蹈推向高潮。
梅加拉雅邦:
音乐和舞蹈是梅加拉雅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脉搏
总是随着大自然的变动而跳动。他们的音乐饱含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大
量歌曲除赞颂英雄和爱情外,不少属宗教性的。但不管是哪种歌曲,唱歌时
必须伴以舞蹈。隆格莱姆舞,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舞蹈,离西隆7 英里的西姆
奈村是隆格莱姆舞的发源地。
跳此舞之前,要先由斯耶姆(首长)、斯耶姆萨德林多赫(祭司)共同
商量选择吉日良辰,然后派人在一根竹竿上挂一个叫格科赫的铜圈(报信
圈),拿着竹竿向全村人宣布选定的跳舞日期,竹竿上的铜圈就是请帖。与
此同时,还通知每一个来参加的人来时须带一只羊或鸡作为祭品。跳舞的前
一天,就萧鼓齐鸣,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隆格莱姆是在英格萨德(广场)前边跳的一种轻快柔和的舞蹈,主要由
男子跳,女性当然只有姑娘才能参加,但她们得另外围一圈,姑娘们跳舞时
不能向上举手,只能轻轻地移动脚步,摇晃身躯,她们穿一种叫格尔夏·塔
拉的衣服,齐脚长,既漂亮又大方。男子头上包着用红黄丝线刺绣的头巾,
跳舞时手中挥动着毛巾或明晃晃的宝剑。
巴斯蒂赫和那斯蒂赫舞是梅加拉雅男子跳的快步舞,是一种表现战斗场
面的舞蹈。跳舞者手持盾和剑,面对面站着,互相开玩笑,并一剑将对方的
臂镯或衣服砍掉,但又不伤害对方一根毫毛。跳到高潮时,鼓声震天,舞步
也随之加快,直到力竭方罢。
奥里萨邦:
奥里萨是个小邦,但其邦由于少数民族众多,因而民间舞蹈众多,尤以
乔舞最为著名。
“乔舞”即假面具舞,是一种传统舞蹈,通常是在春节期间跳。在这个
节日性舞蹈开始前,先在湿婆庙里祈祷三天。祈祷开始的日期由宫廷婆罗门
祭祀确定,祈祷的目的是让神保佑国王和百姓幸福。有十三个信徒进行祈祷,
十三人中包括最高种姓和最低种姓的人,人们在他们的率领下前往坐落在河
边的湿婆庙,然后由他们各自从河里灌一罐圣水,带回城里,放在市内湿婆
庙里,再从庙里取出一个水罐,由一个男扮女装的少年拿到河边。河岸有前
一年敬神时埋的水罐,若水罐里的水少了,或正发臭,被认为来年是凶年;
如果罐里的水正常,就认为来年是吉祥年。前一年埋的这罐水,挖出来后,
留作今年敬神使用,同时把从湿婆庙拿来的这罐水放进前一年放水罐的坛
里。祈祷三夜后,才开始跳舞。
从前跳舞时必须戴假面具,现今则已不甚严格,但这种舞蹈是禁止妇女
参加的,女角则由男子扮演。跳这种舞的人,从五岁开始训练,根据故事内
容,教他们各种动作。
当夜幕降临大地时,观众便纷纷聚集在一起,人们点上灯笼、火把,灯
火辉煌,照得满天通红。鼓声一响,山岳震撼,歌声传来,舞者奔跃。由于
舞者的服装都是用锦缎或镶金、银边的丝绸做成,因而五光十色,非常艳丽,
很有助于表现故事内容和舞者的思想感情。
除乔舞外,杰台亚舞、马亚希瓦里舞等,也是当地较有名的舞蹈。
泰米尔纳德邦:
泰米尔纳德邦位于印度南方,不仅舞蹈历史悠久,而且民间舞蹈非常丰
富,别具一格,另有特色。
高尔摩德舞,即棍子舞,是泰米尔纳德姑娘们跳的集体·舞。在女子学
校,每逢校庆,学生们必跳此舞。
印历每年10 至11 月问,泰米尔纳德人要过为期半月的巴萨沃节(即牛
节)。这时,姑娘们要塑一尊牛像,因为牛是湿婆神的坐骑。然后,她们每
天去河里沐浴,并带回盛有青草和河水的罐子,节日结束的前一天,她们把
罐子放在牛像前,开始跳高尔摩德舞,表示对牛的虔诚。跳舞时,每人手持
两根木棍,与舞伴们的木棒撞击。到了下午,她们分成几群,跳着舞走街串
巷,接受热情的招待和各种礼物。节日的最后一天,她们穿上新衣服,将牛
