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4年秋天,叶挺抵达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前身为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大)学习,次年春又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在这里,他结识了聂荣臻,并在他的帮助下参加了共产党。对于这段经历,聂荣臻回忆道:
叶挺原是孙中山警卫营的营长,属国民党左派,由廖仲恺派到苏联学习。我们起先都在东大,以后一起进了红军学校。因为他思想进步,愿意向党靠拢,多次向我表示要求入党,我向旅莫支部汇报同意后,作为介绍人之一与王若飞一起介绍他入党。
加入共产党,是叶挺一生中最成功的选择之一。尽管他后来在党内曾经遭受过误解,在一段时期内饱尝党内“残酷斗争”的磨难,但是入党将他的个人前途与祖国、民族、人民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他的事业融入到亿万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富强的洪流之中,他有机会在更为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叶挺精于练兵,长于野战。攻平江,战汨罗,夺汀泗,袭贺胜,破武昌,他率领的独立团打遍两湖无敌手,赢得“北伐先锋”和“铁军”称号。其后,在风雨飘摇之际,他又成为稳定武汉政府的一根柱石,建树盖世奇勋。
1925年9月,叶挺从苏联回到广州。
仅仅小别一年,十里羊城已经物是人非。不到12个月的时间,赏识他的孙中山已经病逝,派他出国的廖仲恺遭到国民党右派暗杀,一向以“左”派领袖身份顾盼自雄的汪精卫被逼出国,国民党内风头最劲的是他一向瞧不起的蒋介石。围绕领导权的争夺,革命阵营内“左”、右派斗争日益尖锐激烈。中国共产党开始感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定在广东肇庆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
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周恩来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叶挺。
粤军上下都知道叶挺是位能征善战的虎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练兵高手。
叶挺走马上任不到三个月内,就组建完成了约二千余人的部队。独立团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原来隶属元帅府的铁甲车队,二是黄埔军校抽调的部分骨干,三是从两广和湖南招募的农民积极分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组建的第一支部队,带有鲜明的“党军”特色。全团刚成立时,有二十多个党员,建立党支部,作为全团的领导核心,部队名义是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序列,实际领导权掌握在中共广东区委手中。
为了把这支新军锻造为所向披靡的雄师,叶挺亲自主持制定干部训练和新兵训练计划,别出心裁地实现“四操”、“三讲”、“三反”制度。
“四操”是指早晨一次跑步操练,上午、下午各一次军事训练,黄昏一次体操;
“三讲”是指上午一次政治课,下午一次军事课,晚上一次列队评讲,总结全天训练情况。
“三反”是指反长官贪污,反打骂下级,反官兵假报籍贯。
其他部队的训练场一般都设在兵营之中或者是军营附近的平地。叶挺不然,将训练场设在40里开外的鼎湖山、七星岩、北岭山一带,这里不仅距离肇庆市区远,而且地形复杂,山道崎岖,沟壑纵横。每天早出晚归,开始只能进行一个拉练,队伍拉成一条长线,头尾相距数里之遥。到了后来,一天能够拉练几个来回,无论平地行军还是爬山涉水,均能保持战术队形。独立团最令人惊奇的就是部队士气振奋,官兵关系和谐,连队战术素养高。
观摩过独立团演习的行家总结出叶氏练兵的三条秘诀:一是身心双修,既重视军事科目的操练,更重视政治素质的提高;二是注重体能,各种训练科目达标要求比其他部队提高一倍,无论急行军还是打野外,运动量之大,速度之快,持续时间之长,大大超过甲等部队要求;三是讲究战术素养,从全团集中行动、营连协同行动到单兵行动,都能做到收发自如,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具有超强应变能力。
有的行家认为叶挺独立团的战斗力可以等同甚至超一个甲等师。四军副军长陈可钰不信,专程到独立团来视察,逐项考核部队出操、紧急集合、野外拉练和实弹射击等课程。
亲自考核过后,陈可钰心服口服:“希夷,你这不是在练兵,而是在铸剑,是在铸造一柄神兵利器。它一旦出鞘,将吹毛断发,无坚不摧。你们把旧军队的习气一扫而光,是完全新型的革命军。就是有一点不太好,它太红了!”
“红,才能打胜仗!”叶挺知道老长官所说的“红”就是指独立团中共产党人的色彩太浓。
“红”是叶挺独立团的特色,也是它特别具有战斗力的法宝。当年担任独立团参谋长的周士第后来总结道:
由于认真执行了党的指示,进行了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了反贪污反打骂反报假的斗争,党的领导加强了,党的组织扩大了,党的生活严格了,干部团结了,官兵觉悟提高了,官兵关系融洽了。因此,独立团的各种工作都进了一步,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奠定了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军队的初步基础。
宝剑出鞘的时候到了。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锋提前入湘作战。出发前,周恩来在叶挺家里召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提出独立团要起三个作用,即先锋作用、模范作用、骨干作用。
“现在要北伐了,有些军却不愿意派部队出去,还在观望、犹豫。只要你们打了胜仗,他们就会跟上来。你们是北伐先锋,历史的重任落在你们肩上,希望你们不辜负全党同志的厚望。”周恩来与每个同志握手告别,用“饮马长江,武汉见面”来鼓励大家。
第三部分 无衔元帅叶挺第23节 为人所不能
6月上旬,独立团第一仗在湘南攸县打响。攻城前,叶挺命令撤去涞水上的浮桥,烧毁所有舟船。他大声地说:“同志们,桥断了,船烧了,没有退路了!我们的前面是长沙、株州、醴陵、萍乡,这一带工人、农民、学生都发动起来了,只要我们有必胜的信心,就一定能取得胜利。革命战士,就是死,身子也要朝前倒!”
