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报召信臣为民兴利,全郡殷富。朝廷赐金奖励,迁召信臣为河南太守(河
南郡治今洛阳市东20 公里)。召信臣一如既往,治行考核常常都是第一等,
又多次升级受奖。竟宁元年(公元前33 年)被征为少府,列九卿之一。多次
上疏,奏请裁减乐队、戏班等糜费之项,不再大事修缮偏远宫馆。当时已
经利用温室在冬天种植葱、韭等蔬菜,供宫中享用。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
“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也奏议裁撤。每年省钱数千万。后召信臣卒于
官。

在召信臣主持兴建的南阳水利工程中,最有名的是六门■和钳卢陂。
六门■又叫穰西石■,在今河南邓县城西1。5 公里。它壅遏汉水的二级支
流湍水(流入汉水支流清水,今白河),形成水库。最初设3 处水门引水,
元始五年(公元5 年)增加到6 处,所以叫六门■。水由水门分出后,沿途
形成29 个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可以灌溉穰县(今邓县)、
新野、涅阳(今邓县东北)3 县5000 多顷农田。这一带水利历史上经过多次
兴废,明代末年才完全废弃。钳卢陂在邓县城南30 公里,号称灌田万顷,
废于清代前期。

召信臣不仅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也注重管理。他“为民作均水约束,
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由于建设与管理并重,使得南阳水利得以长
盛不衰,呈现一片兴旺景象。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生动地描绘了南
阳水利的盛况:“于其陂泽,则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贮水■■,
亘望无涯。。。其水则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
其原野则有桑漆麻苎,菽麦稷黎。百谷蕃庑,翼翼与与。”继召信臣之后,
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 年)任南阳太守的杜诗同样重视发展农业,“修治陂


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他还发明了在水利机械史上有重大意义
的“水排”,用以鼓风炼铁,冶铸农具。二人被百姓并称为“前有召父,
后有杜母”。

元始四年(公元4 年)汉平帝诏令各地推举为民谋利的已故官员士绅,
以行祭祀,九江郡推选了召信臣。《汉书》中,两次将召信臣列为西汉“治
民”的名臣之一,可见在当时召信臣也已声名卓著。清代齐召南评述说:
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
的贡献相媲美。

文献

'1'(汉)班固:汉书·召信臣传,《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
1958。

■胜之
曾雄生

■胜之西汉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农学。
胜之的先人本姓凡,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往

■水,因此改姓■。■水是济水支流,位于今山东曹县北20 公里和定陶县
分界处。
胜之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他在汉成帝(公元前32—前7 年在位)时,出

任议郎。他曾在包括整个关中平原的三辅地区推广农业,教导种植小麦,

而且颇有成效,许多热心于农业生产的人都前来向他请教,关中地区的

农业因此取得了丰收。他本人也可能是因为推广农业有功,由议郎提拔

为御史。在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胜之写成了农书18 篇,这就

是《■胜之书》。

关中地区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是古代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尧、

舜的农师,周人的祖先后稷(弃)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以后重农一直为

周王朝的基本国策。战国末期,秦国便是凭藉关中雄厚的经济实力,完

成了统一大业。西汉建立以后,也非常重视关中地区的农业,兴修了一

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先是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关

中地区推广种植冬小麦,后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在关中地区推行代

田法和改良农器。就在赵过之后约60 年,■胜之也踏上了与赵过相同的

路。

胜之继承了前人的重农思想,认为粮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谷帛
是统治天下的根本。他主张备荒,把稗草和大豆列为备荒作物,倍加注意。

胜之不仅在思想上重农,而且还身体力行,进行了区田法的试验,列
入此项试验的主要作物有禾、黍、麦、大豆、荏、胡麻、瓜瓠、等等作物,
目的在于将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结合起来。因为关中地区,
经过数千年的开发,许多良田沃土早已得到利用,剩下的一些荒地,如山
地、丘陵、陡坡等,一般倾斜坡度较大,利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随着人
口的增加,就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无地可耕的农民,转而从事工商业,
成为农业的异化,这是当时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解决关中
地区地少人众,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弃农经商的问题,成为西汉政府煞费苦


心的大事。为此,政府曾经多次将官家直接掌管的苑囿、公田、池田等假
借给贫民,但这对于问题的解决毕竟是有限的。■胜之的区田法试验表明,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
为区田。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在区田法试验的基础上,■胜之
还总结了一系列的作物栽培技术。他将自己收至亩40 石的试验结果上奏到
朝廷,冀望有助于解决当时关中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出于同样原因,■
胜之还提出于桑、黍混播的集约栽培法。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从先秦到汉末有农书一共是9 家,114 篇。
其中有《神农》20 篇,《野老》17 篇,《宰氏》17 篇,《董安国》16 篇,
《尹都尉》14 篇,《赵氏》5 篇,《■胜之》18 篇,《王氏》6 篇,《蔡
癸》1 篇。

“■胜之十八篇”即《■胜之书》,此书在《隋书·经籍志》及《新
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和宋代郑樵的《通志》中都有著录,
以后失传,只有《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北宋以前的古书摘录了此
书中的内容,因此,被部分地保留下来。经19 世纪前半期洪颐煊、宋葆淳、
马国翰,20 世纪50 年代石声汉、万国鼎等先生的辑集之后,得到了约3700
字,这就是今天见到的《■胜之书》。