打扮一番,放进轿里,抬到河边或湖边抛进水中。
迦瓦迪舞是泰米尔德邦的又一著名民间舞蹈,是为朝拜湿婆的儿子穆鲁
格时跳的。
“迦瓦迪”是扁担的意思。相传穆鲁格从前住在名叫波代维杜的六个兵
营里,马杜赖的波尔尼山和迪鲁波尔·贡德拉摩山就是他的六个营地之一。
一个名叫英度班的魔王曾用扁担把他挑到山上,所以湿婆信徒上山朝拜穆鲁
格时,都要扛上扁担,并且先在半山坡上朝拜英度班,然后才上山顶。信徒
们上山时,一路敲锣打鼓,吹笛跳舞,而且常常像发了疯一样。据说迦瓦迪
舞的跳法有25 种之多。
迦拉戈摩舞(即顶罐舞),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宗教性的,叫夏格蒂·迦
拉戈摩舞;另一种是职业性的,叫阿塔格·迦拉戈摩舞。前者只是在庙里跳,
由和尚们顶着罐子起舞。罐子里盛有水,口用椰子封住,上边放一颗柠檬,
罐子系有花环。而后者则由艺人来跳,他们以此为生。阿塔格·迦拉戈舞是
该邦每年参加新德里国庆游行的传统节目之一。
跳阿塔格·迦拉戈舞时,舞者头上顶的一般是米罐,罐下也没有垫圈。
舞者手涂檀香和香灰,从村子的中心或某个圣地出发,边跳边行,直到甘德
维伊庙。舞者手中持剑或矛,在鼓乐伴奏下起舞,起初缓慢,逐渐急促。舞
者虽然有蹦跳,踉踉跄跄,好像醉汉一样,但头上的罐子却不会掉下,这正
是迦拉戈舞最精彩之处。
布尔维·阿旦舞,是从古代的焦尔王朝传下来的骑马舞,至今仍很流行。
马是纸糊的,背上留个洞,可套在腰间,一个人踩着高跷驾着纸马,如同骑
在马上一样。“马”通常为二匹,男女各骑一匹,扮演国王和王后。舞者像
马戏演员一样表演各种动作,这种舞只有习练数月,才能熟练掌握。阿旦摩
舞也是泰米尔纳德邦参加国庆游行的传统节目。
比哈尔邦:
比哈尔邦民族众多,土著尤甚,全邦有29 个以上,多属表列种姓。他们
都能善歌善舞,开朗活泼。其舞蹈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有独舞、集体舞,
也有男女混合舞;有季节性的,宗教性的,也有表现纯洁爱情的。最著名的
舞蹈是杰达——杰丁舞。
杰达——杰丁舞是比哈尔邦姑娘们喜欢跳的一种舞蹈。传说杰达和杰丁
是两个男女青年,二人相亲相爱,后来杰丁姑娘不幸被一个船夫拐走,情人
杰达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杰丁,二人重新团圆。舞中歌颂了二人美
好纯洁的爱情,表现出主人公战胜邪恶势力和自然困难的坚强性格。在雨季
来临,皓月当空,清辉撒满大地的时候,姑娘们三五成群,聚在院中举行杰
达——杰丁舞会,她们用各种动作和表情表演杰达和杰丁的恋爱故事。故事
情节生动,舞姿优美迷人,自始至终有悦耳的鼓乐伴奏,尤其在表演乘风破
浪,船搏激流时,其形象更是生动逼真。
另外,在比哈尔邦,贾拉尔舞、恰德舞、喀拉舞等,也各具特色,深受
人们喜爱。
印度北枕高山,南归大海,人们生活的脉搏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跳动,
长期以来,他们的舞蹈不断丰富和发展。那富于生活情趣的内容和优美的艺
术风格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影响,也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解放后,随着中印文化的交流,印度舞蹈家多次访华,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优美的舞蹈艺术。1980 年,印度著名舞蹈家苏拉曼率团在京演出时,我国
著名学者赵朴初在观后曾赠词一首,以示感谢:
挥手片云飞,
顿足群山动。
仨一回眸秋水明,
摇鬓春花弄。
人世乱悲欢,
俯仰千场梦。
凝对恒河不尽流,
兄弟恩情重!
