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考”分数 +平时成绩+排名
比较中国高考的统一考分,美国的学业综合指数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在计算学业综合指数时,只选取最高的“高考”考分。
“选取最高的‘高考’考分”这个说法,可能让许多中国读者摸不着头脑。高考高考,一年一考,一考定终身,怎么还会有“最高”“最低”的说法?我想,这就是美国“高考”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美国的“高考”是一种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就好像现在已在中国流行的“托福”、GRE、GMAT、会计师考试、精算师考试一样。ETS每年举办七次“高考”(SAT),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任何一次甚至每一次考试。由于SAT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SAT,一直考到自己不愿考为止。
有位华人朋友的女儿,今年上高三,暑假前已考过一次SAT,得1300多分。朋友很高兴地告诉我,准备让女儿暑假时再考一两次。如果达不到1500分,上高四后还得让孩子考。多数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月1号。也就是说,只要你想考,可以参加两年14次的SAT考试。我认识的美国孩子大多考2~3次,也有考四五次的。相比之下,华裔孩子考SAT的次数多一些。不少美国孩子考个1200分就心满意足了,但华裔孩子往往得不到1500分不甘心。
许多美国大学(包括顶尖级的大学)在统计考生的SAT考分时,或者在计算考生的AI(学业指数)时,不管你考过多少次SAT,他们将选取其中最好的数学和英语成绩。
为什么这些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这样计算分数呢?有什么道理?
他们认为,你所考得的那个最高的分数,表明你有这种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你就不可能考出这个成绩。而其他那些低的考分,可能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你参加了1月份、3月份和6月份的三次SAT考试,3月份的英语考得最好,证明你具备这种能力,1月份和6月份的相对低分,可能是因为你身体不适、学校的英语课有太多的考试和作业,使你正好处在低潮,或者是其他什么偶然因素所致。
由于每年可以考七次“高考”(SAT),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继续考,直到你认为所得的分数代表了你的水平为止,因此,考生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心态相对正常,各次考试的分数基本起伏不大。
不像中国的高考,一考定终身,甚至是一分定终身,考生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因而患得患失,平时什么一摸、二摸、三摸,不管你怎么摸,都考得好,偏偏是高考考不好。原因何在?就像是让你站在一张桌子上,你不会摔下来;把桌子升高50米,你可能还不会摔下来;但再把桌子升高到100米,你可能就摔下来了。桌子的面积还是那么大,并没有变化,为什么会摔下来?完全是心理作用。
2000年8月的某天,我在北京机场候机。有一对徐州的夫妇(读者)认出我就是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做节目的黄全愈,于是向我抱怨高考:他们的女儿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非常优秀,以致南京大学准备接受她为保送生。偏偏女儿想上北京大学,每次模拟考试也都大大超过北大的录取线,学校也认为她一定能考上北大。于是,女儿放弃了保送到南大的机会。但是鬼使神差,就是那次高考考砸了,就差那么一两分。此前的无数次模拟考试,从未考过那么低的分数。可见这是心理作用的问题。北大差那么一两分,南大不会再收她,怎么办?只好打算复读,第二年再考北大。我心里想,复读一年,就为了这一两分,恐怕这份心理压力会更大。但我没敢说。夫妇俩给我留了电话,欢迎我到徐州玩。第二年,我曾想给他们挂个电话,问一问他们女儿的事,但数次拿出号码,想了想,还是没“敢”挂。
影响考试的偶然因素很多。我参加高考那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后开禁的第一次高考,邻坐不知哪位仁兄可能是太紧张,以致分泌物不断—— 一阵一阵的狐臭散发出来,熏得我无法专注于考试。要不是这位仁兄浓烈的狐臭,恐怕我也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03年高考过后,北京市教育学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温方对2000余名分数较高的复读生进行调查,发现约80%复读一年后成绩仍无法提高。本来高考成绩就不错,复习一年后再考,大多数人不升反降,原因何在?显然,这是心理作用在作怪。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多本来高考成绩就不错的人,又花一年时间去做那些重重复复的习题集后,高考成绩不升反降,这个高考有多邪乎、多荒谬!
那么,到底“高考”成绩在美国高校招生中占有什么地位呢?