独立团人人争胜,仅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了敌人6个团的进攻,夺取攸县,取得北伐首战的胜利。
开始时,遭受湘鄂敌军攻击退守湘南的唐生智第八军,连电广州政府从速北伐,告急电、求援信雪片般飞向广州。好容易等来了援敌,却只有叶挺独立团区区二千人。唐生智没好气地说:“这点兵够什么用?塞牙缝都不够!”攸县一战过后,唐生智亲自到独立团致谢。
“我们兵少,不够用。”叶挺揶揄道。
唐生智红着脸说:“你们一个团打垮了两个师,够用了。”
7月初,广州革命政府正式出师北伐。第四军第十师、第十二师陆续到达攸县,独立团拨归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指挥。
张发奎生得粗壮,皮肤黝黑,作战勇猛,人称“张飞”。他一向眼高过顶,对于自己的攻击能力十分自负。7月10日,在部署攻打泗汾、醴陵的战斗时,张发奎吩咐叶挺部担任偏师,清除泗汾及其以西地区的敌人,自己亲率十二师主攻醴陵。分手时,他还一再叮嘱:“希夷呀,我的部队开进速度很猛呀,你们要注意跟进!”
叶挺笑了笑,说:“知道了。”
独立团在当地农民的支持下,一鼓击溃泗汾、豆田之敌,然后强渡渌水,尾追溃敌,率先占领醴陵。在城门口,叶挺立马等了一个多小时,张发奎才气喘嘘嘘带着主攻部队赶到。
“我们今天是运用灵活的战术,把佯攻变为主攻,先进了醴陵城。没有耽误你们的行程吧?”叶挺笑语盈盈。
张发奎嘴上并不认输:“你们打得好,我们也打得不错。你们是打得猛,追得快,我们是打得稳,追得稳。”
叶挺大笑不止:“你们太稳了!太稳了!”
自此之后,张发奎再也不敢在叶挺面前夸口。
平江之战是北伐军在湖南境内打的一场大仗。吴佩孚派亲信陆沄亲临平江设立指挥部,调遣精兵一万余人沿汨罗江布防,由远及近逐层布设地雷阵、鹿砦、地堡和机枪阵地,扬言要令北伐军遗尸三千。第四军和第八军集中数万人采取强攻的办法,层层突破,不仅进展缓慢,而且伤亡极大。在僵持时刻,又是叶挺独立团起了关键作用。
叶挺打仗崇尚勇猛、硬朗,但从不蛮干,总是因人、因地灵活变阵。他见敌军正面预设了宽广的纵深阵地,易守难攻,便从小路渡过汨罗江,攻克平江后方,然后从侧后向敌军天岳山制高点发起突然进攻,致使敌军全线崩溃,陆沄饮弹自尽。苏联军事顾问在讲评这次战役时,点评道:“敌人全部防线的命运是叶挺独立团解决的!”
作为北伐的箭头部队,叶挺独立团的进展、动向,成为当时国内政坛关注的焦点。为了使这把尖刀更加犀利、刚猛,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从广州抽调许继慎等三十多名优秀军事、政工人才到独立团担任营、连、排干部,充实和加强领导力量,二是命令湖南党组织选派忠实、勇敢的农友参加独立团,扩编了一个特别大队和一个补充营。中国共产党当时是举全党之力建设独立团,使独立团具备了相当一个师的兵力。四军同僚不无嫉妒地对叶挺说:“你们真是独立的,总是先斩后奏。”
扩大编制、补充兵员、充实干部之后,叶挺由一只傲啸山林的猛虎变成了插上翅膀的飞虎,更加骁勇,更加灵活,更加自由。
占领平江后,第四军进入湖北作战。当时,驻湘溃敌乘坐火车后撤,与此同时,直系主力陆续向南挺进,准备与入鄂北伐军决战。四军的当务之急是先敌占领咸宁中伙铺车站,截断粤汉铁路,扼住溃敌退路。
“哪个部队愿意担任抢占中伙铺的任务?”在军事会议上,陈可钰一连问了三遍,帐中将领面呈苦色,无人作声。
这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受领任务的部队必须在三十个小时之内强行军一百多里,翻越三座高山和两条河流,在行军途中还可能与溃敌相遇或者被南下的直系部队主力咬住。
陈可钰无奈,只好点将。点到的将领举出种种理由,都说不敢徒步与火车赛跑。
“希夷,你们去吧?”陈可钰把希望寄托在叶挺身上。
“好!”叶挺不说二话。
叶氏训练法在这场行动显示出威力。出身两广和湖南的战士本来就善于爬山,加上经过反复拉练,练出了一双飞毛腿,他们爬高山如履平地,仅用一昼夜就赶到中伙铺。赶到之时,天刚发亮,乘车逃至中伙铺的敌军李金门团正在给火车加水,准备继续北撤。独立团迅速投入战斗,仅用一个小时,即生擒李金门以下官兵数千人,一举切断湘敌北撤的通道。
能为人所不能,这就是叶挺的本领,也是叶挺独立团威名远播的原因。
北伐军在两湖战场的主要对手是吴佩孚。吴佩孚在军阀战争拼杀半生,创造过不少军事奇迹,自称“百战之雄”,他的直系部队被公认为当时中国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在被逼出湖南后,吴佩孚亲提主力,