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明之地-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回民之乱时,也用修筑碉堡的办法坚壁清野。真是吃一堑长一智。


第三部分:万里长城的诞生第9节:紫禁城(图)1

  公元1267年,忽必烈决定在被他祖父成吉思汗夷为平地的金中都城的东北郊修建新城。这座后来称为元大都的新城,被28。6公里的高大城墙围成一个长方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都南京。出于一种古老的迷信,他下令毁弃旧朝的皇城,以使旧朝的王气彻底消散,再无复辟的可能。他还把元大都改名北平,以为从此太平无事。  可是北平的王气实在太盛,封于北平的燕王朱棣,雄才大略,几乎不费力气从侄子手中夺得了大明江山,自己做了皇帝。他做皇帝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改北平为北京——这是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文武群臣请建北京宫殿。当时的首都是在南京,在北京营建宫殿的理由是“以备巡幸”。于是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五月,在元大都皇城的废墟上,正式营建宫殿城池。明成祖也不想呆在南京,他的根据地在北京。所以,北京的宫殿尚未竣工,他就车驾巡幸北京,在北京住下不走了。其实,明成祖早怀迁都北京之想。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一月,他诏令文武群臣集议营建北京之事。于是群臣诸将纷纷上疏曰:“伏惟北京,圣王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水甘土厚,民俗淳朴,物产丰富,天府之雄,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彝,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昔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宇,以其地分封陛下,诚有待于今日。皇上营建北京,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比年车驾巡狩,四海会同,人心协和,嘉瑞骈集,天运维新,实兆于此……”永乐十八年(1420年),宫殿建成,成祖正式迁都北京。从此以后,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总共二十四位皇帝,就在这紫禁城中,统治了中国四百九十一年。  紫禁城东西宽760米,南北长960米,长方形,有大小宫殿、用房九千余间。四周筑有高达10米的城墙,城四角建有角楼。宫墙外围绕着50多米宽的护城河。


第三部分:万里长城的诞生第9节:紫禁城(图)2

  紫禁城内部,主要由“前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个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六宫、西六宫等主要建筑,最后面是御花园,是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太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此外,还有库房、书楼、史馆等建筑物。  皇帝既然是天子,他居住的地方当然要照天上的星垣来建。紫禁城、皇城和京城这样一个三重布局,就是按天上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的模式建造的,是中国古代宇宙图式的仿写。南北中轴线直指北极星,皇帝在太和殿的宝座就是太极的投影,宇宙的中心在中和殿的四角攒尖顶——实际上也是人世之巅。如果我们把紫禁城看成一座压扁了的金字塔,中和殿就是塔尖。为什么皇帝的金銮殿不设在中和殿而要设在太和殿呢?大概在儒家的观念中,“致中和”是一种极致的形上境界,不是只要坐上皇帝的宝座就能达到的。太和殿虽是权力的巅峰,但并非圣王事业的极境。  紫禁城的建筑设计,很少去考虑现代建筑中诸如实用效果、广场绿化、曲线变化等一般常识。为什么?因为它是一个礼仪场所,是中华帝国最高级别的礼仪建筑群。禁禁城规划设计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使礼仪达到最佳效果。它刻意制造了在空间对比变换中产生的崇高感。进入大明门,是狭长通仄的千步廊空间,之后,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矗立着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极强。天安门前汉白玉金水河桥和华表、石狮等,鲜明地衬出暗红的门楼基座,形成第一个让人折服的高潮。进入天安门,与端门之间形成了一个较小空间,接着,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宽大的午门,平面呈凹字形的高墙形成控制、俯视的封闭空间,有极强的肃杀压抑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与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舒展而开旷。经太和门入太和殿前广场,顿感威武壮丽,正前方巍峨崇高、凌驾一切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每一个建筑的高潮,同时也是一次朝觐者人格的低潮。这样三起三落,加上鼓乐庄严,禁卫森森,快步趋行了一千多米的人,及至太和殿前,瞧见那端坐在龙座上的模糊人影,身不由己就扑通跪下了。


第三部分:万里长城的诞生第9节:紫禁城(图)3

  紫禁城中最杰出的建筑,当然要属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建筑群。这个包括太和殿前广场在内的紫禁城中心主体建筑群,庄重、崇高之中蕴含着宁静、平和与博大。庄重崇高是“礼”,旨在区别尊卑秩序,强调皇权神圣;宁静平和是“乐”,强调君臣子民的谐调认同,寓示长治久安;博大开阔则非常符合于它作为中华大帝国统治中心的地位。  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的重心所在,它的形象既要崇高又要稳定。无名的设计师调动了许多因素来处理这对矛盾。大体量的高大屋顶,长长的屋面瓦楞的竖线条,加上三层须弥座台基,显示了太和殿的高崇。明亮的黄色琉璃瓦使大屋顶在色彩感觉上并无下沉感,而庑殿屋顶因采用推山法增加了高耸的视觉效果。汉白玉台基从色彩感觉上是轻的,作为台基不符合稳定要求,但太和殿台基用加高、加宽、加大的方法,尤其是以加多横线条来取得一种平稳的效果,并以加多繁复的线条来改变汉白玉在色彩感觉上的轻,从而整体性地取得一种稳重的感觉。再是,从全局设计而言,取绝对对称状态,不仅寓意江山平稳,在建筑布局上也实实在在是稳当得很。  设计和建设紫禁城的建筑家的名字在他们创作的巨著中消失了。而人类的智慧却在那里凝固了,集中了。


