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有成就,以文章政见知名于时,又擅长武术,深研军事理论,是一位杰
出的军事战略学家。许洞所著《虎钤经》,是继《孙子兵法》和李筌《太
白阴经》之后的一部著名军事著作。但许洞仕途坎坷,不得志于时,卒年
仅42 岁。许氏深得其兄学识之精华,许洞的著作她都能背诵。沈括出生时
虽许洞已卒,但在母亲的教导下,受许洞的学识影响颇深,后来在文武两
方面都有建树。
沈括的父亲沈周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历任汉阳(今湖北武汉汉
阳)掾,高邮(今江苏高邮)从事,大理丞监苏州酒务,知简州平泉(今四川
简阳),苏州通判,知润州(今江苏镇江),知泉州(今福建泉州),开封府判,
江南东路按禁使(今江苏南京),知明州(今浙江宁波)等职。沈括的青少年
时期一直跟随父亲宦游,他非常留意各地的人情物理,开阔了眼界,增长
了见闻和学识。在他晚年的《梦溪笔谈》中,有不少就是他青少年时代见
闻的记述,可以看到他从小就勤于作笔记,一些重要的见闻都有详细的记
录。这一习惯,对于他积累和增进学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泉州时,沈周开始为12 岁的沈括延师受业。自此,沈括从师攻读
12 载,从未中断。这段时间,沈括系统地接受了儒学的教育,尤其对于礼
乐、掌故有较深的造诣。18 岁在南京时,他又开始学习医药学,并对医药
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医药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
皇■三年(1051),沈周在杭州去世。至和元年(1054)沈括终父丧后,
以父荫授海州沭阳县(今江苏沭阳)主簿,开始进入仕途。在他的仕宦生涯
历程中,他的业绩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沭阳县初显才华
在沭阳任主簿时,年青的沈括即显露了他干练的吏才。沭阳是苏北一
个贫穷的县,主簿职位低微,而工作繁琐劳累。但沈括“专心致意,毕力
于其事”,从而使他初入仕途,即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政绩。沈括在沭阳县
还做了二件大事。
一是平息了一场县民反抗官府的民变。当时,由于官府制定了一些不
合理的禁约,使本已贫穷的百姓更受束缚,因而激起了民变。民变发生后
海州官府便慌了手足,急忙把县令调开,让沈括负责收拾局面。沈括沉着、
冷静地加以处置,他吸取了四川李顺领导灾民起义的教训,采取了安抚政
策。他撤销了不合理的禁约,博得县民好感,平息了民变风波。
一是整治沭水。沭水是沭阳境内的主要河流,由于长年失修,下游堙
塞,已失故道,漫衍而成汗泽,使附近地区不时受到洪水的侵扰,成为沭
阳的公害。沈括堪察了沭阳的地形和水系,规划和主持了整治沭水工程。
工程发动数万民工,新建二道堤防,疏水为百渠九堰,使水流得到控制和
利用,并开辟良田七千顷,从而使水害变成水利。
2.整顿钦天监
治平元年(1064),沈括登进士第。治平三年(1066),沈括入京,任昭
文馆编校。在昭文馆任职期间,他曾奉命参与详定浑天仪,自此致力于天
文和历算的研究。熙宁五年(1072),已任太子中允、检正刑房公事的沈括,
又被任命为兼提举司天监,主持司天监的工作。
沈括发现当时司天监的主要人员大都庸俗无能,看不懂天文图象,不
会使用天文仪器,更不用说要观象、修历了。同时,司天监所存的天文仪
器又大都破旧不堪,无法使用。为此,沈括在接任司天监后立即着手进行
整顿。他采取了三项改革措施。
(1)整顿机构,改组人员。沈括亲自推荐对历算素有研究的平民卫朴进
入司天监,罢免了6 个庸官。他还招募各地有真才实学的人士,充实司天
监,改变人员素质。同时,他把原来的方技科分为五科,对人员进行专门
技术培训后,把他们按各自的专长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以发挥他们的才学。
(2)编修新历。沈括指出,自入宋以来历法一改再改,但都很快出现差
误,究其原因,乃这些历法多沿用唐代僧一行《大衍历》中的基本方法和
数据,只不过就最近的几次观测作些修正,因而只能凑合于一时,未能根
本解决历法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其主要的问题是《大衍历》中的一些基本
数据行用已久,误差已很大。出现了“岁未五更,历凡再弊”的状况,历
官却一味因循守旧,无能省察。因此,沈括便任用卫朴负责编修新历,在
熙宁八年(1075)修成《奉元历》。但由于时间忽促,又没有大量实测资料
可资参证,故《奉元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行用不久就发现误差,被
新历所取代。
(3)创制新的天文仪器。沈括从前人制历的经验中,深刻认识到历法的
精疏与观测仪器有着密切的关系。编制历法应该通过实测天象来验证,才
能提高历法的精密度。他看到,当时装置在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的二台浑
仪,制造工艺不精,结构欠合理,很难准确地观测天象。司天监用作测时
的浮漏,更是“疏谬不可用”。面对这种状况,沈括于熙宁六年(1073)提
出了制造新的浑仪、浮漏、圭表的建议,获准后即着手研制。
为制造新仪,沈括对天文仪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撰写了《浑仪议》、
《浮漏议》、《景表议》,论述了天文仪器的发展历史,原有仪器存在的
问题,他主持研制的新仪所作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所依据的原理等。这
三篇著作堪称历史上关于天文仪器的杰出论文,被收入《宋史·天文志》,
保存至今。他还著有《熙宁晷漏》4 卷,他称这是据自己10 余年研究心血
而写成的,书中所论“皆非袭蹈前人之迹”,可惜这一很有价值的天文仪
器专著,早已佚亡。
