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座”号也受创,但仍继续作战。夜间11时30分,英海军少将格伦尼率领巡洋舰“代多”号、“猎户座”号和“阿贾克斯”号以及驱逐舰四艘,在干尼亚以北约30千米的海域截住了德国运兵船队,激战两个半小时,击沉满载德军的帆船不下12只和轮船3艘。据估计,当夜溺毙的德军达4000多人。
英国海军在保卫克里特岛的战斗中,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22日和23日,是英国海军损失惨重的日子。计有两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被击沉,战列舰“沃斯派特”号长期不能使用,此外还有“英勇”号和许多其他舰只受到重创。虽然如此,克里特岛的海防仍很坚固。在克里特岛战役结束之前,没有一个德国人从海上登陆该岛。当克里特岛的战事令人极度紧张的时候,丘吉尔于5月23日致电罗斯福总统:“克里特岛战事激烈,因为我们在有效航距以内没有飞机场,不能用空军协助防卫或掩护我巡逻舰队。我们的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今日沉没。我们正在歼灭大量德国最精锐的军队,并至少击沉一支运兵舰队。”
与此同时,丘吉尔首相又致电英国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要他竭尽全力支援岛上的战斗。电报说:
“克里特岛之战必须打赢。即使敌人获得巩固的据点,也必须在该岛无限期地战斗下去,这样便可把敌人的主要攻击力量牵制在这场战斗中。这至少将给予你时间去动员‘虎仔’(指取道地中海运往中东的坦克)并控制住西部沙漠的局势。只要战事持续下去,还可保护塞浦路斯岛。希望你每夜尽量向克里特岛增援。能否运送更多的坦克以收复被敌人占领的飞机场?敌人最精锐部队的力量谅已用尽,其损失也一定极其惨重。再拖下去,他们是受不了的。以下是我要对弗赖伯格将军说的话:‘全世界正注视着你进行的辉煌战斗,大局将以此为转移。’”
摆在这位坚定的中东总司令面前的还有更严重的考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经受得了这些考验的。但是,到了26日深夜,韦维尔收到了弗赖伯格发来的严重消息。弗赖伯格说:
“我很痛心,不得不向你报告,我认为,在我指挥下防守苏达湾的部队已经到了人力所能忍受的限度了。无论总司令根据军事观点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这里的阵地是守不下去了。像我们这样一支装备不良而又缺乏机动性的人数不多的部队,是抵挡不了我们在过去7日中所遇到的集中轰炸的。我觉得应该告诉你,从后勤观点来看,要全部撤出这支部队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如果立刻作出决定,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登船。这一战区一旦被攻陷,敌人用同样的方法拿下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将不过是时间问题。除了威尔士团和突击队外,所有我们的军队都已经不能采取任何攻势。如果你从整个中东局势考虑,认为争取时间是有用的,那么,我们当继续坚持。我却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最有效地达到争取时间的目的。苏达湾可能在24小时之内处于敌军炮火之下。又有新的严重的伤亡,我们固定的大炮多半已经丧失了。”当丘吉尔看到从中东司令部转来的这封电报后,于5月27日立即致电弗赖伯格,要他再接再厉。电报说:“你所进行的光荣的保卫战受到各地人民的敬佩。我们知道敌人已处于困境。我们正就力所能及给予你以各种援助。”但是,在众寡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一切成功的希望都已消失了。当夜,首相又收到韦维尔要求撤出克里特岛的电报。电报说:“我恐怕克里特岛的局势已经到了最严重的关头。干尼亚前线已经崩溃,苏达湾看来最多不过能再保持24小时。已经无法投入援军……我们在该岛的军队,多半是在希腊受过敌人以压倒之势空袭的严重考验的,现在他们在克里特岛又受同样的磨难,而且空袭规模有增无已。这样继续不停而又无法抵抗的空袭,必将迫使最顽强的军队迟早都要放弃阵地……据称,雷西姆农的军队已被切断,给养告罄。伊腊克林的部队显然也快要被包围了。恐怕我们必须承认,克里特岛不能再守下去,部队必须尽量撤出。”在此情况下,英军和其他盟国的军队,不得不再次面临惨痛的撤退守军的任务以及所必然蒙受的重大损失。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空军和海军的严密封锁下,要将22万名战斗人员从克里特岛运出,的确是一大难题。不仅运输船队难以登陆,而且还必须驶过墨索里尼的空军所控制的350海里的海域。登陆地点斯法基亚,是南部海岸一个小小的渔村,位于高达150米的峭壁之下,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通行。部队必须隐匿在峭壁边缘附近,等到召唤时再出来登船。在阿利斯海军上校指挥下的四艘驱逐舰于5月28日夜间抵达,载去700人,并为现已集合起来的大批官兵带来食物。在返航中有战斗机掩护,因此只有一艘驱逐舰受到轻伤。至少还有15万人隐藏在斯法基亚附近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弗赖伯格的后卫部队一直在进行战斗。然而,一场惨剧正在等待着另一支同时出动的舰队。这支舰队包括巡洋舰“猎户座”号、“阿贾克斯”号、“代多”号以及六艘驱逐舰,在罗林斯海军上将指挥下前往营救伊斯克林的守军。从早晨5时直至薄暮,从斯卡潘托岛起飞的敌机不断地猛烈轰击该舰队。巡洋舰“阿贾克斯”号和驱逐舰“帝国”号几乎被击中,前者不得不驶回。