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咨商协定”机制,在中国空军军机跟踪美军侦察机的事件上,定出安全的游戏规则。
在4月18日开始的谈判中,中国方面也将由军方主导谈判。其谈判目标是:一、追究双方在此事件中的责任;二、美方对遇难的王伟家属进行赔偿;三、对中国失事的飞机给予赔偿;四、保证今后不再对中国沿海进行侦察飞行。
由于双方在谈判议题及基本假设上距离太远,因此,据各方预料,4月18日起的中美双方谈判,必然困难重重。美国方面在会议未开始之前,一反美国社会一向遵循的法则“在任何人未获判有罪之前,均属无罪”,理直气壮地声称错全在中方,其策略运用的考虑除了为美国制造有利气氛之外,也具“内销”作用:要在美国社会凝聚支持力量,好让他们在与中国谈判时无后顾之忧。
因此,从布什、鲍威尔到拉姆斯菲尔德等人近乎“过河拆桥”的谈话,可以看出美国政府要在4月18日的谈判展开之前,先就撞机事件“吓唬”一番,并非没有目的,完全是为谈判作事先准备的动作,只是这种动作,度“小”了一点。
2001中美撞机事件撞机事件中为何无一国出来支持美国?
在这次中美撞机事件中,无一国站出来为美国撑腰,各国宁可保持观望,保持沉默。本文分析其中原因。
从4月1日中美发生军机互撞的意外事件迄今,全球舆论及各国政府,尤其是一些被美国视为盟友的政府如日本、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在此事件上的态度,可以说是“冷处理”,并未支持美国,大都采袖手旁观态度。
以欧洲为例:此撞机事件发生后,西欧的媒体及政府几乎都基于人道考虑,呼吁中国政府先放人,并且依据国际法进行谈判,对于中国扣留24名美国机员及那架侦察机的行动,美国在欧洲的盟国不见得支持,但也不支持布什政府的“牛仔作风”,欧洲许多媒体甚至批评布什在处理此事件初期暴露了他暴躁好斗及不成熟的个性。
在全球媒体报道那24名美国机员获释前后的新闻中,几乎都用正面角度报道这24人在海南所受的待遇,只有英国《每日电讯报》在4月14日报道此新闻时称,24名美军曾遭中国当局“虐待”,因为这些机员在降落后不久曾遭中国官员长时间侦讯,睡眠时间因而减少。但是,那位美军机长奥斯本在抵达美国本土后告诉记者们的话是说,中国当局对他们很有礼貌,伙食也很好,很尊重他们,惟一“不愉快”的地方是侦讯他们的时间过长,但从未对他们有肉体上的虐待。因此,美国媒体无一家用“虐待”一词来形容这24个人在海南的遭遇。
最紧张的是日本政府
在亚洲方面,各国政府大多对此事件保持中立或沉默立场,许多媒体,譬如日本及南韩媒体,则希望中美双方的冲突不要扩大,以免亚洲各国遭池鱼之殃。对此事件最紧张的是日本政府,因为日本长久以来和美国进行军事结盟和情报交换工作,日本政府因而担心,如果美军机员在迫降后没有完全销毁该机上的机密资料,日本的军事情报侦察系统可能面临严重危机。
当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更担心,如果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国会执意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可能引发台湾海岸两岸的军事冲突,因此,对中美撞机事件也予以“冷处理”。
综合来说,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国与友邦,对此事之所以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有二:
一、布什上台后,在不到一百天里,先后得罪了日本(因潜艇撞沉日本渔船)、韩国、朝鲜、中东和西欧(因布什宣布不履行京都环保公约)以及俄罗斯,各国政府都想知道,这位被美国社会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保守的美国总统,在外交战线上四处点火之后如何收场。尤其在对中国的政策上,出了这么大的风波,虽然暂时解除了热度,但双方今后的近程与中程关系,随时面临危机,各国乃想袖手旁观看布什如何从危机训练中汲取教训。
二、从西欧到亚太诸国,过去几乎都垂涎于中国的市场,对中国自然有许多经济乃至于政治梦。尤其这次撞机事件,目前的责任谁属还真相未明,各国当然力求中立,不愿意沾边。一些亚洲国家对于美国侦察机过去任意飞临亚洲国家领空或极接近其领空的边缘进行侦察活动,早已怨声载道,过去敢怒而难言,如今见到中国能横刀立马与美国争长短,这些国家领袖们自然“乐观其成”,不致于出声支持美国,许多亚洲国家的舆论甚至认为中国是这次事件中的胜利者。
英国外相为美国说话
即使从日本政府的角度去看,美军飞机及军舰早把日本当成其国土,恣意进入,很少按照双方协定,通知日本当局。譬如一艘6000吨级的美国核子潜艇“芝加哥号”即在4月2日进入日本佐世保港,却未依1964年的一项美日双边协定在24小时前通知日本当局。
因此,在撞机事件发生后,西欧及亚太诸国,惟一为美国说过话的政府官员是英国外相库克,但是库克也只是表示,中国不可能期望美国会为此事道歉。有些西欧国家甚至于怀念美国上任总统克林顿与中国打交道时的务实态度。
对于布什政府在外交问题上,尤其在对华政策上,出现这种四处树敌而且自讨苦吃的现象,一般认为有几种可能性:
一、布什和他那批大半军旅出身的外交团队,的确能力不够,不熟悉外交工作;
二、布什真的如一般美国保守派人士那么好斗,真想制造50年代的冷战环境,加强国防开支,使美国真能独霸全球;
三、布什及他的核心幕僚真的信奉极保守的精神,真以为美国可以凌驾全球任何国家,美国对全球各国可以予取予求,美国的民主原则,全球应齐一奉行。
美国优先的作风
这些假设虽然都带点讽刺性,但是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布什及其团队在上任后的一些作风和其执政的一些轨迹。欧洲一些媒体及学术界人士把这种牛仔作风称为“单边主义”,因为布什这种“美国优先”的外交思想,已和国际间交往时惯用的“双边主义”大异其趣。连一向与美国交往密切的英国与加拿大都受不了布什政府这种美国优先的作风。
加拿大外长曼里就曾在4月13日表示,自从布什接任总统后,在实施对外国的保证时“经常出一些意外”。其实,曼里是间接地指责布什言而无信。曼里说,加拿大总理在布什上任后曾访问白宫,当时布什曾向他保证,美国在制定任何重大国际性政策时,会与加拿大先磋商,但迄今未曾履行承诺。
正因为如此乱糟糟的外交表现,导致各国在这回中美撞机事件中,无一国站出来为美国撑腰,各国宁可保持观望,保持沉默。
我们不知道,经过这场风波,布什和他的幕僚们是否已从这个当头棒喝中,汲取到了教训?