第三部分:万里长城的诞生第10节:布达拉宫(图)1

  在世界屋脊,有一座建筑把一座山包裹起来,它就是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建立过各种各样的纪念性建筑。凡人间烟火所至之处,人们的居住中心总是耸立一座纪念性的庞大建筑物。但是,在星球上恐怕不会再有第二座建筑物能像布达拉宫那样震撼我们人类自己了。  黄教寺庙的选址,绝大多数在山地,或倚陡坡,或踞山巅,或靠山壁,与山势嵌合而浑然一体。这是效法佛祖释迦牟尼在远离尘世的山林环境中说法修持,同时也为了把建筑群的外观形象全部显露出来以便于造成一种气势磅礴的宗教威慑气氛。布达拉宫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例。红色墙面、装饰繁富的灵塔殿、佛殿。大经堂居于宫殿最高的核心部位,这就是红宫。正当中连续五层大凸窗、屋顶璀璨华丽的大型“卞白”(女儿墙)及镏金装饰部件,把它的形象突出于整个建筑群而成为全局构图的中心。这里也是节日悬挂巨幅唐卡的赛佛台。巨大的白宫托举起红宫,它的墙体砌筑在天然岩石上,几乎不能辨识两者之间的界线。一层层平行穿错的“卞白”和一重重台阶状的平屋顶随山势变化而高低起伏、凹凸、嵌接,构成了甚为壮观的韵律。从白宫接近地面的下半段无窗墙体到架空层仅开少许极小的通风孔洞,越往上走,窗户加大,并有窗檐和窗框的装饰,直到红宫连续的外凸大窗,这种自下而上,墙体由实渐虚、装饰由简到繁、色彩由素而艳的渐变韵律,构成一个挺拔稳重、既具有向上的动态感而又仿佛生根于地面的总体形象。三条漫长的磴道随山势冉冉升起,锯齿形女儿墙连续不断宛若锁链把布达拉宫牢固地锚系在山岗上。蹬道逼近宫墙处呈之字形的转折,人行其上,在渐进的过程中经常要以超过七十度的视角仰对建筑物,其势犹如泰山压顶,更加激发朝拜者的敬畏情绪。这正是布达拉宫的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对神的尊崇和对人的威慑。


第三部分:万里长城的诞生第10节:布达拉宫(图)2

  藏族建筑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但也受到外来影响。比如它的柱式构造,把圆的木柱处理成四角、八角、十二角、十六角形,柱身上小下大有明显的收分,能看出以汉式木构而模拟古印度石构的演变痕迹。而其室内外梁枋上常见的狮形挑头则隐约看出其波斯原型。  把具有梯形轮廓的个体建筑的稳重造型成群地显露出来,汇聚为“屋包山”的总体形象,这就是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黄教寺庙之所以威严、磅礴和震撼人心的建筑奥秘。像布达拉宫这样伟大的艺术创作在现存的中国古代建筑里面可谓绝无仅有,在世界建筑史上恐怕也是罕有其匹的。  据史书记载,7世纪时,唐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松赞干布为公主营建宫室,始建布达拉宫。传说当时在红山上建房999间,加上松赞干布先前在此修行所筑的一间洞穴式建筑,一共1000间房子。这个规模当然十分宏伟了。这座传说中有1000间房子的松赞干布的布达拉宫,因雷殛兵燹,只剩下洞穴式的建筑了。现在的布达拉宫是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时期才开始大规模修复和扩建的。历时八年,建成白宫部分,五世达赖自哲蚌寺迁居布达拉宫。公元1690年,又一次集中全藏人力、物力营建红宫部分,历时三年完工。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到17世纪末就已经具备了。


第三部分:万里长城的诞生第10节:布达拉宫(图)3

  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宫殿。由布达拉宫正门拾级而上,经过廊道,有一个离地面60多米,面积1600平方米的广场,这是达赖喇嘛进行喜庆娱乐活动的平台。平台东西两边各有楼房,从平台走上宫殿,并列着三排木扶梯。当中的扶梯供达赖专用,两边扶梯则供僧众和官员上下。扶梯之上称德阳厦,楼上东墙绘有松赞干布向唐请婚及文成公主进藏图画。北佛殿供有五世达赖喇嘛的坐像,东佛殿正中供着格鲁派创始者宗喀巴的坐像,其旁又有一座经堂,供奉宁玛派祖师莲花生。  红宫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最大,高达14米,用3721公斤黄金和无数珍珠宝石镶嵌。  布达拉称宫而不称寺,一是其始建于吐蕃时期,那时佛教并未完全统治西藏,它是作为吐蕃王朝的王宫来修建的;二是自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皇帝册封,获得政教合一首脑地位之后,从哲蚌寺搬到了布达拉宫,使布达拉宫成为西藏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同时又是西藏佛教最大的活佛所在地,高居于其他黄教寺庙之上,故仍沿用宫名而不称寺。


第四部分:筑城乃御寇第11节:蓬莱阁(图)1

  对于生长在广袤的大陆腹地的人来说,海是激发想象的力量。他们固执地认为,大地的边缘到此为止,不能离开大地的人类的世界也到此为止。大海是另一种存在,那些高于人类的秘密都深藏在大海之中,水天交接之处,一定有一个更高级的世界,那里的生物脱离了大地引力的羁绊,能够自由翱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