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子又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他称逻辑学为“辩”学,把其视之为
“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他认为,人们运用思维,认识现实,作
出的判断无非是“同”或“异”,“是”或“非”。为此,首先就必须建
立判别同异、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
不合者为“非”。这种判断是“不可两不可”的,人们运用思维以认识事
物,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或为“是”,或为“非”,二者必居其一,
没有第三种可能存在,不可能二者都为“是”,或二者都为“非”,也不
可能既“是”又“非”,或既“非”又“是”。用现代的逻辑学名词来说,
这就是排中律和毋矛盾律。

由这一思维法则出发,墨子进而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他把思维
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
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小取”)。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
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
(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
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此外,墨子还总结出


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
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
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墨子的科学造诣之深,成就之大,在中国古代杰
出科学家的行列中堪称为佼佼者之一。遗憾的是,墨子在科技领域中的理
性灵光,随着后来墨家的衰微,几近熄灭。后世的科学家大多注重实用,
忽视理性的探索,此实为中国科技史上的莫大损失。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孙诒让:墨子闲诂,《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6。

研究文献

'2'梁启超:墨经校释,中华书局, 1941。
'3'梁启超:墨子学案,中华书局, 1936。
'4'谭戒甫:墨辩发微,中华书局, 1977。
'5'高亨:墨经校诠,科学出版社,1958。
'6'詹剑峰: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人民出版社,1981。
'7'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8'金秋鹏:墨子科学思想探讨,自然科学史研究,3(1984),2,第
97—104 页。
'9'李渔叔:墨子今注今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76。
'10'王冬珍:墨学新探,台北世界书局,1981。
扁鹊

蔡景峰
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说今山东省内)
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 世纪。中医学。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
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
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
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
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
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由于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
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客刺杀身亡。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
期的医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
于《史记·扁鹊列传》。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
结的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
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
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
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


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
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
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
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
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
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
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
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
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
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
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
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
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
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
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
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
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
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
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

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
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
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
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
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
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
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
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
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
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
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
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
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
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
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
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
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
重疾病的预防。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
扁鹊对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
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


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
能服药、藏气不定”等。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
品德。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
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
认为是根据扁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
鹊(秦越人)所著。近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文献
原始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扁鹊列传,中华书局,1975。

研究文献

'2'蔡景峰:中国古代科学家·扁鹊,科学出版社,1965。
'3'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4'李伯聪: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石申夫

陈久金
石申夫战国时魏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 世
纪中期。天文学。

石申夫又写作石申甫或石申父。南北朝以后,可能是误会,将其名字
称为石申,今从已故钱宝琮先生的考证,据两汉文献记载改正。石申夫是
中国先秦时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但编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而且
在四分历、岁星纪年、行星运动、天象观测和中国古代的占星理论等方面,
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从知识的积累和定性研究进
入系统定量的科学探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石申夫及其学派的著作早已散失,仅《开元占经》及两汉的若干著作
中有所引述。《史记·天官书》张守节引《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
时作《天文》八卷;《隋书·经籍志》载石氏作《天文占》八卷,《浑天
图》一卷,《石氏星经簿赞》一卷。”其中《天文》和《天文占》可能是
同一部书,它还有一个名称为《石氏星经》。《浑天图》和《石氏星经簿
赞》可能是汉以后由其门徒所作。

《开元占经》载石氏中官62,外官30,加上28 宿,共计120 座。同
时给出了石氏星表这120 座的121 颗星的入宿度和去极度。关于这121 个
恒星坐标值究竟测于何时,日本上田穰早在30 年代就曾利用二十八宿去极
度的岁差变化作过观测年代的计算,认为分别为公元前300 年、公元前150
年和公元200 年三次所测。近年来,潘鼐计算的结果也相类似,而薮内清
则认为是公元前70 年测定。不过,1978 年阜阳汉初汝阴侯之子夏侯灶墓
出土的圆盘和《淮南子·天文训》中都有二十八宿距度的记载,这证明汉
太初以前无疑是有二十八宿入宿度的,这是出于推算日月五星行度的需
要。这个数值也容易用简单的方法测定。但至今却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太
初以前曾测定过去极度,故以二十八宿去极度来判断入宿度测定的年代是
靠不住的。因此,石氏二十八宿距度可能确是石申夫本人所测,其他数值


可能是西汉时由其门徒完成。《石氏星经》是石氏学派集体劳动和智慧的
结晶。

战国时代,是中国天文学家创立四分历,并使之完善和系统化的时代,
从保留至今的零星历史文献可以看出,石申夫在四分历发展过程中曾起过
相当重要的作用。其贡献如下:(1)《史记·天官书》说:“故甘、石历五
星法,唯独荧惑有反逆行。”《汉书·天文志》也说:“古历五星之推,
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经,以荧惑、太白为有逆行。”《开元占经》则
载有石氏金星出没动态(包括逆行在内)的推算方法,可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