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答案】ABCE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试题出自《国语·郑语》,书中记载中国西周末思想家史伯对郑桓公的谈话:“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下面又说:“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这里讲的“和”,即“以它平它”,指把不同的东西或要素相互结合,是包含差异性的和谐统一。“同”,即“以同裨同”,指完全等同或相同的东西或要素的重合,是没有差异性的同一。不同性质的东西、有差别的事物相结合才能生成和变化成丰富多采的万事万物,这就是“和实生物”。相反,若“以同裨同”,那就单一音调不好听,单一颜色无文采,单一滋味不好吃,单一材料不成器,不能产生和存在丰富多采的事物,这叫“同则不继”。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差别和矛盾,都是包含着差别和矛盾的统一,是由不同方面或要素构成的统一体,不包含内部差别和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正是由于事物的内在差别和矛盾,即对立的统一,才推动了事物的不断发展。因此,正确选项A、B、C、E,史伯的谈话中朴素地体现了选项A、B、C、E指出的思想。史伯的谈话中没有备选项D指出的“矛盾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的思想,因此应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十分丰富上述考题中的话只是其中一例,要全面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    

     

【命题趋势】选取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典型思想材料让考生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是考研哲学试题常见的一种考试方式。史伯的谈话再考的可能性不大,但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些重要范畴和思想还是很有必要。    

     

5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2004年多选题第17题)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ABDE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同一性概念,并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人的价值观和生产关系概念,即考研《大纲》的第五章和第七章。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同一性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指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性。第二,指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即相互贯通性。饭店的广告幽默画“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相互依存,因此应选A。    

这幅幽默画也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具有直接利益上的一致性,因此,试卷“答案”要求考生选B。但生产和消费的“直接同一性”,语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按照马克思的思想,“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是指“生产的消费”,在生产中生产者的“能力”和生产资料被“支出”、“消耗”和“使用”,即“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正如在自然界中元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例如,在吃喝这一种消费形式中,人生产自己的身体,这是明显的事。”即许多消费是“生产人”的生产。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说,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马克思认为,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有“三方面”表现,除了“直接同一性”,还表现为两者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8…11页)试卷中要求回答的选项B同马克思讲的生产和消费的“直接的同一    

性”不相符合。“直接同一性”这个概念在一般高较校哲学教材中(包括哲学专业教材)是不    

讲的,此知识点出得有些偏。    

人们到饭店用饭是一种商品交换活动(买和卖),产品交换属于生产关系中的重要环节,幽然画体现了商品交换后动背后的人与人关系,也体现了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因此应选D和E。    

备选项C认为,“利己”是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利己”作为人的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属于社会意识,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则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在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充分发展的程度,在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影响的条件下,在存在商品交换和劳动还是人的谋生手段的时候,利己思想有其产生、存在的必然性,有着广泛的影响,但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并非一切人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利己为出发点的。更不能认为,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人都是利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认为,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前者是人的活动对自身的意义,后者指人的活动对社会的意义,社会价值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根本尺度。“利己”属于自我价值,只讲自我价值,不讲社会价值,也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反对个人主义价值观。    

【相关知识衔接】注意马克思对生产和消费的“直接同一性”的论述。    

     

【命题趋势】此选择题带有综合性,涉及考研《大纲》的不同章节。    

此题以街头漫画为内容出题,显得新颖活泼灵活。这大概是今后考研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形式出题的可能性会增大。    

     

6。 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2005年多选题第16题)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AC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并涉及信息同世界普遍联系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依人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联系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主观幻想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存在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系统或系统的要素而存在;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而同其他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试题中所说的一个人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表明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也表明了世界的普遍联系,通过“中介”而实现(信息接力就是通过中介)。因此,正确选项是A和C。    

电子邮件的信息固然是人发出的,但是信息的传输、接受却是一个客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物质的运动过程,信源和信息在转输、接受都依赖于物质,物质是信息的载体。备选项B把事物之间的联系都看成是“人为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应予排除。    

信息是他物的性质、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物中以某种方式的再现,它通过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表现出来。信息不是具体的物质实体,而是物质的属性和功能的表现,信息的发出、传递和接受,都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它依赖于物质。因此,信息不是世界普通联系的基础,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信息。“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4页)。备选项D应予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普通联系原理、信息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命题趋势】此考题的具体内容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但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系统和要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还应该着重进一步把握,有出考题的较大可能性。    

     

7。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2005年多选题第17题)    

A。 是有层次的    

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答案】ABD    

【简析】此考点涉及的知识点有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规律的特点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和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本试题要求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回答。    

层次指系统内部结构的不同等级或次序,处于同一结构水平上的事物,形成一个层次。不同层次具有质和量的区别,又相互联系;高一级的层次对于低一级的层次具有依赖性,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包含关系。在上述三大规律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最高层次,社会建设规律是次一级的层次,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再次一级的层次。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上述三大规律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共同点,即它们都属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其根本特点是,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的的实践活动才能存在和实现(自然规律不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参与,它是自发实现的),因此,这三大规律“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恩格斯指出,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新版,第758页)。所以,选项B也是正确选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个别指具体的、单一的事物,一般指许多事物中所具有的共同属性,特殊指个别中包含的与一般直接相关联的属性,是个别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中介环节。个别、特殊、一般的区分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特殊对个别来说是一般,对一般来说又可以称为个别;    

在一定范围内为个别,在另一范围内可转化为特殊或一般,反之亦然。在上述三大规律中,并在这一范围内,共产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