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约翰就在约旦河里给耶稣行了洗礼。
当耶稣从约旦河里走出来的时候,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使命感突然
脱颖而出:他明确地感觉到自己就是以色列人历来期望的那位弥赛亚,他是上帝
的儿子,上帝要通过他来实现对以色列人的恩许,他要把自己的民族从苦难中拯
救出来并进而拯救全人类。他心里听见一个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他深信这是上帝对他的召唤。他感到欢欣鼓舞,激动万分,因而容光焕发,光彩
照人。约翰看见了,不禁脱口而出,说道:“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
的羔羊!”
第三章天国运动(上)
1 耶稣的抉择撒旦退去吧!(《马太福音》四10)
耶稣受洗的当天,他和施洗约翰作了一次彻夜长谈。约翰诚恳地对耶稣说:
“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许的那位弥赛亚。你对上帝启示的理解与体会比我深刻
得多。你的聪明、智慧和能力也远远超过了我。你应当担负起拯救祖国和复兴民
族的重担,我甘愿作你的一名马前卒,像先知们预言的以利亚那样,为你的事业
铺平道路。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是唤醒同胞们的良知,使他们有悔改的心,因为有
了悔改的心才能接受你所宣讲的真理。你的任务比我艰巨得多。让我们各尽所能
共同努力吧!”
耶稣被约翰的诚挚感动了,他激动地搂着约翰的肩膀说:“约翰,愿上帝与
我们同在。他肯定会给我们指引道路,让我们为完成他所交付给我们的使命贡献
一切一直到死吧!看,天亮了,我相信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①耶稣受洗
后辞别了施洗约翰打算回拿撒勒去,但是他却在一种崇高的使命感的驱使下不自
觉地向荒山走去。约翰的话还在他的耳边回荡:“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所恩许的弥
赛亚!”
“我真的是弥赛亚吗?”耶稣自问。
“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心里的那个声音又在向他召唤。
“是的,我是弥赛亚,我是上帝的儿子!”耶稣非常自信地回答了自己的问
题。“既然如此,我以后该怎么办呢?”
耶稣登上了一个山头,面向耶路撒冷坐下来陷入了沉思:弥赛亚的具体使命
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
耶稣长时间地祷告,求上帝指引道路。他反复思考犹太民族一千多年来的历
史,想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经验中理出一个头绪来。他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祷告,
忘记了饥渴,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睡眠。他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他领悟到大卫、所罗门时代之所以兴盛,固然有其政治、经济因素,但更主
要的却是宗教因素;所罗门晚期之所以衰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灾难的根源也在
于此;玛加伯时代的民族复兴并不是弥赛亚王国的降临;当前犹太人外有罗马异
族的民族压迫,内有腐败的祭司体制的宗教统治;撒都该派狐假虎威欺压同胞,
法利赛派假冒为善,言行不一,把传统礼仪的桎梏强加在平民身上,奋锐党失之
鲁莽,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相比之下,艾赛尼派的道路是很值得考虑的,因为
目前犹太民族面临的主要危机不是罗马帝国的民族压迫,而是犹太人背离上帝的
宗教危机。要想拯救犹太民族摆脱当前的困境,在他面前有五条现成的路:第一
条是奋锐党的道路:这也是当前民众中呼声最高的一条道路。奋锐党人认为犹太
民族所面临的危机主要是罗马帝国的统治,出路只有一条——武装反抗。他们坚
持传统的弥赛亚观,认为上帝恩许的弥赛亚是一位大卫式①《圣经》上没有这段
记载。
的民族英雄,他将带领犹太人冲锋陷阵驱逐罗马统治者,重建“大卫的王国”。
奋锐党人是民族起义的主力军,为争取民族解放,他们甘愿赴汤蹈火万死不
辞。因此,他们在多次起义失败之后仍然毫不气馁,目前正酝酿再一次的大规模
武装暴动。①耶稣对奋锐党人的自我牺牲精神极为赞赏,但并不同意他们的做法。
首先,他认为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民族压迫只是个表面现象,正像先知们曾经反复
解释的那样:民族压迫是上帝对犹太人施行惩罚的一种方式;现在的情况是上帝
借罗马人的手来惩罚犹太人,驱逐罗马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犹太人
不悔改,即使武装起义成功地赶走了罗马人,上帝还会用另外的方式来惩罚犹太
人;其次,罗马帝国对犹太人来说实在是太强大了,犹太人武装起义不但没有获
胜的可能,而且还会招来一场更大的灾难。
第二条是撒都该派的道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对罗马人妥协投
降,既不考虑国家民族的利益,更不反省自己的罪过,反而恬不知耻地自夸为民
族生存的惟一道路,这是一条为广大犹太人民深恶痛绝的死路,耶稣当然不能去
与他们同流合污。
第三条是法利赛派的道路:法利赛派看到了罗马人的强大,吸取了前几次武
装起义失败的教训,回避正面冲突,转而采取消极抵抗的不合作态度,在当时的
情况下,这未尝不是一种可取的做法。不过在宗教生活方面他们却走进了一个误
区,他们虽然自觉地严守《摩西律法》以保持犹太教的传统,但事实上有些法利
赛人已从宗教上的极端形式主义堕落成哗众取宠、假冒为善的伪君子。他们盲目
自义,骄傲自大,看不起普通的犹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悔改的绊脚石
