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朱元璋惩贪三大案-毛佩琦
主讲人简介:
毛佩琦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
内容简介:
朱元璋的严刑治国,让众多的贪官吓破了胆,但即便在这样的恐怖之中,竟然还是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铤而走险。
在大明王朝建立不久,就接连有三起惊天大案,第一个案叫做空印案;第二个就是郭桓案;洪武三十年,1398年,又发生了一个大案,这个案子我们说它大,不是因为他涉及的金额或者范围广泛,而是在这个案子当中朱元璋表现出了他的果断和坚决。什么案子呢?欧阳伦驸马案。
在杀人无数的血腥背后,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怎样的官员竟然敢在如此的恐怖统治中依旧以身试法?那么,朱元璋实行严刑竣法惩治贪官污吏达到了什么目的?产生了什么结果呢?当时很多人对于朱元璋的严刑峻法非常不满意,实际上是人人自危。朱元璋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使明朝的官吏队伍得到大大的澄清,他保证了明初统一事业的实现,保证了明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他留下的严刑峻法也给后世开了恶劣的先例,那么他究竟又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杜绝更多的贪污腐败呢?但是在洪武年间还发生过几桩惊天动地的大案。这些大案又是为了什么呢?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将为我们再现数百年前那三次廉洁与贪婪的殊死搏斗。
(全文)
(朱元璋的严刑治国,让众多的贪官吓破了胆,但即便在这样的甘心情愿之中,竟然还是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铤而走险。在大明王朝建立不久,就接连有三起惊天大案。在杀人无数的血腥背后,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怎样的官员竟然敢在如此恐怖统治之中,依旧以身试法。朱元璋究竟又采取了哪些手段来杜绝更多的贪污腐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将为我们在线数百年前那三次廉洁与贪婪的殊死搏斗。《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今天我们讲洪武惩贪三大案,上一讲我们讲过,朱元璋建国,他有自己的理想,他要建一个廉洁的、高效率的政府。这个政府有一个廉洁的官僚队伍。他的重要谋臣刘基,曾经对朱元璋说过,元朝失天下,失于贪纵。你要把天下坐稳一定要加强法纪。中书省有一个都事,叫作李彬,这个李彬因为贪纵犯法,被发现了,可是中书省的丞相是谁?李善长,李善长就袒护这个李彬。刘基说,不能袒护,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说,坚决执法,处死李彬。开国功勋,一个功臣叫汤和,大家都知道,汤和给国家立了多少功啊!他有一个姑父,隐瞒在常州的田产,少交税不交税。这件事让朱元璋发现了,要惩办他。常遇春这样的大臣都来给汤和这个姑父求情。朱元璋说不行,坚决处罚。朱元璋在惩贪问题上,毫不留情,没有任何商讨的余地。
(从这两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朱玩璋打击贪官,肃清腐败的决心。如果说这两起案件中,被处死的贪官不算多的话,那么在随后发生的三起大案当中,被杀头的贪官和被株连的人,就可是不计其数了。)
朱元璋反腐惩贪三大案之一 空印案
第一个案叫做空印案,空印案发生在洪武九年——1385年。什么叫空印?大家知道,如果一个人离开本单位,到外单位去办事,需要一个介绍信。这个介绍信介绍你的身份,介绍你要办的事情的事由,这样你可以凭据这个介绍信去办事。但是有的时候去出差,可能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事情。要到一些你没有想到的那些单位去办事,你可能会开一个空白的介绍信,事情不写,抬头不写,但是盖了公章,这种盖了公章的空白介绍信,在明朝叫“空印”。明朝有一个制度,规定天下府州县的钱粮户口,要在年底的时候核校,核对一下,准确不准确?统计是怎么样?有多少田地?有多少人口?可以上多少赋税?怎么样服徭役?