熙宁七年(1074)新仪制成,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迎阳门特地举行了隆
重的呈献仪式,宋神宗亲率大臣观看了新仪的演示。为奖励新仪的制成,
沈括被升迁为右正言、司天秋官正。
3.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
沈括入仕不久,即值王安石推行变法。当时北宋政权冗官、冗兵、冗
费问题极其严重,内部财政危机重重,外有强敌侵逼,处于内外交困的境
地。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曾精辟地概括当时北宋王朝面临
的严峻局势,说:“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
下财力日以穷困,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然常恐天下之久
不安”。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推行了变法,在科举制度、军事建设、农
业制度、工商管理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试图解决北宋政权积弱积贫
的问题。
沈括积极参与了王安石变法,成为变法中的一个重要骨干。变法派的
政敌蔡确曾把沈括列为王安石的亲党,说“朝廷新政规画,巨细括莫不予”。
沈括参与变法的活动,主要有:
(1)视察治汴工程。汴河水利是王安石农田水利法中的一个重点工程,
包括开辟淤田和疏浚汴渠二个部分。工程于熙宁二年(1069)开展之后,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招致了反对派的攻击。熙宁五年,沈括被诏令为治
汴工程的提举,身负治汴和视察双重职责,前往考查。通过实地考察,他
从治汴的历史和现状,说明了该项工程的必要性,有力地支持了变法派的
这一措施。
(2)察访两浙。熙宁六年,在王安石的保举下,沈括奉命出访两浙,相
度两浙农田水利、差役诸使,兼察访。他通过实地考查,大力支持兴修两
浙水利工程,并在两浙地区推行变法的重大措施保甲法和青苗法。
(3)察访河北西路。熙宁七年,沈括被任命为河北西路察访使,兼提举
该路保甲。河北西路包括今河北、河南二省的黄河以北地区,是当时宋辽
接壤之地。他出使的主要职责,实际上是视察和整顿边防。在不到半年的
时间内,他向朝廷提出建议31 项,作了大量兴利除弊的工作。特别是在兴
修边防设施,推行保甲法,加强边防等方面,他都做出了贡献。
(4)兼判军器监。军器监是变法中为改变兵器制造的差劣状况而设立的
重要机构。熙宁七年九月,正在河北西路察访的沈括,被任命为兼判军器
监。他在任职军器监不到二年的时间内,兵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
提高,为加强军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潜心研究阵法和城防,重
订《九军阵法》,讨论兵车制度,编纂《修城法式条约》,在军事理论方
面做出了贡献。
(5)主持全国财政。熙宁八年十月,沈括被任命为权发遣三司使。三司
是当时主管全国财政的最高机构,三司使“掌邦国财用之大计”,职高任
重。在任职三司约一年又八个月的时间内,他推行新法,采取了多项改革
措施,特别是改革盐钞、讨论钱币、讨论役法,为改善北宋政权的财政状
况做了大量的工作。
4.主持■延路军务
元丰三年(1080)六月,沈括出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兼■延路经略安
抚使,成为一方军事统帅。
■延路管辖陕西北部,与西夏接壤,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事
重地。当时西夏惠宗年幼,外戚擅权,出现了政治危机,宋神宗试图乘机
出兵西夏。沈括一到延州,即加紧执行神宗的出兵政策。他一面完成边防
布置,一面与新任■延路经略副使种谔密议出兵事宜。他统军和治军有方,
使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加强,并深得朝廷的赞许。
元丰四年(1081)六月,西夏内乱,宋军乘机出动20 多万大军,分兵五
路,进攻西夏。这次战争,由于宋军深入西夏腹地,粮草不继,终告失败。
战争期间,沈括留镇延州,击退了西夏军的侵袭,并巧布疑兵计,不发一
兵一卒,连下西夏在边境上的三个军事要寨。当宋军溃退时,他又采取声
东击西和迂回战术,连夺西夏二要寨,擒获西夏军首领,挫败了西夏军乘
胜南下的计划,稳定了边境局势。
元丰五年(1082),为加强边防,沈括和种谔建议重修古乌延城(在夏州
西南),但钦差徐禧反对,并强行修筑永乐城(在陕西米脂西)。沈括虽提出
异议,未被采纳。同年九月,永乐城被西夏军攻破,宋军损失一万多人,
夫役无数。沈括虽保住了绥德,阻止西夏军的继续前进,但作为一方主帅,
未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坚决反对徐禧的一意孤行,导致惨败,不能不说是
严重的失职。同年十月,沈括终因“措置乖方”而被罢官。
5.隐居梦溪园,编撰《梦溪笔谈》
沈括被罢官后,先后责受均州(今湖北均县北)、秀州(今浙江嘉兴)团
练副使,拿一份干禄,过着没有自由的被监护生活。直至元■三年(1088)
八月,他进投《守令图》(又称《天下州县图》),方被准予任便居住,迁
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渡过晚年。在梦溪园,他编撰了名著《梦溪
笔谈》(以下简称《笔谈》)。《笔谈》是沈括晚年以笔记体裁写成的一部
著作。现存《笔谈》26 卷,《补笔谈》3 卷,《续笔谈》11 篇。他在这部
著作中,集中记述了自己一生的重要见闻,包含有他对于科学和艺术等方
面的见解,并反映了当时北宋的社会、政治、外交和军事状况,具有极高
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