和“瞎眼领路的”人①,这是耶稣所极力反对的。
第四条是艾赛尼派的道路:耶稣对艾赛尼派可能十分了解,也十分尊重,但
他并不完全同意艾赛尼派的主张,例如,艾赛尼派像法利赛派一样强调绝对遵守
《律法》已达到了教条主义的地步,耶稣则主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在大道理
的前提下可以变通地遵行《律法》;艾赛尼派特别注重取洁礼仪,以水为净,耶
稣则主张取洁礼仪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形式而不是本质;艾赛尼派因反对撒都该
派而不参加耶路撒冷圣殿里的献祭礼仪,耶稣则认为不应把撒都该派与圣殿混为
一谈,虽然圣殿的祭司职位全被撒都该派所把持,但圣殿仍然是上帝的居所,到
圣殿去献祭并不等于与撒都该派同流合污;艾赛尼派主张离世苦修,耶稣则主张
应该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因为离世苦修只能独善其身而不能兼善天下,绝对不能
完成拯救犹太民族的使命;艾赛尼派自命清高,卑视群众,只强调本社团成员间
的彼此相爱,耶稣则主张深入群众,爱一切人,甚至要爱仇敌。因此,耶稣不完
全赞成艾赛尼派的道路。
既然上述四条道路都不足取,就只剩下一条道路了——施洗约翰所走的道路。
耶稣积极支持约翰开展“悔改运动”,不过他觉得施洗约翰传达的是上帝审判世
人的信息,是世界末日的信息。“悔改运动”只是弥赛亚历史使命的第一步,并
不是他的最终目标,因为上帝不是要惩罚人类,而是要拯救人类。
经过反复思考,耶稣决心走自己的路:弥赛亚不是犹太民族复兴的政治领袖,
而是全人类灵魂的救世主,他的使命不是等待一个天国来临而是积极地去建立一
个地上“天国”,首先拯救犹太民族,再进而拯救全人类,实现①参见《马太福
音》二十四6 ;《马可福音》十三7 ;《路加福音》二十一9。①“瞎眼领路的”
:见《马太福音》十五14,二十三16。
上帝对全人类的救赎。①方针已定,应该首先解决什么问题呢?夜色朦胧中,
耶稣看见眼前的大小石块都像面饼一样,蓦然想起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
了,不禁饥肠辘辘起来。饼!饼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是因为他目前正
饥火如焚,而是他想到了大多数同胞在罗马帝国和犹太祭司贵族的双重压迫下生
活贫困,最迫切的要求就是解决吃饭问题。这时,他心里仿佛有一个声音对他说
:“你若是上帝的儿子,把这些石头变成饼不就可以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了吗!”
但是,另一个洪亮的声音立刻回答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所说
的一切话。”耶稣心头为之一震:有道理!物质生活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但不
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大卫、所罗门时期曾经较好地解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人
们却背离上帝去敬拜偶像,结果招来了沉痛的民族灾难。
所以,心灵的需要比物质的需要更重要。要解决心灵的需要,必须整顿当前
的宗教生活,进行心灵建设,使人们痛改前非,回到上帝的正道上来,迎接天国
的到来。这正是施洗约翰所倡导的“悔改运动”的目的,应该全力支持约翰的工
作。
用什么方式建立天国,怎样号召群众呢?心里那个模糊的声音又出现了:
“行神迹啊!你可以在大庭广众面前从耶路撒冷圣殿的屋顶上跳下去,以显示你
是上帝的儿子,因为经上记着说:”主要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着你,免得你
的脚碰在石头上。‘这样,人们就会相信你就是先知预言的那位从天而降的弥赛
亚,拥护你作王了。“那个洪亮的声音又立刻驳斥说:”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因为寄希望于神迹是对上帝的试探,纵然侥幸成功,得到人们的拥护,这种拥
护也是不坚定的,一遇挫折肯定就会土崩瓦解。应该踏踏实实地在”悔改运动
“的基础上唤醒人们的良知和对上帝的忠诚,才是最妥善的办法。
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天国呢?耶稣举目远望,夜幕中,耶路撒冷可能已是
万家灯火,再往远处看去,他的目光仿佛超过地中海看到了整个罗马帝国的一切
世俗尊荣。心里那个模糊的声音发出了最后一个诱惑:“你若向我低头下拜,我
就把世上万国的荣华富贵都给你!你将像罗马皇帝那样成为世上的至尊。”耶稣
想这是享受、权威、虚荣的诱惑。我要建立的天国不是罗马帝国式的世俗政权。
天国是不朽的。想到这里,耶稣不禁大声斥责说:“撒旦,退去吧!经上记着说
:”当拜主你的上帝,单要事奉他。‘即使我得到了全世界,却失掉了永恒的生
命,那有什么可取的呢!“①耶稣终于作出了抉择:开展一场”天国运动“。天
国就是上帝直接统治,上帝把公义、和平、幸福归还给这个被扭曲了的世界。这
个世界是现实的,不是未来的。天国在人们心里,是人们心灵上的纯洁与平安,”
行公义,好怜悯,与上帝同行“(《弥迦书》六8 )。于是,他决定首先全力支
持施洗约翰的”悔改运动“,为”天国运动“铺平道路。
①虽然《圣经》上没有这段记载,但根据“耶稣受试探”的记述可以推断耶
稣很可能作过这样的考虑。
①《圣经》中记载有耶稣受试探的故事,所谓“魔鬼的试探”应该是指那些
不符合上帝旨意的,从世俗角度出发的考虑与设想。
2 一鸣惊人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以赛亚书》五十六下)
耶稣既决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就下山去找施洗约翰。他在约翰的门徒中遇
见了一些加利利的熟人,其中有渔民出身的西门、安得烈、雅各、约翰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