驱逐舰于午夜以前驶抵伊腊克林,把军队载运到等候在外海的巡洋舰上。到次晨3时20分,任务完成。4000人已经上船,于是开始返航。半小时后,受创的驱逐舰“帝国”号的舵机突然发生故障,险些与巡洋舰相撞。全部舰队必须在黎明时分尽可能驶入南部海域。但是,罗林斯海军上将却决定命令驱逐舰“赫脱斯保”号驶回,把“帝国”号驱逐舰上所有军队和乘员接走,并将“帝国”号击沉。他本人所乘的军舰则减速至每小时15海里,这样载运着900名士兵的“赫脱斯保”号在黎明以前才和他重新会合。他现在已比原定时间晚了一个半小时,直到日出时才折向南驶过卡索斯海峡。事先曾布置战斗机掩护,但是由于时间变更的原因,飞机没有找到舰只。可怕的轰炸从早晨6时开始,一直炸到下午3时,这时舰队离亚历山大港还不到160千米。“希尔伍德”号首先遇难,被一颗炸弹击中,不能跟随护航舰队同行。在其后的四小时内,更不幸的事情接着发生了。巡洋舰“代多”号、“猎户座”号和驱逐舰“诱敌”号都被击中。“猎户座”号舰上的情况即使听来也令人毛骨悚然。舰上除了船员外,还有军队1100名。一颗炸弹穿过舰桥,落到拥挤不堪的下甲板上,约有260人被炸死,280人受伤。舰长巴克海军上校遇难,船受重创并起火焚烧。到29日止,运出的军队已将近5000人,但是还有大批人员躲在通往斯法基亚所有的路口上,仍在等待援救。
5月30日,丘吉尔发出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为营救残留在该岛的官兵做出最后的努力。这天清晨,阿利斯海军上校率同四艘驱逐舰再次驶往斯法基亚。途中有两艘驱逐舰不得不折返,而“内皮尔”号和“尼赞”号继续前进,成功地使1500余名士兵登上了船。在返航中,这两艘驱逐舰都差一点被炸弹炸沉,虽受了一些损伤,还是安然驶抵亚历山大港。几天前,希腊国王在历尽艰险后,也和英国公使一起离开该岛。当夜,根据开罗总司令的命令,弗赖伯格将军也乘飞机最后离开克里特岛。至6月1日,共有17500人被安全地运到埃及。没有救出的分散到岛上的5000人,除了少数向敌人投降外,大部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党羽杀害了。希腊克里特岛战役,除了具有争夺战略据点的意义外,也是在艰苦不懈的斗争中获得决定性成果的一个例证。据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披露,在这次保卫战中,英国及其盟国共死伤15万多人。德意法西斯军队的伤亡当在此数以上。自从战争开始以来,据统计,在马利姆和苏达湾区域内共有德军坟墓4000多个。在雷西姆农和伊腊克林另有坟墓1000多个。此外还有大量的德军溺毙在海中。约有170架运兵飞机被击毁、击伤。希特勒为了赢得这次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戈林所鼓吹的“英雄空降师”彻底瓦解了,以后再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出现过。希特勒在克里特岛赢得的只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正如德军总参谋部在总结报告上所写的:“英国在克里特岛地面部队,大约是我们估计的三倍。他们对岛上的作战区域,曾用尽各种方法非常仔细地作了防守准备。所有的防御工事都作了巧妙的伪装。……由于缺乏情报而未能对敌情加以正确的估计,结果给第十一空军军团的进攻带来极大的危险,并造成了非常惨重的伤亡。”
希特勒虽然占领了希腊,但代价极大,损失惨重。在此情况下,诡计多端的“元首”又向英国放出了一只“和平气球。
第三部分 非洲大捷第33节 联苏抗德(1)
尽管希特勒对英国本土进行了将近一年的狂轰滥炸,但英国并没有屈服,反而举国同仇敌忾,越战越强了。事实证明,纳粹德国的“海狮计划”是破产了。为此,希特勒决定改变战略,把闪电战的矛头主要指向苏联,计划在一二个月内把这个令其憎恨的共产党国家扫平,回头再收拾英国。正当“元首”加紧准备实施这个灭绝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时,却发生了轰动世界的鲁道夫·赫斯独身驾机“访问”英国的事件。
赫斯是德国纳粹党的副领袖,年轻英俊,颇得希特勒的赏识,并成为他幕僚中的一名重要的亲信。赫斯崇拜希特勒,而且极其关心争论中的世界问题。他仇恨苏俄,渴望消灭布尔什维主义;他钦佩英国并切望同英帝国友好,而蔑视其他大多数国家。
赫斯是一个自信力极强的人。他幻想独身飞往英国,能够安排一项和平协议。赫斯认为,前慕尼黑分子肯定强烈影响英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他们能够设法促使英德两国签订和约,共同对付苏联。然而,他们对慕尼黑分子的影响估计过高,而对不愿同法西斯主义和平共处的英国人的决心,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丘吉尔坚定立场则估计不足。英国政治家从赫斯的言谈中了解到,他建议的和平实际上是以英国听命于德国为条件的。不难设想,一旦德国取得对苏的胜利,这个条件还要无止境地提高。因此,英国统治集团不能接受赫斯的建议。丘吉尔不接受这项建议还有另外的原因。赫斯要求丘吉尔离职,由愿意接受这项建议的亲法西斯的人出来组织政府。英国政府虽然没有接受赫斯的建议,但是它莫名其妙地保持沉默,似乎不想让德国领导人了解英国政府对待赫斯使命的真实态度。怎样解释这种奇怪的态度?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对赫斯的来临感到焦虑不安。其他国家担心伦敦同他谈判勾结希特勒的条件,可是英国政府为什么一言不发?这种疑虑在世界和英国舆论界扩散开来,毫无疑问会给英国坚持抗战的形象罩上一层阴影。这对英国政府显然是不利的。令人不解的是英国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打消这些疑虑。
根据这件事的实际经过,当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