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府州县核对了,到布政司、省级机关核对。布政司带着材料,到京师户部来核对。户部是什么部?农业部、林业部,管钱管财的。这叫考校钱粮,明朝考校钱粮,从各个省来到京师,往返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到了京师,考校钱粮的时候,数字不行,不准确,需要重新填写。重新填写没有公章不行,填写完以后要盖公章。如果一个很远的地方,边远省份到南京去考校钱粮,数字不合适,再回去盖公章,好几个月过去了,今年的工作无法完成。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很久以来的习惯——使用空印。带上一份盖好章的空白文书,到南京考校钱粮,数字不对,重新填写,章已经盖好了,很省事。
这件事被朱元璋发现了,朱元璋说,其中必有奸,他要处罚所有使用空印的人,凡是掌印的人一律处死,凡是牵连到空印案里的人,不是掌印者也要杖责一百,发到远方。有一个官员,叫做郑士元,他是湖广按察使的佥事,也牵连到空印案里来,他的弟弟郑士利,就写了一封奏章,给郑士元呜冤。怎么说的呢?说你现在处理我们,这个空印实际上没有了解,这个空印的具体情况,我们的空印只是半印。什么是半印?大家知道,开介绍信有一个骑缝章,一撕两半,你手里拿着有半个章,留底还有半个章,所以带走的是半印,不是正式的完整的印。他说现在所惩罚的空印,都是半印,这个半印是无法做其他使用的,不能够为奸,这是第一条。而且使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了,谁也没说这个不能用。第二条,他说,如果你要说不能用的话,你事先要说,要做出规定来,说空印不能使用。在你还没有规定的时候,你就把这些人全处罚了,不公平啊!但是朱元璋说,不行。于是连这个郑士利、郑士元一起处罚,发出边远劳动。空印案牵连到很多人,所有使用空印的人,无一幸免。朱元璋做的对不对呢?我认为对。为什么?钱粮数字能够随便填写吗?它是关系到户口和赋税的问题。你数字不合适,到了京师一看不对,我就改一改,这种统计是不能够作为国家的税收财政的依据的。老百姓的负担怎么承担?国家的财政怎么收?这是不行的。显然空印案是应该治理的。
(如此轰轰烈烈地查抄空印的反腐行动,应该会让贪官们战战兢兢,不敢再领了吧!但天下就是有胆大的人,空印案中斩杀贪官的血迹还没有干,就有官员顶风作案。在明初历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贪污大案,即将被揭开。)
朱元璋反腐惩贪三大案之二 郭桓案
第二个我们讲就是郭桓案。朱元璋采用严厉的惩治手段打击贪官污吏,但效果关不明显。洪武十八年,多国的官员到京城来接受考核,这种考核叫做朝觐考核。到京师来朝觐皇上,同时要给他的政绩、表现做一个评语和考查。合格不合格?这个官员怎么样?一共多少人呢?一共是4100多人,评定称职的只有430多人,大多数官员不合格。于是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贪的运动,我们现在说运动。这件事的导火线就是郭桓贪污事件的暴露。
郭桓是什么人?是户部侍郎。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农业部、林业部、财政部,户部侍郎副部长。郭桓都做了些什么事情,能够引起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广泛的惩贪呢?仅列入当时的《大诰》当中就有这么几项:(郭桓贪污罪状:第一项,太平、镇江、广德等几个府,官府,朱元璋下令减免官田钱粮一半。但是郭桓呢?对这么地方是颗粒没有上仓。那么这个钱粮收了,上哪去了呢?郭桓私分了,这是一个。第二呢?郭桓收受了浙西的秋粮,应该是450多万石,实际上只收效上了60多万石,还收了一些钞,这些钞加上这些粮食才200多万石,所以还有200多万石又被郭桓等人私分了。朱元璋开列的第三项郭桓的罪状,是什么罪状呢?当时这个征粮食,可以征粮食的本色,也可以征折色。比如说征稻子,说如果这个地方不产稻子,我可以折可其他的东西来交税,或者是把这个粮食折成钱,当时叫钞来交税。郭桓等人在征收赋税的时候,一石米折钞两贯,两贯钱。但是两贯钱以外他又跟老百姓要了什么钱?一水脚钱100文,水脚就是用船来运——水脚钱。车脚钱300文,说船运完也还得用车运300文。口食钱100文。说这个人吃马喂的,得吃东西再加100文。库子钱100文。掌管仓库的,仓库我得给你看着呀,没有人不成,再加100文。蒲篓钱又加100文。这粮食得装成包,打包蒲篓加100文。竹篓钱100文。拿竹子编的筐,又加100文。还有交沿江的神佛钱100文。说你要运输的话,走到江上,走到河上,怕遇见大风船翻了,要让它平平安安的,沿途要拜神拜佛。谁花钱啊?老百姓花钱100文。所以一石粮食两贯钞加了多少钱?这些赋税都加到老百姓身上,就是巧立名色、增加赋税。
这些东西都是郭桓这些人贪污进来的,当时官府县衙养马的草又来民间来征税。郭桓这些人啊,接受了一些贿赂。谁给他贿赂了?这个草免征。他把这些个负担摊到其他没有给他贿赂的那些地区,这又是一笔钱。还有纳粮入水、纳豆入水。就是说把这个粮食里头掺上水,潮湿着搁到仓库,收上的豆子掺上水,搁到仓库里头,最后造成仓库的粮食大批腐烂,甚至没办法处理,把仓库拆了,把粮食大批的埋了。这样大规模的贪污腐败,惊动了朱元璋。朱元璋对郭桓案非常重视,他进行了一次统计,他说郭桓直接贪污数字是有700万成石,加上所有的各种各样的折扣、钞,一共是2400万石。朱元璋下令在全天下范围内追赃,怎么追呢?最后这些赃款是不是送到户部了?郭桓手里——户部,从哪里来的?从十二布政司来的,当时就是十二个省,把省里的官员给我抓来,审问,你们说你们的赃款是从哪里来的?大家说是府里来的,好,把府里的官员抓来,再审问府官,府官说他的赃款是从州里来的,那再把州官抓来,州里的说我是从县里给我送上来的,那就把县官抓来审问。谁给你送的赃款,那就落到行贿的这些人了。这就是当时的一些富民、刁民,查到哪儿,惩罚到哪儿,一个不漏。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贪官污吏已经把钱财装到自己的口袋里头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