2001中美撞机事件国际法阻不了美国间谍机?
中国和美国官员就双方撞机事件,上周进行了两天谈判,并无实质进展。
对中国来说,美国政府在要回机员后便放出狠话,如今,闯入中国的美国侦察机仍横躺在中国土地上,自然“你急我不急”,以手中的筹码要美国方面“悔过”、“让步”,即今后不要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飞行。
谈判为订出游戏规则
对美国来说,要回该侦察机是谈判最重要的任务。其次,美国会坚持“依国际法”在中国沿海进行侦察飞行,因此,美国方面所能做的最大让步是:和中国谈出一个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双方订出一套关于美军侦察机在什么状况之下可以继续侦察中国,而中国方面在派机升空拦截美军侦察机时应该距离多远,不应该危害到双方飞机与机员安全等问题。
因此,归根究底,中美双方在这次谈判中基本底线问题在于:依据国际法,尤其是1984年11月16日在牙买加蒙特哥贝市由全球大多数国家签署,并从1992年开始普世沿用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国军方侦察机是否有权在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进行侦察飞行的问题。
美国纽约大学著名的华裔国际法及国际政治学教授熊在4月14日《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对上述问题提出两点解释:美国侦察机在沿中国“专属经济区”海域上空进行侦察飞行时,必须符合两项国际法原则:一、必须符合“双边关怀”(Due Regards)原则,即在追求美国侦察目的时,也要顾及中国方面的相关利益及权利;二、必须是以和平为宗旨。
坚称未违反国际法
熊教授这两项“澄清”,其实就是美国政府方面在这次谈判前想设下的国际法陷阱的两大支柱。因为,美国虽然未曾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上签字,但是,里根总统已在1983年3月30日签发行政命令,全盘接收《国际海洋法公约》中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所有好处。因此,《国际海洋法公约》中,所有相关规定如该区内的主权、管辖权与相关权利,美国照单全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五章第55款到第115款中,对于和平时期,各国船只及飞机在“专属经济区”海域及空中飞行所进行的航行和飞行权,曾有原则性规定:
● 这些条款一再重申,外国船只及飞机在“专属经济区”内航行及飞行时,必须遵守“双边关怀”的原则,即既要考虑到本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到该海岸国家的法律与利益,若双方法律及利益与《海洋法公约》抵触,则国内法无效;
● 必须是以和平为目的,和沿岸国无利益冲突;
● 若有争执应基于平等地位及“相互关怀”原则解决。
所以,美国方面既然已照单全收《海洋法公约》中与“专属经济区”有关的规定,美国政府乃“死咬”一个原则就是:美国的军事侦察行动是出于“和平”为目的的考虑。
从未提出“双边关怀”原则
美国白宫发言人弗莱舍,在上美国谈判代表团启程赴北京前夕,即在例行性记者会中重申:“美军的侦察性飞行旨在协助维护和平,这些侦察飞行在保障区域和平上担任重要角色。”
此外,美国又表示,美国并非惟一在空中进行侦察作业的国家。因此,这些国家的侦察工作既已成常态,皆以维护和平为目的,美国在中国沿海的专属经济区上空飞行,乃不违反国际法。
中方未有反驳美说词
不过,即使美国军方的侦察行动可以硬被解释为 “具和平用途”,但是,《海洋法公约》中一再重申的“双边关怀”原则,美国方面却一直未提出说明。
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方面居然没有根据这两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反驳美国的说词,尤其是“相互关怀”原则。中国方面如果掌握得当,即可以逼美国政府就“相互关怀”的内容进行谈判,在未谈出结果之前,中方可以要求美国停止侦察飞行。
难界定侦察行动 为维护和平
此外,在国际法中有所谓“无邪意航行”(innocent passage)的原则,此原则本来规范各国船只在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