现存《■胜之书》主要包括耕作总原则,耕作的具体方法,12 种作物
的栽培方法,诸如选种、播种、栽培、收藏等各个细节。此处,还有溲种
和区种两项新内容。

《■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耕之本”即耕作的基本法则。“趣时”,即不误农时,要求选择最佳的
耕作时期,这个要求贯穿于耕作栽培的每个环节。以耕为例,■胜之非常
强调“耕得其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还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
得时与失时的利害关系。所谓“耕得其时”,必须以土壤和气候条件为依
据,以抢墒为目的。《■胜之书》在强调“慎无旱耕”的同时,再三提到
“有雨即耕”。为了做到耕得其时,《■胜之书》不仅采用了传统的物候
方法,还创造了土壤测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即在立春前,用一根长1。2 尺
的木棒,将其中1 尺埋入土中,地面上露出0。2 尺,立春以后,土壤松散,
将露在地面上的0。2 尺埋没,此时可将地里的树根、草根拔掉。这就把耕
得其时建立在较为科学的基础上,比单纯的物候方法又进了一步。为了趣
时,《■胜之书》依据土壤和气候(特别是雨水)对每种作物的播种期都有
较明确规定。“和土”,即利用耕、锄、平摩、蔺践等方法,消灭土块,
使“强土而弱之”、“弱土而强之”,以保持土壤松软细密。“务粪泽”,
即施肥和灌溉,保持土壤的肥沃与水分。《■胜之书》记载了基肥、种肥
和追肥3 种施肥方法。基肥结合整地起到“和土”的作用,主要用之于■、
芋、瓠等作物;另外,耕田之前,所生之草,翻耕在土中。这种绿肥实际
上也起着基肥的作用,所谓“草秽烂,皆成良田”。种肥结合播种,可起
到防虫、御旱、忍寒的作用,主要用于禾麦等粮食作物。溲种实际上也是
使用种肥的方法。追肥则是结合田间管理,以促进作物生长,主要用于种
麻。这是中国文献上有关追肥的最早记载。肥料的种类主要有动物粪便,
如蚕屎、羊屎、人粪尿、绿肥等等,对于用肥量也有记载。在灌溉方面,
《■胜之书》记述了作物的灌溉次数和用水量,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水温调
节法和地下灌溉法。水温调节法,主要用于种稻,即水稻生长初期,对水


的温度要求较高,可将稻田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安排在田边的同一侧,使
水在田的一边直线穿过,整田的水流动不大,保持原有水温。夏至后,水
温过高不利水稻生长,可将出水口和进水口错开,水流斜穿过田面,田中
的水换动较大,从而相对地降低水温。另外,用井水浇麻,可以将汲起的
井水在太阳下晒一晒,以提高水温。地下灌溉法主要用于种瓜,方法是将
一口容积为三斗的瓦瓮埋在四棵瓜苗中间,瓮口与地面平,瓮中盛满水,
然后用瓦盖住瓮口,水减少了又添加,经常保持瓮中水满。这种方法通过
瓮的渗透作用,可使作物得到均匀的水分供给,减少地面蒸发,提高水的
利用率,特别适用于干旱的北方。灌溉的目的在于保墒,而合理的耕作方
法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趣时”、“和土”就具有这个意义,“早锄”也
不例外。“早锄”的目的,一是消灭杂草,二是防止天然蒸发。锄还与间
苗、培土结合起来,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胜之书》中非常重视
锄,要求早锄、多锄、锄小、锄了。锄的方法有锄、耧、蔺、曳、拔、铲、
刈等。“早获”,可以避免落粒、防止发芽、减少不利天气造成的损失。
《■胜之书》中具体论述了收获大豆、禾、麻、瓠等的方法。指出当豆荚
已变黑,而豆茎仍然呈青色的时候就该收获;如果等到豆粒要掉落的时候
才收,就要受损失。所以说,大豆是在谷场上成熟的。收禾也一样,只要
有一半熟了,或者是芒已张开,叶已发黄,就应很快收割,苴麻(雌株大麻)
和瓠在初霜的时候就该收,而■麻(雄株大麻)则在穗上花粉放散如灰末时
就要拔起来。

《■胜之书》列有12 种作物的栽培技术。这12 种作物中,粮食有黍、
谷、宿麦(冬小麦)、旋麦(春小麦)、水稻、小豆、大豆;油料有苴麻和荏(油
苏子);纤维有■麻和桑树;蔬菜有瓜、瓠、芋等。每种作物都记载了具体
的栽培方法,这些技术又都贯彻了“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的原则。如《■胜之书》对于作物的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方法、播种密
度、播种深度、覆土厚度等都依据作物种类、土壤肥瘠和气候条件(主要是
雨水)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此外,还提出了麦、禾、瓠的选种方法,禾、黍
的防霜露方法,瓠的嫁接方法等。《■胜之书》中提出的选种标准就是“大”。
认为大种结大果,以瓠为例,如果以容纳一斗的瓠为种,可收到容纳一石
的瓠;以容纳一石瓠为种,可收到容纳十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