5。魅力无穷的印度音乐
凡看过印度电影或听过印度歌曲的人,都会有个共同感觉,觉得印度的
歌声动听,音乐悦耳,致使不少人对印度电影百看不厌,对印度音乐百听不
烦。印度人认为,音乐是生活所必需的,否则生活便会枯燥乏味,犹如白水
一杯。印度音乐历史悠久,渊源很深。它同其它艺术一样,属于劳动人民的
生活创造,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甚至有些人还以音乐为职业,因此,音乐
也得到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早在上古文献《吠陀》中,便有了对音乐的记载。
《梨俱吠陀》赞歌的吟咏,需要有音乐知识,而《娑摩吠陀》更是以歌唱为
目的形成的。一些学者认为,印度音乐是以古代祭仪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看来不无道理。
印度人认为,音乐的起源是神圣的,而音乐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信仰
天神,所以在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往往以精神为主导,而艺术则处
于从属地位。据文献记载,在吠陀时代,除唱歌外,已有了不少维拉、喀尔
喀利等之类的弦乐器,以及横笛之类的管乐器。今天流行的不少乐器是古代
流传或由此发展而来的。在两大史诗时期,音乐得到长足发展,史诗中多次
提到与音乐的音阶和乐器有关的事,有人对此作了专门研究,统计史诗中提
到的乐器有20 多种。史诗时期,印度已有了七声音阶,即有了七个基本调式,
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转调体系。不过,在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则当以婆罗
多仙人写的《舞论》为代表,它是音乐理论方面最古的专门文献,约成书于
公元初。在此后,约公元四五世纪时,迦梨陀姿在他的《摩罗维迦与火支王》
剧本中特别谈到了音乐及其理论问题,并提到了一些曲调和乐器,诸如维拉
等各种弦乐、莫里登格(一种鼓)、螺号、铜鼓、喇叭和钟铃等。
但是,应该说音乐的真正出现还是后来的事情。它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全
面发展或至少对它进行系统地研究则是从中世纪开始的。如夏冷格戴沃的《桑
吉德勒纳格尔》(音乐宝库),写于13 世纪,它是古代介绍和研究印度音乐
最详细的专著,书中谈到印度南北音乐的特点,并对音乐、舞蹈和乐器三个
方面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描述。之后,约17 世纪中叶,阿毫巴罗在他的《桑吉
德巴里贾德》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印度音乐的122 个旋律结构,这对了解印
度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八、十九世纪时,著名音乐大师穆罕摩德·拉
格的《纳格摩艾阿斯菲》一书出版后,曾轰动一时,一度被誉为是研究、了
解印度音乐的百科全书。
英国统治印度后,印度音乐以其独有的魅力引起了西欧学者的兴趣,许
多学者开始了对印度音乐的科学研究,并先后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建立了
许多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说,也促进了印度音乐的发展。
印度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发展也曾产生了影响,从汉代开始,它伴随佛教
的传播传入我国。公元3 世纪,我国就已有了梵呗的流行。唐代,唐乐中所
吸收的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西域乐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印度的音
乐。不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