这个问题因校而异。有的大学特别看重SAT的考分,许多大学更重视高中四年的成绩。哈佛拒绝了许多“高考状元”,许多学校对“高考状元”几乎是来者不拒,有些学校甚至明码实价地把SAT的考分同奖学金的等级联系起来。
有一所排名三十多位的著名大学,学费同哈佛差不了多少。为了争夺优秀学生,该大学没有搞顶尖大学都实行的“按需分配”奖学金制,而是把奖学金同SAT的分数公然联系起来。该大学不断地给PSAT成绩较好的学生寄信、寄材料。在一大堆材料里,让人过目不忘的是为不同的SAT分数开出数量不等的奖学金(为了让读者对SAT的成绩有一个较直观的感觉,我以国内高考750分为最高分,把相应的SAT成绩换算成类似国内高考的分数。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换算没有科学根据,只是一种直观的类比),如SAT得1500分(类似750分的703分)以上、学校平时成绩排名10%的申请者,将有资格获得每年21000美元的奖学金——减免100%的学费;SAT得1400分(类似750分的656分)以上、学校平时成绩排名10%的申请者,将有资格获得每年16000美元的奖学金——减免80%的学费;SAT得1300分(类似750分的610分)以上、学校平时成绩排名15%的申请者,将有资格获得每年11000美元的奖学金——减免55%的学费。
我常拿这封信同儿子矿矿开玩笑:SAT多100分每年就多几千美元,四年就是两万美元,比你打什么工都划算。
第二,除了高考成绩,在学业综合指数里扮演重要角色的还有学生的平时成绩。
AI=高考成绩+平时成绩。对美国的高中生来说,学校的平时成绩就像一座压在头上的大山。如果想上大学,在这四年里,年年月月日日时时都得惦记着成绩。美国高中的老师有很多法子整治懒学生。考试算分,平时作业算分,做实验算分,课堂讨论算分,有的老师甚至连出不出勤都算分。平时成绩日积月累,到了高校招生时,很多学校就用这个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态度。这种“贴身紧迫”的方法让一些学生难以偷懒。
前几年矿矿回国,有一次同正在准备考大学的表哥聊到高考。表哥告诉矿矿,在中国能不能上大学,同你平时功课得几分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高考成绩。矿矿听后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反问:“是不是说,平常你不做作业,也不会影响你申请大学?”事后,矿矿突发奇想,说是如果能把国内的高中成绩不算数同美国的SAT可以考多次结合起来,那一定是最理想的招生体制。
很可惜,矿矿的“最理想的招生体制”根本就不存在。
美国高中计算平时成绩的方式有点特殊。矿矿读初中时,就跳级到高中去上数学课。到了高中后,经过考试,学校特许矿矿跳级上数学课。矿矿查看了高二的数学课程,发现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于是,他选了高三的数学课。矿矿同我们商量时,我没有反对。我想孩子愿意多学一些东西,当然没有什么坏处。谁知,后来计算分数时,我们才发现,矿矿跳级到高三去上课并没占什么便宜,因为高一生只能选上高三的CP数学课。CP课是对一般学生开的,那些优秀一些的学生都在honor(荣誉)班上课。在计算总分排名时,修honor班的课将加分,CP不得加分。矿矿一面大呼不公平,一面又坚持自己的选择,说是不愿意因为几分而去浪费时间重学已学过的东西。到后来,矿矿在申请大学时,不但他的数学分的计算始终没占便宜,而且他在高中期间所修的数学课的学时还“不够”许多大学要求的4个学分(每年1个学分)的要求。为了说明这个美国校园的“冤假错案”,必须稍解释详细些:矿矿读初中时已修完了高一和高二的数学,因此他读高一时修的是高三的数学,读高二时修高四的数学,读高三时修大学的微积分,读高四时已没有数学课可修。因此,高中期间只修了数学的3个学分,而大学录取时只看高中的成绩,不看初中的成绩。这样一来,矿矿在高中期间所修的数学学分就“没有达到”许多一流大学要求的“4个数学学分”的要求。因为“上进”反而比一般人“落后”,希望中国的高考改革不要出现这类“冤假错案”。
上篇:中国高考变革一席谈美国高考成绩怎么算?(二)
美国高中一般把课程分成快班、慢班、荣誉班。成绩好的孩子在自己申请、老师推荐后可以上荣誉班。上荣誉班在计算排名或者计算总分时会加分。到了高三、高四,很多学校会为学生开AP课。越是好的学校,开的AP课越多。所谓AP (Advanced Placement)课就是把大学的课程拿到高中来上。只有完成了规定课程的学生才能选AP课。选修AP课的学生可以参加全国性的AP课统考,也可以不参加统考。通过了全国AP课统考,很多大学会把这些AP课换算成大学的学分。选修AP课,在计算排名或者计算总分时,也会得到额外的加分。
美国高中生的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平常考试、作业分数,还包括选什么课。我认为,平时成绩应该作为招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它是一个衡量学生的有价值的指标。“高考”的成绩,虽然也能表现学生平常的积累,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在几个小时里的心理、生理、精神状态。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包括知识结构、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时间运用、学习效率等。这些基本信息不可能在一次考试里反映出来。
另外,大学招生办在审核申请材料时,会注意看你的学校成绩的发展趋势:是往上走,还是走下坡路?因此,你宁可高一的成绩差些,高二、高三呈现往上走的趋势。有些学校,比如普林斯顿,并不看高一的成绩。我觉得这很不合理:12年的教育,只看高二、高三和高四第一学期的成绩(高四第一学期结束,申请材料已寄给大学),对于提前申请大学的人来说,仅仅看高二和高三这两年的成绩(高四年级一开学不久就要把申请材料寄到大学),此前近十年的学习竟然“既往不咎”!
那些被大学提前录取的高中生,12月中旬接到通知,到第二年的八九月才上大学,中间有几乎长达一年的时间是两不管(大学和高中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